通俗西藏史(四十九)——唐蕃两国和亲案例的对比(上)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 我是您的老朋友——藏史德云社的老布。

上期讲松州之战的时候,我就预告了这期咱们来好好聊聊和亲制度,把这鬼东西扒一扒,看看唐朝也和亲,吐蕃也和亲,这玩意到底是个啥。

我知道有很多人,一提到和亲就有点智商下降,其实这也不算奇怪,以前我听到这个词也有点愤慨。

其实不光现代人愤慨,古代人也愤慨,唐朝人写的诗词里就有这么一句:“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这诗听起来是不是充满了江湖道义,你们这帮老爷们都是废物,让个女的出来平事儿。

不过,反过来想想,好像也有点问题。

什么事儿都让将军带着兵去死磕,那死的那些士兵咋的了?

他们不也是上有爹娘,下有儿女,难道他们就该死?

宗室里的大闺女是一条命,战场上的大头兵不也是一条命吗?

估计说到这儿,就会有人反驳了,上阵玩命,这是当兵的责任呀,怕死你别干呀!

好勒,咱就说说责任这个事儿。

子都曾经曰过,“天下没有白吃的牛肉面”。

这些含着金勺子下生的大闺女,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从来不用考虑吃不上饭的问题。

那她们的责任是啥?

荣华富贵地活到死?!

就负责貌美如花,管谁挣钱养家呢!

这世界上没这么好的事儿,这些闺女为锦衣玉食付出的代价,就是她们要承担政治联姻的义务。

这其实也就回答了,很多人对和亲制度的另外一个愤慨点,就是违背婚姻自由。

问题是古代女人什么时候有过婚姻自由?

古代婚姻从来都是先上车后买票,先结婚后恋爱。

还别说是生在帝王之家,就是生在大富之家,政治联姻也一样躲不开,反倒是那些升斗小民,没法避免抛头露面,还真没准能扒拉出个看对眼的男人。

唐朝的妹子们算不错了,自由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都算高的,至少没有贞节牌坊这烂东西,但说到婚姻,也一样没多少选择权。

没有选择权才是古代妇女地位的真相!

说真的,我一直都认为,那些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的历史通常都是假的,反倒是那些锥心刻骨、柔肠寸断的历史才是真的。

所以才会有人说,“历史不忍细读!”

咱们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心理层面的东西,把这个问题聊清楚了,咱们就可以接着聊政治层面的东西了。

要知道,坐在龙椅上面的那帮老男人,在做出和亲决定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是不会有负罪感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和一桩生意没什么本质区别。

所以我下面要讲的内容是完全排除了心理因素,单纯从政治利益得失上进行分析。

咱们上期曾经说过,唐朝作为当时的榜首大哥,有权利制定游戏规则。在制定游戏规则的时候,唐朝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如何标明与周边政权的亲疏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和亲是一个指标项,代表着这哥们比较重要,再有就是他和我关系铁。

至于那些没机会和亲的,就是在暗示大哥对他看法,你们哥几个可以研究他一下。

这种指标性有个特别明显的例子,就是唐朝与薛延陀的和亲

薛延陀是一个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属于铁勒部落的一支。

东突厥强大的时候,铁勒诸部和突厥的关系就一直不太好,东突厥的处罗可汗曾一次就剁了一百多个铁勒酋长。

等李世民准备下手搞东突厥的时候,发现这是个可以利用的因素,便封它的首领乙失夷男珍珠毗伽[ qié ]可汗

乙失夷男一看有大哥支持呀,便建牙于蒙古国的杭爱山下,成立了薛延陀汗国。

在贞观四年,李世民一棍子打翻东突厥的过程中,薛延陀、回纥、铁勒都跟着上去踹了几脚。

等东突厥垮了,草原上一下子没了大哥,薛延陀就把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这帮小兄弟都收了,成了个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南临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帐下雄兵二十万的庞然大物。

这时候唐朝和薛延陀的关系就有点微妙了,估计李二心里是这么想的,“老子干翻了突厥,你要小子支楞起来了,合着我是给你打工呐?!不行,我得掺点沙子!”

贞观十三年,唐朝开始把东突厥的部众安置在漠南地区,这下薛延陀不乐意了,派兵掠夺位于白道川的东突厥部众。

这可让李世民逮着机会了,唐军数路并出,带着突厥、契丹这帮小弟,在今天乌兰察布附近把薛延陀吊锤了一顿。

又过了几年,李世民派契苾何力回家省亲。

哦,契苾何力这哥们是铁勒族,李世民派他回去省亲,肯定是回去探听一下铁勒部的动向。

结果,契苾何力回老家一看,发现契苾部的哥们正打包准备投奔薛延陀呢。

契苾何力就对他们说:“皇上对俺们不错呀,你们这是闹啥呢?!”

没想到家里这帮哥们也真没客气,上来就把绑了,直接当了投名状。

等到了薛延陀见了珍珠可汗,契苾何力拔刀割下了一只耳朵,表示坚决不背叛唐朝。

李世民知道这事儿以后,感动得眼泪哗哗滴,当时就拍板答应了薛延陀求婚,把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

这位新兴公主可是正儿八经的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十五个女儿。李世民把她嫁出去的附加条件就是,换个活的契苾何力回来。

结果契苾何力回来以后就对李世民说:“咱不能跟薛延陀通婚。”

李世民一听就说:“你看这事儿我都答应了,咱也不能说话不算数呀!”

然后契苾何力就说了,“要不这么办吧,您也别一口回绝,咱拖着他。珍珠可汗这老小子,肝火特别大,和不成亲,估计能把他气个好歹的。等这货蹬腿了,他那俩儿子必然要内部PK。到那时候,咱不费啥劲儿,就能把薛延陀办了!”

唐朝这边咋商量先按下不表,再来说说薛延陀。

李世民答应许婚,可把珍珠可汗乐坏了。他派使臣赶着十万头牛羊做聘礼,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安就来了。可迎亲队伍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牛羊跑了大半。

李世民看到礼单后,把脸一沉,捏着嗓子说:“这不成啊,得按合同办呐,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

然后和亲这事儿就拉倒了。

唐朝的大臣们吧,都觉得这事儿办得实在是有点埋汰。

您说都答应了,聘礼也收了一半,然后就耍赖了。

这让人说出去,还以为咱大唐差几头羊呢!

可李世民对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呐!算是知古而不知今。汉朝初期匈奴强,中国弱,只能把闺女打扮得漂漂亮亮给人家送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可现在呢,中国强,戎狄弱,以我派一千兵,可以打垮数万胡骑。咋滴,我现在有选择权!

再说了,你们以为薛延陀现在趴地上挺老实,那是他家里有事儿。

他周边的同罗、仆骨、回纥十几个部落,每一个都拥兵数万,要是合在一起揍薛延陀,马上就能把他灭了。所以不敢发兵,是因为薛延陀是咱们立的,这帮兄弟怕咱大唐不高兴。

现在咱们再把公主嫁给他,相当于大唐给薛延陀背书了,旁边那些小兄弟们谁还敢不服他?!

戎狄人面兽心,一旦有一点不满意,马上就会反咬你一口

今天我悔了这门亲事,吞了彩礼,周边的小兄弟就都知道,我和薛延陀不是一条心了。你们等着,用不了多久,这帮兄弟就能把薛延陀卸把了!”[1]

果然五年以后,盛极一时的薛延陀覆灭。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说西突厥肆叶护可汗时期,国内冒出了两个可汗,撕扒得昏天黑地。

这两可汗都跑到长安来求亲,李世民一听就火了,嘴里骂骂咧咧地说:“国内搞得一团糟,求个锤子亲?皆不许!”[2]

李世民嘴里说皆不许,手里的铁锹可一点都没闲着,趁乱把臣服于西突厥的西域诸国和铁勒各部都给挖了过来。

这个例子说明啥问题呢?

第一个是唐朝在对待和亲的问题上,有明确的政治性考虑。

公主说白了就是一个筹码,但这个筹码用还是不用,用在谁身上,不用在谁身上是有标准的,不是凭个人喜好胡来。

唐朝要考虑的焦点问题是,不能把自己的国家威信,放在不合适的人身上,以免养虎为患。

第二个是周边政权也把和亲当成了一种政治工具。

一方面用来获取更大的利益,一方面用来标明和老大的关系。

第三个李世民的华夷思想。

李世民在解释悔婚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这句话记在《资治通鉴·唐纪十三卷》里,可在唐纪的下一卷,也就是唐纪十四里,又写着李世民的另一句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你看都是砸缸的司马光写的书,咋李世民前后的差距这么大呢?

到底哪句才是李世民的真心话呢?

以我非常卑鄙、阴暗、猥琐的性格来分析,我觉得“人面兽心”那句是李世民的真心话,“朕独爱之如一”那句,估计是当着大臣们说句漂亮话。然后大臣们用崇拜的,带着小星星的目光表示,“大哥你就是格局高,你就是千古一帝,必须滴!”

为啥我觉得“人面兽心”可能是李世民真心的想法呢?

这道理其实也挺简单,屁股决定脑袋呀,或者说是“屁股下面的板凳决定脑袋!”

李世民是谁呀,那是中原这帮汉人的老大,不管天可汗这大帽子有多光鲜,汉人老大是他脑袋上最基础的标签。

他把汉人这边的事儿弄得溜溜滴,他才可能是天可汗,要是中原整得乱七八糟,指不定谁是天可汗呢!

所以李世民的出发点一定是中原,当中原的利益受到威胁,管你是谁呢,都得往后稍稍。

最后聊一句这位新兴公主。

这位新兴公主的人生经历也够奇幻的,先是许嫁了西突厥,然后一顿准备,结果悔婚了;接着又许给了薛延陀,又是一顿折腾,结果又悔婚了,最后嫁给了朝里的巨头长孙家,总算是修成了正果。

一个人身上连续悔婚两次,在整个唐朝的和亲史上都是特例。

这位悔婚之王的人生,真是惊吓伴着惊喜。

说完了唐朝的例子,咱们来聊聊吐蕃的和亲。

说起吐蕃王朝的和亲案例,可能大多数人也就知道赤尊、文成、金城三位公主。

其实,吐蕃王朝的和亲远不限于这三位,曾经与它进行过和亲的政权,至少有南诏、党项、吐谷浑、西突厥、突骑施、象雄、小勃律、尼泊尔。

这其中,象雄与吐谷浑又显得比较特殊。

因为其他的和亲都是单向的,要么是娶公主,要么是嫁闺女,只有象雄和吐谷浑是双向的,就是又嫁闺女,又娶媳妇。

那我们就来看看,象雄和吐谷浑是不是有点什么特殊性。

咱们先来说象雄。

象雄与吐蕃和亲的时间,汉藏史料里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不过我们从一些侧面资料上可以大概推测出,这次和亲应该是吐蕃王朝的第一次和亲。

它发生的时间应该在囊日伦赞被毒死后,到松赞干布稳定住吐蕃政权期间。因为囊日伦赞去世后,山南、苏毗、象雄相继爆发动乱,之后松赞干布血洗山南,又借助娘尚囊的影响力收服了苏毗,但象雄怎么就消停了,没有任何记载。

我个人推测,松赞干布与象雄达成妥协,很有可能是使用了和亲这个政治工具。

至于到底是将妹妹嫁给象雄王在前,还是松赞干布娶象雄王的妹妹在前,或者干脆是两个婚礼一起来,我们可能永远也办法知道了。

但这次双向和亲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象雄没有趁乱给吐蕃背后插上一刀是肯定的。

这其实充分说明了上期在松州之战里面说过的观点,和亲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与象雄之间的和亲成功的帮着吐蕃稳定了基本盘,甚至当松赞干布决定去揍吐谷浑的时候,还从象雄借到了军队来助拳。

至于后面两国又掰了,松赞干布出兵灭了象雄,这就国家利益了。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就是和一百次亲也没用,

当松赞干布决定走下高原向外拓展,象雄就是睡在卧榻上的胖子,当然是送去见佛祖最保险。

至于吐谷浑咱们前面已经讲过,它是吐蕃走向强盛的最后一块帝国拼版。

拿下吐谷浑,吐蕃的发展天高地远;

拿不下吐谷浑,吐蕃就要被锁死在了西藏高原上。

所以,吐蕃在它身上从来没吝惜过国家资源的投入,松赞干布娶党项公主,贡松贡赞娶吐谷浑公主,之后还嫁了墀邦公主给吐谷浑王。这些措施其实都是为了稳定住在吐谷浑这块地方上的统治。

另外,吐谷浑王室成员在吐蕃政坛上的地位也非常崇高,按照敦煌文献的记载,至少有三位吐谷浑小王排序在大相之上。

换句话说,由于双方存在累世通婚的情况,吐谷浑王室的地位介于君与臣之间。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吐蕃王室的外系。

说了上面的例子,我们是不是可以的出这样一个结论,和亲是一种带有指标性的政治工具!

它可以用来表明谁重要,谁不重要,同时也可以表明,谁更重要些,谁相对没那么重要。

说到这里,和亲就算讲完了吗?

远远没有呢,下期咱们继续结合案例,来讲和亲的内容。

参考消息:

[1]、《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七卷》_司马光;

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

是时,群臣多言:“国家既许其婚,受其聘币,不可失信戎狄,更生边患。”上曰:“卿曹皆知古而不知今。昔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馀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婚,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2]、《旧唐书·突厥下》 _刘昫;

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先分统突厥种类为小可汗,及此自称大可汗,国人不附。弩失毕部共推泥孰莫贺设为可汗,泥孰不从。时统叶护之子咥力特勒避莫贺咄之难,亡在康居,泥孰遂迎而立之,是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连兵不息,俱遣使来朝,各请婚于我。太宗答之曰:“汝国扰乱,君臣未定,战争不息,何得言婚!”竟不许。仍讽令各保所部,无相征伐。其西域诸国及铁勒先役属于西突厥者,悉叛之,国内虚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