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苗旺盛”的地方却是川藏北线上的避暑胜地,以白色为尊

川藏北线行程的第一天是舒适的,从成都到马尔康,行车时间在4个多小时,没有明显的高反症状。道路两旁翠绿的植被,驱散了我带来的北方的闷热感,在动辄白天气温直冲30摄氏度、空调需要一天到晚开着的北京,在这里,我是轻松且愉悦的,无论身还是心。马尔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是我们住宿的地方,西边的太阳本身落山就晚,再加上是夏季,我们迎着明媚的阳光在街道上闲逛,看山看水,体验晚风轻拂的感觉,竟然萌生出就在这里吧,别走了的想法。

在藏语中,马尔康的意思是“火苗旺盛”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人们希望此地可以延续嘉绒藏族的生命原力,憧憬着这里的火苗永不熄灭。

高原的蔷薇怒放着,充满了活力,为夏季的马尔康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我们在距离马尔康市内不到6公里的地方多做停留,因为领队说,这里相较于市区的喧嚣来讲,静谧更加吸引人,这里就是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在这片峡谷地带有这么两处地方值得我们驻足,第一个是卓克基土司官寨,第二个是西索民居。

卓克基土司官寨建于清乾隆年间,1936年毁于大火后,土司索观瀛(出生于汶川瓦寺土司世家,承袭马尔康卓克基第7代土司职)组织人力进行重建。整个建筑由四组碉楼组合而成封闭式的四合院,院内中心部分为天井,毛主席曾在长征途中下榻于此,所以这里不但有了历史内涵,还有了红色文化的熏陶。修复后的官寨1楼至4楼部分房间内展示的是嘉绒文化(厨房、经幡房、社稷房、银厅房、酿酒房、衣饰房等12个展厅),2楼主要是展示红色文化,3楼主要展示土司文化,4楼和5楼主要展示的是宗教文化。

另一处西索民居就在距离官寨不足50米的地方,是民众的聚居地,曾经这里居住的都是土司的官差,或者为其的生活提供服务的商人、手工艺者等,所以又称卓克基街。

这里保存了嘉绒藏族“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从远处瞧,就像是石头城。其实不用仔细观察,我们便发现了这里所有的建筑色彩,都比较崇尚白色,墙上绘制的线条是白色的,屋顶的四角是白色的。问了领队才知道,原来这是与两个传说分不开的。先说墙上绘制的白色图案吧。

传说曾经有一个嘉绒女子在森林中一块长得像狮子的石头上睡着了,醒来后生下一子,此子食量非常大,母亲无法抚育,于是与自己的孩子(阿弥各尔东)定下羊毛为约的约定,放还森林。后来出现一个喜欢吃人的魔头,嘉绒面临着灭顶之灾,藏王请求这位母亲把阿弥各尔东请出山对付妖魔。阿弥各尔东出山后果然打败了吃人的妖魔,村民们欢呼庆祝,要供养他。阿弥各尔东表示自己的食量非常大,在森林中可以靠着自己的能力捕捉猎物,但是百姓却供养不起,为了大家可以把日子过得富裕,他回到了森林之中。后来为了纪念这次的除妖顺利,藏王规定每年冬天的时候村民们染白房屋,以这种方式和阿弥各尔东定下约定,请它出山与村民庆祝。

屋顶四角的白色石头传说是这样的,传说当年敌人入侵,眼看不敌,这个时候一位首领在梦中得到了抵御敌人的方法:在藏人和羌人士兵的脖子上系上羊毛为标志,以坚硬的白云石和木棍作武器。就这样打败了敌人后,人们开始视白石为神灵,开始了供奉。

漫步在石板路上,满目皆是惊喜,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是背着竹篮的阿妈,也是快乐蹦跶的小狗,我们的内心因这些温情的相遇变得轻盈柔软。

来源:知乎@藏区旅行攻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