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为何在“秋后问斩”或“午时三刻”处斩犯人

关于秋后问斩 一是考虑示警的作用。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也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当时有强迫民众观看.一般行刑的时间大约集中在9-10月之间.所以会有秋后问斩一词。 二是秋季在五行属金,带有肃杀之气,因此死刑多于秋季执行。 三是秋季在五行属金,从方位上,金位是西方,日落之地。这也好理解成人之将死吧。 四是因冬天百物萧条,亦是进入一年的尾声,亦适合执刑,春天象征新生,夏季万物正蓬勃生长,因此较不适宜取人性命吧。 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金的本性冰冷,同时秋季时期,除金旺、水相(有点旺的意思)外,土休(休息),火囚(困住了奄奄一息),木死。从五行中讲这时生命沉寂,一年四季中生命力最低(这和我们现代人以为冬季生命力最低不同,五行中冬季是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而且金代表用于砍伐的工具,是破坏的代表。 关于午时三刻处斩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多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