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乱中有序

尼泊尔(Nepal),被众多旅行排行榜列为此生必去国家之一,不仅因为它浓郁的宗教特色,也因为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它是众神之国,也是高山之国。所以,用两个词可以概括尼泊尔:寺庙、高山。五步一小庙,十步一大庙。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尼泊尔。毗邻喜马拉雅山南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尼泊尔成为世界滑翔伞圣地。寺庙赋予了尼泊尔人信仰的力量,雪山洗涤了尼泊尔人的灵魂,所以,在这片天空下,可以无限接近真实。尼泊尔,离时间很远,离灵魂很近。加德满都谷地1979年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亚洲重要的文化交汇地,有三大相隔不远的重要古城:加德满都、巴德岗和帕坦,这三个城市都有王宫广场即杜巴广场。都曾经是历代王朝生活过的地方,许多古建筑群全面反映了加德满都谷地闻名于世的历史和艺术成就。如今,硝烟散尽,岁月更迭。所有的一切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斑驳的建筑和凄美的故事。帕斯卡说“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遥远的历史将永远鲜活在经历过它们的人的记忆之中,我们只需要静静感受和体味。 作为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Kathmandu)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惊艳,并且十分土里土气。这座城市一直处在建设之中,到处都在施工,然而也看不到工人,每条路似乎都是很随意地砸开一个坑,用围栏围起来,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整座城市尘土飞扬。所以在加都,人手一个口罩,小卖部摆在最明显位置的就是口罩。这次去尼泊尔正值疫情爆发前夕,所以口罩兼具着防尘土和防病毒的双重任务,更是必不可少了,也使得这特殊时期的旅行毫无违和感。 加德满都汇聚了尼泊尔大概17%的人口,施工导致道路狭窄,加上缺乏规划,所以走在街上有一种没有容身之地的感觉。不过,这种感觉到了第三天就会消失,因为会习以为常,而且路上再乱,安全是很有保障的,既不会被车撞也不会被人抢,维持着一种乱中有序的感觉。 加德满都城内共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寺庙,其次是佛教寺庙。实际上,加德满都这个名字在尼泊尔语中就是“独木庙”的意思,源于12世纪李查维王朝国王用一棵树建造了一座塔庙,后来以此庙为中心,造屋扩建,发展为城市。帕斯帕纳提神庙帕斯帕纳提神庙(Pashupatinath)是尼泊尔著名的烧尸庙。在巴格玛蒂河沿岸。这是一个大型露天火葬场,也是尼泊尔人民心中神圣的地方。西岸可见烧尸,东岸可观婚礼。西岸有印度教神殿,用来举办烧尸前的仪式。非印度教徒不能进入。一般的游客只会在东岸观望。比起西岸的青烟缭绕,东岸是一派祥和的景象。 西岸的烧尸场 东岸的婚礼在帕斯帕纳提神庙,会看到很多苦行僧,他们有的成群结队而坐,有的独自行动,多数人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大多赤身裸体,身上涂抹着木炭灰甚至是死人的骨灰。这些人一生只洗两次澡(出生和死后)。苦行僧脸上画着各色条纹,据说是代表不同的教派。他们的面孔因为各种条纹和颜色看起来有些狰狞,其实这些人性情很温和。 苦行僧涂在脸上的染料帕斯帕纳提神庙里的大部分苦行僧比较商业化,看到游客会主动招揽,有的和旅行社有固定合作。他们会根据游客的需求在不同场景下摆各种pose来拍照,送祝福,索小费。 苦行僧,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尼泊尔的苦行僧大部分是从印度过来的修行者。他们被看成是来凡尘普度众生的“神的使者”,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艰苦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身体看作是罪孽的载体。苦行僧希望通过把物质需求降到最低来获得心灵的解脱,得到神的庇护,从而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猴庙猴庙(Monkey Temple)真正的名字是斯瓦扬布拉特(Swayambhunath),是尼泊尔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意为“自体放光”。因为这里栖息着数百只由僧侣喂养的野生猴子,故俗称“猴庙”。猴庙位于加德满都市区以西约2.7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上,最佳的观赏时间是日出之前,这样不仅可以看到日出,也可以看到日出时照亮的金色佛塔,和笼罩在朦朦薄雾下的加德满都。 猴庙修建于2500年前,是尼泊尔最为悠久、且为佛教与印度教并存的寺庙,它是一个小型的建筑群,中央是一座金色的大佛塔,大佛塔的四面各有一对大眼睛,被称为“尼泊尔神眼”。大眼睛下,有一个大“?”,是梵文数字的“1”,意为“多教合一”,也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和谐归一”。佛眼上方的塔椎,为13圈镀金的轮环,代表“13个层次”。尖顶处,镶嵌着一颗巨大的宝石,意为“涅槃”。 关于猴儿们的由来,则与文殊菩萨有关。传说很多年前,文殊菩萨在那里剃去了三千烦恼丝,头发变为树木,头上的虱子则化为猴子。因此,那里的猴子被视为“圣猴”。圣猴们对拍照和围观已经习以为常,看到游客不会跑闹。博达哈大佛塔博达哈大佛塔(Bodhnath Stupa),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 8 公里,是加德满都谷地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 博达哈大佛塔非常壮观,无论是远眺还是近看,都有不同的感觉。佛塔整体结构和猴庙中心的大佛塔类似,也是白色主体,四面。可以步行走到佛塔的第一层上面。白色的塔身被串串菊花包围,角落里还放满了装有菊花的玻璃杯。夕阳时分,塔顶会披上一层金光。 由于坐落在中国西藏与尼泊尔通商的要道上,博达哈大佛塔一带成为尼泊尔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跟甘南有些相似,墙外有转经筒,环墙外壁有147个凹进去的壁龛,内悬挂经轮和108个打坐的神佛像。信徒祈祷时,必须以顺时针方向绕行,一边拔数念珠或背诵经文,一边转动祈祷轮。前来膜拜的信徒多为尼泊尔、中国西藏、不丹等地的藏传佛教徒。转塔的群众络绎不绝。也有常年居住在塔内的信徒,每人都有一个木板,放着一些常用的必需品,他们在原地不断重复着磕长头的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塔外600米长的转经路是2014年中国在海外建立的首座寺庙尼泊尔中华寺时捐款30万元人民币修建的。博达哈大佛塔经常举行各种法会活动,疫情期间,这里有祈福活动。 高班寺高班寺(Kopan Monastery),在加德满都东北面的高山上,距离市区大概6.4公里。这是一个藏传佛教寺庙群,基本没有什么游客,特别安静,和拉卜楞寺比较像,有不同的庙宇,也有僧侣生活区。高班寺比较国际化,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前来修行的人。如果说猴庙、大佛塔更像是网红景点,那高班寺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坐在半山坡上,面对着加德满都破败的城市和低矮的建筑,静思冥想,远离了繁华和欲望,你会感受到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的本意是皇宫广场,位于市中心的位置,就像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标志性广场一样,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也不例外,热闹繁华,只是这里依然有着尼泊尔一贯浓烈的宗教气氛,周围被各种寺庙环绕。 库玛丽女神庙 贾格纳神庙 广场中央卖各种纪念品的小摊如今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大部分建筑都在2015年发生的8.1级大地震中坍塌了。很多建筑都在重建与维护中,其中大部分是中国援建的。 修缮中的在地震中完全坍塌的玛珠庙进入杜巴广场要收费,但是如果运气好,可以混进人群中,毕竟尼泊尔人做事比意,不会太计较。巴德岗和帕坦的杜巴广场也是要收费的。巴格玛蒂河贯穿尼泊尔南北的巴格玛蒂河(Bagmati River)是恒河的支流,被尼泊尔人看作是圣河。对于尼泊尔人而言,巴格玛蒂河的精神意义远大于外观,巴格玛蒂河流经帕斯帕纳提神庙。印度教认为,用圣河的水为死者沐浴,灵魂可以得到解脱。 河流污染严重,遍布垃圾。由于常年在河畔焚烧尸体,河水已经呈灰黑色。泰米尔街(Thamel)也叫外国人街,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似乎所有关于加德满都的攻略里都会有泰米尔街的推荐,但是鉴于尼泊尔本身就很混乱的交通及城市治理,泰米尔街和你脑海中传统意义上的步行街是不一样的。一般人很难适应,至少我第一天来的时候就被吓到了。因为飞机落地已经是深夜了,第一晚的住宿就订到了泰米尔街附近,当时出租车穿过泰米尔街的时候,只看到满目的废墟里,许多穿着花里胡哨染着彩色头发的青年男女(是那种中国七八十年代小镇青年的感觉)嚎叫着走在街上,由于正值冬季,尼泊尔夜间较冷,年轻人们又大都衣不蔽体,所以就会围在一起蹲在废墟里烧火取暖,那个画面相当诡异。所以,我个人建议泰米尔街可以不去,因为真正能感受到尼泊尔风情的值得逛的地方应该是各个集市,每天下午四五点左右就开始出摊了,各色商品玲琅满目,全部都是当地特色,各种小店夹杂在各个庙宇周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拥挤中的秩序。 梦想花园梦想花园(The Garden of Dreams)可以说是加德满都的一片静土了,在破败的城市街道的衬托下,这个修缮精致的花园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天堂。 梦想花园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当时控制尼泊尔的陆军元帅Kaiser Shumsher Rana所修建宫殿的一部分。英式风格,由Kishore Narshingh设计,与爱德华七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创建的花园一致,被认为是当时最复杂的私人花园之一。作为尼泊尔的第一站,加德满都会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方面震惊于它混乱不堪的外表,另一方面又惊叹于它独特的文化。这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值得你慢慢体味深藏于它不堪外表之后的神秘的文化和秩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