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餐桌上没有甜点的原因是--吃饱撑的_

本文中我们说的甜点,是指在大家吃完饭以后收拾桌子以后最后上的那一道甜食。毕竟在我的理解力,中国人对于糖的使用是登峰造极的,且不说南方菜,川菜里少了糖,都会极大的影响口感。

(1)

一般来说,美国菜的上餐顺序是这样:先是色拉或开胃菜,随后上主菜,最后再跟一道甜点。法国菜的上餐顺序则是先上主菜,随后上沙拉、奶酪或者甜点;意大利菜则是第一道上主菜,第二道主菜+色拉、奶酪以及甜点。这些“菜系”中,通常色拉、奶酪都不是必选项,但甜点往往是必须要选择的一项食材,而且必须要放在正餐之后食用。

然而中国菜的上餐顺序往往就简单的多了,先冷后热,先素后荤,最后来1~2份汤,一顿饭基本上就解决完了。在一些不那么讲究的餐饮店里,上餐的顺序往往都是可以胡来的。那么为什么中国菜上餐到最后,不会出现甜点这样的食物呢?

(2)

从英语甜点(dessert)的词源上看,甜点原本所指的,就是“最后一道菜”的意思,这个源于法语,最早的意思是“把所有菜都吃掉后上的一道菜”。事实上西方人在饭后吃甜点的习惯可以说来源及早,比如在希罗多德在其著作中就曾经讲过波斯人嘲讽希腊人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希腊人吃饭没有专门的甜点:

“波斯人说希腊人吃完饭之后仍然饥肠辘辘,因为餐后他们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甜点。如果他们真有好的甜点上桌,他们吃饭一定不会这么快。”

换句话说,对波斯人来说,每天除了吃饭以外,一定还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甜点以保证自己不会饿。这些甜点往往在用餐即将结束或者饭后才会上桌,这一点也许是因为波斯人常年吃饭油腻,在当时的观念里,甜食可以帮助消化油腻的食品所致的。

于是我们就在《一千零一夜》中看到了如下的叙述:

“烤鸡、烤肉、米饭配蜂蜜、肉饭、香肠、填馅儿羊胸肉、畅游在蜂蜜中的坚果库纳法、祖拉比亚、‘甜甜圈’、卡塔异夫煎饼包甜味坚果馅儿、果仁蜜饼”——《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3)

事实上,在吃饭的时候先吃小吃,再吃正餐最后吃甜点的组合,是在中世纪之后的欧洲菜系中才出现的产物,像前面所述的希腊、波斯这样“上古时代”的说辞,其实并不能证明今天人们的习惯。真正使得欧洲人广泛食用甜点,乃是因为糖的另一种“神奇功效”。

甜点的灵魂“蔗糖”是从12世纪开始传入英国的,最初,蔗糖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防止食物腐败”。英国人会像老北京制作冰糖葫芦那样,将蔗糖汁均匀的覆盖在水果的表面,从而防止水果腐败。比如在当时欧洲流行的“杏仁糖糊”,就是其时重要的代表之一。毕竟此前英国人在保存水果方面做的十分不到位,“新鲜水果”吃死人的情况屡屡发生。而通过裹上糖衣的水果尽管仍然有被昆虫食用的风险,但保存的时间已经大大延长了。

被糖包裹的水果能够极大的延长其保质期

此后随着其他香料进入欧洲,糖往往和肉蔻、檀香(檀香木磨成的粉,在欧洲算香料)这些香料结合在一起,对这些香料的使用一方面能够让食物的口感变的丰富并且好消化,另一方面这些香料也能够让稍微变质的食物得以继续使用,从而实现食材利用的最大化。这就有点像四川的回锅肉,原本就是通过将吃不完的肉类加入香料煮熟,再炒制,最终让肉类能够实现宰杀一头猪之后产生的食材不会被浪费掉。当然,在炒制回锅肉的时候,糖也是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大量对糖的食用使得15世纪以后欧洲人开始主动寻找新的糖的来源,到了16世纪,糖已经开始从“皇家菜”中逐渐成为了寻常百姓家的重要食材内容。而此时欧洲皇室因为常年吃糖拌的食物也逐步感到厌烦。比如1545年流传的额一份《新正派料理》中讲到的“鸡肉浸吐司”,就是将酢浆草、肉桂、糖放在一起煮沸,浇在吐司上,再铺上鸡肉脯而成。

为此,欧洲人逐渐开始将糖类分离出正餐当中,开始将糖类食物作为餐后“甜点”进行。根据1612年《天然和人工健康指南》中写道“甜点(dessert)这种吃法是不自然的,和锻炼或瘦身背道而驰”。

当然到了19世纪以后,法国菜已经开始将甜点完全独立出来,至少非常少量的菜品中才会加入糖类食物。如艾斯可菲的香橙烤鸭。而美国餐则更加直接,“要是能吃一整盘蛋糕和冰激凌加上发泡鲜奶油和巧克力酱,为什么还要吃苹果?”

(4)

然而,中国菜餐后没有甜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食材的原材料和材料组合方面的制约。首先是基于吃熟食的传统,今天中国人尚且还好,在过去,啃生的蔬菜几乎是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中国人的饭桌上的。这种不吃生肉、生蔬菜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让我们避免了细菌的传播,这也是中国在历史上人吃人的事件或许时有发生,但因为瘟疫导致像欧洲黑死病那样的事件几乎不会存在。

同时,由于传统中国饮食方式以淀粉类食物为主,每顿饭往往都不会少了米、面、粥,此外搭配淀粉类的食材才会是各类蔬菜。以至于在吃饭的时候,中餐极容易出现“饱腹感”,也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一群人在一起吃中餐的话,大家很容易“吃撑”。从而使得甜食没有存在的必要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去国外留学的朋友容易发胖的原因,类似美帝、欧洲等国家的食物往往热量极高,以至于即便是营养够了,习惯中餐的人依旧觉得“吃不饱”,等到吃饱了营养早就超标了。

此外,中国人由于饮茶的历史极为悠久,茶叶中富含的茶碱会让人们的血糖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也就是所谓的“茶醉”。缓解茶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在饮茶的过程中配套一些甜点,不难看到,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中国人的正餐上人们吃饱饭再也没有肚子去吃甜点;而在日常的饮茶活动中,甜点已经伴随着茶叶成为了人们休闲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当然就不需要在餐桌上放甜点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