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布达拉宫曾被“破坏”过_浅谈下布达拉宫的“修复”之旅

序言:

如果把去“西藏”看作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旅行的话,那么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就将会是这场旅行的“核心”,是这场旅行的魅力所在。但是大家知道吗?古代“布达拉宫”其实曾遭受过很严重的破坏,一度破败不堪,如若不是后世千方百计的修复重建,我们今天是看不到如此巍峨壮观的“布达拉宫”宫殿盛景的。

巍峨壮观的布达拉宫

古代“布达拉宫”都遭受到了什么样的破坏?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布达拉宫”,这座始建于公元7世纪,因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造的“巍峨宫殿”,距今已经有着约1300年的历史。

但实际上,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布达拉宫”遗迹,甚至包括外面的建筑群,其中真正属于公元7世纪那个时代的建筑,或者说是能向我们诉说公元7世纪时布达拉宫辉煌盛景的,恐怕也就仅仅只剩下“法王洞”以及存放着布达拉宫“镇宫之宝帕巴拉康观音像”的“圣观音殿”了

因为其它的古迹,几乎都已经在历史车轮的前进过程中被破坏掉了。

好比如,古代西藏佛教学者“廓诺·迅鲁伯”曾在他所编著的《青史》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以雷电毁布达拉宫者,念青唐拉山神也。”

意思就是在公元762年,也就是第三十六代赞普“赤松德赞”掌权时,由松赞干布所建造的布达拉宫,时不时就会被“落雷”给摧残一遍。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以及吐蕃所信仰的佛教文化影响,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布达拉宫”的被破坏,其实是“青唐拉山神”所为。

大家想啊,位于青藏高原之上的“布达拉宫”,其海拔高度高达3700米,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集宫殿、城堡、寺庙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如此高的海拔高度,其受到雷击的风险自然是极大的。

落地大闪电

就好比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第五季》中有一期,同样就是在青藏高原上拍摄,片中就曾出现过可怕的“落地大闪电现象”,那闪电可都是下来就直接贴地了。

偏偏那时候的建筑技术也不发达,建筑材料大都是就地取材,除了铺设地基和墙面会用到“土石结构”以外,剩余的屋顶和大部分柱、梁都采用的是木质结构,而且是用的还是西藏本地的“高山松”。

高山松林地

而“高山松”又属于“松科植物”,其所分泌出来的“油脂”是十分易燃的,在加上闪电雷击之下的高温,着火也就无可厚非了。

除此以外,据现代著名藏学家刘立千译制的《续藏史鉴》中的记载:“唐末五代以迄赵宋,约当吐蕃王朝纷乱,故划此为王朝分裂时期。尽元一代吐蕃始为隆嘉统治,故划名为隆嘉王朝,元末及明,划为帕竹王朝。”

意思就是从唐朝末年开始,与中原的五代十国时期一样,吐蕃也因为王朝内部争夺继承权的缘故而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纷乱割据时期,一个接一个的王朝政权相继开始竖立。

另外,在《宋史·吐蕃传》中也曾对吐蕃纷乱割据的状态有所提及:“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无复统一。”

于是,在这样混乱的政治局势下,在古代同时还具备着“政治统治中心”作用的布达拉宫,自然也就成了这些政权争夺的“重点”。

大家想啊,这场争夺战可是僵持了数百年啊,并非平常封建朝代那样,顶多几年也就出现结果了,就好比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公元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自立称帝,结果仅到次年2月,就被朱温的第四子朱友贞讨伐成功。

这场持续数百年的王权争夺战对布达拉宫所造成的破坏可想而知。

同时,政治权力的分散也就代表着“财力”的分散,单凭一个小小的地方政权就想要去修复“布达拉宫”的话,其难度和花费无疑都是相当巨大的,毕竟那可是动辄十几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呀,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几百户人家所组成的地方政权能承担的起的。

古代的布达拉宫壁画(局部)

那么,“布达拉宫”又是如何修复成如今这样壮观巍峨的呢?

很显然,只能是先晾着,等政权稳定了以后再修复。事实上还真就是这么做的。

据嘉措顿珠在《布达拉宫志》中所留下的记载来看:“葛丹颇章政权建立初期,五世达赖喇嘛的经师‘赤钦·衮曲群佩’等大小官员们建议说:根据各代王朝的制度,如果没有一个各宗谿的首府,政权就不会稳固。......最好在早期布达拉宫的遗址上修建一个新的宫殿。”

意思就是直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这些政权高层才想起来要在早就被破坏的布达拉宫遗址上重建“布达拉宫”。

之后便是从公元1645年4月1日开始,截至公元1648年4月底,前后历时三年,斥资两百多万两白银,才算完成了布达拉宫“白宫”的重建工作,使得布达拉宫稍微恢复了点元气,略微有了一丝现代布达拉宫的气息。

但是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毕竟现在布达拉宫的建筑面积可并不是仅仅只有一个“白宫”这样的政治办公机构,它还同时存在着另外一个与佛教事务挂钩的“红宫”。

不过,这“红宫”的建造与“白宫”还不一样,严格的来讲,“红宫”更像是一个类似于“埃及金字塔群”一样的集合体,由历代喇嘛的“灵塔殿”所组成。

当然,在建筑面积上自然是比不上“埃及金字塔”那般庞大的,就好比其中最大的“五世喇嘛”的灵塔殿占地面积,也仅仅只有725.7平方米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建筑面积上比不过“埃及金字塔”,但是“灵塔殿”的装修可绝非是埃及金字塔所能比的,如果换成如今的话来说的话,那就是一个典型的“土豪式”装修法,什么值钱的东西都往上面贴。

五世喇嘛的灵塔殿正门

咱们还拿“五世喇嘛”的灵塔来举例吧。

据《南瞻部州唯一壮严目录》中的记载来看的话,为了建成这座通体高度12.6米,持地宽度7.65米的木质结构“菩提塔”,其光黄金就用了3721公斤,珍珠更是用了3812颗,各式珠宝、珊瑚、松石、以及玉牌什么的更是不计其数。

俨然正是一个以木材为框架,珠宝黄金为原材料的奢华宫殿的典范。。

并且,也正是由于白宫以及红宫的建造工程的完工,让此时的“布达拉宫”得以初具现代“布达拉宫”的规模。

据著名城市规划学家付崇兰所著《拉萨史》中的相关记载来看:“乾隆时的布达拉宫高13层,115.4米,东西宽360米,南北长约110米,占地面积41公顷。”与现代布达拉宫相差无几的数据无疑就证明了这一点。

再往后就是一直到西藏和平解放之前的这段时间了,各代喇嘛除了修建“灵塔殿”增加红宫建筑群以外,也都在不遗余力的修建一些附属建筑群。

诸如冬日光殿、西日光殿、金顶区、上师殿等等各具意义的配套宫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继而,等到了西藏和平解放之后,虽然“布达拉宫”依旧在不断的维修和加固,但却由于各个修复工程队都严格遵守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所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让“布达拉宫”的扩建进程就此开始停滞不前,转而开始了向另一个“维护”方向的转变。

“现代布达拉宫”的建筑维护工作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以“保护文物”而不是“创造文物”为第一准则,尽一切可能为我们保持或还原原有的“布达拉宫”的味道。

紧接着,也就逐渐演化成了如今我们游客眼中所看到的那副壮观巍峨的“布达拉宫”宫殿盛景。

结束语

同样的,也正是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那条“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才让我们如今的人得以通过布达拉宫里面的各种珍贵文物,借以来达到了解以及借鉴封建时期那些比较优秀的历史文化的目的。

与此同时,“布达拉宫”里面那各式各样的壁画,也可以让我们对西藏佛教的发展历程以及艺术气息拥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正如佛教文化中所宣扬的“轮回重生”的教义一样,“布达拉宫”的重修,不正是其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数次劫难后,又再次涅槃重生,影响更为深远的真实体现吗。

【end】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