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广场、特产店都以他命名,为什么洛克的名字在藏区很常见?

不知道细心的读者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在藏区旅行的时候,总能看见以洛克名字命名的酒店、民宿、广场、旅游路线或者是纪念品店。洛克这个名字我们一看便知是外国名,为什么在藏区很多商家以外国人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店铺呢?今天攻略君给大家讲讲洛克的故事。

洛克的全名是约瑟夫·洛克,1844年生人,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仆人家庭。他的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不过因为母亲是奥地利人,所以他从小便接触了奥地利语。13岁的时候,在维也纳的一座图书馆里接触到汉语,他便开始自学汉语,18岁大学毕业后开始流浪于欧洲各地,随后又在北美和加勒比海等地漂泊。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形容他的少年,便是自学成才。1911年洛克进入夏威夷大学,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1919年成为夏威夷学院植物学教授。1920年离开夏威夷大学,启程前往亚洲进行探险考察。1922年,美国农业部派遣洛克到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他与中国的缘分就此开始。

有一本杂志的名字很多人都听说过,叫《国家地理》,是1888年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出版的图书。这本杂志不但记录了地理的概貌,而且记录了一百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记录了人类的梦想和追求。

为了保持杂志内容的新鲜性以及实用性,他们资助了很多探险家在世界各地的探险活动,其中便包括植物学家洛克。他们资助了洛克在1923年对云南探险时的经费,而洛克也为《国家地理》搜集了60000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标本和60件哺乳动物标本。最最值得,或者说他做出的贡献是他拍摄了大量的精美图片。比如1928年,他围绕贡嘎山拍摄了243张彩色照片、503张黑白照片。

1928年,洛克来到木里(现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木里王的帮助下,开启了亚丁之行。第一次的亚丁行,他写到:“夜幕降临了,我坐在帐篷前面,面对着藏民们称为夏诺多吉的巨大的山峦。此时云己散去了,雷神的光彩呈现在眼前,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顶的金字塔形的山峰,它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像是一只巨型蝙蝠的翅膀”。

第二次去亚丁,他收集了当地许多不知名的动、植物标本,绘制地图,还撰写了《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一文长达65页,有76张图片。其中彩照有43幅,他在文章开头激动地写道:\"在整个世界里,有什么地方还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着摄影者和探险者\"。

后来,洛克住进丽江玉龙山下的一处山村,名叫“雪嵩”,纳西语意思是“雪山脚下的村子”,他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大本营。如今我们看到的洛克故居是经过修复了的,楼上为洛克住了二十多年的起居室,均为洛克当年的遗物。楼下是陈列馆,陈列着洛克当年拍摄的大量历史照片,以及洛克留在丽江的一批遗物。

起先洛克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中国,而后来他变得喜欢上了这里。当《国家地理》撤销了资助,美国农业部和哈弗植物园不再与其合作之后,他失去了经济来源。13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汉语便开始自学汉语,中年的他迷恋上了纳西文化便倾家荡产去研究,他很固执,固执地喜欢他所喜欢的与迷恋的。

1949年,丽江解放,作为帝国主义分子的他不得不离开中国,从1922年到1949年,“植物猎人”洛克在中国云南、四川、甘肃东南以及西藏东部度过了漫长的探险考察岁月,对当地植物群落、人文风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将中国介绍给西方。

晚年潦倒的他只能靠着朋友们的接济而生活,而躺在病床上的他仍旧惦念有关于中国的工作,他说“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

正是因为他的热爱才值得人们惦念吧。我是攻略君,带大家进一步了解藏区及周边旅行,欢迎关注:川藏线,了解更多旅行资讯。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