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参加了一场白族葬礼,感受到了传承、延续和敬畏的真实力量

中元节去白族朋友家里做客,见女主人一早便做好八大碗,供奉在庭院里,享祀祖先。

八大碗是白族的一套传统菜肴,荤素搭配,其中的红曲肉、粉蒸鱼极具当地特色;加上千张肉、酥肉、白豆、粉条、凉菜拼盘、竹笋,热热闹闹的一桌。手巧的人家还要加上各式点缀,用心之至,子女祭祀先祖的郑重与敬意尽在其中。

▲“八大碗”升级款〔摄影:徐徕〕

以为八大碗已是丰盛,朋友却说,最隆重的祭品是三叠水。那是葬礼上女儿为先父先母准备的,出嫁的女儿因为不能常年在父母身边尽孝,这份祭品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姑娘们也会暗中比拼手艺,显示自己的能耐。

虽则好奇,但葬仪不似节日一样有固定的日期。即使这世上的生死轮回一直不停,生者的世界里,似乎离死亡总是很远的。近日朋友的远房亲戚去世,邀请我一起前往参加祭礼,近距离接触了剑川的葬仪。

01

故去的是一位95岁高龄的老者,在传统观念里,已是喜丧。灵堂设在家中屋檐下,一副黑色镶红边的棺材前,摆着一张供桌,供桌上是菜品酒水果瓜,因为还不到出殡之期,算不得隆重。

灵堂正中由红纸书写,“严父某某享阳九十五寿之灵席”,两侧是黄纸书写的对联,寄托哀思。遇事手书对联,也是剑川的传统,除了少数套路化的文案,大部分都是主人亲撰,既是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对来往宾客体现了自己的才情。

棺木下点了一盏长明灯,以给亡者照亮路途。

两侧则铺了草席,家中的至亲,晚上便睡在这间守灵。听闻这个传统最早是出于担心夜间会有野物前来叨扰亡者,于是由家人守夜,同时也要照看长明灯不能熄灭。现在虽然不必担心野物,传统仍是保留了下来。

▲院子里的灵堂〔摄影:徐徕〕

我们去的尚早,只是亲戚朋友前来吊唁慰问,并没有太繁冗的礼节。带我去的朋友去先去给逝者磕了头,便和亲戚攀谈起来。年过九旬的老人,家人早已有了准备,并没有太大的悲痛。招待我们吃过饭,一起在周围的乡野走走,顺便也聊了聊这边的风俗。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村里办事不成文的规矩。

记得上次也有朋友提到,村里有红白事,一定要回去帮忙。实在走不开,红事也就罢了,白事不到场的话,是会被村里人说闲话的。

大概也有驱邪的意思,白事讲究人多,主人家放一台麻将桌,主客一起丢骰摸牌,有个响动图个热闹,不至于庭院冷清。

此处多讲一句,剑川麻将只有筒子与条子两门,只碰不吃,即容易出天胡,流转的也快。一圈摸不到5张牌,差不多就能胡牌。见过四川麻将省去了东南西北中发白,没想到剑川更直截了当。

▲剑川麻将〔摄影:徐徕〕

大抵当地人的性格也在牌桌上可见一斑,直来直往的爽快,没那么多花样变化。

这一趟,主要是走个人情,没有太多仪式,见麻将桌满了,旁边上午刚杀的猪也都被分解的齐齐整整,我们小坐一会儿,也就回去了。

▲猪肉〔摄影:徐徕〕

02

出殡前一日,是招待客人,举行仪式的正日子。不过剑川各地也有不同,有的是出殡当日请客,有的则提前;有的只请一日,有的多达三日。吃席皆是八大碗,分流水席和固定时间的酒席。

据朋友说,在沙溪参加过连吃三天,顿顿八大碗的流水席。想想从早餐开始就鱼肉不缺,也需要足够好的胃口才行。

走进村头,便见到办事的门口,有专人搭灶烧水,给宾客们饮用。旁边有人放了升斗和米袋,我以为是给宾客带走辟邪的大米,朋友说不是。

过去村子不富裕,招待客人往往米粮不足,村里人便相互帮扶,来吃席的带一点米,补助主人家。虽然现在大家普遍富裕起来,互帮互助的传统仍是保留了下来。

▲烧水的炉子〔摄影:徐徕〕

旁边则有人登记随礼,这里随的便是钱币了。桌上一本花名册,宾客签下自己的名字和随礼的金额,主人则将提前准备好的寿碗送给来宾。赠送寿碗是当地的一个传统,长寿的老人家去世时,参加葬仪的宾客们带一个寿碗回家,以求沾些福气。

往里走便见到几口烧柴火的大锅,这在白族村里常常能看到。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招待客人的时候就会用这样的大锅烧菜,对厨艺也是一种考验

▲烧菜的大锅〔摄影:徐徕〕

不过看来也不必担心缺少人手,主人家门口贴了一张“执事榜”,细看是办事备菜各个环节的人事安排,都是左邻右舍的名字。大抵也是村里的老规矩,一切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大门口竖着一位纸扎的“武官”,头戴两沿上翘的官帽,手持关公刀,络腮胡子,黑底印花的官服,据闻是亡者的引路人。多半是位仙官,他面前也摆上了贡品,阴阳殊途,亡者在另外一个世界一切事宜皆是陌生,主家也只能请神明帮忙,多多照顾逝者了。

▲“引路人”〔摄影:徐徕〕

亡者的风水方位、宜落葬的时间,也都写清楚了贴在进门处。这倒不曾见过。其中多次提到“冲”字,如“出棂日冲午命号人”,“下葬时冲丑命号人”,家人贴出来,大概用以提醒相应属相之人,为避免惊扰逝者,也保护生者不受烦扰,自觉避开相冲的时段前来祭拜吧。

03

进入院落里,灵堂装饰得更为丰富。两边齐屋高的摇钱树,随风晃动,亡者的近亲都在灵旁倚墙而坐。供桌上正是传闻中的“三叠水”。

最上一台左右两边是蒸糕和馒头,金银财宝,中间是用菜品作出的四象,鸡代表马鹿;鸭子为马;猪肚上取一节骨头作鼻子,两根笋头作象牙,代表大象;猪心肺则拼成一只狮子。像不像的吧,只能说意思已经到位了。

四象大抵是亡者的守护神一类,下面还有石膏做的四座动物小雕像,取自十二生肖之中,一样守护亡者,轮回中不堕恶道。这些石膏小雕像,以前是用面团捏的,现在用成品替代了。

▲“三叠水”〔摄影:徐徕〕

下面一台,便是三叠水的主菜,传统的八大碗、素八小碗,和八大盘,瓜果糖品是少不了的。菜品上点缀着各式花样,热热闹闹的一桌,精致又隆重。乍一看,更像是喜宴而非葬仪了。

最下方则是逝者的碑文,生辰忌日子孙姓名,亲戚朋友来了,都能看到名字是否齐全,是否有需要勘误之处。若无异议,入土时便安放这块碑文。

▲灵堂〔摄影:徐徕〕

亡者的至亲围坐在灵堂周围,都戴着孝帽,不同辈分有不同的规矩。

儿子一辈叠成了规整的圆帽,孙子辈则两头尖尖,重孙的话和孙辈的帽子一样,只是会加一根红线;女婿不分辈分,都是白布卷成中空的圆筒状;女眷是用白布在头上绕一圈,打个结,女儿会前后各打一个。

一眼望过去,凭着不同的帽式,便能大致分清孝子孝女的辈分了。

04

我们吃的流水席,一张八仙桌,攒够一桌人便能开动。疑惑的是上来的并不是八大碗,“六碗四盘,这是老人家高寿,才有的待遇”,同桌的宾客向我解释。

中间一碗“红曲肉”,是剑川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听说以前困难时候,这碗肉只有八块,一桌人不多不少,正好一人一块,吃席的人也都盯着这难得的一口肥肉。

▲“六碗四盘”〔摄影:徐徕〕

不过现在大家不愁吃肉,正中一碗反而鲜有人动筷。倒是旁边的凉拌树花,鲜辣爽口,不一会儿就见了底。我最喜欢的是酥炸乳饼,外面包了一层鸡蛋面粉,乳饼的鲜嫩和外面一层酥皮配合的正好,一口下去,超满足。豆腐丸子味道也极好,令人喜爱。

供桌上放了几对牌位,这时被几位大叔取了下来,正在用红绸包裹,凑过去问其原委。原来牌位是去世了老者和他夫人的,因为二老都故去,分了家的兄弟需要各请一对牌位到自己家,平日奉祀。

▲牌位〔摄影:徐徕〕

旁边另有一桌酒菜,由一群老奶奶行仪,告知亡者新家的位置,以后回来享祀,才不至迷路。

牌位也有讲究,长七寸,上天下地,左右各书“左孔”“右窍”。一式两份,可从中间分开,里面的一块板上儿子们要刺破手指滴血于上,表示血缘相传,这个牌位才算完整。

▲牌位〔摄影:徐徕〕

本来刺指滴血还有一个仪式,但是因为疫情被村干部制止了。只好作罢,在特殊时期,一切也只能从简了。

05

吃完席我们便驱车回返,朋友将随礼时主人家送的寿碗予我沾沾福气,看着寿碗不禁感慨,“哪怕去了零头,能活个九十岁,我也很满足了”。

回去的路上,正好看到田里人们正在收割稻谷,镰刀碰撞稻秆的声音清脆而响亮,稻香阵阵传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类也顺应这自然的规律,一代代的传承、生长。

▲秋收牌位〔摄影:徐徕〕

这种死生之事的隆重,伴随着天地作物的四季轮回,是在城里鲜少感受到的。在这样的仪式里,在收获的金色里,藏着一种最为质朴的生命轮转的力量。

另,捧着寿碗回来,翻看三叠水红红绿绿的照片,忽然有些恍惚,我是去祝寿而不是参加了葬仪。

观念里总认为中国人忌讳死亡,但是从中元节的八大碗,到葬仪上的三叠水,感受到更多的是对亡者的敬意,及其对土地,对生命延续,对传承的敬畏。

正是这种传承的力量,让“炎黄子孙”这个身份,历经千年而不衰,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寿碗〔摄影:徐徕〕

作者:徐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