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刊名字大全和理由(班刊名字大征集)

泰安市泰山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共26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楠木(nán) 陆蠡(lí) 淅沥(xī) 馨香(xīn)

B.韶华(shào) 猗郁(yǐ) 阔绰(chuò) 瞥见(píe)

C.按捺(nà)

皲裂(jūn) 泮宫(pàn) 狡黠(xiá)

D.谩骂(màn) 干瘪(biě) 喷嚏(tì) 羼水(ch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心无旁鹜 唯唯连声 吹毛求疵 恃才放旷

B.前扑后继 怀古伤今 茅塞顿开 免冠徒跣

C.不言而喻 根深蒂固 重蹈复辙 不知所措

D.与日俱增 行之有效 寻章摘句 豁然贯通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在春风和煦的天气里,老师带领我们来到野外,欣赏这美丽的春景,师生共享天伦之乐。

C.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 多的知识。

D.个别“两会”代表委员偏爱“咬文嚼字”,对这些工作报告看得很认真。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山东教师外,还有河南、北京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在古代表示降职贬官。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自己的父母则为家严、家慈。

C.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字是指在本名以外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例如孔子字仲尼。

D.“寒舍”“晚生”“拙笔”“阁下”都是谦辞。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②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④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⑤ ,浅草才能莫马蹄。(《钱塘湖春行》)

⑥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 ;

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 。

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词句是 ;

描写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⑧《满江红》中表现不甘落后于须眉的词句是 。

7.名著阅读(共5分)

(1)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允许适当虚构。

B.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等。

D.斯诺在陕北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如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2)下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请读后回答问题。(3分)

我住在他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二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一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我们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的性格。(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8-9 题(共7 分)

蝶恋花

柳永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⑤终不悔,为伊消得⑥人憔悴。

【注】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⑤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⑥消得:值得。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碎”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9.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2 题 (共 7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2.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5 题(共12 分)

我的老师(节选)

苏叔阳

①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没有大风而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②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余丈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刘老师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他的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他虽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那漾出的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③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④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50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3.第②段画直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14.品味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蹦跳着”不可以删去,请说出理由。

(2)“稚气”可否改为“神气”?为什么?

15.第④段中画直线的部分想要表达什么意思?(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 -18 题 ( 共 12分)

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所谓耳食者流所得到的知识,不外乎是一些道听途说,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起来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破万卷自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终日终夜,不离牌桌的人,我曾见到过,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人,却尚未遇到。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

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酬应,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废时不去利用,实在未免可惜。

⑦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在饭馆菜馆中亦莫不为然。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了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得不欢的结果。

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除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管了。

16.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4分)

17.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是什么?(4分)

18.第⑤段中画线词语“织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4分)

四、 综合性学习(每题2分,共6分)

某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9.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班刊名 : 。

20.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孔乙已的命运。

例句: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愁潦倒,饥饿而死。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举人,他

21.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宾至如归稍安勿躁

B.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C.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D.藏古今穴处,聚天地精华。

五、写作(50分)

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颎略世界沦桑的无限情怀。

请以“围墙外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