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旧城郭是几个门?

吉林旧城垣是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 , 由副都统(官名,职位次于将军)安珠瑚监督修造的。当初,城墙分为内外两层:内城为松木墙,墙高八尺。只有东、西、北三面墙,每面各有门一个,南面因为面临松花江,所以没有修墙。北面的城墙长二百八十九步,东、西两面墙各长二百五十步。在松木墙之外,又修一道储水的壕沟。外边的城墙叫作“边墙”, 是用土修的,也同内墙一样,只有东、西、北三面和三个门,边墙的外周为七华里零一百八十步(南面没计算在内)。
吉林的城郭,谁知道些几个门?
乾隆七年(1742) 城墙重修一次,形式没有变动。 同治六年(1867) 又重修一次,这次变动很大:取消了内层的松木墙,把原来的外墙全部改为叉垛刀的土墙,并把北面的墙往外层展宽二百九十八丈二尺七寸,墙高一丈一尺,墙顶上又用砖砌成三尺高的“女墙”。这回城的外周(南面不算)为九华里零二百五十八步三尺七寸,城门由三个增加到八个。 东面有两个城门:紧南头靠江叫“东莱门”, 位置在现在的江桥头,俗名叫“小东门”, 东面北头叫朝阳门,俗名叫“大东门”。北面有三个门:紧东边的叫“巴尔虎”, 简称为“巴虎门”;正中的叫“北极门”;紧西边的叫"致和门"。西面有三个门:西南角紧靠江边儿的头一个叫“迎恩门”, 这个门在民国初年改为“临江门”;再往东北去第二个叫“福绥门” (俗名叫水门洞子);再往东北去第三个叫“德胜门”。以上各门,除福绥、致和两门外,其余都修了城楼子,其形状就和现在庙里的钟鼓楼相似,高五丈,门宽一丈五尺。 这次修城,又把沿江无墙的那面,加修一道木栅栏,全长是九百丈。总计全城的周围(木栅栏在内), 共计为十四华里二百五十八步三尺七寸。此外,又在城的西门外约一华里多的地方添筑一道土墙,南自船营街江坎起,北至山根止。周围约有四华里。 光绪九年(1883) 又把土墙改为砖墙:墙高一丈五尺,厚三尺,每隔两尺加筑一个“垛口”。墙外有“护城河”, 深一丈,这次取消了沿江的木栅栏,又把城西门外已经倒塌的土墙废除了。 1909年,因为东关开设商埠,在东莱门之北,朝阳门之南开辟了一个小门,名叫“新开门”。1930年又在朝阳门和巴虎门之间开辟了一个门,名叫"北新开门"。又从1928年开始,先后把东莱、朝阳、巴虎、德胜各门的城楼子拆除,改为新式钢骨水泥的门。在1935年以后(伪满统治时期,又把城墙全部拆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