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店起名(花炮电商)

在长沙开福区十间头巷里,有着这样一家已经开了20多年的理发店:清晨6点就开门,店里的摆设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风格,老师傅陈林生理发有自己的流程:先理发,再修脸,最后检查一遍,哪里还没有修好,再帮客人打理干净。

陈林生1958年出生,从16岁跟着师傅学理发,最开始先从摇手学起,手腕的劲练好了,给客人理发时才能把握得住度。在陈林生的理发店里,上了年头的不只是他的手艺,还有理发的物件。从理发用的工具,到客人的座椅和放脸盆的五角架,都有着许久的历史和不同的故事。

理发40余年来,陈林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念:理发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舒服,看起来清爽,大方,而非一味追求时髦和新潮。

老巷子里的大众理发

从鸳鸯井巷走进十间头巷,巷口是一家连牌子都没有挂的饭店,老板娘在里面煮粉,食客坐在门外,等着嗦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

再往里走走,就能看到61号的大众理发店。

7月29日上午,一位老先生刚刚进门,慢悠悠地坐下,理发店里的电视上正播放着东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看到有客人来,陈林生笑着招呼了一下,拿来一块毛巾,把毛巾的一边窝进老先生的衣领,围布一围,就开始给老先生理发了。

陈林生理发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先在电推剪上喷点水,用电推剪将老先生后面的头发推掉,再拿着一把齿牙有些残缺的梳子比着,将前面的头发理齐整。等到理完头发了,就给老先生洗头。

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这只是陈林生理发的第一步。他拿了一把鬓刀在磨刀布上磨了磨,又开始给老先生修鬓角。等到鬓角修好之后,陈林生接了一盆水,将毛巾打湿,把多余的毛发擦掉。接着他将老先生的座椅放平,给小刷子打上泡沫,拿一把修胡刀给老先生修胡子。修完胡子之后,陈林生最后还要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给老先生打理好。

上了年头的手艺和物件

陈林生告诉记者,自己从16岁时就跟着老师傅学理发。那个时候的学艺和现在不同,最开始要学摇手,怎么去把握手腕上的劲,练到最后,要达到不看客人的表情,就能知道理发时客人的感受的程度,功夫都在手腕力量的轻重上。学会了摇手,才能掌握好其他的基本功。

等练习20多天后,陈林生就开始上手。那个年代里理发用的还是剃刀,陈林生刚开始自然把握不住力道,有一次,他在给客人理发时差一点刮破头皮,本以为人家会生气,没想到客人只是笑了笑,告诉陈林生没关系,之后熟练了就好。

47年来,陈林生并不是一直都有开理发店。上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开放,陈林生看到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也想着做其他买卖赚些钱。他承包了一个服装行和花炮厂,起初经营得还不错,但后来慢慢开始亏本。1995年,眼看着生意入不敷出,陈林生又干回了老本行——开理发店,取名大众理发店。

理发店门面有20个平方,原来是租了房东的,10多年前,他自己将门面买了下来,现在的招牌是一位老先生在1998年的时候给他写的,写的繁体字。

“很多人看了繁体的‘众’字还以为是一个大象的‘象’字。”陈林生笑着说。

陈林生的理发店里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古董”。他指着一个放脸盆的五角架,和记者讲,这是在2000年时一个老奶奶送给他的。特别的是,这个五角架的年龄比陈林生都要大,这是老奶奶在30年代结婚时的嫁妆,想着物件也老了,又经常到陈林生的理发店理发,他可能也用得到,就这样,老奶奶将五角架送给了陈林生。曾经有人看到这个五角架觉得很有意义,还想花钱和陈林生买下来,但陈林生拒绝了。

而客人们的座椅,也上了年头,是新世纪初他购置回来的,到现在,也只是掉了些漆,用起来不是很灵活。

虽然有些理发的工具换了新的,但旧工具都还没有丢。陈林生说,他有时也会拿出来再看看,算是一个纪念。

理发是为了让客人享受

快给老先生理完发时,陈林生边理发边关注着的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也已分出胜负:中国队选手孙颖莎4:0战胜日本队选手伊藤美诚。

围布解开,取下毛巾,老先生睁开眼睛,慢慢起身,走到镜子前照了照,摸着头满意地走了。而这时,又进来一个要理发的年轻人。

陈林生说,现在一天来理发的大概有十多个人,因为每个头他都十分仔细,人太多了他也不想剪,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和老伴一起给客人理发。店子每天清晨6点就开门,到晚上7点钟半左右关门。“因为一些老客户,都有早起的习惯。”陈林生解释说。

尽管周围的理发店都不少,但陈林生也不担心,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客人来他这里理发,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从理发到修脸,陈林生都能让客人满意,久而久之,老顾客也越来越多。

在陈林生学徒的上个世纪70年代,他们还上门理发,店里曾推出过包年的服务,1.8元可以剃头34次左右。等到1995年他重新开业,就是每个头收费3元,到现在每次收费20元。“赚钱倒是其次的,主要是不想丢了这门手艺。”陈林生说,自己收过10多个徒弟,但现在仍在坚持的只有一个人。

陈林生的顾客不尽然是街头巷尾的邻居,他告诉记者,他的客人遍布长沙,有的顾客甚至会从星沙和梅溪湖来到这里让他理发。2011年,一位住在望城莲花村(现岳麓区)的七旬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了对陈林生的采访,几经周折,从记者那里要来了陈林生的联系方式,坐了两个多小时公交车来他这里理发,这一理,就是十一年,老人现在已经80多岁。这位客人和陈林生说,他要找的,就是这样一家老式理发店。

正值中午,大众理发店的旧风扇还在呼呼吹着,镜子一旁老台历上昨天的那一页还没有撕掉,陈林生的老伴坐在一旁缝补衣服。仿佛只要在他们这里,日子永远可以慢条斯理地过着。

潇湘晨报实习生 王小璐 记者 曹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