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溯源风水学,有哪些传统文化影响了风水学的形成和发展呢?

1伏羲八卦奠定了风水学基础?

《易经》中说,远古时代伏羲统治天下的时候,他仰头观望星象,俯首观察大地,从鸟兽的花纹、生活的伏羲环境、身边的各种事物、外界的诸多物象中受到启发,创作出八卦的图形,用它来通向神明的易德,模仿万物的种种情状,包括建屋安居的活动等。
伏羲倚仗参合了天地变化之数,发挥了各卦刚柔本性,将阴阳物理、社会进化、生产经验包含于八卦卦义之中,尽览物性,穷探天理,洞悉人事,终于发现了宇宙万物的生命规律,包括以建筑协和自然、卫护人类的风水学规律,创作了可弥纶天地之道的风水学基础——先天八卦。

而后天八卦展示的则是宇宙内部的运行规律,极为精深,令人难以理解。
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不解之谜存在,更不用说它的衍化了。

而《周易》就是一本对后天八卦及其衍化进行解释和演绎的书,为风水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极为实用的方法,是风水科学化理论的基础。

2五行说的盛行影响了风水?

《管子》中论述了地势、地形、土壤、水文,并以“五土”配“五音”,后来发展为“五音五行”的风水观念,还将天干地支的“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与“木火土金水”一一对应,说明主持国政和天时、地利的关系,是风水五行概念与社会人事结合的较早尝试。

秦汉时期,五行学说兴起。
当时,人们认为自然万物有五种基本属性:水、木、金、火、土,它们之间周而复始的相互生克,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五行与阴阳观的结合,又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有了阴阳五行的平衡和协调,才能推动和维持所有事物的正常生长、发展、变化与消亡。
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原则。

风水学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秦汉时期的术数从而迅速发展。

到汉武帝时,术数名家众多,形成了“五行家”“堪舆家”“建筑家”“丛辰家”“历家”“天人家”与“太乙家”等,他们共同推动了风水学的发展。

管仲

3周代土宜法与风水有何关系?

《周礼》中有些与风水密切相关的“土宜法”,因而很早就提出,要以一种能够辨别全国十二大区域的不同土地类型,以及生活于其中的各种动植物的适宜办法,来审视人们的居室住宅,判断其利害优劣,以达到趋吉避凶,使人们旺达,使马兽繁殖,使草木繁荣的健康风水的目的。
这就是“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即风水术择地安居的“土宜法”。

那么,《周礼》是如何划分为十二大区域的呢?周朝分封的吴越、齐、卫、鲁、赵、晋、秦、周、楚、郑、宋、燕等十二个诸侯国和都城辖地,分别与星纪、玄枵、鲰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星宿对应。

很明显,“十二土”是古王者封国时对应天上星宿之位所分。
后世推崇“土宜法”的风水先生,正是根据先秦“十二土”的说法,以天地对应观念将天上十二星宿与地面十二区域附会整合,作为判别吉凶的依据。

4“黄道”对风水有何影响?

在古代,中国人观测天象先是以赤道为坐标,直到出现“黄道”的概念。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天文观测,人们发现,在日、月、五星的周围,有一群星星环绕着它们,日、月、五星在它们之间运行:人们就把这些星星定为黄道坐标。

黄道上的星星被古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宫,每宫七个星宿,共有二十八个星座,被命名为“二十八宿”。
四宫分别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个灵兽的名字命名,分管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古人常利用它们来观测昼夜、寒暑的交替和阴阳的变化。

受黄道影响,汉代出现了“择吉术”,即选择吉日的方法。
古人给二十八宿赋予了吉凶的内容,成为人们选择吉日的重要依据。
择吉术将黄道中的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六星宿称为六黄道,而黄道吉日就是这六星宿所在的日子。

5北斗七星与风水有什么关系?

北斗七星是现代天文学中大熊星座的尾巴部分,由七颗星组成。
我国古人在观察天象时,觉得其形状类似“水斗”,因此称其为“北斗七星”。
七颗星的名字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在开阳星和摇光星的旁边,还有另外两颗小星,因光芒较弱,并不引人注意,左边的称为左辅,右边的称为右弼。

古代堪舆家根据北斗七星和辅弼二星,演变出堪舆九星。
理气派以此九星代表吉凶方位,又把九星加上数字和颜色来表示时运转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