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护持三宝是最殊胜的功德?

为什么说护持三宝是最殊胜的功德?

  在这个虚空当中,真正的宝就是佛、法、僧。当然我们世间也有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等等。我们深刻地去思维的话,外在的宝只能解决我们生活上的问题,但是三宝可以解决我们生命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条生命,一个就是我们这个色身,一个就是我们这个精神体。色身都是有生老病死,但是我们这个精神体它是不生不灭。也就是站在这两条生命的角度来讲,一个是生灭的生命,一个是不生不灭的生命。那我们是去滋养我们这个色身还是去滋养这个法生?这个就是两大不同的选择。

  世间颠倒的众生活着就是为了吃好、喝好、玩好、乐好,他是在为外在这个色身打工。有可能为了满足吃喝玩乐,他还要干一些违背道德,伤害其他生命的事情,也就是他要牺牲他内在的精神的一种资粮来获得外在身体的快乐。

  站在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愚痴之人,他在做亏本生意。他牺牲他永久的利益来获取短暂的利益。为什么这样讲?如果你做了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或者是说做了一些亏心的事情,那你这个地方它是有缺失的,它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跟过患是很大的,心不安,睡不好,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你如果是亏心亏掉的,你很多功德是上不去的。

  如果一个人是一个不孝之人,那他也不可能生起感恩心;如果一个人他连感恩心都没有,他不可能发起出离心;如果一个人没有出离心,他也不可能发出菩提心;他没有菩提心,他也不可能成就慈悲心;如果没有慈悲心跟大慈大悲的心,他不可能成就圆觉妙心,所以,内在的精神建设也是有次第的。我们如果牺牲外在的身体,来成就我们内在的精神体,那你这个生意就做对了,就正确了。

  我们认识到这两条生命以后,那真正能拯救你法身慧命的是什么?首先要佛陀出世,他才能发现我们这个生命生生不息的一个道理。让我们明白还有一个法身,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发现了宇宙的一些法则。其实我们生命的轮回与因果,它都是法则。佛法赖僧传,佛陀已经离我们远去,法放在那里,我们听不懂,看不懂,不知道他讲什么?所以靠僧人的传承。唯有三宝具足,我们内心的法身慧命才可能开启。

  特别我们作为佛弟子,你回忆一下你过去的历程。假设说没有三宝,你现在这些功德能生起吗?都生不起。包括后续的弟子,未来世的弟子,如果没有三宝他能开启他的法身慧命?也开启不了。所以三宝长留世间,这是给予众生最大的利益。

  我们给别人一点钱,给别人一点物,可能可以滋养他这个色身而是短暂的。但是三宝开启他的法身慧命,他一念的觉醒,让他生生世世受用。所以作为一个正信的佛弟子,我们虽然也赞叹别人去做一些慈善事业。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你只要把三宝护持好,你给国家、给社会、给他人、给自己,都是最殊胜的功德。因为拯救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拯救,灵魂的拯救,唯有三宝能做到。

  如果我们所有的佛弟子都能把这种力量集中在一个点,来护持三宝庄严道场,就是最好的成熟众生。三宝的殊胜不管是外相上的殊胜,把道场建设的庄严,我们每个佛弟子都积极的参与佛法的一些活动。我们去庄严道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殊胜。那内在的庄严,就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开启了内在的般若智慧。

  你们在烦恼面前就可以跨越,很自在,这是世间人非常仰慕的事情。别人跨不过去的,你跨过去了;别人想不通的,你想通了;别人看不顺的,你看顺了。这是世间人最仰慕的一种功德,它就是智慧的资粮。有智慧的人,他没有烦恼;有烦恼的人,他没有智慧。

  如果我们想让身边的亲朋好友有缘人得到利益,你就把他们带到三宝当中去。用一个大磁场,一个大家庭,让这种祥和的氛围去摄受他。因为每个凡夫众生他都相信自己,他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相信自己所听到的,更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如果他没有感受,你只是跟他讲,他没有概念。

  所以,护持好三宝你就等同上报四重恩。你如果对三宝有这种坚定的道心,那你自然而然可以影响身边的人。像父母也让他们皈依三宝、持戒、修行,那是不是最好的报父母恩?师长恩那就不用讲了,国土恩,让大家都来学佛,每个人都遵纪守法,安分守己,那这个国家就很和谐。众生恩就是让众生都能觉悟,这不就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利益吗?

  所以唯有三宝久住世间,正法久住,才能真正给予众生大的利益。如果假设三宝不在了,那佛法就灭了,那世间人就是为了名闻利养,就干杀盗淫妄酒的事情,弄得这世间乌烟瘴气的,大家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差,尔虞我诈,彼此相互伤害,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就可以伤害他人,这样的环境那真的是很可怕。

  我们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把护持三宝当作你生命当中的第一要务。而且把护持三宝的这个角色端正了,是你最好的修行,最后你必定会成就道业。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连护持三宝的大业都忘记了,那我们就叫拎不清,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去做一些蝇头小利,认为在利益众生,那都是属于颠倒想。三宝的家业越强大,利益到的众生就越多,那这个社会就越和谐,国家越富强越昌盛。

文章转自:如是我闻报德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