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也不行!祖国统一不允许任何讨价还价

最近有个预告片看哭了不少人,就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七故事之一《回归》的预告。杜江、朱一龙、惠英红、任达华、王洛勇他们从不同视角重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是真正的历史瞬间,全民记忆。

的确,很少有时刻像1997年7月1日那晚一样震撼人心。那天,分离了154年的香港终于将在0分0秒升起国旗,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归》正是从不同人的视角,讲述了香港回归那“一秒都不能差”的故事。 不管是尽力斡旋的外交官,还是卡点换帽徽的驻港官兵,每个人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守护着祖国的尊严。

但关于香港回归背后的故事,最想讲讲的还是杜江、朱一龙饰演的升旗手和护旗手的原型——朱涛和谭善爱。

香港回归是国家大事,而准点升起国旗更是不容有失。对于升旗手的选拔,在当时的“三军仪仗队”也是个难题,朱涛是当时队里唯一一个毛遂自荐当升旗手的。经过层层选拔,朱涛很荣幸成为了见证香港回归神圣时刻的人,当然也成为了担起重责的人,荣耀的背后是艰辛的训练和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为了一秒不差的完成升旗任务,在香港回归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朱涛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工作都是升旗,高强度的训练使他的手臂肌肉多次拉伤,手指也磨破了,结出厚厚的茧。朱涛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练习了5000多遍升旗,平均每天练习160多次升旗,当时他脑子里全是升旗,有时做梦都会哼唱国歌。

为了夜间训练不影响别人,朱涛买了微型录音机,录制了35遍国歌,每天就在数百遍的国歌声中寻找动作与乐曲之间和谐的感觉。为了确保准时到达升旗位置,不差一秒的完成任务,朱涛在腿上绑沙袋苦练,达到了\"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严苛标准。

这一切只为了所有国人都期盼着的,香港一秒都不差的回归。虽然苦练许久,但到了现场大家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按照约定英国应该在23时59分58秒结束奏乐降下英国国旗,但英国国歌快了12秒奏完。后来朱涛在自述里讲,当时他内心非常紧张, 手抖得不行,但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代表着祖国,最后他在自己读秒中“一秒都不差”地升起了国旗。

预告片中也能看出来这“一秒不差”的紧张感。朱涛也应导演邀请参与指导了杜江、朱一龙在拍摄前的准备,一点一点地抠他们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当年的他一样。

仔细看看其实杜江还真的很像当年的朱涛啊。

除了升旗手朱涛之外,看过香港回归交接升旗仪式的话,想必大家对那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 记忆深刻。这句话里满含着国人对祖国和香港深深的爱,以及那种背靠强大祖国的自豪与坚定。

说这句话的,就是谭善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比朱涛的朴实的毛遂自荐,谭善爱的当选其实来自一次偶然。据谭善爱后来自己回忆,一天,他拿着文件夹去首长的办公室,看见首长在开会就走开了。

后来政委看见了他,就喊了他进去,并让他念一句:“你们可以下岗”。 谭善爱先是按照平常说话那样念,然后首长让其“大声点!”谭善爱就提高嗓门又念了一句。念完,大家点头,首长说:“就是他!”。

虽然听起来有点像个段子,但在这背后,谭善爱能被信任任命这样重要的职责,也与其平时的刻苦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

或许我们没能亲历1997年香港回归那热血沸腾的历史瞬间,但是22年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每个像他们一样的“我”能重回那段历史,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那些荣耀背后的艰辛,那“一秒都不差”的故事,那些我们不知道却应该被记得的事,都在《我和我的祖国》里一一重现。

祖国统一不能讨价还价,“一秒都不差”是我们的底线,“一刻也不能分”是我们原则。22年来,祖国和香港一直在一起,未来,我们也会一直在一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