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东海岛后巷村

后巷村,位于民安街道办事处西部,距街道办约5公里。相邻自然村东面有后边村、西园村,西面有调低村,北面有北边村。

该村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祖从遂溪县岭北镇合水村迁居至此地繁衍形成现村落。因村址位于西园村后面的巷字,而取名后巷村。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属雷州府遂溪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属广州湾租界淡水区。清宣统三年(1911年),属广州湾租界东海区。民国34年(1945年),属湛江市东山区。1950年,属湛江市东海区公所。1952年,属湛江市雷东县东海区。1958年,属湛江市郊区东海岛公社。1959年,属湛江市郊区民安公社。1992年,属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民安镇新安管理区。2010年至今,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民安镇(2011年起改街道办)新安村委会。

世居村民主要姓氏为李姓。2015 年末,有户籍人口586人,其中男性299人,女性297人;80岁以上老人28人,最年长者98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300人;常年外出生活和工作人口218人:留守儿童20人;实际在村人口150人。世居村民均为汉族,雷州民系,通用雷州方言,该村经济以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兼小本生意经营。村民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于小本生意、农业种植和打工。

县道667线经过本村,交通便利。2010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1992年通电,1996年通电话,2014年通自来水,2015年通网络。

该村适龄儿童就读距离1.2公里远的新安小学。新安小学,占地面积63亩,级6个,班14个,在校学生800人,教职工25人。学前班有一个,在班幼儿120人,教职工10人。体育设施有篮球场1个。

该村现存宗祠有2座。李氏宗祠,位于村前位置,始建于清末年间,没有重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后面有新建李氏宗祠,祭拜时间是冬至,举行拜祖祈福仪式。良善祠,始建于清末年间。该村还存有一部《李氏族谱》,由李胜朝2015年纂修完成。

雷祖祠是村民的宗教场所(12个村同用),用于供奉雷祖。始建于明朝年间,重建于2000年,雷祖祠位于调低村,12个村分别是调低村、后巷村、西园村、后边村、那何村、新安村、林海村、龙佃村、山内村、北域村、温窑村、土相村。农历正月十五游神需要出行巡游12个村,农历五月初三到各村游拜。出行巡游没有什么讲究,不是12个村轮流负责,是每年各个村都派人参加。由雷祖祠理事会负责组织,经费靠村民集资和捐款。

当地村民一年参与三次祭祀活动,具体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农历五月初三和农历十月初三。

村里建有土地庙1座。每逢土地公神诞,村民纷纷前往拜祭祈福。拜坡作为该村的一种习俗,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起源于东海岛人对神的崇拜,一般几个村或十几个村共同崇拜一个神。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崇拜某个“神””的村的村民,在神诞日集中在拜场,参加参拜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纳福。另外,拜坡日要吃斋。该村每逢神诞日,会组织雷剧团演出以庆祝神诞和提升节日气氛。雷剧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雷州话为唱白的地方剧种,曾经历过劝世歌、姑娘歌、雷州歌剧、雷剧等的发展过程,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雷剧角色行当,服饰类同兄弟剧种,表演在戏曲的程式化中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声腔有鲜明的民歌风格。唱腔兼具板腔体和曲牌体的特点,分雷讴、高台、混合体三大体系。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等五种板式。伴奏乐器主要有雷胡、笛子、唢呐、萨克管、锣、钹、鼓等。

农历正月初二是该村年例。年例是盛行于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粤西岭南一带,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比春节还为重要。在这一天村子就是吃货的天堂,其热闹程度从交通状况就可见一斑——专门交警到场指挥,下午5、6时高峰交通近乎瘫痪,心急的客人甚至从农田里直接骑行过去。

传统节庆会制作特色食品。春节制作百宝年糕、牛脚简粽,元宵制作汤圆、虾饼、煎堆,清明节制作木叶贴饼,寒食节制作三角粽,中秋节制作五头饼、猪子饼,每逢喜庆制作大糕饼等。

后巷村李氏宗祠

功德榜

后巷村李氏宗祠记

村道

村道

捐款芳名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