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墓

忤逆墓洪武二年,朱元璋命大明北伐军兵分南北两路,攻取山西。南路军的主帅是征虏大将军冯胜,主攻目标为平阳府。冯胜深知欲占平阳府,必先攻取其南大门——曲沃。他决定派都指挥使王进打头阵。王进年轻时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特赐他金带一条。谁知冯胜下了军令以后,王进,鬼段子分享:才突然想起自己搬家了,从1楼搬到10楼~~ 那是谁啊??您看懂了吗?更多精彩短篇鬼故事请随时关注 民间故事栏目!

洪武二年,朱元璋命大明北伐军兵分南北两路,攻取山西。南路军的主帅是征虏大将军冯胜,主攻目标为平阳府。

冯胜深知欲占平阳府,必先攻取其南大门——曲沃。他决定派都指挥使王进打头阵。王进年轻时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特赐他金带一条。

谁知冯胜下了军令以后,王进竟然低下头,硬是不上前领军令牌!众目睽睽之下,冯胜好不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王进有金带护身,要惩处他必须向千里之外的皇上请示。

冯胜正要选别的将军担当先锋的时候,身后的随军书吏悄声提醒他,半个月前大军刚入山西,皇上曾特派钦差赐给他一个解困救急的锦囊,并叮嘱他只有在攻打曲沃时才可打开。冯胜猛然醒悟,急忙打开锦囊,里面竟是一道圣旨。

冯胜忙带领众将跪接圣旨。书吏焚香净手,念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军攻打曲沃,可派遣都指挥使王进为先锋官。钦此!”

众将听后无不震惊,对朱元璋的神机妙算钦佩不已,冯胜更是激动不已。

起身之后,冯胜即命王进速接圣旨,只见王进浑身发抖,脸色苍白,终于爬着上前,接过了圣旨……

冯胜终于松了一口气,又命偏将张子明辅助王进,共同攻打曲沃南门。

一场血战之后,明军终于攻占曲沃城,但王进战死了!冯胜悲痛遗憾之余,提笔写奏折,要为王进请功。冯胜刚写了两行字,张子明求见,禀报说王进并非战死,而是举刀自刎而亡!

原来,王进是第一个攻上城楼的,他手执大刀,锐不可当,一直冲杀到设在曲沃老县衙的元军大帐。此时的王进已经是一身刀箭之伤,再也支撑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两个亲兵急忙把他扶起。

就见王进推开亲兵,跌跌撞撞来到老县衙对面一幢荒废了的宅院前,大叫一声:“爹呀娘啊,不孝之子猪儿向你们请罪来啦!”大刀一挥,抹向了自己的脖子!

冯胜愕然,不由得停下了笔。张子明又呈上了一封染血的信,说是在王进的怀中发现的。冯胜接过一看,信的抬头正是写给他的。信中写道:吾曾忤逆不孝,理应死无葬身之地。吾死后应掘一深井,系棺于铁链上,天地不着。俟吾罪消孽完,铁锈链断,棺木落水,幽灵方得慰藉……

面对这封血信,冯胜心头沉甸甸的——细细一揣摩,王进的口音还真是山西本地口音呢,而王进自刎前口呼爹娘,遗信中又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看来王进就是这曲沃人!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王进在信中说他曾“忤逆不孝”到底是何意?

一番沉吟之后,冯胜传来军中画师,画了一张王进的画像,高挂城门楼下,贴出榜文,以重金悬赏能说出王进身世的人。

画像和榜文刚一挂出没多久,便有不少曲沃本地百姓争相揭榜——王进的画像大家太熟悉了,而他的忤逆不孝在当地几乎人人皆知。只是,王进原名不叫王进,而叫王猪儿!

原来,在曲沃老县衙的对面,原本有一家生意兴隆的马车店,掌柜名叫王老成,待人热诚,为人好助人为乐,喜欢扶危济困,加上又读过书,还写得一手好字,在曲沃城中威望很高。王老成子嗣不旺,40岁时,他的妻子崔氏才生下一子,乳名便叫猪儿。夫妇俩把猪儿视若掌上明珠,对他百依百顺。


可是,猪儿自小得宠,十分骄横,染了一身恶习,吃喝玩乐样样占全,长到十几岁时,又和一些街头少年混在一起,踢腿打拳,抡枪舞棒,偷鸡摸狗,酗酒闹事,扰得四邻不安,八舍不宁,夫妻俩也是拿他没有办法。

由于王老成威望高,曲沃城内外谁家有红白大事,必定请他写对联当主事。王老成每去一家,必定带上宝贝儿子。猪儿打小特别爱吃馄饨,于是无论哪家请王老成,都特意做一些馄饨给猪儿吃。

有天西邻一家办喜事,特地来请王老成赴宴,正赶上猪儿不在家,王老成只好独自前往。中午猪儿回来了,得知父亲一人去赴宴,立刻怒从心起,从练武房拎回一把砍刀,放在磨刀石上磨起来,恶狠狠地说:“老家伙竟敢不带上我,让我吃不上馄饨,我要让他知道我的厉害!”磨完刀便出门喝酒去了,崔氏躲在一旁,吓得不敢说话。

王老成宴罢醉醺醺回到家,崔氏急忙上前,把儿子磨刀要杀父亲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王老成哪肯相信:“天下哪有儿子杀父亲的事?胡说八道!”崔氏不放心,硬是把王老成推到邻居家歇宿去了。

崔氏知道猪儿不会善罢甘休,便在炕上把王老成的被窝铺好,又找来一个大葫芦,里面装些红水,放在枕头上盖好,就像王老成睡在那里一样。为了讨好儿子,崔氏又给猪儿做了一锅馄饨,心想儿子回来吃到馄饨,也许就不闹了。

半夜,猪儿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崔氏听到响动,赶忙给儿子端来一碗馄饨。猪儿三口两口吃完馄饨,崔氏接过碗,又去厨房给儿子再盛一碗。

趁这空子,猪儿提刀来到父亲房中,借着月光,看见“父亲”稳稳地睡在床上,乘着酒兴,举刀朝父亲的头猛劈下去,只听“咔嚓”一声,红水迸出,把随后跟来的崔氏惊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清晨,王老成回来,看到被砍成两半的葫芦,顿时两眼发直,瘫倒在地上。更想不到的是,猪儿从此一去无踪!

此事传扬开来,官府画了王猪儿的头像,张榜通缉,因为他犯了大元律法中十恶不赦的忤逆大罪!悔恨交加的王老成气得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去世了,崔氏悲痛之下变得疯癫癫的,整日念叨着“猪儿、猪儿”,四处寻找儿子,最终下落不明……

听罢王进的身世,冯胜感慨万千,也终于明白了这么些年王进身上的不少难解之谜……被官府通缉、有家不能回的王猪儿,只得背井离乡,投军从戎,改名王进,饱受风寒饥饿之苦,这才想起家中的温暖、父母的恩情,痛恨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


由于背负着沉重的良心债,每临大战,王进都勇猛向前,“但求一死”,以此向父母赎罪!而如今重返朝思暮想的家乡,对父母的愧疚之情使他无颜面对乡邻,说什么也不愿再当先锋打头阵,但皇上的诏书又把他逼到了绝境,最终他怀揣着救赎灵魂的遗书,自刎在家门口……

冯胜重又提起笔写奏折,不仅为王进请功,还把王进当年的忤逆之事写了上去,最后询问王进的后事如何办,恭请皇上定夺。

不几日,一名钦差太监从金陵飞马来到了冯胜大营,传达朱元璋口谕:谨遵王进遗信,就地建墓立碑,碑后刻“忤逆”二字,警示世人。冯胜有点意外,问那钦差太监道:“王进有过当惩,但他的功劳就不赏了吗?”

钦差太监道:“当然要赏。皇上已赏赐王进之母崔氏为一品诰命,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冯胜大诧:“崔氏这么快就被找到了?”钦差太监点了点头,说:“早就找到了,而且是皇上亲自找到的!其实,皇上给你送锦囊之时,就已经知晓了王进当年的忤逆之事……”

原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对在外领兵打仗的将官们并不放心,便把将官们的家眷全集中在皇城金陵居住,自己隔三岔五微服私访,表面上是嘘寒问暖,实则是打探将官们是否有不法行为。

有一天,朱元璋领着侍卫来到了王进的家中。一进王家院中,便听到厨房后有“哼哧哼哧”的猪叫声,随即便看到一个脚步蹒跚的老太婆端着热气腾腾的猪食盆前往猪圈喂猪,边拌食嘴里边念叨:“崽崽猪,猪崽崽,大大小小都过来。快快过来吃馄饨,吃罢馄饨杀父亲……”

朱元璋大吃一惊:王进家中居然用馄饨喂猪,太奢侈了!他飞步上前,手往猪食盆里一捞,发现并不是什么馄饨,还真的是猪食,只不过是烂菜叶裹住的剩饭残羮,热水一浇,乍一看像馄饨而已。

听闻皇上驾到,王家大小全来接驾,呼啦啦跪了一片。在朱元璋的一再追问下,喂猪的老太婆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我……我姓崔,是王进的老娘,王进就是我的猪儿!”

随之语无伦次地将当年王进杀父忤逆的事情说了出来,最后哭诉道,“我到处寻找我的猪儿,找了整整25年!直到去年终于在这儿找到了他,可他已是威风凛凛的将军了。我不敢也没脸同他相认,恰巧他们家厨房里要招一个干杂活儿的人,我千托万请终于走进了儿子的家门!如今猪儿出征在外,我牵挂万分,刚才喂猪时,看到猪崽便不由得又想起了我的猪儿,想起了当年他杀父的那一幕。我只想问问他,为啥吃了馄饨还要杀父亲呢?”

一时间,在场的人都震惊万分,院中静得听得见落针声。朱元璋一声长叹:“子不教,父之过!”言毕,抬脚离开了王家。

听了钦差太监的一席话,冯胜恍然大悟:怪不得皇上能明察万里!但略一细思,冯胜又皱起了眉头:“皇上的那一道圣旨,虽然解了本大将军的一时之困,但也把王进逼上了绝路……”钦差太监轻声一笑:“皇上早算准了这一点,王进他是不得不死!”冯胜一惊:“此话怎讲?”

钦差太监压低了嗓音道:“我大明刚刚立国,只有东南半壁。为争取天下人心,皇上一登基便自称孝子皇帝,诏告天下要以孝治国。如今平定山西,若是让身犯忤逆大罪的王进衣锦还乡,众口传扬,岂不是失信于天下?现在王进战死,皇上一面赏其功,厚封其母,皇恩浩荡,一面揭其忤逆之罪,建忤逆墓警训世人,可谓两面有光……”

听罢钦差太监的话,冯胜心中一颤,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