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能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2022年1月4日,北半球每年的三大流星雨之一,象限仪流星雨刚刚过去,1月7日的水星东大距便紧随而来。其在日落后大约半个多小时出现于西方偏南的低空,亮度-0.6等,是2022年第一次在傍晚观测水星的机会。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此后在3月底到4月初还会出现行星合月,最近时它们聚集在5度、6度的范围内,天亮前出现在东方偏南的低空。当然,只是这些天文现象的文字描述,根本不会让人有被震撼的感觉,但真实地看到它们的变化总会深深鼓动人的心灵,自觉生出渺小之感!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上图:2022年3月28日天亮前 金星、土星、火星、月球相对位置示意图。 然而在2022年,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七星连珠”。毕竟在我国古代,行星连珠被视为大吉之兆。且在我国1800年前的古代文物上,还有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样的记载。那什么是“七星连珠”呢?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七星连珠”就是七个天体在天空中呈一条直线。当然,我们的太阳系不仅只有七个天体。包括八大行星与太阳、月亮等天体在内的,任意七颗星体排成一条直线,都可被称为“七星连珠”。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但别看这么多星体经排列组合后,出现的连珠现象貌似很多,实际上却是由于各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不同,使得它们在天空中的排列组合呈现千姿百态,想要实现连珠现象还是很难的。“七星连珠”更是其中比较罕见的一种。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而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以七星的张角小于30°来统计,从公元1年至3000年,一共仅发生过39次“七星连珠”,其间隔从上百年到三四十年,平均77年出现一次。就这,还只是平均年限。 由于有太阳“参与”,因此,“七星连珠”的奇特天象不能在白天观测到,除非出现日食,否则太阳的光辉会将星光淹没。所以想一睹“七星连珠”的风采,可远不止要等上77年之久。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这意味着在2022年的6月16日,出现的“七星连珠”现象,毫无疑问又是一场百年难遇的天文盛宴。需要注意的是,组成这次连珠现象的天体,是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星这7颗太阳系行星,它们将沿着黄道平面呈直线排列。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天体永远也不会完美地排成一条直线。这也是为什么上文会提到,科学会在一定张角内统计连珠现象。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上图:太阳系行星轨道 而之所以说太阳系的行星们,绝不会像电影里展现的那样排列成一条完美的直线,是因为行星的轨道平面,并非像图片上所展示的那样处于同一平面,因此行星不会在一个相同的平面完美绕行。与之相反的是,它们会在三维空间内沿着不同的轨道绕行旋转。正因如此,他们将永远不会完美地排成一条直线。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上图:完美地“行星连珠”,这种出现在图片中的行星连珠永远不会发生。 更有趣的是,“行星连珠”只是取决于我们的视角。假如从地球的视角看有三个行星在星空的相同区域,那就是“三星连珠”,有七颗行星在星空的相同区域就是“七星连珠”,但从太阳的视角来看,这些行星就不一定会在相同的区域了。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上图:2022年6月16日,地球视角下天空中的“七星连珠”。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当天文学家使用像“行星连珠”这样的词时,并不是表达行星会像字面上的意思那样连成一线,而仅仅是想说有一些行星在星空大致相同的区域内。因此无论如何,由于行星轨道怎么都不会完美地存在于一个相同平面内,使得行星在星空中的连线会存在一定弧度。以黄道平面为基准,有时一个行星会在平面上方一点,有时会在下面一点。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并且,即使行星真的排成一条完美的直线,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也不过是微乎其微的。虚构的幻想和伪科学的崇拜者们,总是喜欢宣称行星连珠意味着所有行星的引力将会叠加在一起,并制造出某个影响地球上生命的巨大事件。实际上,这些行星对地球的引力拉拽是很微弱的,而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更是没有什么重大影响。 实际上目前在太阳系,只有两个天体有足够的引力能显著影响地球,分别是巨大的太阳,和离我们最近的月亮。剩下的天体要么太远,要么太小,其引力无论如何也不足以影响地球。
一生见一次!“七星连珠”将至?实际上它们永远不会完美排成一线

总得来说,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七星连珠”不过是一场令人期待的天文盛宴,只是正常的天文现象而已。反之,按照民间传说的说法,则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听起来也不错。由此看来,带着大兴之兆的期待,观看6月16日于太阳系舞台上演的“七星连珠”,也别有一番韵味。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