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注释、译文及简析(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4页)(《伯牙绝弦》的故事)

伯牙①鼓琴,锺子期②听之。方③鼓琴而志④在太⑤山,锺子期曰:善哉乎⑥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⑦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

注释:

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琴艺精湛。

②锺子期:春秋时楚国人,善听音律。

③方:副词,当。

④志:心意,志趣。

⑤太,同泰。

⑥乎:语气助词,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或呀。

⑦汤汤(shāng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这里形容琴声。

《伯牙绝弦》译文

俞伯牙弹琴,锺子期听琴。俞伯牙弹琴,志趣在泰山,锺子期说:琴弹得多好啊,旋律巍峨雄壮,好比泰山。不一会儿,俞伯牙的志趣在流水,锺子期又说:琴弹得真好啊,旋律浩浩荡荡,好比流水。后来锺子期死了,伯牙将琴砸碎,扯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足以使他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绝弦,讲述了一个知音难遇的故事,俞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善听音律。锺子期病故后,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也不会再有人像锺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了。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扯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高山流水遇知音中的高山流水和知音都出自这个故事。现在人们把精通音律、音乐的人或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音。

《伯牙绝弦》的注释、译文及简析(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4页) 《伯牙绝弦》的注释、译文及简析(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4页)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