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存在神秘圆球结构,突破科学家认知,难道真存在地下文明(地球内部不可能存在什么)

现代地理学家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实心体,就像洋葱一样分层,它有一层薄薄的外壳、一个厚厚的粘性地幔、一个流体的外核及一个固体内核。这也是稍微有点高中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的。然而在几百年前,乃至于现代,都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甚至认为地球内部存在另外的空间,在其中,有着不一样的文明。

地球内部存在神秘圆球结构,突破科学家认知,难道真存在地下文明 英国天文学家艾德蒙·哈雷在17世纪末就提出,地球是由多个空心球体套起来组成的。在这些球体的之间会有空隙,这些空隙就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地心人生存的空间。

而最近,科学家发现,在地幔中,存在两个巨大的圆球状结构,大致位于地球的两侧,一个在非洲大陆下面(TUZO),而另一个在太平洋下面(JASON)。这些圆球被科学家称为大型低剪切波速度块体(LLSVPs),根据科学家得到的进一步数据,这两个神秘圆球结构横亘几千公里,占地核表面积的五分之一,每个都有一个大陆那么大,高约1000公里,,差不多是珠穆朗玛峰的100倍,总体积142亿立方公里。其中,TUZO总体积84亿立方公里,JASON总体积58亿立方公里。

地球内部存在神秘圆球结构,突破科学家认知,难道真存在地下文明 非洲大陆下的圆球比太平洋下的圆球高约621英里(1000公里)。根据科学家Yuan和Li的研究,对两者之间巨大的高度差异的最佳解释是,非洲大陆下的圆球比太平洋下的圆球密度小(因此稳定性差)。

地球内部存在神秘圆球结构,突破科学家认知,难道真存在地下文明 神秘圆球结构的发现,突破了科学家的认知,科学家通过之后的波形拟合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两个速度体有着陡峭的边界,同时剪切波速度在边界里外呈尖锐跳变而非平滑过渡,说明LLSVPs 是热化学异常而非热异常。

一些科学家认为,LLSVPs 的形成是由铁 方镁石中铁自旋转变引起的观点。科学家通过模型演化来假定下地幔是由体积比分别为 20%和 80%的铁方镁石和钙钛矿组成,同时忽略钙钛矿中的铁自旋转变效应。然后再将铁方镁石的自 旋转变效应等效为动力方程中浮力项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法,科学家在模型中成功产生了无论体积,形状和 剪切波速度异常都和真实的LLSVPs 十分类似的化学结构体。

地球内部存在神秘圆球结构,突破科学家认知,难道真存在地下文明 然而这目前依然只是一个假说,那有没有可能真的存在地下文明,几乎没有可能性,科学家如今已经通过地震层析成像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了一个基本的探查。

地震层析成像就是通过对观测到的地震波各种震相的运动学(如走时、射线路径)和动力学(如波形、振幅)特性的资料进行分析,用反演反方来反推地下介质的速度结构及其它物性参数等重要信息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地震层析成像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大地构造单元特征的研究所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尤其是在重要构造带的动力学研究和地震多发区的孕育、发震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深化了人们对地球深部构造的认识。目前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地球就是一个实心体。

地球内部存在神秘圆球结构,突破科学家认知,难道真存在地下文明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地球空心说即便最后被驳斥得体无完肤,仍然还可以拿你看到了吗作为盾牌撑上很长一阵子。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打穿地球呢?

目前,人类打的最深的洞是苏联的,1993年,苏联将这个洞打到了12262米,用了整整23年,为什么要这么久呢。众所周知,海拔每100米,气温就会下降0.6摄氏度。但每钻100米,温度就会上升2摄氏度。当钻井深度超过10000米时,钻井区域的温度至少为300℃,另外,钻井深度越深,压力就越大。当钻井深度达到10000米时,最深处的环境压力最高可达400MPa。

地球内部存在神秘圆球结构,突破科学家认知,难道真存在地下文明 目前的技术水平并没有办法支持人类打穿地球,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类都不可能打穿地球。而地球内部的神秘圆球结构,也将继续保持神秘。

但科学家相信,一旦人家能够揭开神秘圆球结构的面纱,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科学家对深层地幔过程的思考方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地球表面。如非洲大陆下的圆球的不稳定性质可能跟大陆的地形、重力、表面火山活动和板块运动的变化有关。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