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生活讲究仪式感的人)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文/西游言己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很多人觉得,仪式感就是穷讲究。

其实,不是这样的,两者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

比如出门在外,临时租个面积十几平的单间,有人会花上大半天时间,清理各个死角,贴上漂亮墙纸;有人想着反正只待大半个月,将就一下就好了,有那闲工夫,还不如睡个懒觉来的实在。

同一件事情,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折射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际遇。

那么什么才是仪式感,什么才是穷讲究呢?

这一点,《西游记》里说得很清楚。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唐僧历经千辛万苦的波折,终于来到西天灵山,如愿取得大乘真经,心里美滋滋,乐开了花,‘一一相辞,下山奔路’,赶紧跟灵山的佛陀、菩萨、比丘尼、优婆夷等打个招呼,真不吃饭了,要早一点回到东土大唐。

从大唐到灵山,走了足足14年,现在原路返回,要花多长时间呢?

不要认为,回去的路上没有妖怪,就耽搁不了很久,这么想的话,就错了。唐僧虽然自带遇妖怪自动被抓的体质,但是他在妖怪洞府里,基本上只待一两天,就被孙悟空想方设法救出来了。甚至在以前路过的国度、员外家,还得遇到盛情挽留。

所以,原路老方法,步行回大唐,少说也要14年。

唐王李世民下地府,崔判官将他的寿命从‘贞观一十三年’改成‘贞观三十三年’,不过是多了20年阳寿,如果唐僧这一来一回需要28年,恐怕李世民死不瞑目。

于是,观音站出来,以仪式感之名,帮助唐僧尽快回长安。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观音觉得,唐僧回大唐,要有仪式感。

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14年,总计5040天,这是‘藏数’,唐僧必须在‘藏数’过完之前,赶回大唐,多一天都不成。

至于藏数为何这么多天?为何不考虑闰年平年?大家不必纠结,是这么多,就是这么多。

比如程序员,他们口中的整数,乃1024。

越是纠结,越缺少仪式感。

观音的这个仪式感,来时14年,回家仅用8天,减少不止一个量级,非常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穷讲究所不具备的。

假如再强迫唐僧慢吞吞走路回大唐,取得真经的快乐,就会在路上渐渐消磨,直至荡然无存。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仪式感能使人身心愉悦。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但是,观音不仅有仪式感,还喜欢穷讲究。

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明明已经送唐僧回家了,却依旧要在半路上,整一出幺蛾子。

委实是强迫症作祟,穷讲究。

唐僧的第八十一难,落水通天河,为自己的食言买单。

观音作为唐僧的直系领导,也真是没事找事,既然知道唐僧这件事没做好,提醒一下不就得了?愣是设计一场戏,让唐僧吃点苦头,涨涨记性,显示自个儿的权威。

人为的一难,还叫难吗?

况且,唐僧的难,还不是观音的一言堂?

似乎在这一点上,观音很任性,她说是,那就是,说‘藏数’的是她,说‘九九归真’的也是她。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九九八十一难,都有哪些呢?

列举几个摸不着头脑的:两界山头第八难、请求灵吉十四难、鱼篮现身三十八难、赛城扫塔五十难、僧房卧病六十八难。

简单解释下:

两界山的孙悟空,是主动认师父的;遇到黄风怪,孙悟空去请灵吉菩萨;通天河金鱼精作怪,孙悟空请来鱼篮观音;祭赛国金光寺扫塔,塔有13层,唐僧扫到7层就累了,后面6层孙武替代,在顶层捉到两只网红小妖怪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镇海禅林寺,唐僧生病了,三天没下床。

是不是很扯?跟难一点搭不上边?

如果照这样算,别说九九八十一难了,九九归真再归真,都能凑的出来。

请个菩萨都算一难,孙悟空请了那么多神仙,怎么不算进去?生个病也是一难,那天天冲凉水澡得了,反正有孙悟空在,阎王不敢来勾魂,多少难凑不齐?

唐僧的难,有胡乱加,也有胡乱减。

比如领到无字真经,作为一难,绝对可行。

就是因为观音的穷讲究,才致使唐僧在通天河,湿了经书。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艺术来源于生活。

小说里有仪式感和穷讲究,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就拿过年来说吧。

过年的仪式感,有很多,包饺子贴春联换新衣,但过年最大的仪式感,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一起,吃个团圆饭。

所以在外打拼的游子,一定要赶在除夕夜之前,赶回家去。

除夕夜与大年初一,哪怕中间只相隔几个小时,完全是两码事。

这就是传统的仪式感。

当然,要给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奉献的广大劳动者们点个赞,他们为了我们的仪式感,放弃了自己的仪式感。

还有那些守着国家的战士们,在一些特别的节日里,非但不能坐下来好好吃顿热腾腾的饭菜,反而比寻常时候,更加提高警惕。

所谓的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

这一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

至于穷讲究,过年前后,见得少吗?辛苦一年,挣点钱不容易,但是好多人,回家后都在显摆,抽烟要抽好的,打牌要打大的,两年前买的小汽车,行驶不到两千公里。

有的仪式感,很有必要。

有的穷讲究,需要舍弃。

就像唐僧,他只有8天假,除去往返时间,待在大唐的光阴可谓少之又少,唐僧没有去金山寺、洪福寺、化生寺等以前带过的地方发烟摆阔气,只是跟李世民陈述取经的诸多细节。

放假回家,朋友相聚确实不可少,但更多的,是要把时间,留给真正等自己回家的那些人,和他们说说生活的烦恼,谈谈工作的事情。

多点仪式感,少点穷讲究。

毕竟,一年才回一两次,别辜负为你留灯的他们!

仪式感和穷讲究之间,《西游记》说的很对,只差一种生活态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