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能坦然拍遗像,只因老人的孤独有人关注

为何能坦然拍遗像,只因老人的孤独有人关注

□黄焕欣(广西大学)

近日,陕西商洛的大山里,在一场名为老有所忆的影展上,白发老人们围着可能是人生中第一张、独一张、笑得最美的照片谈笑风生,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就把遗像领回了家。举办者是85后姑娘杨鑫,2018年起她开始为山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遗像,已经拍了2000余人。(4月10日 《北京青年报》)

这个新闻一出,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赞成,觉得这样可以给老人带来慰藉;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样不吉利,遗像不应该提前拍……笔者认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农村的年轻人在城市打工时,因为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带老人去拍照,而且很多农村老人不舍得花钱为自己拍照。以致于一些农村老人除了拍身份证照片外,一辈子也没有拍过一张像样的照片。甚至有些农村老人在过世之后,家属都找不到一张老人的照片作为遗像。死亡总是突如其来的,生命需要好好道别。能在清醒、精神的状态下拍下一张令自己满意的遗像,让家人记住自己最好的模样,也是老人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的体面。

在感慨老人能够这么豁达地看待死亡、笑领遗照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为什么给老人拍一张照片就能让他们这么高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除此之外,与城市相比,农村不但老龄化严重,还养老服务措施基础薄弱、服务力量欠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务工,并逐步在城里定居,使得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在城里的年轻人碍于种种的生活压力,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与农村老人保持交流,给予老人一些精神上的抚慰,但大部分年轻人能给予老人的仅仅只是每个月的生活费。加上许多农村老人的知识水平不高,不能自如地使用现代的智能产品,他们大多只能靠散步、与其他老人闲聊等活动打发时间,在这日复一日的孤独中走向生命的终点。

杨鑫团队在为老人拍摄照片前,都会组织志愿者为前来拍照的老人梳头、整理服装;在拍摄时,志愿者还会逗老人笑,让摄影师能拍摄到老人开心幸福的模样;拍摄后还会使用成本更高的材质打印照片,利于老人长期保存。

笔者认为,商洛大山里的老人之所以能坦然地拍摄自己的遗像,不只是他们能够豁达地看待死亡,更多的是有人能够关注到了他们的孤独,并给予了他们相应的理解与尊重,给他们平淡的生活当中增添了一抹色彩。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