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三原丧葬民俗礼仪(泾阳丧葬风俗)

泾阳,三原丧葬民俗礼仪

最近编写了这个泾,三原殡葬礼仪民俗。给大家看这个不是宣传和提倡,也不是搞迷信。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咱们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里边有些地方写的可能有出入。希望和大家共同完善。有什么遗漏和错误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因为这些知识书本上没有。

如果觉得能帮助到你大家可以保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里的葬礼仪式变化很大,但是在农村还延续着老先人千百年来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大家现在也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发达文明的地方,传统文化丢失的越快,越多。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能守住传统文化。

(有些段落安排可能不是很好,用词不够得体,有个别的重复之处,希望大家海涵。指正。)

泾阳,三原殡葬民俗礼仪

2021,7,

清河清风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有叶落归根,入土为安习惯。

人生在世终有一死,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或平民百姓,或达官贵胄,或小卒小吏,或王侯将相,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无论坎坎坷坷,

无论一帆风顺。

不管你坐飞机,乘火车。

不管你开宝马,赶马车。

最终都是一个目的地,

都奔着同一个归宿而去。那就是到阎王哪里去,或到马克思哪里去。这可能就是人的宿命。所以有些事想开些,该吃吃该喝喝。————

我们知道解放前中国丧葬文化等级很严格的。平民去世埋入土叫坟,王侯将相或有名望,有特大贡献的人才能修冢,皇宫贵族又叫陵,立碑也有等级之分。现在社会变了受西式思想(平等自由)的影响,冲击了中国文化,再就是社会发展了,也摒弃了很多没必要的东西。等级不是很严了。但是贫富悬殊拉大,富人的规格越来越高了。

在泾,三原,人去世刚倒下头的时候,这时儿女要烧一个纸做的马车,或是马,还要给车夫或马起个名字,烧的时候还要大声喊这个名字,说向西南,为亡魂指引方向(为什么是向西南我也不知道,可能和易经里的金木水火土有关和五行有关)。这个马便是逝者的坐骑,这个叫做叫盘缠马。可以带着逝者的亡魂去往黄泉路。现在也有烧纸做的小轿车的。

烧完后把逝者的遗体从床上挪开,放到一个专门另外支的床上并用手帕之类的布盖住面部。再用红绳绑住两脚,入殓时还要松开。在挪动时如果需要通过露天的地方时,要给面部上边打一把伞把天隔开。遗体的面部绝对不能见天。

如果有人不幸客死他乡,遗体是不能进村的,更不能进家门。年龄大点的还不是很严。特别是年轻者非常忌讳。

再就是赶紧给重要亲属和亲戚报丧。报丧时不能说说谁死了,要说你的谁谁老了,或不在了。

下来就是请执事,看穴道,安排打墓的,请乡党帮忙。过这种白事乡党手里的活再忙也都会自觉的来帮忙。

关于子女为逝者戴孝有讲究,,儿子,女儿,孙子等直系算是重孝。古人是按五服分的。重孝子白衣白鞋,孝布很长可至拖地。儿子披麻戴孝。女孝子白布包头并至拖地。重孝子腰间缠细麻绳,(披麻戴孝)男丁孝子手里都有一个白纸缠的小长棍,孙子辈的是红头的,重孙是全红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哭丧棍。

长子长孙不但披麻戴孝,还头戴疙瘩帽子,身穿写有,"哀哀吾(母)父,养我功高。欲报深恩,昊天惘极"。字样的麻片或白纸做的褂子,这便是传说中的麻冠斩衰(衣)。

麻冠斩衰(衣)是后辈给长辈服丧时最重的孝服,周礼把孝服分为五个等级即"五服",三字经里就有"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这个麻冠斩衣下葬完就可以脱去了。(说到出五服有人说就是五代人是不对的,五服应该是九族。过去有灭九族一说,应该是五服以内九族的人。出了五服就应该在九族以外了。)

还有就是摔纸盆,过去有谁摔纸盆就是可以继承家业之说。泾三原这里一般是长子长孙。所以过去有很多人挣着摔纸盆。

在关中西路有些地方有引魂幡。引魂幡一般要用柳枝撑着,为什么要用柳枝,?柳和留是谐音,古时候人们折柳枝送别客人以示挽留。这里就是留恋之意。也是长子长孙打着。我们泾,三原这里没有这个。我们是用照片或牌位代替。

戴孝帽讲究很多,人刚去世时头上的孝子的孝布很长到臀部以下,重孝子更长至拖地。孙子辈的孝帽上有红点,重孙是全红孝帽不用留长絮子。下葬完后就要把长孝收起来了,过七期和百日时,每过一个期剪短一截,到百日时只剩一寸长,到头周年时光剩白圈圈了。到三年过后就可以全部脱了。

重孝子有很多忌讳,犯忌不吉利。比如不能娱乐,追逐嘻嘻等。

重孝子在亲人刚去世这段时间是可以不用更衣洗漱的,可以蓬头垢面,农村人叫赃孝子。

大门口是白色拱门。大门也要贴上白纸。如果逝者上有父母,白纸不能把大门贴满,只能贴三分之二的白纸。如果没有父母长辈要全部贴满。白对联,挂小白灯笼,比如逝者七十岁最多七十个灯笼。没过三年家门口不能挂红灯笼,贴红对联。如果过年想贴对联,可以贴黄色的。一般也没人贴黄色的对联。等到过三年时,不贴白门,门口红对联,红小灯笼从灵堂至大门口。红拱门。

在泾,三原地区逝者在入殓时身下要放七枚铜钱,口里含金元宝,铜钱,或者是玉等,脚系红绳,手握打狗鞭。打狗鞭上还栓有一串干馍。这个是来对付黄泉路上的那些野狗和饿死鬼。铺金盖银等讲究。

再就是逝者装棺入殓,先给逝者沐浴,理发,整理容颜。穿寿衣(老衣),穿老衣的很讲究,扣字数目宜单不宜双等,很多我不知道。要等重要亲属到场,看有没有特别要求的事,重要亲属到场就入殓啦。为什么重要的人要到场,其实这就是一个监督作用,看是不是正常死亡。说白了就是不要死的不明不白。放入棺材里,不盖盖子这就是小殓,最后还有成殓。现在也有所有来客见最后一面的仪式。这时开始孝子就需要24小时轮流守灵,有人来祭拜时孝子孝孙要还礼。这时灵堂也已经设好了,在灵堂正中有一个纸做的古式楼房,叫纸楼,搂前边是先人和逝者的照片,灵牌位,再前是献饭香蜡等贡品,在支灵堂的桌子前挂一个写有大大的"奠"字。

在灵柩的下边要放一个长明灯,长明灯随下葬一起到墓室。

在这里我说一下这个守灵,为什么要守灵,也叫守夜,放长明灯是什么意思?

在先人仙逝后,直系后辈的亲人要守候在灵旁边,直到下葬。守灵的人一定要保证灵堂内灯火通明。烧纸上香,香火不断。人死去后人的灵魂是要离开身体的。

但是灵魂去阴间之前要回来探望。因此子女等晚辈要守在灵堂内等待他的灵魂回来。并点亮长明灯昼夜守候,保证这灯一直亮着,为亡者照亮回家的路。香火的烟雾也是给亡灵指路的。香火烟雾飘的方向就是亡灵走的轨迹。如果香火断了亡灵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否则亡灵要多走很多弯路还要受到很多折磨。人刚去逝时三魂未离七魄不散,虽未轮回,但阴司便已知晓。为亡灵守夜烧香也是在帮他积累阴间的福德。守灵还可以防止猫咪接近灵堂,猫的阴气太重来灵堂不吉利。也可以防止蚊蝇等骚扰尸体。

五岁以下的儿童不宜来灵堂,怀孕的妇女不宜来灵堂和坟地。不宜接近尸体。可能是小孩心灵比较干净,三魂六魄还未发育全,能看见灵魂,容易受到惊吓。

孝子在点纸烧钱时一定要动声哭,不烧哑巴纸,否则不吉利。在家里和坟上烧纸都要动哭声。

灵堂设好后设香案,除了摆放果品,献饭等祭祀品外,最重要的还要放一个吃食罐,每到饭时女儿,要给逝者先献上饭,要让亡灵先用餐,比如是母亲,嘴里还要给母亲说一下,叫声妈妈吃饭了,这时献饭时子女要动哭声。完了要把给母亲吃的饭放一点到吃食罐里,之后大家才能用饭。而且吃食罐里放食物也有讲究,比如不能放豆芽菜,说这样后辈会是罗锅。出不了人才。吃食罐随下葬一起。

咱泾,三原地区有个特别的讲究,就是在人去世时第四天,也就是出殡的当天的四五点钟,儿女要在大门口挂一个七八尺长的纸钱做的筒纸,也叫蟒纸。在筒纸的上方有个斗,斗上插着五色小旗,直到过七期时一起拿到墓地烧了,筒纸传说是一个神蟒蜕的壳,(关于神蟒的传说没记住好像和西岐灭周,和姜子牙有关。)说是人的魂魄要通过筒纸到上边的斗,才能登上望乡台。或者是上天。也有些地方的传说不太一样。如果是逝是男性挂在上首,左边,女性挂在右边,挂好后,放一挂鞭炮,点三根香拜一拜。这就叫"出纸"。

完了还要出服牌,服牌一般用白布书写,内容是亡者的生卒年月和去世原因,下面写着儿女,孙子孙女,侄子侄女等的名字。然后上几根香拜一拜。过去人们还有保存着当家谱用。

关于请灵,迎灵,安灵

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全体男孝子,(守灵的除外)要到先人的墓地请先人亡灵回家归灵。这就叫请灵,请先人是拿着先人的照片,去的时候是照片面向内,回来时正面向外,乐队伴随到先人坟上烧纸鸣炮,有的还有祭品,就算把先人请回来了,请灵到家门口时,屋里的男女孝子要出门迎接,女孝子哭声,这叫迎灵,回来把先人的照片安在灵堂上香叩拜,这叫安灵。有的人家是一个一个请,有的是一次集体请回。过三年也是要请先人的。咱们这里叫迎先人。过去请灵是先请家族老先人老祖宗,再请爷爷辈,父辈,如果夫妻有一方先去世也要请,平辈先离世的亡灵也要请。

再就是孝子要到墓地扫墓,手里提着量米的斗。里边是一个小扫把,乐队伴随,孝子亲自下到墓室打扫。把墓里的土装一点放到斗里带回来,要放到水缸旁边,这个和五行有关,所谓水来土屯。

还有就是乐队,孝子列队到城外迎献饭。这跪拜礼,叩头,迎纸扎狮子和重要亲属的贡品等这就叫迎礼。迎礼时客人还要给乐队小费。迎礼回到家门口要鸣炮。再举行献贡品祭拜,迎礼有很严格的顺序,老外爷家,舅家,姑家姨家,女儿婆家,侄女侄孙女家,儿媳妇娘家。孙媳娘家等

追悼仪式,

就是一般古人说的吊孝。追悼仪式里有两个重要环节就是儿女为逝者挂"却檐"像匾额一样的白布挂在房檐上,上边写有流芳百世,功德无量,德范长存,等字样来为逝者歌功颂德,。再就是长辈为孝子披红,给在老人行孝的人身上披上红布,一般都用红被面,有的一个人得到很多人的披红,所以身上披有多条被面,来表彰行孝的人,这是很高的荣誉。披红即是奖状又是奖品,也是弘扬正能量。现在被面实用性较小,有些地方改成了现金。儿子一般是舅家人给披红,媳妇是婆家人逝者的女儿给披红。还有祭奠等三拜九叩等跪拜仪式,正式的祭拜(吊孝)开始了,祭拜时上香撒酒行叩拜大礼。首先是老舅家,舅家,姨家,女儿,女婿,侄女,侄女以及女婿,孙女、侄孙女和女婿,儿媳娘家,等依次最后是朋友,街坊邻居,乡党。

最后成殓,成殓就装棺封盖,人常说盖棺定论。完了把灵柩升高,悬空支稳。就叫玄"玄灵"。玄灵时鞭炮,鼓乐齐鸣。烧纸化钱,全体孝男孝女动哭声。祭拜仪式达到最高潮。

一般有女儿的,像老衣,轿子,乐队,纸货之类的费用由女儿出。寿材,酒席,修坟,烟酒日常开支等由儿子出。

待到第二天把灵柩往外抬就叫起灵,发丧。起灵前还要祭拜,这时比较简单些。一定要在太阳出来前下葬。逝者越年轻越要早,高寿的可以迟些,特别是百岁以上的可以更迟。可以到九,十点都甚至中午。

下葬时灵堂前烧的纸灰,香灰,和用的一些砖石土块等也要一起带到坟上。

出殡时用十六抬专用轿子,吹鼓手(乐队)吹吹打打,一路还有专门撒纸钱的。最前边是礼炮队,和纸货。一路炮声不断。男孝子牵着大绳,在大轿的前边。大绳连着大轿,轿子在中,轿子后边是女孝子女孝子一路哭着,有专人扶孝子。再后是亲戚朋友。

到了墓地下葬时,孝子要到最前边。并在墓室放上逝者生前的随身用品,喜爱的物件,还有童男童女塑像,小桌小凳,茶具碗筷,长明灯等物品,等随葬品。但是不能放皮毛制品。封土捲坟首先是长子长孙开始,用手捧些土或用工具埋土。依次长幼,亲朋。坟莹堆好后还要撒上五谷种子。撒种子的时候还有说词,一撒长命百岁,二撒富贵双全,三撒人丁兴旺,四撒四季发财,五撒,五谷丰登……

一撒金二撒银后辈能挣聚宝盆。三撒什么什么,后辈比定坐大官等吉利话。至于为什么给坟上撒五谷我也不知道。然后按长幼插上纸棍。最后插上花圈,摆上纸扎狮子等纸货。设祭祀台,摆贡品上香蜡。这时孝子就要把头上长长的孝布缠绕在头上。烧纸,动哭声。乐队奏乐。

孝子埋葬了亲人回来后再到灵堂叩拜,这个灵堂和纸搂不撤,在灵堂的后边另放一个长凳子

回家后主家宴席答谢帮忙的和来宾。一般要让打墓的上席,抬埋的先上席。孝子叩谢乡党。看酒。

亲人刚入土前三天的徬晚要到坟地打"怕"。传说"怕"是一个怪兽,人的魂魄见了都很害怕。所以男孝子要去坟地敢走"怕",就叫打"怕"。要在坟地一周点上火,然后敲着盆或桶围着坟莹转圈,嘴里还要喊,爸爸,或是妈妈谁的称呼说"爸爸,爸爸"你不怕,儿子给你来打"怕"。儿子给你敢走"怕"。……然后胆小的孝子扔下棍子撒腿就往回跑。

下来就是过七七期,也叫烧七。主要是过三期和五期,特别是五期。在过七的前一天晚上,孝子和亲友在灵堂聊天,回忆亡者,点纸,祭拜,第二天上坟摆祭品,鸣炮,烧纸。在坟地侧面埋上逝者爱吃的,叩拜。如果在逢过七时正好是阴历初七或初八,要给坟上插个伞,啥伞都可以。传说在黄泉路上遇七,八的日子小鬼要鞭打亡魂。这时逝者的魂魄就可以躲在伞底下。还有过百日,第二年上新坟在清明前。最后再给老人过最后一次阴间生日,叫过"祭"

每年清明,十月一,冬至,过年,上坟烧纸祭拜。还有一句口诀说的是这个时间……冬至黄昏年半夜,十月一日鸡叫欢。过去过年就在家里的遗像前烧纸祭拜,因为过年时都要把先人的照片请出来敬在中堂,摆上贡品。相当于先人已经回来一起过年了。现在变了都在坟地,这个应该不对。

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七天去一魄,七满魄尽,一年去一魂,三年魂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三年脱去孝服后,可以说守孝结束了。可以免去灾祸,得到很多福报。

按照古人的传说,是人死后七天后投胎,还有人说是七七四十九天内投胎重生,我想应该是三年过后死去人会投胎重生。所以说过三年是"喜事"。

三周年是逝者最后一个特殊的祭奠礼,咱们泾阳三原这里叫脱孝服,在农村非常隆重,不过现在由于有疫情,大部分人简化了。

农村里过三年也要搭灵堂,设香案,摆祭品,请先人,也叫请灵。也要迎献饭,贡品。迎纸扎品,献饭和纸货一般是出嫁的女儿做的,没有女儿的由侄女代替。献饭有些讲究,五个馍,五碗饭和七个等等。纸货有,狮子,大象,梅花鹿,摇钱树,金山银山,蜡花树等。这时门口是红对联,红拱门,小红灯笼从灵堂挂至大门口。一般逝者多大年龄挂多少灯笼。

仪式和刚去世基本一样。

祭奠仪式的形式有烧纸化钱,上香叩拜大礼,乐队迎送,鸣礼炮奏乐等。

现在社会上不提倡太大办葬礼,不要铺张浪费,不许互相攀比。大家穿衣吃饭看家当量力而行。村上一般都有红白事理事会,说是红白理事会,其实只管白事,红事一般没人管。要求过事的烟不超十元的,酒不超五十元一瓶的,席水是四个菜或不超多少等限制。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