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明知道万事皆空,为何还要繁文缛节举办丧事,细数家乡陋习

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长生不老,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如果秦始皇不追求长生不老药,说不定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当然,最后人们还是悟出人死万事空,但是即使知道人死万事空,人们还是非常注重丧礼的流程细节。

在我们当地的丧礼风俗有非常特别的讲究,讲究的让人无法理解,却又不得不传承下去。

一,在我们农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家死亡的人可以进宗祠举办丧礼,但是如果在外面去世的人就不能进宗祠举办丧礼,只能在宗祠旁边搭一个临时的棚子举办丧事。至于在外面去世的人为什么不能进宗祠,到现在我都没有明白是为什么。

人死后明知道万事皆空,为何还要繁文缛节举办丧事,细数家乡陋习

二,举办葬礼需要请专人看日子,最长的时候需要停放一个星期。都说早日入土为安,折吉日办事,当然是图个吉利,福荫子孙,这个可以理解,停尸一个星期,真的是无法理解这个所谓的吉日了。在我们当地,停尸是需要把人看守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得有人看守。白天守一下倒没什么事,要是连续一个星期通宵达旦的守灵,确实挺折磨人的。

人死后明知道万事皆空,为何还要繁文缛节举办丧事,细数家乡陋习

三,抬棺是一件非常让人为难的事情。在我们当地,人死后是不火化的,装入棺材,棺材内铺满石灰,总共加起来大约有一千多斤重,在原来的社会,大伙都是在家里务农,有体力,现在的人都不干农活了,力气也没有原来大了,抬棺也是件非常吃力的事。吃力倒也不说了,现在的人都在外面务工,老家要是有人去世了,不管有没有时间都得回去,因为每家都有老人。

人死后明知道万事皆空,为何还要繁文缛节举办丧事,细数家乡陋习

四,一个人去世了,这个宗族所有嫁出去的女儿和儿媳的娘家都要回去做路罪,往上数三代,往下数三代。我们这个所谓的路罪具体是,嫁出去的姑娘需要准备一份祭文,几条香烟(价格的高低根据与主人家的亲疏决定)副食五样,香纸鞭炮。写祭文事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不管你对逝者了不了解,都得写一份像样的祭文,这样就诞生一个专门写祭文的职业,有些祭文写的自己都感到肉麻。香烟有两条,也有三条,光香烟都得几百上千块钱。

人死后明知道万事皆空,为何还要繁文缛节举办丧事,细数家乡陋习

五,入土的当天晚上还要做七。所谓的做七就是,请个道士和吹喇叭的人,然后一群子孙在道士后面跪着,一跪便是三四个小时,听着道士叨叨絮絮听不懂的经,这个长跪真的是跪到怀疑人生。

人死后明知道万事皆空,为何还要繁文缛节举办丧事,细数家乡陋习 除了这些,还要为逝者做寿带腰带,包袱,折元宝,福箱,阴宅……

寿带是用白色的线做成的,享年多少岁,就用多少根白线做寿带。

每过一轮七日,便要准备十面袱到坟前钱烧给逝者。这个袱也就是捎给逝者的冥币。

用火纸折的元宝相当于古时候的金元宝,装在福箱里,也是捎给逝者的冥币。

至于阴宅就不用多了,里面生活设备应有尽有,话说人死后便去另外一个世界生活,子孙后代得烧一栋纸屋给逝者居住。听说有的捎过去的阴宅逝者不一定能领到,还有可能被别的鬼魂抢着了,然后又托梦给子孙,说是没有阴宅居住,后人又得重新烧一栋纸屋,还得请人做法事。

其实有些礼节就是为了讨个吉利,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过度的繁文缛节就是折磨后人。逝者仙去,万事皆空,后辈伤悲,是因为养育之恩永远无法偿还,血脉之情无法割舍,心中有愧,所以在灵前哭的撕心裂肺,那些铺张浪费的章程完全可以去除。习俗也需要根据时代适当变通,去其糟糠,保留精华。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