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汉文帝为什么死的早)

民间私铸钱币,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古代货币跟今天的货币不一样,今天的货币,其“价”和“值”是完全不对等的,古代则不一样,货币的“价”与“值”是对等的。只要做到“价”与“值”的对等,货币其实就跟其他商品具有同等属性,官铸和私铸之间的壁垒,就可以基本消除。

事实上,汉文帝的民间铸钱,刺激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也使货币本身的质量,在市场竞争体系下得到提升,对汉初孱弱的经济推动作用非常显著。虽然民间铸币,导致一些新问题的产生,比如从铸币中获利的不是国家,而是吴国这样的铜矿产地国,但这都不是主流,要看到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有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汉文帝时期的钱币成色,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好的,这就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古代货币的“价值对等”属性

“价值对等”不适用于今天,比如面值一百元的纸币,其制造成本可能仅仅一毛钱,实际上我们是用一毛钱的“价”,交换一百元的“值”。这个规则能够被接受,需要强有力的国家信用,是现代经济学理论。

古代做不到,所以那时候的货币必须价值对等,也就是说,一文铜钱,它的生产成本除了少许利润外,它的“值”就是一文钱。所以,古人交易,通常用称重量的方式,不一定一枚一枚地数。

那么市场上为什么又出现大量“劣币”呢,很简单,利益追逐的结果,往铜里面掺入大量低质金属,如铅。掺入铅的比例越高,获利越多,比减轻重量更隐蔽。

这个做法不是因为民间铸钱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情况官铸钱币更容易出现。

汉文帝为什么允许民间铸钱

正因为古代货币的“价值对等”,只要制定好标准,在律法框架内执行,无论是私铸还是官铸,都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不会引起经济动荡。这是大前提。

汉文帝看到了秦朝货币的弊端,官铸货币的笨重和质量不佳,导致货币流通不畅,不利于促进经济繁荣。这东西如果让政府解决,需要相当的投入。而当时西汉政府还非常穷弱,恢复农业生产是要务,铸币需要铜矿开采、冶炼、铸造等一些列系统工程,对经济基础薄弱的西汉政府来说,有点勉为其难。

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钱,等于把这个系统工程,交给了民间资本,国家通过法律界定规则,有效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应该说,这个政策的出台,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也显示了汉文帝超前的经济意识和高超的政治才能。

虽然,民间铸币初期,导致了短暂的通货膨胀,但毫无疑问,汉文帝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民间铸钱,为开创“文景之治”立下了大功!

贾谊的发对理由

当时对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钱的反对声比较大,不光贾谊,他们的理由概括起来大致有四条:

  • 一、民间铸币影响农业生产,得不偿失;

  • 二、私人铸币会将人民导向逐利,不利于道德建设;

  • 三、民间铸币与祖宗成法相悖;

  • 四、钱币是君主权力,民间铸币等于让老百姓跟君主分享君权。

这四条理由,除了第一条,勉强跟经济挂上钩,其它三条跟经济毫不沾边,纯粹是大臣们不懂经济学,胡乱拿政治需求,强行扣在经济活动上。所以,汉文帝认为这些说法,根本没说到点子上,不予采纳。

即便是第一条,贾谊的担心也是多余的,本来铸币的利润也没那么高,否则就做不到“价值对等”了,况且它还需要矿产资源和大量资本介入,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就能够从事的,农民该种地还得种地。

还是汉文帝眼光独到,他允许民间铸钱,但绝不是放纵,与政策配套出台的还有一些列法令,主要包括钱币的样式、重量、成色等。这法律框架下,都可以通过民办官督的方式铸钱。果然,此后汉文帝一朝的钱币,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发展。古人不懂,今天我们都知道:这叫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

#####

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短暂允许私人铸造钱币导致物价飞涨,随即停止私人铸造钱币;吕后当政时期,国家制造的铜钱为了防止伪造,几年换一个钱币样式,国家制造的钱币都不够标准(重量轻),借此可以获得很大利益,也给了私人偷偷铸造钱币牟利的空间,(主要是重量不够,另一个是掺杂其他金属,以次充好)各种货币充斥。汉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加强货币流通量以活跃经济发展。(汉初使用的秦半两)

汉文帝为何允许私人铸造货币?

汉文帝是想利用市场手段,允许私人铸造铜钱,国家批准,国家定制钱币标准,国家检验成色,成色不够的要受到处罚,这将地下私人铸造钱币表面化,非法利益合法化,国家还可以收税。(汉文帝剧照)

商人或者利益集团(主要是分封王)为了让更多的人使用自己的钱币,获取更多的利益,必须提高自己铜钱的质量,以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挤压了私人铸造钱币的利益空间,良币驱逐成色差的货币。大宗的商品交易一般会将铜钱用称量工具称重,而不是按照钱的数量,这也是商品交易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方法。只有质量好的,成色够的铜钱才被民众普遍认可,那些成色较差的货币自然被挤出了流通领域。(吴王刘濞剧照)

汉文帝对私人铸造钱币还是有所防范的,他的宠臣邓通就被赐予一座铜矿山,可以铸造钱币,看似是私人铸造铜钱,其实这也是汉文帝对私人铸造钱币的一种市场干预,控制市场行为,是一种隐性国家控制铸造钱币。私人铸造铜钱经过市场的磨合后,吴王刘濞制造的吴王铜钱和邓通铸造的邓通铜钱占据市场的各半壁江山,铜钱成色够,市场的流通性增强,活跃了市场经济。(邓通剧照)

不过在允许私人铸造铜钱的过程中,吴王刘濞因吴国内铜矿山资源丰富,成长最快,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可以比肩汉文帝扶持的邓通,为他将来反叛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汉武帝对私人铸造钱币的禁止。

吴王刘濞造反失败后,汉朝统治者总结经验教训,钱币铸造被收归国有。汉武帝为了掌控全国的经济命脉,开了一次著名的盐铁会议,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封诸王势力,抵御北方匈奴的侵略,是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影响后世王朝几千年。该会议决议推行了桑弘羊的盐铁专营等一系列政策,食盐和金属矿山等国家专营,制造货币的金属矿山铜矿也由国家控制,从源头抓起。(汉武帝推行的主流货币,汉五铢钱)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铸造了五铢钱,铸造技术提高了,成色标准也提高了,国家也要讲究诚信,制造的货币才能正常流通。下令严禁私人和诸侯国铸造钱币,统一由国家铸造钱币,私人铸造钱币一旦被发现,处以死刑。

汉文帝和邓通小故事。

邓通曾经为身患背疮的汉文帝吸出脓液,而汉文帝要求当时的太子(汉景帝)吸出脓液时,居然恶心的呕吐,被汉文帝不喜,汉景帝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邓通。

汉文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女相士许负(汉高祖封她为“汉雌侯”,汉武帝时期游侠郭解的外祖母),看人面相非常准确,她曾经为邓通看相,说他法令纹入口,将来会饿死的。汉文帝不相信,赐给了邓通一座矿山,让他铸造钱币,一时富可敌国,汉景帝继位后,收缴邓通的所有财产,他身无分文,最后饿死在街头。

#####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民间铸造货币,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经济混乱,然而,汉文帝作为一代名君,却曾经废除了盗铸钱令,也就是允许民间私铸铜钱,这就有些奇怪了,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汉初统治者的统治思想说起。

1

汉初的统治者信奉的是黄老哲学,一贯采用的政策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曾经统一过货币,我们上学的时候也都学过,这个对货币的流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到了汉高祖刘邦统一以后,认为秦国的钱重,不好使用,所以使民间铸造荚钱,也就是用一种更轻的货币来代替同样的币值。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过随便经济的发展,却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膨胀。

这个也很好理解,当货币变轻以后,也就意味着流通货币增多,物价上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汉高祖末年,下了这道盗铸钱令,为了禁止民间铸令,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虽然想法是好,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所以到汉文帝时期,“顺水推舟”地废除了这道盗铸钱令,官方允许民间私铸。

2

民间私铸有几个主要的问题:

(1)币种多,流通不便。

(2)私铸币越来越轻,通货膨胀会更严重。

(3)因为私铸币获利太容易,容易有不好的导向,以至于影响农业生产。

这是贾谊在《谏铸钱疏》中提出来的,这确实也是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汉文帝也不会意识不到,只不过当时的社会形势实在不允许他马上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3

汉文帝在位的时间段,政治环境远没有表象上那么太平。汉文帝作为一个从边塞之地被迎回来的皇帝,是没有多少政治根基的。他既要面对朝堂内的陈平、周勃等开国重臣,又要考虑分封在外的刘姓诸王,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哪个都不是那么好处理的。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一旦按照贾谊的政治意见,将货币的原材料铜收归国家,垄断铸币,将会极大地触碰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政权稳定将受到极大的考验。

汉文帝统治时期,整个的统治思想都是“无为而治”,也就是尽量去干扰经济发展,任由民间自我休养生息,所以在文帝时期,汉朝才能够逐渐走上强盛安定的康庄大道,也为后来的景帝、武帝时期的发展及全盛时期作好的铺垫。

所以这样看来,虽然民间私铸这个事儿看起来不是那么美,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还是起到了稳定时局的作用。

#####

有”汉文帝\\\"监督着民间铸造货币的,也就是说有民间铸造,而国家应用。就象我们今天的土地,说的是开放包给了每家每户,实际上还等同于每家每户的农民,在国家和政府们的调控中为国家作贡献一样一样的

#####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误区。首先汉朝只要是铜做的,那就是一般等价物,没有真假之分,只要大小足够,只要没破损超过一定比例,都可以花。

秦始皇很重视货币,制造出非常精美的半两钱进行流通,半两钱的铸造是国家行为,工艺精美,含铜比例很高,主要个头也大,足足有半两,也就是十二铢。这种货币一经问世,迅速统一货币市场,使得物价稳定,国家经济得到有效运转。甚至整个汉代老百姓最认同的还是秦半两钱,可见一斑。

刘邦当皇帝后,大手一挥开放铸币权。这个草根皇帝是真的不懂经济学,货币到处私铸烂铸唯一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简单地说钱不值钱了。主要原因是刘邦开放铸币权的同时,压根就没规定标准。当时市面上什么奇葩货币都出来了最狠的竟然有两铢钱,而且这钱里几乎没有一点铜!照比秦五珠,足足小了六倍!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汉朝初年的经济体系,被刘邦这么一痛快,瞬间崩盘。刘邦的天子仪仗凑不出四匹白马,萧何乘坐牛车上朝就是在那个时期。

吕雉执政时期,开始进行货币改革,铸造八铢钱。然而,混乱的民间货币对大个头的八铢钱也有很大的冲击,很多人竟然将朝廷发的八铢钱融了做成三铢钱。而且吕雉为了给刘邦擦屁股发了一个政策,所有的货币,只要是没残损,含铜量不为零都可以流通!直接把危机转嫁给老百姓,那段时期,汉朝经济是一点也没起来。

汉文帝上台后,面对市场上满坑满谷的垃圾货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开放铸币权。民间可以随便造,政府只做监管,提出要求,做出来的货币质量不行就不可以流通。倒逼市场必须做出质量合格的货币,否则做出多少损失多少。汉文帝这个天才式的想法,使得国家经济迅速稳定,中国的经济学基础也开始成形。而且汉文帝时期的货币含铜量竟然是整个汉朝最高的,这就是所谓的良币驱逐劣币。西方人那套,汉文帝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玩得明明白白。

#####

当时铜币本身价格与流通价值较接近,民间铸币可解政府加铸发行不足之困…

#####

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造货币发生在公元前175年。《汉书食货志》载“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 此时,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是公元前186年(高后二年)开始铸行的八铢半两和公元前182年(高后六年)开始铸行的五分钱。

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得先从汉初刘邦允许民间铸造货币的事情说起。

由于汉初刘邦“更令民铸钱”,无节制地放任民间自由铸钱,导致社会上恶钱泛滥,物价腾飞,社会一片混乱。高后二年,主政的吕雉为整顿货币制度,稳定市场,决定铸行八铢半两作为应急措施,并很可能同时下令禁止私铸。《汉书 食货志》载“秋七月……行八铢钱”。在铸行八铢半两的同时,有学者推断,很可能还规定了按照一比八的比例兑换市场上的劣质小钱。一枚八铢半两重约6克,却法定兑换八枚重约16克的劣质小钱。这对于手中存有劣质小钱的人是不划算的,迫使劣质小钱退出市场。此举虽然扭转了劣质钱币流通的局面,但市场上货币总量却减少了。又过几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到上升期,生产发展了,国家也放宽了对商人的限制,商品交换也增加了,于是,货币供不应求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为了增加货币供应量,吕雉又决定铸行比八铢半两又轻又小的五分钱。《汉书食货志》载“六年行五分钱”。五分钱,钱文“半两”,因法重为半两的五分之一而得名。实际约2克,勉强达到八铢钱的三分之一。显然,铸行五分钱比铸行八铢半两能增加大约两倍的货币供应量。于是,有效地缓解了市场需求矛盾。至于八铢钱与五分钱之间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或者是否同时禁止八铢钱流通,目前还没有研究成果。但是,从公元前186年(高后二年)开始铸行八铢半两,到公元前182年(高后六年)开始铸行五分钱,再到公元前175年汉文帝“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这段时间,西汉的经济是发展了的。《后汉书.食货志》载“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既然经济发展了,汉文帝为什么还允许民间铸钱呢?

有专家研究认为,可能是当时整体经济过热,需要紧缩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经过对文帝四铢半两和五分钱测量表明,文帝四铢半两比五分钱约增重23.08%。如果严格铸行文帝四铢半两,完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供应。那么,同样是让货币增重,为什么不由政府垄断铸造,而非得让民间自由铸钱呢?不怕再次出现劣质小钱泛滥吗?

原来,这次“使民放铸”是一种“官方监督下的民间自由铸钱”行动,与刘邦汉初实行的完全放任自由的铸钱截然不同。所谓“官督民铸”,就是朝廷规定铸钱的重量(四铢)和样式(钱文半两),并采取措施严格监管市场上钱币的质量。民间铸钱只要质量合格,官方就不予干涉。至于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就交由市场去调节。1975年湖北江陵市凤凰山168号汉墓曾经出土了“法钱法码”和“天平”。该“天平”上有文字表明,拒绝使用天平称量钱币将罚徭役10天。由此推断,若肆意铸造劣质小钱,处罚将会更加严厉。

 

汉文帝“官督民铸”政策自公元前175年起到公元前144年止,共施行了31年。而其间铸造的文帝四铢半两钱则流通到公元前113年。是年,汉武帝下令“天下钱非三官钱不得行”,文帝四铢半两才退出流通领域。从对文帝放铸前后的半两钱比较可以看出,文帝四铢半两整体质量好,规范度高。 而放铸对社会经济的刺激也是积极的,效果也是显著的。《汉书食货志》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愧辱焉……”以上令人神往的文字,描述的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考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参考资料:《半两钱制度研究》(石俊志),中国金融出版社




#####

汉文帝容许民间铸造货币是确有其事的。在我们今天看来这都有些匪夷所思,更何况是皇权集中的封建时代。但汉文帝作为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治时期「文景之治」的伟大君主,确有其宏伟的魄力。且看我一一分析。

一,当时的社会环境

汉文帝即位时,西汉王朝已经经历了大约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给社会造成的创伤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康复,社会经济状况良好,王朝统治已经基本稳定。

二,秦朝遗留问题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看起来可以由上而下一条鞭,但也要付出相当高的监督成本。在这个短暂的朝代里,货币体制并未和政治一样地标准化。这种混乱的货币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西汉初期的几位统治者,发行过好几种货币,但效果并不好,主要的困扰是盗铸与贬值,即减轻钱币的重量或降低含铜量。

所以在汉文帝登基的第5年(公元前175年),为了改变流通中铜钱劣小轻薄的状况,汉文帝下令开放民间自由铸钱。宣布了两项新政策:(1)铸造新币,名为四铢;(2)开放铸币权(放铸),民间可以自由铸造,私人铸币无罪(除盗铸钱令)。但采用了官督民铸的方法,用称钱衡(天平)和法钱砝码来检查民间铸造钱币的重量是否合格。

汉文帝开放民间自由铸钱,遭到过贾谊和贾山的反对。贾谊认为开放民间自由铸钱是诱惑人民犯罪,且铸钱耽误农业生产,大家都忙于采铜铸钱,误了农事就要挨饿。贾山认为改变先帝法律是不对的,批评汉文帝“变先帝法”,钱币是君主使用的工具,可以用来改变人的贫贱富贵,是君主分配社会财富的手段,属于君主的权力,不可以与人民共享。

但汉文帝没有接受贾谊和贾山的意见,坚持实施开放民间自由铸钱的政策,结果改变了流通中钱币劣小轻薄的状况,良币驱逐劣币,促进了商品交换经济的发展,替「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放铸政策也不是一直推行,只维持了30年(公元前175-144),之后收回铸币权,禁止民间私铸。铸币权回归中央后,还继续铸造四铢钱,直到公元前119年为止,四铢钱的寿命总共约55年。

而且考古学家发现,从汉代出土的各种钱币中,四铢钱的质量最佳(含铜量最高),由此可见汉文帝的远见卓识,不愧于一代明主。




#####

因为汉文帝统治期间,西汉王朝总体上进入繁荣时期,但是经济繁荣了就导致一个问题——\\\"钱\\\"不够用了!就是说天下的铜钱满足不了流通的需要,而中央朝廷的铸币能力有限,因此汉文帝也就准许了私人铸币。

说是私人铸币,但是铜钱所需要的矿石和冶炼都不是普通的百姓甚至是地方豪强能承担得起的,因此铸币的一般也就是列侯和诸侯王,其中最闻名的就是吴王了。吴王和太宗皇帝的亲信邓通所铸造的钱币一度瓜分了天下,但是这样也就导致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地方诸侯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他造反怎么办?

因此私人铸币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在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王之乱,在这之后,中央朝廷就开始逐渐收回私人铸币的权利。



#####

因为那时铸的钱币是金、银、铜等稀有金属,按当时的技术,要提炼出这些原料并非易事,像现在铜上镀金,铁上镀银的坑人事更是不可能的,就算民间有实力的大财团私造出来的钱币,也是货真价实,物超所值的,其实铸币也是一种制造实业,成本投入远比现在的纸币高多了,铸币是受资源和技术限制,并不是能像纸币一样哗啦啦的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简单,也更比各种股票交易之类的虚拟经济实在,用金银铜币来换取货物,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公平的物品交换,也就是跟现在的金银玉器自由交易差不多,只是少了纸币和网络虚拟交易方式掺合,也并不是通过经济专家们,坐在办公室里用脑袋制定和操控各种虚拟经济规则就能吸食劳动人民那样取巧。所以在汉朝允许民间铸币,并不会引起物价疯涨!金银铜币和纸币虽然都是人类社会商品交易流通使用物,但两者的实质价值却有天壤之别的差异,纸币会因为国家兴衰而升值或贬值,要是国家经历社会动荡而改朝换代,那么前朝的纸币将随着江山易主而变成花花绿绿的费纸!金银铜币则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一文不值,除非全世界都不再贵金银财宝这些难得之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