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数学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掰手指?(如何教一年级孩子学数学)

儿童在学习方面方法是很多的,学前班的儿童他们的幼儿老师就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了诱导。带领孩子以游戏.儿歌.绘画.手工等带动幼儿进行兴趣学习。

当幼儿进入大班后,他们对学习就有了充份的兴趣,随便的学一些图片,数字和数手指。特别是认数字和数手指,这一关是最重要的,在学前学会这一步很重要,这些都是启蒙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学前这是主要的前期知识。

当孩子进入了正规的学龄入学一年级时,他们就开始了正规的习了,特别在学数学时的初期,掰手指是孩子早期学数学的最好方法,在没有掌握好十以内的分成式时,掰手指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方法。

一但孩子们在某一解段中掌握了十以内和二十以内的加减分层式,老师就可以约束掰手指的方法了,不能使之成为习惯。掰手指只能是数学的先期解段,是必须要给孩子发挥的,一但掌握了加减的分成规律之后,孩子们在老师的要求下就会自动放弃掰手指了,对于脑力发达迟缓的孩子相信老师会进行帮助指导的。

#####

谢邀。其实人人都经历过童年掰手指数数。现在的幼教,甚至小学低年级老师也常借助实物道具包括手指形象地进行教学。数学就是从掰手指开始逐步到笔算,口算,心算。过去还有一门珠算的课程,现在基本被计算器取代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孩子包括大孩子过份依赖计算器,口算心算的能力相对降低了。

#####

小孩子初学数学,算数最好用实物教学,用竹梗,教小孩子怎样加法和减法,让孩子比较容易懂。现在教学己经改变,全部都是电脑化,以前的教学己经跟着时代淘汰了.......

#####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孩子掰着手指头做数学计算,说明他的计算能力很差、不聪明等等。

​ ​而且,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很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朋友,都会掰着手指数数,有些幼儿园老师、家长担心孩子形成依赖,总是会及时制止。那么,对孩子来说,掰手指真的是不聪明,是不好的行为吗?

​ ​\\\"证据表明:这种用手指头表示数的方法,对于学习和理解算数非常重要。\\\"

​ ​其实,掰手指头学习数学,多数是出现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我们都知道,数学中无论是代表量的数字,还是数学计算的符号,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的认知发展有限,对这些抽象的内容无法理解,是正常情况。

​ ​那么,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必须通过借助实物帮助,才能真正理解数的抽象概念。而手指,正是孩子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所以,通过掰手指学习加减法是每个孩子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 ​我们都知道幼儿学前启蒙非常重要,尤其是3-6岁,是儿童形成数学思维的最佳黄金期。这个时期是孩子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逻辑能力等初始发展时期。

​ ​了解3-6岁孩子学习加减法的发展规律,清晰的帮助孩子做好过度,也可以为孩子以后学习加减法打好基础。那么。对于加减法的学习,在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呢?

​ ​3-4岁:认识10以内数字,并能够用数词描述事物的动作和特征

在孩子3-4岁及之前,还没有具象的数字概念。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借助实物,帮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 ​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数\\\",并能够应用\\\"数\\\"描述基本的事物特征。

​ ​4-5岁:认识20以内数字,能够通过比较和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 ​数字是数量的抽象代表,在孩子对\\\"数\\\"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将\\\"数\\\"和\\\"数\\\"之间的关系。

比如:

​ ​√掰手指数数,2个手指比3个手指多1个;

​ ​√将1-10写在卡片上,在每个卡片上放置对应数量的小球。5个小球比4个小球多,5比4大;4就比5小;

​ ​√将3个小球的小盒子里;拿走一个只剩2个,2比3少,3比2多;

​ ​√吃饭时,让孩子帮忙拿5个勺子;

​ ​... ...

​ ​通过反复操作和练习,帮助孩子建立\\\"数\\\"和\\\"数\\\"之间的大小、多少等关系。

​ ​5-6岁:能够通过事物操作和其他方法完成10以内的加减,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量\\\"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基本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家长可以顺理成章的对孩子引入加减法的计算。但是,这时候,孩子在计算时,一般还离不开借助具体的实物辅助。

比如:

​ ​√一只手张开有5只手指头,藏在掌心1只,还有4只,对应5-1=4;

​ ​√盘子里1个苹果,妈妈又拿来2个,一共3个,对应1+2=3;

​ ​√3个糖果,吃掉1个,还剩下2个,对应3-1=2;

​ ​√树上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3只,对应5-2=3;

​ ​... ...

​ ​通过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字符号的概念,同时,培养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计算的运用。

​ ​其实,随着年龄的提高,孩子会逐渐摆脱实物计算,从掰手指数数到心算,是孩子学习数学运算的自然过程,父母需要懂得,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

谢谢邀请!对于你说的学数学掰手指的问题,我觉得那位家长存在误解。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年级以下的小朋友,是用于数学启蒙的一种方法,既方便又实用,具体有以下两个优点:

第一、可以就地取材,手指随时都能伸出来表示数,而且十个手指刚好可以表示“和为10以内的加法”。

第二、可以加深理解,掰手指可以把抽象的加法运算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因此,掰手指的方法一直都适用,而不是那位家长所谓的老套的做法。事实证明,目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育仍然使用类似掰手指的方法,只是把手指转换成了其他的实物画在课本上,让孩子数数,从而得到用数字表示的加法等式。

那么孩子又是如何摆脱掰手指进行口算运算的呢?孩子通过数实物得到的运算结论,易于理解,每次做到这样的运算,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实物图,几次下来就把这个运算结果记忆到大脑中了,这就是口算的过程。

家长还有个担心就是10以上的运算怎么办,其实这是不理解数学教材产生的担忧。事实上,10以上的运算都是通过转换成10以内的运算来实现的,十位与个位分别各自进行运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数学上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

所以,学数学掰手指是适用于数学初学者的很实用的方法,家长切不可横加阻止,打击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不要过分焦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多多练习,假以时日,必能成功过渡到口算。

我是头条号“良师益友谈育儿”,欢迎关注我,并与我分享育儿心得!

#####

感谢悟空邀请。

我个人觉得是应该掰手指,因为那代表着孩子自身对数学的一种探索。

运用自身能够看得到的东西,去联想到数学。

但也要注意年龄,如果到了一定年龄的孩子还在一直掰手指,那说明在数学这方面已经不是探索,而是存在一种疑惑。这是我们需要去知道了解并改正的。

#####

作为一个有十来年小学数学教龄的老师,我非常头疼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手指算。慢。而且我发现凡是小学脱离不了手指算的都是数学成绩一般甚至靠下的孩子。

孩子的第一印象最重要,他默认态度是采取先入为主。你第一次教他什么她学会了以后就会用这个。手指算不可取。幼儿期想启蒙的话最好借助实物,数苹果、糖等。有的手指算还用一个大拇指代表五什么的,孩子课堂上两手不停舞动,根本置老师的10以内分成、凑十法等不顾。反而拖累了孩子学习。实际上点实物就是让理解加减法是怎么回事,等他熟练掌握10以内分成及20以内加减法算法回脱口而出。而用手指则很难脱离了。

#####

田戈教育,专注教育。欢迎关注交流。

谢邀!

孩子学数学,掰手指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孩子的抽象思维发展有关系。

孩子从幼儿进入一年级时,大部分孩子学习数学还是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从而理解加减法。但是孩子因善于形象思维,所以,就喜欢用掰手指头来进行加减法。

再是,一些孩子对数的分解和组成掌握不熟练,或者并没有真正掌握。很多孩子都能数数,但仅是数数而已。他并不明白后面的数比前面的多几,或前面的数比后面的多几。更不明白10的数,那个“1”的意义。

如果孩子对数的组成和分解,或对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有比较好的理解,就可能不用掰手指头了。如,和就是两个数合起来,加数是其中(和)的一部分;而减法中的被减数就是相当于加法中的和,减数和差相当于加数。因此,加减法不外乎就是求总数,或部分数而已。

而当孩子明白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的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凑十法后,就无需用掰手指头了。并且学生不用掰手指算数,对后续的学习也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因此,作为教师,或家长的一定要慢慢教孩子,让孩子弄明白数的组成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因为后面的教学都是由此延伸出去的。

一窍通百窍同。十以内的加减法不用掰手指头,20以内的加减法也容易掌握,同样10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一样的方法。

孩子掰手指头算数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当然,能不掰手指头能算数就更好了。


一点浅见,欢迎留言深入交流探讨。谢谢!

田戈教育,专注教育。更多精彩期待分享!

#####

小学一年级之前,是可以用手指学算术的,二年级以上就不可以了。

#####

掰手指头学习数学,多数是出现在学前的娃身上。我们都知道学前的娃抽象逻辑思维没有发展,他们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代表数量的数字,还是代表逻辑关系的加减符号,在我们眼中熟悉简单,在他们看来,犹如天书。

看不懂、不理解抽象的数学,那娃要学数学怎么办?这时,娃需要一根拐杖来帮他迈向理解抽象数学的道路。这根拐杖,就是具体的事物。手指头,是具体事物中的一种,也是娃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

所以,娃都会有一个掰手指,依赖动作算加减的阶段。假若我们在这个阶段握住娃的手,让他口算加减,那就会得到一个手指头忍不住跳动、一脸痛苦、死活算不出正确答案的可怜娃。

但一直掰手指算加减怎么可能有进步、学会口算呢?不少当爸妈的,都担心这个。是的,假若娃一直只会掰手指算加减,甚至在学了20以内、50以内的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就不妥了。

所以,当娃能顺溜地用十个手指算出加减,就得引导娃学用其它具体物品(感兴趣的乐高、扑克牌、绘本等)和其它方式(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口述应用题等)算加减啦,这才会让他对抽象的数学关系有更多了解,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在这过程,不需要阻止娃用手指头算加减,当他会更多方式算加减,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舍弃掰手指算加减的方式,提前阻止,只会影响他进一步掌握数学。

另外,通过多种的具体物品和方式,娃才可以慢慢从掰手指算数到口算。没有各种计算方式方法的积累,想娃马上学会口算,这不亚于让瘸脚的人,放弃拐杖,像正常人走路那样困难。

02

我在前几篇数学启蒙文章中,就分享到如何先用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来帮大班的娃学习加减。而在上篇数学启蒙文章,分享到该如何帮娃学会和理解什么是口述应用题。这次,我就分享如何用口述应用题学习加减法。

娃按上篇文章学会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经验后,那接下来就是:借助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也就说是让娃知道“加法”、“减法”等专业数学名词,懂得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一、学习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这个概念,我们熟悉得很。但别看娃早早学习了加减法,我们熟悉的加减概念,他们在四年级下学期才能在数学课本中学习。在这之前,娃只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加减法运算过程。至于原因,是四年级孩子的思维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培养,抽象逻辑能力终于发展起来了。

在学前,我们不需要告诉娃抽象的加减法概念,但我们需要跟娃说明:加法,就是把两个代表数量的数字合在一起,求出一共(总数)是多少,加法得出的数量是变多的。

所以,当娃能熟练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有加减的经验后,我们就要通过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的含义,帮他理解抽象层面上的加减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