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是一个放牛娃吗?有什么历史依据?(明太祖朱元璋观后感200字)

谢谢邀请!我们这里就有朱元璋小时候给人放牛的传说。听老人们讲,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双亡,为了活下去,给人家放过牛,当过和尚。在放牛的时候,一天夜里,由于饥饿难受,小伙伴们想起了杀牛吃的念头。想杀牛吃没有刀不行,朱元璋看到地上的茅草叶子,长得像牛耳尖刀,朱元璋把它拔起来看了看,心想你要是一把刀多好啊!没想到,这个茅草叶子竟然变成了一把钢刀,他们就用这把钢刀真的杀牛吃了。天亮了,钢刀又变成了茅草叶子,他们又把牛皮、牛骨头藏好,一切如常。牛老板发现牛少了,也没有找到凭据,他们都说是放丢了。当出现第二次的时候,受了惩罚,把朱元璋赶走了。朱元璋又当了和尚,方丈每天安排很多事让他做。朱元璋看到那么多神像,不好扫地,自语道:“你们不能出去吗?”谁知他的话一落音,这些神像都跑出去了,朱元璋扫完地,告诉神像们说:“你们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都跑进去了。天天如此,谁知这一天事多,忙得忘说“你门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还是都在院子里,中午被方丈看到了,大惊失色,忙问朱元璋怎么回事,朱元璋赶紧说“你们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都又进去了。方丈一看,心里有数了,也不敢收留,也不知和朱元璋说了什么。从此朱元璋离开了寺庙。

现在可以看到茅草的叶子梢是红色,人们说,这就是牛血染的;还有一个歇后语:朱元璋扫地,各就各位。


#####

您好,我也有同样的问题。

明史没有任何关于太祖放牛的记载;《明朝那些事儿》倒是提过,但并没有标记出处。

还有一本王文禄写的《龙兴慈记》,里边对朱元璋偷牛经过描绘得栩栩如生,简直就是在说评书;而王文禄本人生活在嘉靖时期,他自己都说《龙》一书中所记均来自祖母口传,据此看来不是野史就是传说。

本人比较喜欢研究历史,虽然离专业差着八百里,但觉得既然研究就得力求严谨,所以拜请高人示下:到底哪本史册记录了朱元璋放过牛?


#####

题主好,虽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都是流传的故事,但是从当时的“洪武通宝”可以看得出来朱元璋曾经小时候放牛也非常有可能的。

这枚明代洪武牧童骑牛花钱,直径为3.4厘米,正面为雄壮有力的“洪武通宝”四字,竖读楷体,阳文。背面则为牧童骑牛图,一个光头牧牛娃,背挎斗笠,骑在牛背之上,那牛儿回头望去,悠然自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十分有趣,令人爱不释手。关于洪武牧童骑牛花钱的争议一直较多,它就是在大明建国之初,洪武通宝钱流通之后,官方所铸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花钱。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当这样的货币制度成功实施之后,朱元璋开始以“洪武通宝”来铸造纪念币。为什么纪念币上会出现牧童骑牛的图案呢?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明史》载:“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饥疫,太祖(即朱元璋)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又载“……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至于朱元璋在未入寺为僧以前,是否当过放牛娃,虽无从考证。但从朱元璋的出身贫苦,生活无着,幼年替人家放过牛,也有可能。朱元璋小的时候曾放牛,之后在花钱上铸上牧童骑牛图案,正表明了皇帝也出身困苦,与百姓同心相连、同甘共苦,由此激励人民发展生产。

所以从当时钱币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朱元璋小时候放过牛~

有不同观点请留言指正~

#####

从放牛娃到出家修行,再到上门女婿,这是历史对人物的择选。推演历史依据,父母都是农民身份的朱元璋,生存环境就是最底层的农村生活状态。真实的农村生活,不放牛,如何生存?

#####

谢邀:有什么历史依据你可以查看明史,那里应该有答案。

我只讲我少年时听到几个关于朱重八的三个小故事,纯属口口相传。

树荫下,池塘旁,月光中少年总想听爷爷辈和父辈讲故事,满足好奇心。

一,说是朱元璋给地主放牛,牛掉下山崖摔死了,朱元璋怕回去无法交差,把牛肉和几个伙伴分着吃了,却把牛尾巴插进山缝里,说牛钻山了,地主这边拽牛尾巴,那边牛在叫。

以现在看法就是坑蒙拐骗。

二,朱元璋在庙里当小沙弥,主持让他打扫主殿卫生,朱元璋不耐烦,边打扫边对佛象及各罗汉说:你们这些泥胎,给老子挪挪地方,我打扫了,具然佛象及罗汉众神真的自动挪了地方,待朱元璋打扫完了,又各归原位。

这其实就是宣扬所谓的皇权神授,与陈涉的大楚兴陈涉王有异曲同工之嫌。

反正我不信。

三,朱元璋给某地主扛活,(现在的打工),年底应该结算工钱,地主想耍赖不付工钱,给朱提一要求:你把我屋里的地面,用太阳晒一晒,做到了再给你工钱,朱元璋想了想,拿起镢头上了屋,要掀屋顶,吓得地主赶紧把朱元璋叫下来,结清工钱。

彰显了朱元璋的造反精神及头脑灵活。

#####

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皇室背景的人朱元璋是怎么从一个放牛娃做上皇帝的位置的,相信很多人多很想知道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聊聊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开国皇帝的历程。

朱元璋又叫朱重八,至于为什么起这个名字,那是因为他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先看看明太祖出生的地方濠州钟离,濠洲其实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具体位置就是现在的安徽凤阳县。

朱元璋能做到皇帝的位置不只是他个人的能力,当然要有成为皇帝的历史背景。元末明初的时候我们汉人身份非常的低下,当时被蒙古人统治的中国被分为四个等级,而我们汉人是最低等的,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作为名字,可以说就是一个代号吧,而且据历史记载当时如果杀了一个汉人只需要缴纳很少的钱就行了,可想而知我们汉人当时是受了多大的委屈,而且那个时代多我们汉人又是实行特别沉重的赋役政策,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必然的。

大概在他十五岁的那一年,他的父母因为瘟疫相继去世,然后就和兄弟家人分开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朱元璋出家做了和尚,相传是在圆觉寺出家的。在寺院里每天洗衣烧饭、撞钟沏茶,这样的生活过了几十天当地又出现了饥荒,主持只好让僧人们外出化缘度日,朱元璋因此开始了在外流浪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三年后的朱元璋又回到了圆觉寺,只是他已不再是三年前的他了,三年在外漂泊的经历让他接触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由于在外面的艰苦生活让他更加的独立于坚毅。后来他收到了一封儿时小伙伴汤和的一封信,让他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队。

朱元璋入伍后骁勇善战,深得郭子兴的赏识,而且什么大事都会找他商量,后来还将养女许配给了他,后来朱元璋回家招兵买马,儿时的徐达等人听说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头目,所以都参加了。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被小明王任命为左副元帅,朱元璋心里是不接受的,但自己势单力薄,依靠一下这可大树倒还是可以的,逐依次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等人,自封吴王。

后在朱元璋迎接小明王入应都时,小明王韩林儿途中覆舟而亡,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故意蓄意谋杀,此言论由后来朱元璋称帝后肆意斩杀功臣而判断的,这一点也是比较可信。在小明王死后,朱元璋再也没有了什么大的绊脚石,1356年攻下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一月二十三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

朱元璋是否放过牛?那么我们要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去看。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普遍激化的年代里。当时元朝统治者在征服广大中原和江南地区的过程中,把全国各族人民划分为蒙古、色目(包括西域各族和西夏人)、汉人(包括原先金朝统治下的各族和较早被征服的四川、云南各族,除汉族外,还有契丹、女真等族)、南人(包括原先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四个等级的政治地位各不相同,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汉人和南人的地位最为低下,也最受歧视,被蔑称为“汉儿”“汉子”和“蛮子”。

朱元璋祖籍原在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后来,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带着两个儿子朱五一、朱五四北渡长江,来到泗州北边的孙家岗垦荒。

然而好景不长,朱初一去世后,“家道日替”(郎瑛:《七修类稿》卷七,《朱氏世德碑》),生活又变得艰难了。朱家两兄弟先后迁移到淮河南岸的盱眙津律镇(又称津里镇),并在那里娶妻,生儿育女。由于生活艰难,他们又再次搬家。哥哥朱五一迁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弟弟朱五四先迁到灵璧,再迁到虹县,后来也来到钟离东乡,与先前迁居于此的朱五一家住在一起,以便互相照应。

大约在离开盱眙之后,朱五四开始给地主当佃户,有时也出外打工。他“勤俭忠实”(《明太祖实录》卷一),全家佃种地主的几十亩地,拼死拼活地干活,打下的粮食有一多半得给地主交租,剩下的往往不够一家糊口,遇到灾荒年月,生活就更加困苦。有时年景稍好,地主就要加租,如不同意,即被夺佃,只好搬家另租地种。所以,他在一个地方往往住不长久,过段时间就得搬一次家。搬到钟离东乡不久,朱五四已育有三男一女(大女儿在津律镇已经送人,但朱五四迁到东乡又生下二女儿佛女),长子朱重四又娶了媳妇,加上朱五四夫妻两口,共七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朱元璋十一岁时,朱五四便领着自己的儿女,迁居到人烟稀少的太平乡孤庄村,租种地主刘德的田地。由于多次搬家,加上二姊出嫁,大哥娶亲,花了些钱,日子越发不济,经常“取草之可茹者杂米以炊”(《明太祖实录》卷四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二哥和三哥分别到唐家、刘家当了上门女婿。

至正四年(1344年)春,江淮大地相继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大哥朱重四及其长子圣保、母亲陈氏先后染疾而亡。此时,家徒四壁,连块埋葬的坟地都没有,朱元璋在《皇陵碑》里曾不无伤感地回忆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淹三尺,奠何肴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以当时朱元璋的生活环境来看,帮助家里给地主放牛,放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朱元璋(洪武帝、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天历元年(1328)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桑。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

虽然正史没有确切的记载朱元璋曾经放过牛,但是朱元璋年幼时家境贫寒整天忍饥挨饿,给地主放牛也是有可能的,为了能吃饱饭,民间关于朱元璋小时候放牛的故事也很多。

#####

其实这个问题最简单了朱元璋朱元璋和汤和,徐达都是小孩子的玩伴。再者他们父母都是帮地主种地的佃户,自家人饭都吃不饱哪有钱去读书,农民的小孩子没事干,再者力气也小重活干不了,所以只能帮地主放牛喂猪的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