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圣地(82)——山南青朴修行地

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青朴修行地,怕中午太热,想赶早去爬山,这样能够凉快点,我们一大早5:30就起床了,昨天下午在桑耶寺门口订的吉普车6:00就来到碧西家庭旅馆来接我们上山了。
车子开出桑耶寺时,天还是黑乎乎,青朴修行山离桑耶寺并不远,只有十几公里路程,只是路很难走,十几公里路程开了45分钟。6:45我们来到了青朴修行山山脚下,这时山上还是黑蒙蒙的一片,压根看不清周围是个啥模样,只能跟在上山的藏民们后边,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上爬,好在这座山没什么悬崖峭壁,摸着黑爬山,还算安全。就是因为高海拔的缘故,爬起来有点累。

因为来的太早,从山脚下爬到半山腰后才看到天空中有朝霞升起。

之前还想过能不能在山上看到日出,走近山脚一看,青朴修行地整个在一个山坳里,是根本不可能看到日出的,此时能看到的只是天空的朝霞。

此时,下面的山上仍然是黑糊糊一片,只有天空是亮的,于是,天空中变幻的彩霞就成了我镜中最美的景色。

边欣赏朝霞边往上爬,周围也渐渐亮了起来,回望山下,满天朝霞映照着雅鲁藏布江,一幅壮美绚丽的风景画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青朴修行地三面环山,山谷正南面敞开处正对着雅鲁藏布江的宽广河谷,背靠青山,面临雅江,非常有气势。

仰望山顶,莲花生大师修行地隐约可见,我们今天目的地就是那里。

天终于亮了,可以看到青朴修行山的真容了。

太阳也从东方升了起来,将对面的山峰慢慢“点亮”。

面对雅江,遥望远方,群山之中,雅江流淌。

青朴位于桑耶寺东北15华里的纳瑞山腰,海拔4300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一座理想的避暑御寒山地,沿途的路面又非常适合进行徒步旅行,这里不仅是朝圣者的圣地,也是适合旅者来的地方。

“青”是指这里的青氏家族,“朴”是山沟上部之意。青朴所在的山沟呈“凹”字形,三面环山,寂护、莲花生等高僧大德都先后在这里修行,并留有众多圣迹。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结束时,有许多经卷都被埋在这里,后弘期早期不少掘藏师在此掘藏。所以,青朴与桑耶寺共负盛名,藏族人认为到了桑耶寺而不去青朴,就等于没到桑耶。

这里山清水秀,远处几千米外的江河和江边巨大的金色沙洲清晰可见,是一处风景气候绝佳之地,这大概也是历代以来众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将这里当成修身悟法圣地的原因了。

据说青朴修行地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台和108处神泉。这个数目现在我们无法考证,但在山里确实有很多修行的居所,有不少远道而来的苦修者在此潜心修行,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村落。正是因为有这些不顾清苦、艰辛的修行者在此聚居,藏族人乃至游客都将这里视为圣地。

整个山坡上到处可见修行者的简陋居所。

即使在山上搭建这样的一个简陋居所,举个人之力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在这里修行,可远比在寺庙要艰苦的多,因为,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己。

这有一座立于崖壁之上的修行屋,风景绝美。

真的不知道此屋的主人在此修行时是什么心态,很想了解一下,但又不便贸然打扰。

但我知道,他们来此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背靠青山,面对雅江,静心修行。

这样的居住环境,在当今现代的城市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而且还是自觉来此居住,就觉得更不可理解了。

而他们放弃世俗的一切来此,只为心中那神圣的信仰。有了精神的支撑,再苦也不觉得苦。

这个门牌为34号的居所就是一个山洞。

非常想知道在此修行是怎样个状况,尽管有点冒昧,我还是很唐突的爬了进去。这个山洞洞口很小,只能容一人爬着进去,而且还不能是个胖子。

我原以为这里只是个能蹲人的“窝”,没想到在这样一个洞里,居然还有神龛。

进到洞内才看清楚,在这里修行的是两个觉姆,在汉地我们称为尼姑。她俩看到我时,感到有点惊讶,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们了,我的贸然造访不仅是出于好奇,心里更多的是敬佩。

这是另一位觉姆的居所,在征得她本人同意后将她房间的内部摆设拍了下来。这是她的书房兼卧室,一本经书就摆在一个凳子上,边上的那块毯子是她的床铺,小凳下面的两个容器便是她吃糌粑的餐具。

右边的小柜上摆放的是活佛的照片,柜子及箱子里则是她的家当。最右边那只蓝色的桶里就是她的食粮——糌粑。

外边的一间则是她的厨房。

在这样一个小山坡上就修建了那么多的修行小屋,真是让我们难以想象。

既是圣地,自然少不了白塔和经幡。

白塔的上面就是莲花生大师修行地。

经幡下方,香炉的香火在慢慢的飘散,身处此地,真有来到了圣地的感觉。

终于来到了莲花生大师修行地,就这个山坡,我们整整爬了三个小时。

为了纪念莲花生大师,这里现已不只是一个修行洞了,而是建起了一座寺庙。

寺顶的金莲花与雅鲁藏布江遥遥相望。

这就是当年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山洞——格乌仓。

洞内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坐像。

据说莲花生大师在此修行期间,每七天才出洞吃一点树叶。

不知为啥,等我们走出寺庙大门时,看寺的喇嘛转身就将门给锁了,莫非此门只为我们而开?那我们也太有面子了。

站在山上,远望雅江对岸群山。

站在寺庙的金莲花边,欣赏青朴山以及远处雅江的风景,那心情只有亲临其境的人自己去体会了。

俯瞰山下,圣地在此。

看着这些散布在山间里林林总总的修行屋,数数有没有108个?

在山上面对江河山川的感觉真好,难怪这些僧人们要在这里修行。

曾在这里修行过的高僧大德有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藏王赤松德赞和“桑耶七觉士”之一等等。时至今日,据说还有许多的“伏藏”埋在大山深处,在等待着有缘有德之人的发掘。

据说天葬台就在山顶上,我们没时间也没精力再往上爬了,只能是仰望一下。

看完莲花生大师修行洞,我们就在周边转,想找机会与那些修行者接触一下。遇到一个背着柴火和铺盖上来的觉姆,看来是下山补充给养去了。

姑娘的容貌真是清秀漂亮啊,在经过她的允许后给她拍张照。可惜语言文字沟通上有障碍,无法留下她的地址给她寄照片。

在山上,也遇到了一些修行者,可这些在山上修行的人大多不懂汉语,想进行深一点的交流有点困难。只能是简单的跟她们打个招呼,说一句:扎西德勒,再想继续交流,就彼此听不懂了。

这位修行者正在剪裁着一件羊皮衣,在为过冬做准备。

自己穿针引线进行缝制,也真是不容易。

这种缝制衣服的场景,已经很多年都没见到过了。

这些修行者就在这样的山顶上如此这般的生活着,其困苦可想而知。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栖息地,而这里,青朴修行山,就是这些僧尼们的心灵栖息之所。人的幸福不在于财富的积累,而在于心灵的丰富。他们收获的就是后者,在感叹他们生活艰苦的同时,对他们产生了敬意。

修行,是为了远离纷扰,保留内心中较纯粹的清醒,把灵魂停留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中,去进行思考。悟,是在这里进行的主要思想活动。用我们俗人的眼光来看,或许修行中最大的艰苦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来自精神上的,孤独时人需要拥有坚韧的毅力,而这种坚韧也只有通过信仰才能得以追求。当然,作为一个外人,是无法真正走入他们的这个世界的,哪怕是他们最表层的精神世界,我们只能是一个来此游览的匆匆过客,再无其他。真诚的祝愿他们真能如青朴的终极传说一般,得道之人会幻化成一道虹光,飞向极乐。

转的差不多了,我们准备下山,俯瞰山下,那条弯弯曲曲的黄色土路就是我们刚才上山来时的路。

一路走下山来,继续边走边拍。途中遇到牵着两头驴子载着口袋上山的一家人,赶紧站在路边给他们让路,想必这是给山上的修行者送给养的。

修行,再怎么清苦也得吃喝才是,没有给养就无法生存,那还谈什么修行啊。

在青朴山上下,传说着密布着许许多多的石雕像,造型古朴典雅,因这些雕像都是从石头上自然显现出来的,因此又叫“然炯”,翻译过来就是“天然形成”的意思。而我们此行没见到“然炯”,倒是在山上见到了很多刻着六字真言的大型玛尼石。

看到这些玛尼石,让我想起了青海玉树的勒巴沟,那里有一条流淌着六字真言的神河,巨型的玛尼石与岩画刻满了整个山沟,而这里也是在很多地方都有六字真言的石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玛尼石刻、经幡、白塔,这些藏地符号,说不上是什么原因吸引了我,我是见一个拍一个。

我不懂藏文,也看不懂玛尼石上刻的文字,但我从心里喜欢这些,至今我也没能找到喜欢的缘由。

喜欢就喜欢吧,无缘的喜爱总胜过不爱。

就像有朋友说我,你总往藏地跑啥?有那么多可以去的地方呢,你去一次看看不就行了嘛,总跑有啥意思呢?面对朋友的质问,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回答,甚至我自己也不完全明白这是为啥,就是每当暑假快要到来时,我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藏地。对于不理解的朋友,我只能选择一个回答,那里的风景美,那里的人淳朴,还有就是夏季那里凉爽,可以避暑。但我心里知道,这些都不是我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缘由是我有了不可言喻的藏地情结,貌似只有在藏地,我的心才能真正的静下来。

就像这些玛尼石,这几年我看过的各种玛尼石不知有多少了,可还是百看不厌,百拍不烦,至于理由,我还真是说不出。对于学习藏文,我也没这信心,前几天让堪布龙柔帮我写了我的藏名,我想学着写签名,但看着那曲里拐弯的笔画,照猫画虎我都画不来,还真是有点打怵。

这里不仅有石刻的文字,还有土刻的文字。文字虽然不认识,但我可以肯定的说,这里写的肯定不是“到此一游”。下面有个土洞,不会是哪位修行者想在这里挖洞,驻扎在此修行吧?

这些巨石上刻的六字真言,有时真的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玛尼石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而这些掩映在树丛中的玛尼石又为这个藏地圣地添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山上不仅有人烟,还有“宠物”,这只小羊就是山中修行者的“宠物”,一路跟在我们后边要吃的。

我们就把包里带的饼干给它吃,它吃完了这个人的又去找另外一个人要,很是聪明呢。

纳瑞山上,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植被丰富,还有山泉水。这里就是修行者们取水地。

山里生长着各种植物,路遇一种非常漂亮的蓝色小花,在内地没有见到过。

这种蓝色的花很招人喜爱,有种幽幽的感觉,不是那么的鲜艳,反倒有另一种味道。

各种野果也遍布山中。

下到半山腰,再回望一眼山顶,那就是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圣地。

远处的经幡就如一把五彩的大伞遮盖着整个山顶,煞是好看。

这就是圣地——青朴修行山。

下到山腰,来到了一座尼姑寺,这是下山的必经之路。查资料得知这里竟然藏着一段浪漫传奇的故事。这座叫“文则拉康”的寺庙是由喇嘛丹增和尼姑德钦主持的。丹增曾是医生,德钦曾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他们来自青海两个不同的家庭,双双离家,又双双出家,四处流浪,还去过印度,最终选择了青朴作为终点。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栖身在洞穴里面修行的,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苦心经营,终于建造了现在这所寺庙。

如今这座寺庙只招收觉姆在此学习,所以成了一座尼姑寺。

这里就是觉姆们的僧舍,遇到一些准备去经堂学习的觉姆们,因为她们很害羞,见镜头都躲着,没有拍到她们的正面照。

来到经堂门口,觉姆们都在经堂里“上课”,不方便进去打扰,便沿着楼梯上了楼,从楼上的窗子里拍摄到了觉姆们学习经文的场景。

楼上的小经堂里,有一幅照片,上面是一男一女两人的合影,这两人应该就是喇嘛丹增和尼姑德钦吧?

经堂楼上有一座精美的坛城,让我感到有些惊讶,这么小一座寺庙,居然有这样一座坛城。

寺庙虽小但内容不少,这座坛城尤其惹眼。

坛城,藏语称作"吉廓",梵文的音译是曼陀罗。曼陀罗源于古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陀罗。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在藏地,如此小的寺庙供有坛城的很是鲜见。

从寺庙顶上,可以俯看下面的觉姆僧舍。

山脚下,溪水潺潺,草地青青,牛马在悠闲的吃草歇息,一幅祥和而美丽的画面。

山脚下的石头上也刻上了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无处不在。

山下小溪的流水来自这个小小的湖泊,这应该是传说中的108个泉眼汇集在这里形成的吧?

小小的湖泊水清见底,与周围的绿色互相映衬,有一种独特的清秀之美。

有水流的地方就有转经筒,藏民们是非常聪明的,会利用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动力。溪水之上的小房子里是日夜不停息的旋转着的“水流转经筒”。

回望青朴山,这里是一片净土。作为一个世俗之人,来此净洗一番,非常值得。无论是天堂还是尘世,学会生活,学会爱与被爱,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块爱的栖息地。

回到山脚下,司机达娃一直在山下等着我们,我们要再次乘坐他的这辆二手吉普车返回桑耶寺。

这条土路与去珠峰的土路有的一拼,有些地方甚至比去珠峰的路还要烂。这样的土路要是雨天,那是绝对走不成的。这次青朴山之行虽然爬山有点累,但感觉很好,能有幸到这样的圣地一游,那是福气。

青朴山不仅是个清静的修行圣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徒步线路,这样的山路开车简直是来遭罪的,倒不如走路来的痛快,建议驴友们再来干脆从桑耶寺徒步上来。

返回途中,正好路过海布日神山,我让达娃停车,我要上到那座有白塔的山坡去拍桑耶寺全景。小山坡看起来不高,但山上全是风化了的碎石,爬起来并不容易,小雨和女儿嫌累,不愿上去,我就和辛巴两人登上了那座山坡。爬上山来,转身一看,哇,蓝天,白云,青山,田园,民居,一幅美丽的藏地风情画呈现在了眼前。

远处的山脚下是大片沙漠,这里与青朴山仅有一山之隔,其景却与青朴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青山下面是沙漠,沙漠下面是树林,树林下面是村庄,村庄两旁是河流,这样的一种自然结构是真够特别的。

远处的一片沙海看起来漂亮,但想起来可怕。

再远处就是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了。

站在山上,桑耶寺镇全景也尽收眼底。

当从这个角度看桑耶寺时,我才发现,桑耶寺白塔后边的那个院落我们没去看,当时没有找到白塔的入口,以为那边没有内容可看了呢,原来那里边还有一个院落。

原以为在这个山坡上就以看到桑耶寺的全景,没想到看到的还不是桑耶寺的俯视图。看来只能爬到海布日神山顶才能看到桑耶寺的全貌。只能用我相机的最长焦段(120MM)推近看桑耶寺全景。由于角度不够高,还是看不到桑耶寺周边的那一圈圆形的围墙。要爬到山顶,实话说,我真没那个力气,只能留下这个遗憾了。

这次拜访青朴修行地,不仅朝拜了圣地,还俯瞰了桑耶寺全景,有幸能走这一趟,虽然辛苦,但却值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