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昆明风水很怪)

昆明又称“春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昆明也是全国十大最佳风水城市之一。昆明如何能成为中国十大风水城市?小编从风水学的角度对昆明城风水的今生前世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一、昆明城的今生

1、以水定产 以水定城

《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昆明要 以水定产 以水定城

在“一主四辅四次十九片”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提出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功能完备、高效联通、生态宜居的“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两核”中的一核即包括五华、盘龙、西山、官渡(除划入滇中新区部分)在内的老城区。这一区域将有序推进人口转移、功能疏解,加快工业企业搬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突出政治中心、文化交融功能,增强科技研发、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国际交流等服务功能,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两核”中的另一核是指包括呈贡核心区和已托管的马金铺、洛羊、大渔、七甸4个街道办事处在内的呈贡新区。这一区域将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生产生活布局,发展新型城市社区,提升科教研发、交通枢纽、信息服务等核心功能,强化四个托管区现代产业聚集功能,有序承接主城四区人口和功能转移,建设全省信息产业发展高地、信息产业核心区,打造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空间布局中的“一极”则是指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和官渡区部分区域在内的滇中新区。这一区域将着力提升新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以产聚人、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把滇中新区建设成为支撑昆明、带动全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2、打造现代高原湖滨生态宜居城市

目前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正在高水平的编制《昆明205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本次的战略规划,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从立足长远和着眼当前的双重需求出发,以2050战略规划为平台,探索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兼顾长远发展和当前建设的需求,以有效地指导昆明规划编制和城市建设。并以独特的视角和眼光,对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轮廓、建筑的景观和色彩等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特色,体现昆明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昆明作为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要充分考虑山地城市的特征。此外,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要充分挖掘昆明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优势,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并利用新媒体、网络、手机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充分利用创新和传承的优势,提升昆明城市的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以充分带动经济的发展,打造现代高原湖滨生态宜居城市。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3、打造昆明的经济三角洲

从古到今,城市有内外城之分。古代,内城为皇宫占地,按礼制安排用地。外城为商业、手工业、一般居住区。现代城市,核心地段大都是政府行政办公区,外围是商业区、工业区、物流区、客流区。目前,昆明北城(主城)规划面积规模220平方公里,人口220万人。东城区(呈贡片)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95万人。北城区,省级行政机关,四个区级行政机关入驻此地。金融、商业、建筑设施老化。而且原设计的功能房间已满足不了现代金融、商业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加上静态交通(停车问题)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出行交通的需求。当下中心及周边环境满足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故而纷纷在外围寻找发展空间。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东城区,由昆明市级行政机关入驻此地,是政治、文化、经济管理的中心。但商业及其他专项产业,还得在外围寻求空间谋发展。南市区是主城与东城的铰接地,不言而喻,此处将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一片经济三角洲。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从昆明城市的风水格局来看,南市区,脉向来自西北。官渡古镇为太极点,玄武方有大观山、朱雀山、长虫山为倚,朱雀方有洋铁山、猫鼻子山、宝塔山为向。青龙方则是营盘山、咸水塘山婉蜓相护。白虎方有美女峰、罗汉峰相卫。北枕五华山、南抱滇池水,东有宝象河自东向南往西环绕,西有广福路自西北向东南形成通衢大道,并连缀横向数街。人聚气团,早已形成不可抗衡的气场。地运注定是一块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古人在讨论风水环境时,有主脉与引脉之说。五华山虽有破脉之嫌,但目前尚是昆明城的龙山。故官渡古镇仅是另一堂局的太极点了。根据风水学的观点,城市、小区、庭院及单体建筑,必须要有轴线。因此,南市区当以官渡古镇为太极点,自北向南偏东引出一条轴线,形成一个次级中心。把金融、商务、信息平台、写字楼等设置在中心地段。居住及其它设施各得其所,既能聚气又能团住气。

二、昆明的前世

1、老昆明城的建城过程

老昆明城的建城过程,历史上大致经历过四次改造。最初在汉朝时期,昆明属于汉设益州郡,如今的盘龙区等地区,名为谷昌县,这是昆明城最早的称呼。其后唐代中叶,蒙氏南诏国入滇,建拓东城。成为那时期南诏的第二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亦为来往云、贵、川及越南的交通枢纽。随后的段氏主政大理,更名鄯阐府,延续拓东府治。两者实则为一。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当时南诏及大理国是自西北而下滇,那时繁华的地段在如今的金碧路及三市街一带,还未向北扩展。而如今的金碧路,也还繁花似锦。以上是昆明老城的最初面貌,但“云南”及“昆明”的最早称呼,却是从元朝开始。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公元1253年,元军入滇,二十二年后的1275年,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设昆明县,定为当时的行政中心,大理随后没落。自此,云南昆明的称呼才正式出现在历史画卷中,而昆明作为云南省首府,从此承担起了它的历史责任。直到明朝洪武14年,明军征平昆明县后,才有昆明城的正式建置。而这一建置,并非原址改建,而是大规模扩建,当时参与建城规划的,就有堪舆师汪湛海先生,而如今昆明的新老城区,其实大多延续汪老先生通过风水学勘定的范围,向四维辐射。也就是说,昆明城的区域风貌,基于明朝奠定,此后建筑虽然随着时代变迁,但城区范围改变很小。一直到现代社会,才有了旧貌换新颜的巨大改变。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可以说,明朝堪舆师汪湛海先生对昆明城的初期规划及建设,贡献不小。笔者根据有限资料及实地考察,大致对汪先生规划昆明城的原理,做个简单而有趣的探究。

汪湛海被民间称为明朝中末期的地理堪舆大家,籍贯江西,虽然史无考证,但古代风水学自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后,大多出于江西,却是现在公认的。就汪老先生的城建规划能力来看,其人深谙青乌之术,精通此道,称为大家,毫不为过。史称汪氏于昆明:“审山龙,查地脉,别阴阳,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础,取形胜而立范围,经八年的惨淡经营,功始告成”。由这段描述,可见汪老先生的敬业态度及学识水平,历经八年,才有昆明城的建成。古人治学及治业之态度,实令吾辈汗颜。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而汪老先生的来历,笔者查遍诸地理古籍,才寻到“有明朝地理师,祖籍江西”,名“汪用宾”的记载。称其人“有笃行,业儒,善地理,尤精形家法”,此外均无所获。但“尤精形家法”一句引起笔者注意。上段说过汪老先生苦心经营八载,奠定昆明城基础的过程,其记载的那段话,实际就是风水中形法的精髓。此汪与彼汪是否一脉相承,或是同一人,可以打个疑问,但不妨碍我们探究古昆明城的风水规划因素,那就是----要解释老昆明城的风水,则须以形法入手!如此,便可豁然贯通。而且民间亦多流传汪老先生勘测昆明城多以形家言之说。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其实,古代之风水学,不出两大板块,也就是形和理。形指形势、形象及龙、砂、穴、水……等等,理指九星、理气等等专业俗称,包含了空间、方位及时间的交贯,俗称形势无凭,理气不真,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在笔者看来,所谓形,指自然形势,所谓理,即顺应自然形势及“合道”的布局,无论传统建筑风水、营造风水及园林风水,这些都离不开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自古至今,这一理念仍然贯穿在我们当今的建筑思想中。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因此,对老昆明古城的风水探究,只要些微剖析一下“审山龙,查地脉,别阴阳,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础,取形胜而立范围……”这段话,便会有大致的认知与收获了。并且,对于每个昆明人来说,了解本土的古今建筑轶闻,也不失为一种乐事。

“审山龙”——长虫山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昆明城的龙脉为长虫山,对整个城区来说,因为南低北高的缘故,属于靠山,其形垂护有情,风水上称为玄武。此山脉自东北而来,于黑龙潭起顿,再转脉至北,蜿蜒至五华山吐秀开屏,就地成脉,始成昆明城。所谓审山龙,便是指来龙要真,真龙才有真气,才能孕育万物。就现代地理学来说,整个城区坐北朝南,抵挡北风吹袭,可以安居,面朝滇池,可以治生产,加上日照充足。很符合古代依山傍水,鱼猎农耕的生存法则。

“查地脉”——五华山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龙真地才有穴,有穴才是好地、大地。形家言龙真穴的,便是这个道理。风水四要“龙、砂、穴、水”,其中“穴”其实是指一种无形而有理的气场,由龙山结出,即地脉。长虫山于圆通山顿下结穴,这就是为什么圆通山一带建有观音道场圆通寺的来历,具体原因,另撰文叙述。长虫山自结穴后又突起而吐秀开屏,回龙顾祖,形成五华山地貌,这五华山实际就是风水上描述的“孩儿脑”,又称一线钓金虎,是整个老昆明的吉祥之源,生气之根。自建造昆明城以来,历代权要部门,皆立足于此,可俯瞰全城。另一个原因是五华山位靠西北的缘故,是为易经六十四卦之首卦,乾卦。该卦居西北,代表天、首领、权柄,《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整个方位要体现的是古今昆明生生不息的发展,无论几多沧桑,皆有蓬勃朝气的面貌。

但鲜为人知的是,五华山地脉在汪老先生为昆明城作规划之前,并不在旧城以内,因此,以五华山作为历代官衙权署之地,行政治理之中心,实则从明朝才开始,明以前的昆明城,无论南诏国及大理国,都是自西北而来,所设置的城区并不囊括五华山,对他们来说,那已经是很远的郊区了。

2、古昆明风水面貌

当今之昆明,历大约四次城建。早于3万年前之旧石器时代,滇池沿岸便有远古人类生息繁衍。距今约2800年左右,滇池周围便已出现奴隶制城邦;战国末期楚庄跷于现今昆阳(晋宁县)建立滇国,修筑苴兰城;西汉时滇王尝羌臣服于汉,武帝封爵,赠金质“滇王之印”。自公元1275年元代云南行省,昆明便为省会至今。1928年正式置市。昆明又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震惊中外的“辛亥重九起义”、“护国起义”、1945年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都发生于此。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昆明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的交往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蜀安南道”都经过昆明。成为当时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抗日战争中,滇缅、中印公路的修建,进一步奠定了昆明作为国际重镇的地位。昆明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昆明之历史悠久,亦体现于考古文化上。她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各个历史时代都留下了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及绚丽斑斓的人文资源、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旧石器时代,呈贡龙潭山人比北京山顶洞人早一万年进入狩猎时代;春秋至汉朝时期的青铜器至今仍令世界为之倾倒;南诏、大理国时代的中印文化兼容的佛教文化,以及清朝昆明学士孙髯翁撰写的弛名海内外的“天下第一长联”,都是举世瞩目的瑰宝。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昆明市现有地藏寺经幢等5项国家级重点文物;有筇竹寺五百罗汉塑像、石寨遗址及墓群等41项省级文物,铜犴、大德寺双塔等33项市级和150余项县(区)级文物。昆明又是名山、胜水、奇洞、怪石、流泉、飞瀑和珍稀生物集聚之地,尤以石林地貌奇特,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规模宏大的“九乡溶洞群”中国首屈一指,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碧波万顷的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全市现有世界级名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市级30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对外开放景区40余个;游览面积2700多公顷。但何以在其他省外人眼中,如此一个人天福地,历代竟难出闻名遐迩之人杰英豪?此疑问就不得不引发堪舆家对昆明风水之重新审视!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通过史料之记载,约四千~七千年前,滇池附近便有了定居之农事部落,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捕捞、狩猎、采集、饲养畜禽等多种经营活动。从风水角度来说,滇池属于当今昆明之正南,西有碧鸡山为屏障,东有金马山护卫。古人择水而居,依山而建的风水生存观念体现无疑,也正应了风水中依山伴水的原则。

纪元前298-277年间,楚人庄率众入滇,抵滇池地区,与当地的叟族部落联盟,建立了以叟族为主的“滇国”,自称“滇王”。史载“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庄开滇”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内地先进的文化、技术,对促进当时以滇部落为主的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时行政中心位于目前的晋城附近。从此考察,亦无史记滇国之建与风水有关,大抵是利于农耕生存而择。在笔者记忆中,小时的晋宁亦为沃田一片。

从事堪舆者都知,风水体系之起源大抵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彼时昆明属于汉设益州郡,郡治与滇王驻地同在今晋城附近。而以盘龙四区为主的小片地区则名“谷昌县”,晋城后的昆阳为建伶县,而郡治晋宁则称为滇池县,滇西之安宁为连然县,富民为秦臧县,滇东南之宜良为昆泽县等等,其后三国之蜀入滇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那时大都没有较大规模之城建工程。风水体系之概念尚无入滇之迹。但滇池地区凭借其物产及天生的风水环境及人文治理,到公元414年,滇中地区已具“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之美誉。时年为梁末隋初。

而古代昆明的起源,实则自公元617年唐王朝建立起才开始。唐代中叶,当时蒙氏南诏国崛起于大理地区,并于公元746-747年进兵安宁,于今昆明城区一带置拓东城。并发展成为南诏的第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成为往来广西、贵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当时大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与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到大理段氏掌政之后,拓东城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带,在拓东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府治沿袭拓东城。段氏在鄯阐营造宫室园林,兴修水利,修筑河堤,发展古代城市建设。到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发展成为滇中一座“商工颇众”的繁华城市,商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古昆明三面环山,一面朝水的天然风水宝地自有它的运势在内。此运势随着元运发展就逐渐体现出它不可抗拒的力量。那何谓三面环山,一面朝水?虽然此乃小道,但为从俗,不得不说。

昆明地区之风水格局大体是以长虫山为龙脉,此山为靠,可称玄武,方位居北;左为青龙,乃金马山,位居东方;右为白虎,乃碧鸡山,位居西方;前为朱雀,乃滇池水域,位居正南。

根据现代科学探测,金马山-碧鸡山与东寺塔-西寺塔在卯酉圈东西横轴线基本吻合,长虫山-白鹤山与东寺塔-大德寺子午线南北轴线基本吻合。这就大体奠定了传统风水学上关于城市规划中南北定轴的道理。如此一个风水宝地,自然有他持续发展的硬道理在内!而东西寺塔和大德寺东、西塔是自唐太和年间逐步发展起来的,历经1100多年,保存至今。这也充分说明了自大理段氏于滇池地区建府以来,中原的风水建筑体系学说就已经逐步的融入了古昆明的建筑规划史中。但此两城之故址以何为范围,已不可究。

但“云南”及“昆明”这两个称呼,则是由元朝开始。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元军攻占云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自此,“云南”正式成了行省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 “昆明”也正式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然又据史载,明洪武14年,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征平云南后,乃有昆明城池之建置。而此一建置,却不是此前之苴兰城、拓东城、鄯阐城的扩大和改创,而是另辟基地而建一形势壮大、规模完备之府制城池。明代著名堪舆大家江西人汪湛海,为建置昆明城时总持建筑工程事者,于是有了今天昆明城的雏形。这便是笔者致力研究之处。

史称汪氏于昆明“审山龙,察地脉,别阴阳,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础,取形胜而立范围,经八年之惨淡经营,功始告成。”其规划目的乃“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又云“五百年后云南胜江南”,并筑碑四城。于是现代昆明城的大体格局就于明洪武年间(1382年)勘定下来。

汪氏乃明朝中末期之江西地理大师,但史无考证。据称其为明代地理大家,人称地理神师。但笔者溯源无果,只查得明朝有一江西地理师,名汪朝邦,字用宾,江西段莘人。史称其“有笃行,业儒,不售,弃而攻医。”,又云其人“善地理,尤精形家法。得龙尾苓吉穴”,但生卒不详。此记载于《地理人字须知》、《地理正宗》、《堪舆名人小传》等。岁月轮流转,至于是否此汪或彼汪,多不重要。但汪湛海勘察昆明地形多取形家言却是不争之事实,况且斯时汪氏堪地尚有滇派地理名家陆泰辉先生相助并指正。而且近代有人寻得汪氏《钤记》孤本,上载汪氏于昆明勘察的48个地脉穴点,乃不可多得之堪舆日记,也足以证明其“就高下而奠基础,取形胜而立范围,经八年之惨淡经营,功始告成”之事迹史实,汪湛海先生实为我辈楷模。

昆明城之四神四方乃指长虫山做玄武,居北,堪舆学中,玄武要垂头有情,又作整个风水格局之靠山。长虫山为昆明城之主山,亦为地气来龙。其山自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起脉 , 北走蜿蜒。途经多地至云南丽江,簇拥着有云南众山之祖著称的老君山而来。其山体庞大,山脉主峰金丝丁山海拔4402.1米河源,九十九龙潭及九十九面军旗山,绵延盘亘数百里,山脉位于丽江县西部,地理坐标在北纬26°38′—27°15′,东经99°70′—100°00之间,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715平方公里,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度的衔接地带。山脉主体在丽江县境内由北而南历经鲁甸、巨甸、金庄、黎明、石鼓、石头、仁和等乡镇直抵九河乡的南缘,山脉为山原峡谷地貌,地处高山峡谷上流,经攀枝花后再由横垮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之间的云南昆明寻甸县山岭相连,西和富民禄劝毗邻田畤相接,北与东川接壤,南接嵩明川原平街,位于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经嵩明。九曲向东北艮方,再折转北坎方落脉北峰五老山呈(现黑龙潭后山)星罗棋布之态,形势北斗七星,而长虫山宛如三台星宿,形成紫微垣局。此局便是前文所述产生“帝王之气”的要点。也是汪氏历八载所要点出的真龙大地。而昆明城之主脉以长虫山为基,其来历便是如此.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为了区分天文星象,将星空划分成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按《步天歌》,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以北极为中枢。有十五星,分为左垣与右垣两列,宋史天文志:“ ‘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而且古代认为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因此预测帝王家事便观察此天区,五行上紫微星属己土,乃南北斗中天之帝王星,喜左辅、右弼为其辅佐,天相、文昌、文曲为之部从,天魁、天钺为之传令,日月为之分司,更喜会合禄存、天府,其威能制火铃为善,能降七杀为权等等。以上等等,也是汪氏点地之要。

再观长虫山,由东北艮方折转北坎方落脉,结穴后下脉,至铁峰庵再结穴,形上为壁上挂灯穴,是长虫灵蛇口。笔者认为此地正是长虫山王气所钟之处。可惜的是清朝吴三桂反清,被清兵掘脉破城,铁峰庵一片狼籍,几被掘地三迟,而且植被多被砍伐。山脚处之聚居村落又把此山视为自家祖山,掘山起坟,多不胜数。于龙脉葬坟,乃风水大忌。近代又由于历史问题,长虫山几成一座石山。在风水经典《葬经》中有言:“山不可葬有五。。。气因土行,故石山不可葬,生新凶,消己福”,在笔者记忆中,老昆明城内亦有不少人家葬先人于此。迄今历数,多无发福之人,财富少有而福德不足。石质硬气,棱角分明,多主后人有勇无谋,事业坎坷,寿短好酒,有志难伸!但是,长虫山即为龙脉来脉,其转峡顿膝处亦结上穴,即支脉脚下却为财富之地。譬如依山而建的昆明卷烟厂,经营大利,名扬海内。而且昆明市的城区改造,亦由此方展开。这就是龙脉之影响力,岂可忽之?

由此可知,长虫山从丽江老君山发脉后经寻甸嵩明九曲东北艮方折转北坎方,来势若鸾停鸪立,落脉五老峰结穴铁峰庵后下脉,并由北向南逐级而下,依次为商山、圆通山、螺峰山、五华山、祖通山等层叠而至,拾阶平行。山势并不高但尊贵有情,其秀雍容瑞丽,其势大气包容,瑞祥安泰。此后龙脉行至螺峰山结穴,开玉屏,吐出五华透气,始结地昆明城。

至此昆明城在汪氏格局下成为长蛇赶龟的名地,又称“龟蛇交合,孕育万民”。把昆明城依灵龟之形而建,靠龙脉而筑,又占子午正线,乃皇城之地,其用意不亚北京、南京,汪氏妙笔不可胜言,其初衷只可与同道相叙。笔者行文至此,唯与汪老做千古之会心一笑。然而历史毕竟是现实的,500年以后云南昆明果真胜过江南否?如若不是,那是为何呢?

3、老昆明风水传说

老昆明城的建城过程,历史上大致经历过四次改造。最初在汉朝时期,昆明属于汉设益州郡,如今的盘龙区等地区,名为谷昌县,这是昆明城最早的称呼。其后唐代中叶,蒙氏南诏国入滇,建拓东城。成为那时期南诏的第二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亦为来往云、贵、川及越南的交通枢纽。随后的段氏主政大理,更名鄯阐府,延续拓东府治。两者实则为一。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当时南诏及大理国是自西北而下滇,那时繁华的地段在如今的金碧路及三市街一带,还未向北扩展。而如今的金碧路,也还繁花似锦。以上是昆明老城的最初面貌,但“云南”及“昆明”的最早称呼,却是从元朝开始。

公元1253年,元军入滇,二十二年后的1275年,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设昆明县,定为当时的行政中心,大理随后没落。自此,云南昆明的称呼才正式出现在历史画卷中,而昆明作为云南省首府,从此承担起了它的历史责任。直到明朝洪武14年,明军征平昆明县后,才有昆明城的正式建置。而这一建置,并非原址改建,而是大规模扩建,当时参与建城规划的,就有堪舆师汪湛海先生,而如今昆明的新老城区,其实大多延续汪老先生通过风水学勘定的范围,向四维辐射。也就是说,昆明城的区域风貌,基于明朝奠定,此后建筑虽然在随着时代变迁,但城区范围改变很小。一直到现代社会,才有了旧貌换新颜的巨大改变。

4、东骧神骏,西翥灵仪的由来

这句话出自大观楼著名长联的咏叹。所谓“东骧神骏,西翥灵仪”、“金马朝晖,碧鸡秋色”的赞美,乃是指文武二山,即金马碧鸡而言。据此两山的传说和风水特点,昆明老城内才有了金马碧鸡东西寺塔的建造,也就是现在金马碧鸡坊的位置所在。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根据考察,在老昆明城内修建“金马碧鸡塔”以对应金马碧鸡两山的初衷,不仅暗合传统风水学中的十字天星线,其真实目的乃是古人期望滇中重镇能出惊世文武人才的希冀,因此结合两山的传说而兴建了佛塔,将之视为祥瑞之兆,并作为古代昆明城的地标建筑来使用。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说起金马碧鸡的来历,历史文献中记载,西汉时汉武帝就听说云岭之南有神鸡,毛羽青翠,能破石凌空飞翔,光彩夺目,其声悠长。此后,汉宣帝封王褒为谏议大夫前往云南求取,王褒因故没有到达,写《移金马碧鸡颂》以祭之。另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所著《水经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山有碧鸡“光彩候忽,民多见之”。唐代之后,昆明东西山岳已有金马、碧鸡的祠寺,人们把它当作神灵加以供奉、祈福。但相较之下,昆明人大抵对碧鸡山印象较深,因为那里不仅滨临滇池,还有西山及睡美人的风景天下皆知,更有旅游胜地龙门及云南民族村为人津津乐道。但对于东面之金马山,因近现代鲜有人文描述,就比较模糊了。

相传金马山来源于佛教阿育王坐下神马而得名,这个来源,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更重要的是,按照风水易学的提法,金马山位于东面,属于后天卦位的东方,横跨东南,为八卦之巽卦,巽为文昌方位,此处要有塔,本地文化事业才能有所振发。据说,正基于本土文昌星不旺的民间传说,现代在金马山之昙华寺附近,又才修建了个瑞应塔,因居金马山脊,故又称为第一高塔。

相传昙华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寺中原有古本昙花一树,昙花开放,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取名为昙华寺。今大殿右侧还存有一株昙树,高约10米,枝叶茂密,传为清初之物,至今已近300年,时有花开,旁有“昙花献瑞”石刻。而瑞应塔据说是在民国初年映空和尚的舍利塔基础上修建而成,属于八角阁楼式七级浮屠塔,于1994年兴建,1996年竣工,当时称为第一高塔。可惜才修建仅7、8年的功夫,整个塔体建筑就出现了毁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从这个民俗小故事说明,古昆明城的风水营造精髓在于上合天星,下应地理,并且我们会在历史文化沉淀不经意间发现,昆明本土传统文化中不仅有传统易学文化的身影,还含有重要的佛教文化因素!放眼昆明城内及四周之山,无不林立着许多古刹名寺,大多还保存至今,熠熠生辉,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遐想的话题。

5、昆明的“财”位探寻

中国古代先贤很重视“水”,因为水中有食物来源,且可以运输而进行贸易往来,促进远近经济。因此,水属于“财富”的理念就逐渐深入人心。我们要寻找古昆明的财位,自然不能放弃对水的重视。经过以上探索,我们了解了昆明城是北南向,南面即浩荡之滇池水,因此,居于有水为财的传统风水观点,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滇池的历史。

现代有学者研究指出,昆明风水上的财位在东北方,认为财为金,东北为土,土生金为财位,这种观点,可说是大错特错。准确来说,古昆明的“财”位,就在滇池。君不见在西山龙门的灵官殿,供奉着一个财神,以中国人的传统民俗观念来看,财神是掌管天财富的神仙,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顾,便肯定可以财源广进,家肥屋阔的。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滇池古称昆明湖,又名滇南泽。在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由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是云南古代著名的“鱼米之乡”,云南的“高原明珠”之称,最早,就是指的滇池了,而且这里有丰富的古代遗址,如石器时代的遗址、古滇王墓等文化遗产。登上西山龙门,凭水临风,春城美景,尽揽眼底。而放眼东南,滨临滇池的,则有晋城古镇。

晋城古镇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还是滇中至滇南通衢要道,又兼滇池水运便利,省外及本省的贸易交流,均在此过境集散。因此很早以前这里便形成繁盛的贸易集市,俗称“州街”。时光如梭,至今2011年起,昆明市政府又紧邻滇池及晋城,开始构筑国际物流基地,古今类似之规划,恐怕不仅仅是巧合吧。

1999年属于园艺专业世博会,非综合性世博会,主要展览性质是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充分展示了云南昆明及参展各国的智慧才气,根本上不同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而1999年,恰好在风水民俗的七运中,艮卦为进气之卦,是生气星,气场特旺,艮的对角为西南巨门星,滨临滇池,有水运财。从风水的角度来说,这才是所谓促进昆明经济腾飞的真正原因。

“昆明风水甲天下,五百年后胜江南”——昆明城风水今生前世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