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掌握阴阳术数的构造体系,懂得更多的演化、变化,就是佼佼者

谁掌握阴阳术数的构造体系,懂得更多的演化、变化,就是佼佼者

先师把《伤寒论》的药、方、证全部放到阴阳术数构系的理论中,把它用图像来表示,当他把这项工作完成以后,没有找出它们之间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并发现这个严密的体系能够进行严密运算。这个运算是应用我们的特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阴阳术数构造体系,应用阴阳不以数推以象的方法。

《伤寒论》的运算法则是通过象来显示的,症状是一个象,药物也是一个象,还有时间、方法等。在中医界,谁掌握了阴阳术数的构造体系,谁懂得这体系更多的演化、更多的变化,谁就成为佼佼者。

现在我们来看,右半脑是从自然中抽出模式(主宰思维)独特有益的思维,而文明是额叶的产物。

额叶在中医的理论中属于阳明,因为阳明部于右,故创造活动主要是右半球,所以要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一定要多刺激右脑。 逻辑思维是西方的产物;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是中国的产物,即用简单的线条刻画宇宙、社会、人的一切。

故要学好中医就必须利用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形象思维,即通过简单的图像来表示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刺激开发我们的右脑,从而开启自身的智慧及创造力。

这就是先师创造图像表示法来解说《内经》、《伤寒论》的初衷。

中医是一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学问,故学中医者不应只局限于医病济世,还应该用已知“七损八益”“善调阴阳”的知识来指导自身及他人的衣食住行,正确面对大自然四德有常与无常的变更、社会各层面有常与无常的情形,以及与各色各样的人往来,而达到和平共处的境界,以达到调心养神固体的作用,即以中医思想指导我们在社会中如何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儒家“中庸”与中医调和阴阳、阴阳平衡是有共通之处的。

正如先师在为一位弟子胡传慧女士起号为“胡执中”时所说:“执中是源于儒家的‘中庸’,为不偏不倚之意,是指人际、人事间的平衡术,而中医是讲人体自身及人体与外界的阴阳平衡术。

故给你号为‘执中’一是望你能‘善调阴阳’却病延年,二是望你能运用中医的平衡术于社会、于人事,从而达到和谐共存。”由此可见,中医思想对我们在社会、家庭中如何处理人际、人事之间的矛盾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先师的一位弟子王新民(原南宁市劳动局副局长)说:“以我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人,全靠跟李阳波师父学了几年医,拾捡得他老人家一些皮毛并指导我在官场上、商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还感游刃有余。”由此可见,学中医如同现在提倡的以儒家为主的国学是一样重要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现在的中医难以发展,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1.中医思想是涵盖了整个传统的阴阳术数构造体系,并以此来指导人调和阴阳以养生,即未病先医。

2.作为医者在察机过程中很讲究直觉判断,这样我们才能善用原有的知识结合判断,给予患者一份正确的病程评估报告。要开发及加强自身的直觉判断力就必须要练功。

练功不但能开发正确判断力,还能提高人的意念力。“医者意也”,一个好医生在给病人看病、开方时他都必须精、气、神全程投入,即开启他的意念力。在煎药时,除了讲究方式、方法外,作为煎药者亦应精、气、神全程投入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在的医者大都忽略了练功这一门必修课。

3.药工跟不上或缺失,中医药物的选料、炮制过程是非常严谨的。如某些补神藏的药物若用三蒸三晒、七蒸七晒、九蒸九晒制出来,虽然是同一种药,但主要功效不一样了。

三蒸三晒入肝经,以补肝的神藏为主,七蒸七晒入心经,以补心的神藏为主,九蒸九晒入肾经,以补肾的神藏为主。另外在煎药时亦应以治于表、治于里而定煎药时间,

如:用麻黄、细辛治表的话,一量必轻,二煎药时间宜短(煮开几分钟即可)。若治里的话,一量必重,二煎药时间必须长(3至6小时方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故麻黄、细辛若用于治表的话就应量轻且不宜久煎,使其味薄气厚,呈清阳之气,发挥“清阳发腠理”的功效;若治里则应量重且须久煎,使其味厚气薄,走五脏、六腑,泄其病邪之气。

4.内外并治为先师特别强调的,若是因气立引起的病尽量用外治法解决(包括:针灸、外洗等),尤其是14岁以下的患有气立引起的病用外洗法治疗效果最佳。若是由神机与气立引起的病亦应以外治来辅助内服,方可取得理想效果。 此书能得以集成,首先应感谢广西中医学院一位教授—王老先生。

他在今年“五一”期间对我们说了一句话:“你们应该出一本《李氏伤寒论》才对。因你们师父生前曾用他独有的注释法续条对他的弟子们解说过。”这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于是我们开始搜集有关资料,在这过程中喜获由李玲玲女士、黄小鸣先生献出他们收藏多年的有关资料,在此我们衷心感谢他们。 由于我们的专业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漏,望读者多多海涵。

李坚 2009年10月8日于广州石牌暨南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