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简史(72)隋文帝杨坚——他的历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皇帝简史(72)隋文帝杨坚——他的历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姓名:杨坚;

生卒时间:541年 -604,享年63岁;

在位时间:581年-604年,在位23年;

出身:汉族,官二代出生,父亲杨忠为关陇军事集团的十二将军之一

如何上位:篡了北周静帝的皇位,也是他的外孙的皇位(不是亲生)

如何死的:病死

帝号含义:高祖,谥号文皇帝,一般称为隋文帝,文者,文治武功的文。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杨坚确是统一中国的开国皇帝,但用文字,在后世看来,也未必很适合。

年号含义:开皇、仁寿,开皇,开国之君,也有天下一统开始的皇帝,有点始皇帝的意思,也说是取之道教灵宝经的“开皇劫”一词,意味着世界上的一个劫难在杨坚的恩德下已经过去,新的光明开始;仁寿,是后期的年号,开始追求长寿百岁的意思了。

主要辅政大臣:司马苏威、郑译、刘昉、高颎、杨素、虞庆则、史万岁;

生平:

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这也是杨坚建国后取名“隋”的由来。

但也有说是杨坚家族出身山东寒门,并非高门大户出身。但不管如何,都不影响杨坚建立伟大的事业,统一中国,带去和平。

公元541年,杨坚出生在一个寺庙,据说当时“紫气充庭”,一片异象和祥瑞。据说当时这个寺庙的尼姑对杨坚的父母说,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小孩,不能按常人的方式抚养成长。因此将他送到别馆进行抚养。当然,这种紫气充庭的祥瑞说法,基本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有的传说,并不能当真。

皇帝简史(72)隋文帝杨坚——他的历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杨坚在成长过程中,也显示很多与常人不同的之处。比如年幼时就很稳重,深沉少言,后来进入太学学习时,也是非常的严肃的一个人,就算是非常亲近的人也不敢和他开玩笑。

而且杨坚的样貌比较特别,导致他一直被人说是非池中之物,迟早也做一番大事业。所以导致当时北周的皇族宇文家的一个皇帝和几个大臣都非常忌惮杨坚,甚至还有人建议皇帝要尽快除掉杨坚。估计这也是为了美化杨坚篡位而编的故事。

555年,杨坚十四岁,这一年他就开始做官锻炼能力,被任命为当时京城京兆尹的功曹,估计和一个政府的秘书、文员产不多的角色。这也是当时大家族的子弟的福利和权力,长大了只要你想,都会去做官,直接任命的那种。

这一年,杨坚的父亲也升官了,被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557年,杨坚进入官场仅两年,也不知道有什么业绩,反正在其父的军功护荫下,16岁的杨坚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也是在这一年,杨坚和孤独伽罗成婚,从此开启了传奇夫妻的人生。孤独伽罗后来的权势之大,杨坚的大度,都是历史之谜。谁也不清楚他们夫妻二人被宫中人称为二圣,平起平坐,究竟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权力制衡。估计最大的贡献,也就是给武则天后来称二圣做出了榜样。

559年,新皇帝上位,18岁的杨坚被封为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估计也是因为杨坚父亲掌握兵权,皇帝拉拢杨家的原因。这种升官和加爵的速度,平民子弟十辈子也赶不上。

560年,19岁的杨坚正式主政一方,被当时的北周武帝任命为了随州刺史,进位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大员级别,还是掌握军队的。但没多久,他就回到京城,完成地方镀金,成为京官。后来因为母亲病重,为此照顾母亲三年,这种孝行为杨坚博得了极高的名望,并称为“纯孝”,是所有贵族子弟的榜样。

皇帝简史(72)隋文帝杨坚——他的历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568年,杨坚27岁,其父杨忠去世,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同时,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当时的皇太子。看见当时杨家的势力和地位,这也开启了杨坚成为最大外戚势力之路,更是为后来篡位夺权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没有杨丽华嫁给皇太子,就没有杨坚后来的外戚势力,没有外戚势力,就没有后来的篡位和建立隋朝的事情。

578年,杨坚37岁,北周武帝去世,杨坚的女婿宇文赟登上帝位,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被封为大后丞、右司武,很快转任大前疑。女婿周宣帝每次外出巡视,都让杨坚在朝内留守。 杨坚的地位和威望日益做大,后期连女婿周宣帝十分忌惮,多次要扬言要除掉他们家的势力。但在杨坚和孤独伽罗的运作和低调处理下,都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580年,杨坚39岁,被任命为扬州总管,筹备讨伐南方陈朝事宜。也就是说,杨坚掌握了北周最大的军事力量。

皇帝简史(72)隋文帝杨坚——他的历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同年,杨坚的女婿北周宣帝病危,眼看宣帝不能说话,就要断气,而且他的继承人太子还太小。为此,宫中的两个大臣,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让杨坚辅佐朝政。一开始杨坚不接受,刘昉说你不干我干。最后杨坚无奈,只能接受安排,成为辅政大臣。同时也是皇帝北周静帝的外公。但这个太子不是杨丽华的亲生儿子,所以并不是亲生的外公,辈份上如此而已。所以没多久,杨坚就很爽快的篡了这个所谓外孙的帝位。

很快杨坚的女婿宣帝驾崩,8岁的外孙继位,是为北周静帝。杨坚为大丞相、辅政大臣,掌管北周一切军国大事,成为历史上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外戚和权臣,甚至后来还成功篡位。典型的曹操的路子,曹操的女儿也是皇后,只是后来的学生都比曹操篡位快。

杨坚掌权后,很快就开始了篡位夺权之路。先是找借口将有实力的北周宗室的五个亲王召集到京城,不让他们返回驻地,成功消弱了他们的权势。然后多个地方势力联合反叛,讨伐杨坚,但很快被杨坚派人平定。这下更是有效的提高了杨坚的威望,而且,杨坚还废除了北周宣帝等人制定的酷刑苛政,让天下人一下子就感受到杨坚的仁政和恩惠。按史书的说法就是“天下人心归于杨坚”。而军事胜利则是为杨坚派的势力信心十足,加快了夺权篡位的步伐。具体效果,可能也是美化杨坚民心所向而夸大的。

平定叛乱后,杨坚很快就在京城找借口将滞留的五个北周宗室亲王杀死,并拉拢其他贵族势力,几乎再也找不到反对杨坚的人。

581年2月初,杨坚晋封为“隋王”,到月尾,杨坚就成功篡位,建立隋朝。40而立,杨坚在40岁时就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登基称帝。然后到5月就将外孙原北周静帝毒死,彻底解决收尾,断了旧势力的念想。篡位的速度还是挺快,慢则生变,准备好了就要快。

从杨坚掌握朝廷权力,清除反对势力,篡位夺权到称帝,然后杀死静帝,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个效率也是历史罕见,估计是创造了篡位的最快速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北周王朝已经是没落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之后,杨坚励精图治,不断完善内政,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提高管理效率,发展民生和经济。唯一没有办法改变的就是世家大族掌握帝国势力的现实,尽管杨坚创立的科举制,意图摆脱世家大族的控制和影响,但却远没有成功。甚至这种举动和抢夺既得利益贵族阶层和世家大族阶层的核心利益,反而为隋朝两代而亡埋下了祸根。

588年,晋王杨广、杨俊、杨素共五十一万八千三路大军,从水陆两路讨伐南方陈朝。杨坚准备了7年之久的统一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皇帝简史(72)隋文帝杨坚——他的历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589年,在陈朝将领任忠的引领下,隋朝大将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朝皇帝陈叔宝,陈朝灭亡。

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岭南实际控制人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各地臣服隋朝,归入隋王朝治下,至此,天下一统。杨坚在有生之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一统,成就了至高无上的伟大事业。这一年,杨坚49岁。

统一后,隋朝在杨坚的统治下,隋朝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不论是人口、经济、农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开皇盛世”。开皇之治取得的经济成就,据说在唐朝最强大的时也没有超越。可惜,这么一个伟大的皇朝,基本是在杨坚夫妻两人努力的情况实现的,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让王朝发展下去。

按李世民的说法,杨坚疑心太重,不相信任何人,所以基本上所有朝廷政务都要自己处理,绝不假手他人。这也成就了杨坚历史上最勤快的皇帝之一的美名。美名之下,或许是无尽的无奈和艰辛。

再加上杨坚试图加强中央集权,打压掌握帝国根基的世家大族等势力,从而造成帝国根基不稳,再次出现二世而亡的悲剧。

602年,孤独皇后去世,杨坚悲痛不已,常常怀念无法自持。

604年,杨坚犯病,卧床不起,后来突然去世。一代强主,开国君主的波澜壮阔的一生正式落下帷幕,成为历史。很多人认为其死的很离奇,估计和杨广有关,或者和其他世家大族的势力有关。究竟如何,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杨坚一生有一个皇后,三个被封为“夫人”的女人和一个只宠幸了一晚就被孤独皇后杀死的女子。而且所有儿女都是和皇后生的,其他女人都没有生育。

杨坚和孤独伽罗共生育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

先是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来在孤独皇后的操作下,废杨勇立杨广为太子。而杨广就是隋朝的亡国之君,被唐朝追封为“炀帝”。《谥法》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也就是昏君一名的意思,这李渊李世民也是够狠的,抢了人家的皇位不说,还将人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皇帝简史(72)隋文帝杨坚——他的历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杨坚在南北朝末期通过北方统一南方的方式,重新统一了中国。这也可以说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天下动荡几百年后,终于走到了从分到和的大势中去。但很多时候,这种天命说、历史循环说,只能从已有的结果中说明问题。并不能实际的推动历史发展。能推动历史发展的,还是很多实际个人及社会的行为。比如杨坚之所以能结束几百年的动荡,能做到无数人都无法想完成的统一大业,这其中,他肯定是做对了什么事情。才会得到其他人都没有的结果。同样是据有北方,但多少人都没办法统一南方,雄才大略如曹操、苻坚、拓跋宏等,都没有完成,只有杨坚完成这个伟业。

具体历史现场是如何发展的,或许已经无法还原。但从一些资料中,或许可以看见其中的一些因素。

1、建立州县二级政府:杨坚建立隋朝后,其中一个动作就是最地方政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将原来各种各样的机构,如郡、府、州、县、贵族皇族封地等乱七八糟的管理机构,统统简化为州县两级政府。这个改动除了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用简明的架构,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率。起码让中央朝廷能看清谁在谁在做事,谁没有做事。这种简单、高效容易考核的架构,完全区别了以前胡人政府的那种混乱的、任人唯亲的、职责不清的、上下级关系混乱的观管理体系。

也正是有了这种简单高效的地方管理体系,杨坚才能充分的调动和整合整个北方的资源,才能集合以前其他所有人都没有得到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对南方的统一战争。

以前胡人政权那种粗放的、粗暴的、只能动员京城及本族资源的政府,当然和杨坚的体系无法匹敌。

2、输籍之法:这其实也是建立在有效的地方政府管理之下的一项必然会推行的政策。乱世几百年,再加上世家大族的崛起,朝廷对管辖范围内的征税对象肯定是无法掌握的。高效的地方政府建立起来后,清查人口,掌握税源,是每一个皇帝和朝廷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就没办法保证朝廷的财政收入,所有事情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军队的开支,那时皇帝和朝廷的生死命脉。

皇帝简史(72)隋文帝杨坚——他的历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所以,对于人口清查、户籍管理这件事情,没有想不想做的情况,只有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而杨坚是经过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再进行人口清查和户籍管理,并通过标准划分出各种不同的人口、家庭和土地的纳税标准,从而让朝廷有了一个稳定的税源,所有的一切事情,才算是有了基础。

3、五铢钱:这是自从汉武帝之后最大的金融改革。货币对社会和政治、经济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相信现在所有人都明白。但在古代,皇帝和大臣们却未必明白。而杨坚恰恰一个清醒的人,没有迷失在儒家的仁义道德治天下的美梦中。而是看到的社会和经济的真实情况。那就是经过几百年的动荡,整个社会的金融和货币环境已经被破坏殆尽,估计那时社会上已经没有人们信得过的铜钱流通了。这种情况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致命。而杨坚一旦启动了制钱计划,不断让金融和货币、经济体系得以起死回生,而且通过铜钱的制造,提高了王朝的信用和威信,更是获得了不小的利润,也是让朝廷多了一份庞大的收入。统一南方,才算是有了本钱。

4、均田令:这也是一个发展中的王朝必有的政策,经过这么久的战乱,人口大幅减少,好的土地基本都集中在幸存的大家族手中,更多土地肯定是荒芜了。当王朝开始稳定下来,有方面的因素会促进土地重新分配政策的发生。第一个就是上面说到的人口清查和户籍管理,你将劳动人口从世家大族的庇护中揪了出来,那么你肯定要安置他们,要给土地他们。第二个就是战乱减少后,逃避的大山里的、少数民族迁徙来的、新增加的人口都需要土地。这些人口又是政府的税源,所以,均田令就会出现。

这种事情其实在隋朝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在稳定下来后,都出台过这种政策。但如果是单一政策,或者是无法保持长期的和平稳定,再怎么均田也没用。只有在统一及和平的背景下,均田令才能促进农业发展,才能产生效果。

对历史的影响:

1、统一中国:

作为杨坚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最大的事情,肯定是统一中国,让分裂和战乱了几百年的中国大地重新统一,复归和平。这是任何一个皇帝、儒家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追求和荣耀。甚至这种思想到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思维之中、文化之中去了。好像不统一就是千古罪人,成为政治正确的最高要求和标准。

而杨坚做的统一大业,是从乱到治的统一;而不是片面追求统一,将国家从治带入乱的局势。他是通过统一消灭战乱,达到和平,让天下万民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动乱的痛苦后,可以重新过上稳定的日子。

2、三省六部制:

这是对封建王朝统治、中央朝廷最大的一次改革。杨坚的这次改革之后,一直到现代,基本没有这种级别的改革。只有在1912年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了现代政府,才算是摆脱了杨坚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的模式,开启了新的中央政府的架构模式。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是朝廷的最高权力部门,虽然名誉上还有三公等,但在权力上是三省最高。而且是先进的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制度。这种制度先进到,在中国一直使用了两千年之久,都没有大的、根本性的改变。这是杨坚除了统一中国之外,另外一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事情。

3、开科举:

在隋朝,科举制度其实只是作为一种实验性的或者辅助性的制度,在人才选拔方面,还是离不开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传统的方式。而且,当时世家大族、关陇军事集团、贵族、皇族等势力,还是垄断者官场。普通平民子弟并没有多少人可以进入统治阶层,进入权力的核心,享受特权。但,这个开创性的制度,却为后的唐朝及后世中国,带去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从此真正走出了权贵大家族社会,从而真正让社会产生了全所未有的活力。让所有人都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权力中枢,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这种吸引力所产生的动力,是推动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与稳定的最根本的底层逻辑。

同样的,这种制度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禁锢力,让中国社会和人除了政治、人文科学得到了发展外,其他的逻辑哲学、现代科学等都被压抑,无法发展。造成现代中国发展的严重滞后于西方社会。或许,一件事情,有好的一面,必然会有其不利的一面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