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男性很容易通过自己的姓氏家谱找到血脉渊源吗,那女性呢?

尽管现在大多数男女都可从各自姓氏家谱中认出自已的血脉渊源,但只能看到父系家族男丁方面的血缘传承,而古代女性名字是不能入谱的,改革开放后女性名字入谱陆续增多,但除了入赘外其子女的姓名基本上是不能记入名下的。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修家谱与修祖坟和修宗祠并称父系祖宗崇拜的三修,古人称之为人生三件大事的头等大事,它是古代“三纲五常\"宗法制度的产物。 虽然带有明显歧视女性的色彩,但家谱记录一个家族的传承,古代有的朝代的科举考试、入仕为官机会,往往以查验家谱来认定其家承渊源才作出资格裁定,官场往来、世族婚姻也常需查看家谱识门第。 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它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名人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是反映中国人“财丁贵寿\"人生价值追求的生动体现。 家谱的传统价值还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 中国人有重孝道,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传统。随着国门开放海内外同胞回乡祭祖越来越普遍。“水有源,树有根,落叶要归根。”正是这种对根的依恋,对血脉亲情的重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海内外同胞爱国爱乡的热情。 在我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被认为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 “除了战乱使相当一部分家谱散失和损毁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家谱重要性的忽视。”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王铁说。 文化讲史堂在《民间家谱的真实度有多高?明朝以前的先祖多为虚构》中披露,“……据专家考证,现存明清时期的家谱中,先祖内容大多都是虚构,谱中第一位先祖往往附会历史名人。在古代战乱频繁情况下,想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族谱是非常困难的。″ 在土地改革时期,随着旧的宗法关系被打破,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多被付之一炬。“文革”砸烂“封资修\"则令更多的家谱遭遇灭顶之灾。有人估计,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大约有2万种家谱被人为毁掉。在“文革”期间,存于孔府的《孔子世家谱》悉数被毁。 家谱是家族的根系,每个人血脉里都流淌着祖先的DNA。DNA是生命之基,是人类遗传密码。家谱也是每个家族文化基因的传承,是厚重的中华文明的承载。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表示,通过检测DNA中的Y染色体遗传标记,可以推断是否来自于同一父系。这为姓氏、家谱的关联研究提供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采用“DNA族谱”和纸质族谱并行、相互印证的办法,来确定族亲关系是可行的。 人类即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时进入生命科学时代,基因检测技术也将随之得到普及。 根据遗传学常识,基因族谱学,是通过遗传学来研究家谱、族谱、谱牒的可靠性,通过人类DNA序列、Y染色体、线粒体DNA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建立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可用于追溯父系、母系祖先、民族起源以及人类迁徙路线和年代。 父系基因族谱:由于人类的Y染色体只能通过男性遗传,因此可以通过Y染色体的测试来构建族谱中的遗传关系,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姓氏谱系树,将姓氏和基因一一对应,并证明姓氏的源流和发源地区。 母系基因族谱:线粒体DNA”只能通过母系一脉传递的遗传基因,男性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线粒体DNA”,却无法将它遗传给自己的后代,只有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能随其卵子遗传给后代。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虽然男女在政治、经济的平等地位都受到法律保护,我国法律还将生育决定权赋予了女方,但女性平等权受到社会、文化和父系宗族等传统习惯势力的限制和岐视。试想,一个族群有一半人受歧视,不就是一个畸形的状态吗? “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平等是人类爱心的起点,人类如果缺乏平等心,那么一切仁义道德都是虚伪的。平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 女性及其后代入谱在当下还存在.性别壁垒,如果这一蕃篱没有打破,随着女性经济独立、社会地位提高和年轻人观念改变,将影响家谱的传承,出现不认、不爱、不修,祖宗的传家宝面临消失的可能,这个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有朝一日将很快成为历史文物。 ##### 家谱是中国家族以男性血脉相承的记录,要寻找自己的血脉渊源,最可靠的肯定是家谱。 家谱是记录一个家族来源及迁徙轨迹的历史,记录了家族繁衍脉络、道德规范、族规家约等历史资料。由于中国古代史是一个男权的历史,中国各种家谱也是男权、夫权、父权的记录史,是男人姓氏血脉的历史记录。而人类社会是以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社会,因此,中国的家谱可以说只是半部家族史,与只占一半的男人有关,还有另一半的女人只是家族的附庸,有的家谱可记上一笔,有的家谱女人连附庸都不是,与家谱沾不上边。 (民间族谱实物) 男性很容易通过自己的姓氏家谱找到血脉渊源,而女性呢,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姓氏找到娘家的家谱,通过父亲的家谱找到血脉渊源,父亲的血脉渊源就是女儿的血脉渊源,但是,她们名字不会留在父亲的家谱里。有的家族可以把女性的名字写在夫家的家谱里,但要符合条件,这种条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夫一妻的平民,女性要有儿子,有了儿子才能与儿子一起记入家谱,否则一般不记录;另一种是有钱人家,入谱的一定要是正房夫人,偏房和妾一般入家谱,即使正房夫人没有儿了,偏房和妾生的儿子也只能记在正房夫人的名下,一起记入家谱,真正的生母偏房或妾就忽略掉了。还有的家族女人一概不准入族谱。自古以来,男人的名字大多记入了家族的家谱中,而大多数的女人名字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 记入家谱的男性与谱上的先祖或者后辈,是不是就一定血脉渊源吗?那也未必。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 (唐太宗画像,唐朝被赐姓李的有十六个姓氏) 一、赐姓。中国古代自有姓氏开始就代表血缘和地位,就有社会地位的身份区别。有姓之人为贵族,无姓之人为平民和奴隶。古代贵族给平民和奴隶赐姓,就意味着被赐姓人身份的变化,也就是地位提升了,是对其社会地位的认可,是平民和奴隶阶层最大的荣耀。到后来,不仅贵族给有贡献的家臣家奴赐姓,皇帝为了收揽人心,频频使用赐姓的手段。尤其以汉、唐、五代十国等时期最多,正史中皆有相关记载。主要对象是功臣、归附的政治首领、军事将领、番国首领、少数民族首领等。据统计,唐朝被赐姓李的有十六个姓氏,包括何氏、杜氏、董氏、罗氏等等。 虽然历史上被赐姓的人非常喜欢被天子、贵族赐姓,但这种被赐姓的人与姓氏并无血缘关系。被赐姓之人的后代家谱,有的把赐姓的历史记录了,但也有家族则隐瞒了,以所赐之姓为原始氏族。 二、改姓。旧时改姓的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因各种原因需要隐姓埋名方可生存下去的人,但并不是这种人无姓名,而是隐瞒了其真姓真名,改换假名假姓,其后代沿用改换后的姓,有的家谱注明了,有的家谱没有注明。另一种是,地方姓氏小家族是傍依姓氏大家族,将自己的姓氏改成大家族姓氏。在封建社会时期,这种改姓一般是因其家族在地方上人数少,势单力薄,常被外姓族群欺凌,改换与当地势力强大的姓氏,是为了家族的生存,求得大姓的保护,而当地大姓为了壮大自己的家族势力,往往乐意接受。改换姓氏之后,一般以支系的身份记入大姓族谱,敬奉大族姓氏的先祖为先祖,支系家谱一般不再提及原来的姓氏。 三、连宗。这种情况主要是出现在相同的姓之间,为同姓不同宗。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同为一个姓氏,但历史上没有任何血脉渊源。封建社会特别注重家族势力维护,家族势力大的,外姓不敢欺负,家族势力的易被外姓欺侮,连宗的目的就是为了壮大家族势力,信奉“一笔写不出两个某字(姓)”。连宗的方式就是相同姓氏之间统一族谱,共尊同一始祖。因此,这种家族往往把历史上的同姓的最著名的人物,尊为自己的始祖,往自己家族脸上贴金,以此显示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 (族谱世系实例) 四、分姓。这也有两种情形。一是古老的分封制。在古代,有些贵族(含少数民族土著政权)有封地之权,其子孙以分封之地的地名为姓。二是普通家庭的分姓,就是给不同的儿子指定不同的姓,其后裔就沿用下来。现在民间常有人把不同的两个姓说成是同姓氏,表面上看是明显讲不通,但事实上确有姓氏血缘关系,也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因此,而分姓与此前原有的相同姓氏并无血缘关系。 五、过嗣。过嗣,俗称过继,过房。旧时,没有儿子的人家把别人家的儿子过嗣来做儿子,以接续香火。这也分两种情况。一是家族内部过房,其祖上是有血缘关系的,就不多说。二是异姓过继,过继后要改姓,与继父同姓,继子的后裔与继父的姓氏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民间修家谱时,一般是忌讳将过继儿子的史实写入家谱,因此家谱就不会如实记录,只是在家族中口口相传而已。 六、入赘。入赘俗称倒插门、上门女婿、招郎等。入赘后的女婿,有的地方习俗必须改成与岳父同姓,记入家谱;有的地方则可不改,只是其后裔必须与岳父一个姓,女婿不记入家谱,后裔记入家谱。从男权的角度来说,其后裔的父系血缘与谱上的先祖没有关系。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其后裔与家族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他们拥有母系血缘,也就和这个家族有了血脉渊源。 (家谱实例)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就像所有的历史资料一样,既有其真实客观的一面,也有其扑朔迷离的一面。其实现在的人观念都在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没有必要再去纠结“血脉渊源”,只要记住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后裔就行。 ##### 也一样啊,应有父辈的基因! ##### 如果娘家父亲,兄弟,找到了,不就等于她就找到了吗?! ##### 女生虽不能入自己本姓家谱,只是嫁人后依附丈夫的姓氏入男方家谱,但是可以根据父母兄弟来追寻本族家谱谱,这是重男轻女的一个突出表现。 ##### 我认为家谱表面上是可以看到哪些人与自己有血脉渊源,但不是绝对的,更不精确,比如有很多家族,都说自己是哪位名人的后代,显然不现实。再比如祖上有一个是抱养的或者不是父亲亲生的,哪么其传下的后入就与同谱的其他人就没有血缘关系。确认男性是否有血脉渊源,最精确的就是自男性遗传基因中的y染色体(记得好像是这个)看是否一致来确认。不论你和他人姓什么,只要你们的y染色体一致,其必定你们就有血脉渊源。因为y染色体只传男性。至于女性,在以前有的在娘家根本不入家谱,有的在家谱中记载的很粗略。同一个家谱的记载详细的,都未必有血脉渊源,何况女性。尽管家谱中的成员不能说绝对的有血脉渊源,但其几率是最高的。本人文化水平有限,认知方面未必正确,错的地方请指正。 #####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一、对得起生自己的人,二、对得起自己生的人。其他不重要。 ##### 能。女性。她有双面性,能用已也能用他。但在她自已这辈还是以本姓的好。 ##### 家谱属于一种传统的记录家族体系的方式,但现在很少有这种记录了,主要是户籍制度的完善,也没必要了,个人档案,从出生到去世,都有记录。 这个题应该说的是以前的情况,如果要找父系资料,要容易一些,找母系的就难了,这一点,男生女生都一样,因为过去重男轻女,女人只附庸于男人,男尊女卑。一般女不入谱,只是张氏,李氏那种记录,所以不好查。 现在也有修家谱的,一般男女就没什么差别了,因为时代不一样,观念随着社会更新。现在男女平等了,也便去掉了一些封建性的东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