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批命有此一说:五阴干死地揭(干支纪历(年月日时))

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李白《静夜思》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总能勾起游子浓浓的思乡情绪;

常听说 生辰八字 ,你知道你的生辰是哪八个字吗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里,“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照彻了思妇的寂寞;

谢灵运《岁暮》里,“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月夜的无垠更照出人事的渺小。

而在那众多首写明月的诗词里,你认为哪一首写得最好呢?


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唐人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向来被视为“孤篇压全唐”。

诗人从“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着笔,描绘了一幅清明澄澈的画面。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便在这天地宇宙间,诗人体味着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末几句又转为写游子思妇的两地思念,皎皎明月下,一种相思,两地离愁,诗情荡漾。

2、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在这首诗里,诗人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

月夜里,诗人与自己的影子同明月一起饮酒,诗人起舞狂歌,影儿脚步凌乱,月儿也身影徘徊。

原本冷冷清清的场面,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然而醒着的时候大家还能一起交欢,喝醉后却又各自分散。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诗人仍然是孤独的。

便是在这种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里,诗人因政治失意而生发的孤寂忧愁,以及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洒脱,便淋漓而出。


3、 苏轼《水调歌头》

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身处密州,望着一轮皓月,他突然思念起已有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诗人端起酒杯遥问苍天,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不知道天上的宫阙如今又是何年何月了?诗人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担心在玉砌成的楼宇间,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下阕,诗人自我宽慰,人间有悲欢离合的种种变迁,明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历来都难以周全。

我只希望啊,人世间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哪怕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4、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是唐时名相,他担任宰相之时,正是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

明君贤臣,相得益彰。

但顶峰之后,便是不可避免的低谷。

晚年的唐玄宗耽于享乐,任用李林甫为相,对张九龄却日渐疏远。

在李林甫的屡次谗言下,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被罢相,贬荆州(唐代相权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宰相是一个群体,而不单单是一个人)。

便是在这里,张九龄写下了这首望月怀远诗。

诗人被贬,不得已与家人、友人、爱人分别。长夜漫漫,诗人望着茫茫海上升起的一轮明月,再难入眠。

诗人熄灭了蜡烛,好让这满屋月华能更温柔地倾洒。走出屋外,夜露寒凉。

诗人想手捧满满的月华赠予远人,可是迢迢千里,如何赠得,最终也只是轻轻地叹息一声,唉,罢了,还是睡吧!也许在梦里,我能与你相会。

5、杜甫《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大概是公元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载,山东、河南等地都处于一片硝烟战乱中。

杜甫忆及自己的几个弟弟都分散在各处,彼此音信阻隔,不由引起强烈的忧虑与思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是在白露节的晚上,清露盈盈。

明明是普天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却偏要说故乡的明月更亮一些。

其实,哪里是真的明亮些呢?只是因为浓重的思念啊!

这五首写明月的诗词,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在留言区告诉大家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享书局原创,作者叶寒。

八字批命有此一说:五阴干死地揭

四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干支配合变化多端,其中涉及“生地转死,死地逢生”的道理,更注重干支的流通变化。以下我贡献阴干死地转生五法: (一)慈母透护:乙死于亥,透壬即生;丁己死于寅,透甲即生;辛死于巳,透戊即生;癸死于申,透庚即生。这种情况,透出的正印不能被伤,如果正印透时辰,那么生之力道最强硬。

干支纪历(年月日时)

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1

天干地支... 1

花甲子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1

六十花甲... 1

六十花甲子与自然数的对应关系... 2

以干支纪年月日时... 3

以干支纪年... 4

以干支纪月... 4

以干支纪日... 8

以干支纪时... 9

需对照“节气”而定年月干支:... 10

附:润月的由来... 10



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花甲子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六十花甲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甲申 己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己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六十花甲子与自然数的对应关系

六十花甲子与自然数的对应关系

一、以自然数查找对应的花甲子(即干支):

如自然数是:53:

天干:序数减去十天干的倍数(即10的倍数):所得的余数即为天干。用53-10*5=3。在十天干与自然数的对应中。得知“3对应是丙”。即丙。

地支:序数减去十二地支的倍数(即12的倍数):所得的余数即为地支。用53-12*4=5。在十二地支与自然数的对应中,可知“5—辰”。即辰。

因此,自然数为53时,对应的天干地支是:丙辰。

当自然数大于六十时,减去相应的六十的倍数,再参照前法计算。


二、六十花甲查找对应的自然数

天干数即为自然数的尾数(因天干与自然数都是十进制,故相同);

所求的自然数则须以地支数与天干数合看(因地支是12进制,在六十花甲中,对应的序数进位制为:12、24、36、48. )

天干数减去地支数=“0、2、4、6、8”。对应是“0、12、24、36、48”. 天干对应的自然数小于地支对应的自然数时,加“10”

乙巳:乙=2:即序数的尾数是“2”; 巳=6.

天干减地支:2—6=(2+10)—6=6 ; 6对应的是“36”

乙巳日对应的自然数= 6(巳对应的自然数)+36=42.

又如庚寅:庚=7;即序数的尾数是“7”。 寅=3;

天干减地支7-3=4; 4对应的是“24”

庚寅日对应的自然数= 3(寅对应的自然数)+24=27.


以干支纪年月日时

以干支纪年

以公元纪年的自然数减去六十的倍数再减去3,以所得的结果,参看前面的“以自然数查找对应的花甲子”。(年代数-60×N -3); 变量“N”视“年代数”而取。以(年代数-3)/60。所得之数取整舍余。为“N”

年代数:即公元纪年:如2018年。即为“2018”

如2018年的干支纪年是:(2018-60×33—3)=35. “N取33,”

自然数“35”对应的花甲子是:戊戍。 即年干支为:戊戍。

天干“5—戊”,地支“35—12*2=11—戍”。35对应的花甲子是“戊戍”。

但八字四柱中的纪年还需注意:十二月立春后,以下一个干支纪年;正月立春前,以上一个干支纪年。


以干支纪月

要明白干支纪月,首先要知道“月建”的概念。即以十二地支对应的农历月。 我们经常所谈到的“农历”,不是简单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月亮历称阴历,以月绕地球运行规律而显示的圆缺而作的,如用初一、十五、廿九等表示。另外所涉及的“节气”是按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年而产生的寒暑变化而作的,又叫“阳历”。

月建就是以十二地支纪月,以北斗七星(大熊座)之斗柄——摇光星所指方位而立建。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故俗谚称春正为"斗柄回寅"。月建每年都是因其节气,固定的。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月建是一个月的控制者,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是阳历月配十二地支。古人谓之一年经历十二个月循环一周为一年。认为十二月为宇宙运转的规律法则。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月建”

说明:

阴历十二月立春后,按下一个年纪。如2017年腊月(丑月)廿(公历2018年2月5日)戊辰日。前1日(2月4日)立春,该日的年干支则应以“2018年戊戍年”为准,而不是“2017年的丁酉年”。相应的月建也不是“建丑”,而是“建寅”。以“寅月为准”,即“甲寅月”。

阴历正月立春前,按上一年纪。如2017年正月初六(公历2017年2月2日)庚申日。后一日立春(2月3日),该日的年干支则应以上一年“2016年丙申年”为准,而不是“2017年的丁酉年”。相应的月建也不是“建寅”,而是“建丑”,即“辛丑月”。

上面所说的“月建”以节气为准,是恒定的。但天干却是变化的。“甲乙在天,故动而不居。建寅之月,岂必当甲?建卯之月,岂必当乙?寅卯在地,故止而不迁。甲虽递易,月必建寅;乙虽递易,月必建卯”。以年干推论月干,自有其规律。其口诀是“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庚位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可追求”。“甲己之年丙作首”是指逢天干为甲或为己的年份,其正月(寅月)的天干配以“丙”字。即“丙寅月”。则二月为“丁卯”、三月为“戊辰”。

以年干对应月建查月柱天干地支

附一:农历十二个月的别名

一月: 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二月: 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

三月: 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 ;

四月: 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

五月: 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六月: 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七月: 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

八月: 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

九月: 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十月: 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

十一月: 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附一:农历正月的由来:

农历一月叫正月。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子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丑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子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把改正后的第一个月称做“正月”。据春秋时的古代文献《春王正月》说:“正月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故月称正也。”意思是说,古代帝王大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为正月。另据记载,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正月又叫政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蠃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读作“征”。正(征)月的叫法,就这样一直沿用到现在。

以干支纪日

简单的办法是:直接查“万年历”即可。如2018年3月28日是“己未”日。农历的二月十二。纪年月日为:戊戍年 乙卯月 己未日。

附:公历日期推算日柱干支(1900年以后)

(年代数-1900+3)×5+55+(年代数-1900-1)/4+日代数-60×N。

年代数:即公元纪年:如2018年。即为“2018”.

日代数:即所求日期在当年的序数。

如2018年3月28日:即为(31/1月+28/2月+28/当月值序)=87.

(年代数-1900-1)/4: 只取整数,舍小数(不论四舍五入)。

N:为前部份数值之和除以60所得的正整数。

如求取2018年3月28日的干支纪日:

(2018-1900+3)×5+55+(2018-1900-1)/4+(31+28+28)-60×N

=605+55+117/4+87-60×N

=660+(29.25)+87-60×N 舍弃小数“0.25”

=776-60×12. “776/60=12.93。舍弃小数“0.93”.取N=12. ”

=56. 参照前面“以自然数查找对应的花甲子”。可以知道为“己未日”

天干:56-10*5=6—对应“己”; 地支:56-12*4=8—对应“未”。 即为“己未日”

上面在计算“日代数”时,经常要涉及到2月份,是个变量。即平年是28天,润年是29天。

推算平年与润年:四除年数尽为闰,除不尽者不闰年,百年整数停一闰,四百除尽仍为闰,若逢年支申子辰,便是闰年二多一。

平年的二月是28天,闰年的二月是29天。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需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每年的元旦到下年的元旦干支相差仅5天,余下的5时48分46秒积四年成一天,便每隔四年出现一次闰年。

如;2000年“庚辰年”,2000/4=500.能除尽;2000/100=20. 能除尽,2000/400=5,也能除尽。故是润年。二月有29天。

再如;1900年庚子年。1900/4=475.能除尽;1900/100=19. 能除尽,1900/400=4.75,不能除尽。故虽是子年,但不是润年。二月只有28天。


以干支纪时

时支类似于“月建”,是固定的:但其干支从日上起推。推算方法与推算月干的方法大体相同。

十二地支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时干支推算法:甲己还从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日干为甲或为己,其当天的子时为“甲子时”、丑时为“乙丑时”。

日干为乙或为庚,其当天的子时为“丙子时”、丑时为“丁丑时”。其余同此理。

如2018年3月26日8时30分: 8时30分在“7~9”时之间,为“辰时”。查万年历得知2018年3月26日的干支纪日为“丁巳”。日干为“丁壬”时(丁壬庚子居),其子时必为“庚子时”,丑时则不“辛丑”,寅时则为“壬寅”,卯时则为“癸卯”,辰时则为“甲辰”。

2018年3月26日8时30分纪为: 戊戍乙卯丁巳甲辰时.

附:2018年3月26日的干支纪日:为丁巳。 2018年为平年,二月为28天。

(2018-1900+3)×5+55+(2018-1900-1)/4+(31+28+26)-60×N

=605+55+29+85=774-60×12=54; N=774/60=12.9 N取正整数“12”.

天干54-10×5=4—对应“丁”; 地支54-12×4=6—对应“巳”。


需对照“节气”而定年月干支:

推算年的干支需注意节气,如在正月立春节后生的用本年的干支;如在立春节前生的,须用上年的干支;如在十二月立春节后生的须用下年干支。

推算月份亦需注意节气。即在本月令前生者,须用上月干支,如命主生于二月的惊蛰节前仍用正月干支。在本月下一节令后生者,便用下月干支。如命主生于二月的清明节后,便使用三月的干支。

附:润月的由来

干支纪月,以月令“节”气为准,其实“节”和“气”不是一个概念。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十二个为“节气”,另十二个为“中气”。这十二个“节气”分别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正月的雨水、二月的春分、三月的谷雨、四月的小满、五月的夏至、六月的大暑、七月的处暑、八月的秋分、九月的霜降、十月的小雪、十一月冬至、十二月的大寒”。“中气”却居而不迁,中气必须在对应的月份里,是恒定一变的。如若不然,便产生一个润月来调合,《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如立春节应在正月,有时却上年的十二月立春。

这是为什么昵?因为一年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365.24167日)”。农历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06日)。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每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0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朔望月的一个月平均值大约是29.53天,可是从一个中气至下一个中气间隔却平均大约是30.44天。这样中气在农历的月份里要推迟一天光景,累积到一定的时候,这个“中气”便不在相应的农历月份中,而推移到了一个月的月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便没有中气了,中间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上个月的闰月。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农历的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因此没有“闰正月、闰十一月、闰十二”。

农历闰月年大约:3年有一个“闰月”;5年有二个“闰月”;19年之间有七个“闰月”;

(365.24167-29.5306×12)=10.87447;即公历与阴历每年相差10.87447天。19年相差206.615天,阴历按每月29.5306日计算,约是6.9966个月。最接近7个月。故19年有七个“闰月”。

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即称上一月令的“闰某月”。例如,2017年的闰月出现在旧历六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六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有可能,十九年七闰。 与公历“润年”不是同一个概念,润年是阳历的一种历法现象。公历的“润年”是指二月份为二十九天。不润之年称“平年”,二月分为二十八天。农历的闰月,是指闰一个月,其年称“闰月年”,有十三个月。


其实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长度也不是一样的。

春季:立春至立夏约为90天15时42分;

夏季:立夏至立秋约为94天0时4分;

秋季:立秋至立冬约为91天22时12分;

冬季:立冬至立春约为88天15时51分;

八字批命:鸿落彩霞,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什么叫八字批命吗?你没有报出生时间怎么批?

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干支历(共8个字)推算出人的运气.才叫八字批命.也有的叫四柱预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