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影视圈,穿越古长安——《长安十二时辰》多维“出圈”

《汉官仪》,民国十年(1921)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书中有“岭东高氏玉笥山楼图书” 朱文方印、“玉笥山楼藏书印” 朱文长印、 “学濂印信”白文方印等藏书印, 是高蕴琴旧藏。 近今著名的掌故家,大陆有乡先贤“补白大王”郑逸梅,香港有听雨楼主高伯雨,台湾有古春风楼主人高拜石。三者之博闻勤记,大抵都依赖数十年的剪报积累,兼杂个人经历与见闻,记述奇人异事,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因此名盛一时,著述等身。高伯雨虽长期寄居港岛,记事却能博涉古今中外,无高拜石好奇失真之弊,但难免有不实之处。不过,《听雨楼随笔》中有一部分内容,相对是可以确信的,那便是高伯雨对自己的家族——澄海高氏往事的回忆。

跳出影视圈,穿越古长安——《长安十二时辰》多维“出圈”

图为豆瓣截图

豆瓣评分人数近30万,8.8分开场,斩获了今年国剧口碑最高分——这个暑期档,火遍全网的《长安十二时辰》用实力征服观众,人气、口碑“双丰收”之外,还陆续上线海外多地,除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亚洲国家,更以“付费内容”形式在北美地区上线,这也是“出海”国产剧首次进入包月付费区。

《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网红作家马伯庸的同名人气小说,又有坐拥海量粉丝的流量小生主演,可以说自带话题。尽管事先没有任何的定档宣传就低调上线,一经开播即刷爆全网,有关“长安十二时辰”的话题不断且持续升温,长期占据热搜榜单。

不过,作为国剧高分选手,《长安十二时辰》已然跳出影视圈,穿越古长安,出现在艺术、商业、旅游等领域,并掀起了一阵唐朝礼仪、服饰考据之风,在历史、文化、社会等层面,引领“十二时辰”风潮:“苏州美食十二时辰”“组工干部的十二时辰”“手机暴毙的十二时辰”等创意话题层出不穷,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企业、大学齐蹭热度,“十二时辰体”迅速流行。

一部“爆款”网剧,何以触达各个圈层,连接历史和当下、文化和社会,“升级”为一种文化现象?

盛世长安的文化自信

《长安十二时辰》讲的是长安的故事,吃的是长安的美食,品的是长安的文化,“长安”是不折不扣的主角。

故事背景设定提炼了“世界第一都市”唐长安城的文化风貌,包容的时代、隆重的节日,给了传统文化符号最广阔的展示空间。上元节的灯笼、酒肆、胡饼,朱楼之上自弹自唱的歌姬,“追星”的百姓,官差、小贩、驼帮,竹器坊、茶马庄……人气鼎沸、气势壮观。

开场两分半的长镜头,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埋下了剧情线索,更是像一幅长安的“清明上河图”,用大量的文化细节将观众迅速地拉入了故事氛围中。

“要拍出大唐的时代气息,就要还原出当时各种人物的生活状态、语言风格和对事物的认知,人物做扎实了情感才扎实,情节才扎实。”导演曹盾是西安人,对家乡的文化情结极深,“什么是文化?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才是真正的文化。生活方式自信,文化才自信。”曹盾表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而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肩负着“文化自信”因何来为何去的重大时代使命。

《长安十二时辰》正是将承载传统文化的大命题分解到日常生活的细碎中,以饱满的文化呈现,突显从容的文化姿态。从服装的考究设计,到色彩运用,再到唐朝人如何喝茶和吃饭,男子外出怎么花钱,女子出门佩戴什么首饰,乃至长安城地下排水系统,俨然是一部知识点密集的“盛唐文化纪录片”。此外,剧组还请专家精心复原了28种唐朝点心,供各种宴会日常场景所需;人物对话之间善用诗句,而“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大诗人李白的诗歌更是成了“流行歌曲”,突显唐朝古诗发展之鼎盛。

“没一件衣服是租的,人物装扮有古画作证。”这些对细微之处的用心考量,让观众在紧凑的剧情主线之外,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分量,及其沉淀出的品质厚度。

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不少人物、事件在历史上可以对上号。很多观众难免产生“补课”冲动,搜一搜人物资料,去查阅唐朝真实风俗人情的记载。唐代长安城的坊门日出时开启,日落时关闭,城里有宵禁,坊外主街夜晚严禁闲逛,唯有上元节全城解禁联欢——这为整个故事情节奠定了关键的合理性。

这部剧之所以能红透全网,一直引发话题与讨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作为一部历史背景的作品,对于“历史”本身的追求。从长安城整体的市坊布局到贵人私苑的自雨亭,从李必簪尖冲前的子午冠到许鹤子夸张高耸的双环望仙髻,从街头售卖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到崔器一刻不离嘴的新鲜薄荷,从剧中人行的叉手礼到口中唱的“喏”,都在用心地架构一个更加符合历史的唐长安城。

火晶柿子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长安十二时辰》表现了盛唐的器物文明、物质文明和日常生活状态,彰显了大唐的自信和包容。”“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正如剧中李必赞叹的那样,唐文化自有其恢弘底蕴和深厚力量。

这种文化力量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带领《长安十二时辰》升级“出圈”。剧集上线之初,观众讨论最多的是主演易烊千玺、雷佳音等人的演技和八卦消息。播出一段时间后,讨论调性突变,有人津津乐道于盘点剧中“精雕细琢的服装、化妆和道具”,有人则热衷以学术的深度考据“簪子应该横着插还是竖着插”“旅贲军的甲胄”“女性人物的妆容与髻鬟”等学理性议题,“非遗”“光影色调”“美术手稿”等词条也频频登上热搜。

“很多年轻人,先是追星,然后追剧,最后是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眼中,《长安十二时辰》分明就是一场非遗文化大赏。徐宾为了“古法造纸”散尽家财,张小敬与敌斡旋上演“打铁花”,上元灯节的“社火”迎神赛社,其中的“灯”文化及制灯、扎灯的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巧妙融入剧中。就连张小敬因办案借来“细狗撵兔”,也是渭北地区的非遗项目。

在马伯庸看来,影像的使命不仅是展现与还原历史文化亮点,更要唤起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传承意识。“用影视剧的方式把非遗内容表达出来,让观众产生兴趣,应该是一条好的去拯救非遗、让它真正恢复活力的道路。”

“家国情怀”的文化底色

《长安十二时辰》没有把叙事空间放在庙堂之上,而是着力描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市井生活和满身“烟火气”的小人物。该剧制片人梁超表示:“虽然聚焦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映射的却是他们对于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小人物也有大情怀,传统文化中的勇于抗争、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等精神品质,同样需要大家传承发扬。”

剧集的立意很明确,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不仅体现在服饰、礼仪、食物、妆容上,更反映在价值观的审美中。

以12个时辰的时间线索为“经”,“长安108坊”的空间布局为“纬”,纵横编织出一个“国际范儿”十足的文化地理坐标。西市胡商云集“引进来”,微小如纹样、图样等元素都可随遣唐使带入日本“走出去”,反映出当时长安高度的开放与包容。

正如马伯庸所言,盛唐的长安城是一个非常壮观和美好的地方,其时,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信仰、不同习惯和习俗,同时汇聚到此,“长安城实际上超越了时代,是一个存在于中国人心目中的永恒之城”。

这也恰恰构成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体注脚。“大业来四夷,仁风和万国”,文化交融共生让古老的华夏文明更好地传播到更远的世界当中,提升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剧集进一步深化立意,让“长安”成为家国情怀的符号。而正是穷尽书写家园的美好,才能真正体现剧中角色守卫家园的热血和责任,其独立、自信的气质和积极向上的情怀,以及为黎民百姓拼搏奋斗的精神,更让人有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剧集被赋予“家国情怀”这一文化底色,个体情感和集体记忆便发生了同频共振。这个守护长安不受危局所困的故事,便以“家国情怀、担当履责、道义信守、重道守礼、教化传承”为核心的精神脉络铺陈开。剧集所传递的“为生民立命”“开万世太平”等愿景,描绘出中华民族由古及今、共融共通的质朴民族基因——危局终会解开,与之相对的正义、心怀天下、民贵思想的正能量同样彰显。

所谓“大唐气象”,不仅仅是一件衣服、一个器物、一座长安城,更是“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都爱之如一”的胸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格局,以及“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气度。

多维“出圈”的文化印记

马伯庸可能自己都没想到,原本是对蓉城人民惬意生活友好调侃的一条“成都十二时辰”微博,会成为“十二时辰”风潮的引子。

先是网友发散出了“全国十二时辰”,一些城市地区先拥有了特征突出、精妙入神的“十二时辰”,或与地方本身就有的一些特色生活文化标签有关,或是跟时事热点结合,比如卷饼卷一切的“山东十二时辰”,垃圾分类带动全国的“上海十二时辰”,地貌复杂因此被概括为“找路”的“重庆十二时辰”……

随后,“追星十二时辰”“暑假十二时辰”“各App十二时辰”等陆续登上热搜,万物皆可“十二时辰”。

图为马伯庸微博截图

至此,“十二时辰”已经成为了一个标签,在年轻群体中迅速传播,并且不断裂变出新的词条。如人民日报官微主持发起的“周末十二时辰”,便在网友中引发了一轮发散式注解风潮。而随着“十二时辰”表情包走红网络,其“流量担当”的地位更加无可争议。

其实,“十二时辰”风潮形成之前,多家官媒就已经点名表扬了《长安十二时辰》,不论是细究艺术美感,还是提炼文化价值,都从多个维度肯定了《长安十二时辰》的价值。如新华社指出其“用工匠精神再现唐风古韵”,《光明日报》则肯定其“还原了千年长安的风貌与气质,让观众领略了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知乎、虎扑等社区对于剧中历史文化细节的考据,也出现了讨论的小高潮。而《长安十二时辰》从铠甲、官服到头饰、妆容,官府陈设,甚至是片头时辰的文字,无一不细致考究,基本没有令考据派失望,这个维度的好评也是剧集在播出期间口碑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这期间还有个小插曲,“中国甲”话题下的爱好者们就剧中盔甲的制作环节产生了一些疑问,有趣的是,顺利解决后,这场小风波还带动了该话题在军事榜上的讨论排名上升。

既达“庙堂之高”,又可及“江湖之远”。相比前期较为学术的探讨,后期“十二时辰”创意话题的形成,无疑是在更大众层面的一次发散,并不限于年轻群体,而是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层面全面铺开:“十二时辰,读懂铁路人的一天”“政法委十二时辰”“物流十二时辰”……各种“十二时辰”刷屏了朋友圈。高校、企业、商业活动纷纷来蹭热度,有网友称,自己所在的广告公司要求借势“十二时辰”推出新的海报。

“长安”的热度,则更直接地体现在城市“IP”带来的“西”引力上。数据显示,该剧播出一周后,西安旅游热度上涨22%,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景点成打卡热门地。《长安十二时辰》的“带货”能力也远超想象。剧上线后,火晶柿子在淘宝平台的搜索量突增2127%,水盆羊肉在饿了么平台上订单量全国环比增长11%。

借着这个势头,西安市挖掘和大唐有关的历史、文化、旅游、文物、美食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开展城市宣传。市文化与旅游局、陕历博、西安博物院、大唐西市、永兴坊等纷纷推出各自的“十二时辰”和宣传营销。陕历博发布了“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系列文章;西安中国画院则借机推介起了画家,“《长安十二时辰》火了,看西安画家怎么画盛唐长安”。有人精心设计“西安十二时辰旅游攻略”,带游客走过“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长安108坊;有人细数剧中诸多美食,挖出“舌尖上的西安”;还有专家出面解读《霓裳羽衣舞》和当时传入大唐的胡旋舞,落脚今天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我们主动将和西安有关联的文化符号,延伸到各行各业,对于西安形象、西安历史文化的宣传,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打造西安城市大‘IP’提供了条件。”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会长阎建滨建议,首先可以“趁热打铁”重新树立起西安“上元灯会”的招牌。(当代陕西记者 梁芝芳)

【原创手稿】元宵灯节初进京城

  这一天是大夏淳熙廿三年的正月十三。虽是一年春初,地处中原腹地的京城玉阳却仍是寒意绵绵。这日到了申末酉初时分,西天上昏惨惨的日头越发黯淡下来,顷刻间便要沉下不见。玉阳新城南门外的官道上,十七岁的陆沈在随老师赶了许多日的行程后,此刻抬眼望见高耸的南薰门门楼上一派火炬通明,两边竖起的旗帜黑影幢幢、被风乱掣,顿觉身心疲惫一时忘却。这是陆沈人生中第一次来到中原皇都、天子脚下。等到他夹在返家的人流中进了城门,很快便被眼前人来人往、灯火参差的景象吸引住了。

  黄昏时分月下清影,只见玉阳阖城内家家户户门前尽扎彩棚,又缀上华灯锦幡无数。天街上游人如蚁,手把新制纱绢宫灯,花前月下肆遨游。灯市下新妆擅场,两鬓间簪花戴翠,倩声软语笑盈盈。

  这一天正好临上元宵灯节的良辰。虽然他早就听闻京城自来人烟浩穰、车马喧阗。及至年节,城内更是灯火繁炽,节物风流。终究自己从小生长于疆隅之地,近来又多出入在荒远村镇,几时见过这番美景。而今一旦目睹了眼下这般煊赫逼人的太平气象,不由得不心动神摇。置身此时此景中,陆沈胯下的青驴若有所感般迟迟而行,任凭主人流连在周围流光溢彩的各样花灯里。

  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各乘一驴,一路踱步缓行。行不多时,看看将近旧城。跨过一桥,御街突然变窄,且街中心已没有了朱漆杈子。四下城隅坊巷曲陌,随处赛挂好灯,彼此炫耀相争。又望见前面万炬照空,恍如白昼。只见老师这时忽然回过头来,微笑着嘱咐道:“我今晚要先去拜访一个故人;你这一路上也应该累了,可先去四方馆歇下脚。我办完事就来会你。”说罢也不等回应、径自去了。

  原来陆沈只知老师本籍在京中,却未曾听他说过自己家境身世究竟如何,因而也不知他有什么亲友故旧在此。眼看时辰尚早,又久闻京中元宵灯市乃是天下间第一等要闹的好去处,陆沈到底耐不住少年心性,意欲先去观赏领略一番,便依旧向前去了。

  自进南熏门以来,陆沈一面观瞻临街酒肆、彩楼绣旆,一面留意细看京中士女衣饰打扮、车骑乘舆,人物风流果然与他平日所见截然不同。值此新春佳节,道上行人个个容光焕发,悠游洒脱;车马奔驰往来,亦都从容不迫。只见一城士庶,无论老少,尽著绸缎锦衣,光鲜明净;又有大家宅眷,坐车过处,尘土余香。只一初看,便使人心中感叹,直如梦华胥之国、游天上仙宫一般。

  一径行到天街深处,沿街商铺遍列各色灯球,灯火比先前更增十倍,晃得驴儿也迷了眼,只是蹀躞难行。只见十余丈宽的街道挤满歌儿舞女,四下里人头攒动,难以侧足。原来京中只这虹桥一片的夜市,最为人丛闹处。陆沈略一抬眼,便见酒楼茶肆层层相高,栋栋相向,灯烛上下交映。当中有座矗立最高,周围上下,燃灯不计其数。楼上楼下,约有百十间阁子,各垂珠帘绣幕,又有笙歌妙曲暗度。门首上一块朱漆金字招牌,题“会仙楼”三大字,极是气派。再看门前宝马雕车或驰或驻,王孙富商络绎不绝。

  才这会子的功夫,不觉天色已经大暗。当下满城灯火愈显炽盛。陆沈此刻孤身一人陷在人丛深处,周遭密密挨挨,净是游街赏灯之人,一时不知何往,却又抽身难退。陆沈茫然四顾,但见身边人影往来,纷纭杂沓,语笑喧阗,心下微微触动。当下勉强控着驴儿左兜右转,每每欲至一处,半路又折向一边去。原来这驴儿畏怕明火,常被他人携着灯烛冲撞开去,因此不好驭了。陆沈索性也不去拘管它,好歹到处逛逛,凭它去哪儿便到哪儿。

  原来这驴儿此番随入京城,毕竟是罕见热闹的,且又受了些惊扰,当下少不得避着歌吹锣鼓的所在而去。话休絮烦,只说一人一驴悠悠荡荡,好不容易捱到桥头开阔处,听得耳后鼓乐喧声渐渐小了,方才稍稍歇住了脚。往前一望,却见一座灯烛辉煌的木拱桥跨河而立,状如飞虹,更兼色彩绚丽,斑驳陆离,煞是好看。再看桥上桥口,摊贩云集,遍售各样吃食,熙熙攘攘。又有货摊售卖诸多应节饰物,引惹游女无数。但见灯夕下花光满路,靓妆妇人、轻盈女子,手捻玉梅、头戴翠蛾儿,恣意嬉笑玩耍。星月朦胧、灯火掩映之下,其五官容貌虽看不甚明,只其意态便真如月宫仙子一般了。

  陆沈下了驴,牵上嚼口带子,转道沿河堤一径西行。眼看灯火越来越稀,行人越来越少,也无了先前赏灯的十分兴致,且行且止,随意览看河中夜景。正走之间,迎面过来一家乘夜出游的人,后面紧跟一众仆役和一顶檐子。只见一对夫妻行在最前,又有一小儿膝下撒欢、一小女乘肩随行。那小儿衣着鲜丽,手里攥着一支花炮,一时点燃开来,望空一掷。却见那炮仗嗤嗤地吐出彩焰来,凌空舞旋,好巧不巧,直奔着陆沈而来。

  且不细说这驴儿被焰火一吓,如何惊惶躲避、良久方定;只说那夫妻俩见状忙引着娇儿上前来称不是,叙了一篇客套话,赔过许多礼,这才去了。陆沈初不甚在意。及至他们走得远了,回头看时,见一家人依旧欢声笑语、和乐融融,不觉心绪更沉,神思恍惚。

  陆沈一路独行,正不知行到何处,隐约中听到有吟唱声。循声望去,河堤下仍是一片昏黑寂漠,只有三两盏莲花灯飘着。正自诧异,再走两步,转过一处河湾,望见河中泊着一艘游船,构造精巧华丽。船上四垂帘幕,又有丝弦管竹、缓歌曼舞。歌声稍歇,便听得帘子里行酒作乐、畅笑欢谈声。陆沈也是稍稍阅过世的,已知这游船非比寻常,料想京中能在内河上行此船遣兴的,不是穷奢豪富之家、必是王公贵胄之臣。

  那游船离岸不远,陆沈一边走一边听。先前御街上诸多艺人,临街献唱流行的令曲小词,唱腔柔媚低靡;如今听到船上伎乐唱曲,声字清圆,唱法都不相同。只觉当中含蓄蕴藉、别有韵味,自己竟从未听过。因而每每听到动情处,不觉驻足细聆。

  正听间,这一曲终了,只闻得船上饮宴谈笑声不绝,左等右等并不见有人再献唱艺。陆沈走到河边,看到这里原是一座码头,河面上好几处木头引桥,底下两列深桩直插水底,支撑桥面。那游船吃水深,不敢近岸,因而又有一干人乘小舟搭起一座水上浮桥,方便众人上下游船。

  不说码头上众杂役如何行事有序、恭谨肃穆;只说陆沈系了驴,走上一座引桥,船上景致尽入眼底:只见上下两层,处处是雕梁画柱、珠帘绣幕;上一层宴饮正欢:风流文士、赳赳武夫,同席并座、豪饮剧谈;下一层乐器遍陈:歌姬舞女、乐工伶人,淡妆丽服、精彩妙呈。

  陆沈久等不闻先前歌声,心头愈加失落。正自烦闷间,忽见小小一只画舫从大船背后转出来,倏忽之间已来到岸边。离引桥尚隔丈余,舟人便泊了船。陆沈看过去,只见那画舫里灯火暗淡,顶棚下安坐着一个少女,面前摆一案,案上架一瑶琴。那少女随意拨弄琴弦,才三两下,只闻得声声清幽、玲珑琮琤。琴声才起,万籁一时沉寂,再无它声。

  陆沈心头微微诧异,码头上众人早将手中差事搁置一边,拢上来围成一围,各各倾耳伫听。却见那少女试琴完毕,依旧端坐案后。静默片刻,伸出纤纤双手,于琴弦上下次序挑抹撩拨,忽然开口唱到: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陆沈一听歌辞,已然知道琴师弹唱的正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只是此曲本以琴声拟胡笳声,已自悲伤;况兼文姬生平遭际坎坷,所作过于凄凉哀怨。目今京师繁华之地、举国欢庆之夕,如何便要演奏此曲。

  正想之间,只听那琴声流利清越、越奏越急;倏而调转低沉,如坠深谷;如此回旋往复,难免牵动听者心肠。陆沈听得入神,早已忘却身在何处。此刻自伤身世凄迷、数年流寓,孤苦飘零、难归乡土;如今于滨水之地,闻此眷眷思乡之曲,心中怅恨,如何言说?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陆沈初听琴歌时心中虽然伤悼,还能勉强自抑;及至琴师弹唱到这一句时,心内大恸,不由得不蹲下身来,掩面哭泣。码头上诸人或是水手或是船工或是力役,虽也被琴曲感染,但都不通音律。当中最感伤者也不过是摇头跺脚、嗐声叹气而已。当下众人见一少年失声痛哭,不免彼此面面相觑、心中惊怪不已。

  女琴师奏完此曲后便收了琴。琴声才歇,码头上众人一哄而散,正在吵嚷间,上来两个身着锦衣、腰系宝剑的护卫,厉声喝道:“还不让开!”众人见是大人物,一个个噤若寒蝉、让出道来。陆沈还在地上饮泣,忽有只手拍了拍他肩膀,又递上一块白绫印花手帕。陆沈接过手帕拭完泪,稍稍止住心中伤感。起身正要向那人道谢时,抬头看见此人:身穿暗红软缎貔貅罩衣,头戴金丝束发嵌宝冠;姿容秀美、举止历落。眼眸湛然、神采黯然。

  陆沈把此人呆看了半晌,不觉中失了礼。那两个护卫面露不快。这人把陆沈也仔细瞧了个遍,略施个礼,开口问道:“敢问阁下大名、家乡何许?在下姓刘名熠、表字世元,京城本地人。”陆沈回转神来、仓促还了礼,应道:“小弟陆沈、吴郡人,年未及冠。”刘熠又问:“适才看见贤弟听琴而哭、不知何故?难道是思乡情切么?”陆沈闻言点了点头,勉强笑道:“愚弟今日才得原是穷乡僻壤生长之人,本不曾听过如此妙曲。先前听得入神,一时失态、惹得旁人笑话,还望刘兄勿怪!”刘熠听了摇头道:“贤弟这话言重了。有感而悲、人之常情,甚么笑话不笑话的!只是我看贤弟方才哭的情状,想你也是个真情性的丈夫。不瞒你说、愚兄因一时烦闷,正想去讨几杯酒喝。今日邂逅贤弟,不知怎的、只觉面善。如若不弃,就请移驾随我同去畅饮几杯如何?”

  却见刘熠也不固请,转身便走、一直上了浮桥。陆沈心中思忖:这人好生奇怪!不如先随他去走一遭,再作打算。当下跟在后面,踩着浮桥、登上游船。先前望见船上好不热闹,此刻竟不见一人。往里看时,唯见帘幕重重;屏风、隔扇层层相掩,银釭、宝烛半明半灭。

  刘熠引着陆沈上了楼,来到一间轩阁内。当中立着一架大围屏,屏前一人倚身榻上。榻前设一筵席,席上满堆杯盘果品、散乱狼藉;案几坐凳歪歪斜斜。榻上之人正带醉而卧,抬眼瞥见刘熠上楼来,忙抬手招呼道:“阿弟回来太晚!当罚十杯!”说罢身后两小厮赶紧上来更换杯盏、铺设一番。却见刘熠也不答话,随便找个座位坐下,当即闷头倒酒闷声喝。一连喝了好多盏,意犹未尽。于是另取壶酒,仍旧自斟自饮。榻上之人见了趔趄着站起身来,醉眼惺忪、衣冠不整,打趣说:“阿弟酒量虽好,这许多冷酒入了肠,只怕滋味也不好受吧!”刘熠却摇头说道:“阿兄有所不知,这酒烫了吃便没了滋味!”说罢又唤人上酒馔来,却不沾半点吃食,只是一味饮酒。那带醉之人听了这话当即咧开嘴笑道:“为兄若果不知此理,岂非白白糟蹋了此处的圣人贤士!”忽又招手向陆沈唤道:“阁下待那儿许多时,何不过来同饮美酒、一醉方休,也不虚此一行了!”陆沈也不觉冒昧,当下拱手坦诚告道:“承蒙主人惠请,小弟敢不从命!怎奈小弟福薄,贱躯久抱痼疾。半生未沾酒水,实是身不由己。”这位主人虽然将醉未醉、身形不稳,神情态度却另是一种风流,比之常人更多一份雍容大度。况且衣冠服饰极尽富丽华贵,言语行动间隐隐露出尊者风范,若非公子,定为王孙。刘熠这才将码头上陆沈听琴而哭之事略略述说一遍。主人听了阿弟的介绍,大笑道:“我早见阁下不似京中市闾之辈。既有如此性情,又善能识音辨律,怪道有阿弟青睐!”即刻下了席位,亲手拽着陆沈入了上座。两人并肩挨股,也不用宾主座次那一套虚礼。主人早望见陆沈衣裳单寒,索性就脱下身上一件紫貂箭袖给他换上。陆沈虽也觉得主人过于殷勤,却也不好不领情,只得勉强接受了。因不知他的名讳家世,刚一相问,主人便推脱道:“此间只言美酒、不论俗事!”陆沈没奈何,只得要了一壶茶,陪他说了一回醉话。再看刘熠时,见他仍旧不太理会二人,只管一口接一口地吃酒。陆沈忍不住向刘熠道:“愚弟量浅、不能相陪,实在有负刘兄相邀之意。只是小弟常听人说:酒入愁肠愁更愁……小弟斗胆敢言:兄长襟怀磊落之人,纵然心底有许多烦难事,何不就此倾吐一二。小弟固然力拙,不能帮衬,总也好过在心里憋闷。”却见刘熠停下杯盏,扭过头望向外边,半天仍旧嘿然无言。陆沈也不以为怪,心想对方虽对自己以兄弟相称,两人毕竟是初相识,哪里便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当下恼悔自己出言莽撞了些,却也不好救转回来。又自胡乱吃喝了一会儿,看到主人伏身案上、已然酣眠。正在尴尬之际,忽闻外边传来一叠更鼓声,刘熠立起身来往外便走,又向自己示意。陆沈不知何事,跟出去看时,原来这座阁子前后通敞,外边连一厅,最外还搭有一座看台,围着朱漆雕花的栏杆。两人踩着台阶上了看台,四下景致一时再无遮掩。凭高眺远,只见远近屋宇楼台灯火灼烁,恍如星河坠地,如梦似幻。

  陆沈正看得痴迷,刘熠轻声说道:“今夜是玉京灯节里第一天放灯。眼前的景象,一年到头也只这几晚才能见到。依贤弟看来却是如何?”陆沈不禁叹道:“说来惭愧,小弟自幼随师傅四处漂泊。海角天涯,也曾去过。但若论起各地城郭的富庶繁华,恐怕都不及玉阳之十一。况且京都上元佳节,华灯璀璨,人间无二。哪个不知、谁个不晓?兄长又何必相问呢?”刘熠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我从七岁起移家到玉阳,之后的十四年里,几乎每到这个时候都能看到这样的光景。但我近来却越来越厌恶这样的夜晚。城里的明灯一年多似一年,可我好像渐渐和它疏远了。也不知到底是我变了,还是说这才是它原本的面目……”

  陆沈听后心中不免有些吃惊。回过头去看他时,见刘熠欹身靠着阑干,隔空伫望,又不知是在看城里面哪一处。陆沈当下也不好回应,半晌才说:“帝里的光景自然是好。可对我而言,这里终究只是异乡。况我历来不喜欢人多的大地方。兄长若是在京城里待得闷了,何不外面去游耍一趟?小弟——”刘熠忽然做个噤声的手势,指着一处地方说:“看那儿!”陆沈顺着手指的方向瞥过去,只见稍远某处地面上陡然间绽开许多五彩烟火。天上地下,同时俱起;光焰迸照,星月无光;响彻区宇,燎彻天际。

  陆沈不觉中痴望了半晌。直至烟消烬散之时,方才回转神来,问其缘故。刘熠解释说:“今晚朝廷为了款待入京贺岁的各国使节,在宣德楼前搭设露台山棚,广置歌舞百戏。此刻烟花放过,说明主客已到场了。”陆沈正欲问主客是谁、要摆这么大的排场,忽听得河岸边传来一声呼哨。刘熠忽对陆沈恳切说道:“今日于水滨之上邂逅贤弟,实乃幸事。而今正值帝都不眠之夜,为兄为效愚诚,一尽地主之谊,特请贤弟同我前去看一出好戏,不知你意下如何?”陆沈心中虽然摸着不找头脑,料他必有缘由,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