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那些萌萌达的妖怪

猫头鹰是胎生还是卵生 猫头鹰属于什么动物呢

1、猫头鹰是卵生动物,猫头鹰属于鸟纲,鸟纲的生物均属于卵生动物。

2、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作为营养。卵生在动物中很普遍。猫头鹰一窝产卵数量不定,体形较大者产卵较少,而体形较小的种类产卵通常较多。孵化期约一月左右。孵卵一般仅由雌鸟完成,育雏则雄雌共同承担。

《山海经》中那些萌萌达的妖怪

在中国上古时期,有一部奇书《山海经》,堪称中国最原始的妖怪大全,有一个混沌这样的妖怪,神奇,顽皮,有一点点的骇人,但总的来说走的还是卖萌路线,而且,有些妖怪对后世影响还很大呢,一起来看看这些神奇的妖怪吧!

1.混沌

要说上古精怪界大名鼎鼎的妖怪,混沌当居其一,先秦时期无论是严肃高雅的史书、诸子如《左传》《庄子》还是专门描写精怪异物的《山海经》,混沌的大名都赫然纸上,让人怀疑这如同肉球一般没头没脸的小妖怪到底是何方神圣,名头这么响!

《山海经•西山经》云:“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在山海经中,混沌又叫帝江,它虽没有面目,“状如黄囊”,但却是个文艺型的妖怪,“是识歌舞”,是个懂得高雅艺术的妖怪。精通歌舞在现在看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爱好,但在上古时期,只有贵族才可以接触到音乐。据此一点,混沌的出身当然是不会低的,《左传》说它是黄帝的“不才之子”,可能是由于不大成器,所以在民间传说中逐渐演变成了妖怪(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伤心的事!)。

但变成妖怪的混沌,依然保持着自己做王子的高雅嗜好,爱好歌舞艺术,有人说混沌还是原始先民的歌舞之神。到了战国后期,不大强调混沌的出身和爱好了,如庄子所说的关于混沌日凿一窍的故事。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此时的混沌除了面目外,其实与远古时期传说中的混沌已经大不相同了。但后人并不买庄子的帐,还是喜欢那个胖乎乎圆滚滚有点小邪恶的混沌,于是在汉代的古书《神异经》中,他们描述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喜欢欺负善良的人,这是符合混沌一直以来的形象和定位的。

2.羽民

《山海经•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上古时期,人们习惯将羽人和神仙并称,可以说羽人是神仙的雏形。据《山海经》记载,中国最初的羽人们是群居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长相奇异,虽然长着人头但是身生羽毛,一说还长着鸟的嘴巴,长长的脸颊。这样的长相独居于人群中很容易被看作妖怪吧!那为什么羽人会和鸟联系在一起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先祖们还是很天真的,他们认为人之所以不能像鸟那样在天空自由翱翔,是因为人身上没有羽毛。

所以我国最初的神仙(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还不是白衣飘飘的御风而行者,而是身披厚厚的羽毛肩膀上长着一双笨拙的大翅膀的形象。所谓“羽化成仙”也是从此中而来。——直到汉代,仙人们还时常披着厚厚的羽毛挥舞着大翅膀在天空飞。更可悲的是,为了使羽人们更加符合鸟的特性,人们还想象着羽人并非胎生,而是卵生的,而且飞不远,估计是嫌人的身体毕竟笨重,不像鸟那么轻盈(见《淮南子》),看起来上古时期的羽人更像是鸟怪的化身,与后世峨冠博带自由飞翔的神仙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啊!

3.人面鸮

《山海经•西次四经》:“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人面鸮从字面意义上说,其实是一个动物综合体,它既可以称为鸟,也可以称为兽,人面鸮(猫头鹰)身,躯干像猕猴但是比猕猴大,长着一条狗的尾巴。这人面鸮还有一个嗜好,不知是因为自恋还是自省,反正它一天到晚喊着自己的名字。这种鸟不是传说中的瑞兽,因为它一出现,天下必出现大旱——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世界人民都不喜欢猫头鹰,所以即使它长着人面,但是只要有枭身,肯定不是什么好预兆。

4.九尾狐

《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狐狸的相貌在自然界中,可算是以柔媚取胜的。而在妖怪界中,长着九条尾巴的九尾狐更是秒杀一切的精怪,《封神榜》中,倾国倾城的妲己被认为是九尾狐狸精附身,绝非偶然。上古时人们对九尾狐的态度非常的不明朗,有时认为它是非常凶悍的精怪,如上文所载《山海经•南山经》中,说它声音像婴儿一样,能吃人,但如果人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蛊惑。可能因为狐狸本身就狡诈多智,喜欢蛊惑人类,所以按照传统上吃什么补什么的食疗大法,吃了九尾狐的肉可以抵御蛊惑是可以理解的。

但狐狸究竟不是十恶不赦之辈,更关键的是,它其实很少吃人,它的主要食物并非人类,而且他狡黠圆滑,长得也不错(相比之下人面鸮就永远不会被认为是祥瑞),所以换一种语境人们又认为它是祥瑞之象,传说如果它太平时期出现就是吉祥之兆。

《吴越春秋》记载: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年近三十还是单身。有一次,他走过涂山,见到一只九尾白狐,非常的高兴,因为涂山氏一直以来流传着一首民谣,大意是说谁见了九尾狐,谁就能成为天下的王;谁见了涂山氏的女儿,谁就可以家世昌隆,子孙繁盛。后来,大禹果然娶了涂山氏的女孩为妻子,并生了儿子启,开创了夏朝数百年基业。这个传说流传到后代,女主角逐渐被置换了,娇美的新娘涂山氏之女变成了九尾狐的化身,大禹等于娶了九尾狐,这对于狐群来说,无疑是个福音,攀上了大禹,必然可以自高身价。于是《聊斋志异•青凤》中, 狐精青凤的狐狸叔父自称为涂山氏的后裔,见到世家公子耿生也并不自惭形秽。

在传说中,狐狸若长出九条尾巴,就会长生不老,变化无穷,可见成为九尾狐是狐狸界的终极目标,要历经数千年修炼才可以成为一只合格的九尾狐。九尾狐的诞生,为我国神魔小说贡献了众多素材,如果没有九尾狐,我们的民间传说将会多么单薄乏味,如此看来,九尾狐的存在,实在是善莫大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