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不愧是为仙都,修道圣地,竟出了这么多高道名医

终南山在哪里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飞山、终南山、周楠山,简称南山,位于陕西省xi市秦岭中段,古城长安(Xi安)以南。 寿南山 、 南方捷径 典故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

钟南山:

南山,位于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接的主要部位,无论从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都是中国南北的天然分界线。东起安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岭,周至县的最西界,107 deg东经。37109 deg43.北纬33度;4134 deg2、东西长约230公里,最宽处55公里,最窄处15公里,总面积约4851平方公里。横跨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等县,绵延200多公里。

钟南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8月23日,秦岭钟南山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终南山不愧是为仙都,修道圣地,竟出了这么多高道名医

【原创声明】:晓梦阁只做原创内容,晓梦阁出文必属精品,禁止盗用违者必究。

文/晓梦阁主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

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这是金庸《神雕侠侣》中的一句话,在小说中说得是杨过带着小龙女归隐终南山。通过金庸的这部武侠作品,让许多人知道了终南山,而且这个曾经是王重阳修道的活死人墓,也是真的,如今依旧存在。(西安市区西南40公里处)

有句话叫:天下隐士出终南。这终南山被誉为是“仙都”,在道教中是“天下第一福地”。曾经有一个外国人来中国寻找隐士高人,去的就是终南山,并且写了一本书叫《空谷幽兰》,这本是客观地描写了中国隐士的现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自古道教与医术分不开,道医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医术,举个大家熟知的例子,东汉末年的张角,传太平道术,以符水道术治病救人;之后张道陵张天师同样用道医给四川当地的人进行治病,去除巫毒,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而终南山作为修道的圣地,更是出了许多高道名医,这里有我们所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一、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医德高尚,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

他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他活了102岁,无疾而终,羽化飞升。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后合并为《千金方》留给后世,值得一提是他的医书中有很多道教的真理。后宋代被册封为“妙应真人”,影响深远。

二、道医石泰

宋代扶风医生,祖籍常州人,曾在扶风行医,治病不收报酬,凡经他治愈的人,只要求为他种一颗杏树,几年后便成杏林。现在的杏林镇就由此得名,“杏林”也被用于中医界的称呼。石泰后来随张紫阳(紫阳真人)学道,著作有《还原篇》,传说他活了137岁而仙逝。

三、陈抟老祖

陈抟,号“扶摇子”、“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常被视为神仙,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主张以睡眠,休养生息,时常一眠数日,人称睡仙,活了118岁。著有《无极图》《先天图》《指玄法》等道教著作。他长于导引和气功。创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

四、丹阳子马钰

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马丹阳,是全真七子之首,也是全真教支派全真道始祖。也是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师兄。通针灸,传有《马丹阳十二神针》全真七子中悟道最快的人,相传祖师王重阳仙诞,在莱阳的游仙宫致醮后,他便与弟子夜话至二更。忽然风雨大作,他勉励弟子:“吾今赴仙会,堂堂归去也,作个快活仙。汝等欲作神仙,须要励修功行,纵遇千魔百难,慎勿退惰。”说完,端坐而逝,成仙得道了。

五、长春真人丘处机

邱祖,在我写的文章中经常出现关注我的读者应该已经很熟悉了,丘处机,不仅是小说中的人物也是历史真实的人物,更是道教重要的神仙。重阳真人仙逝之后,丘处机曾在终南山上修道,后来带着弟子远赴西域,劝成吉思汗不要再杀人,即是“一言止杀”,后封为大国师,掌管天下道教。最后定居北京,建白云观,卒葬后殿中,墓今尚存,养生专著有《摄生消息论》一卷等。

六、明国神医马鹏

马鹏,人称马神仙,道号园通。民国二十年拜龙门洞王承盛道长为师,入龙门教。王逝,马云游四方,施药乡里。人送钱物,转施贫穷。后定居千河“景福山”,将其生平医术心得、治人验方,针灸穴位等刻之于碑(碑今存陕西省中医学院)。以歧黄济世,无论富贵贫贱,总以济民救弱为宗旨,家无积财,自奉俭约。白天黑夜,狂风大雪,一延即至,深受民间尊奉,人称“马神仙”。

好了,看完这多人高道名医是不是大有感触,为何道教能出这么多济世救人的高人呢?终南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隐士修道者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