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六单元)

积雪化得快是哪个方向

雪融化快的方向就是太阳照射的方向,所以经常被太阳照射的地方更容易融化雪。阳光直射在雪上,可以加快雪转化为水的速度,使雪迅速转化为水。而且因为是阳光直射,融化的水也能很快蒸发,所以在被太阳照射的地方往往看不到雪。山坡、平原等地,积雪南方融化快,北方融化慢。如果是沟里的雪,北方融化的快,南方融化的慢。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六单元)

第 六 单 元

本组课文是围绕神奇的大自然、神秘的太空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选编的四篇课文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太空知识的短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语言,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古诗二首》选编了两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旨在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感受古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

《雷雨》用精练的文字,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旨在让学生感受雷雨这一自然现象神奇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旨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太空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科技的兴趣。

《语文园地六》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学习与运用的能力。

本单元安摊了四篇课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有的介绍大自然的景物,有的介绍太空生活常识,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景物的奇特,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优秀文本。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其对自然界景物的认知只局限于表象,所以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尤其是对太空生活的认知,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呈现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可看可感的画面,以体会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等的特点。对于太空生活的认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搜集资料等形式,对所学内容先行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5.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毕”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诵读古诗,理解古诗A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4.内化古诗,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磁性田字格;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景色之美。

4.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天上的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

师:对,杭州历来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那么,你们知道杭州最有名的景点是哪里吗(西湖)?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西湖的醒片,学生欣赏,感受西湖之美。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晓”和“慈”。

教师适当解释:净慈寺是西湖旁边的一个寺院的名字,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创设与西湖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之美,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阿时,在揭示课题环节进行朗读指导和作者简介,为后面更好地学习古诗文打好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出示生字“毕”,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记忆生字的字形。

出示生字“湖”,鼓励学生为“湖”字组词(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多媒体再次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全班齐读这两句。

(2)多媒体出示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

出示生字卡片:“莲”“穷“‘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全班齐读这两句。

(3)全班齐读古诗。

4.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

5. 指名学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朗读指导法和分散识字法,让学生在初读环节扎扎实实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并分散进行识字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再读古诗,欣赏景色

1.过渡:这首古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却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壮观的西湖美景,那么,诗人描绘了西湖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看一看吧。

2.精读前两句。

(1)出示前两句.学生自由朗读,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

生:从“六月”我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生:我从中知道了西湖夏天的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相同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诗中读蠖了这么多内容,那么,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呢?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生:老师,“毕竟”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我不懂“四时”的意思。

师:有谁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给大家讲一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解释:“毕竟”是“到底”的意思;“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对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适当补充。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古诗。

3.精读后两句。

(1)过渡:西湖夏天的景色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答案就藏在诗的这两句中,请小朋友们轻轻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诗,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接天”就是“与天相接”的意思;“无穷”在诗中指莲叶看不到边际;“映日”的意思是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5)出示西湖荷塘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6)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4.体会情感。

(1)过渡:夏天的西湖真美呀!可是,同学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都写西湖的景色,也没有提到林子方,这不是文不对题吗?

(2)同学们,你们想解开这个疑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与林子方的关系,你们就会明白了。

教师朗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_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

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

(3)现在,你能说说诗人送别友人时,为什么只写西湖的美景了吗?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并归纳:诗中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眷恋之情。

5.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由朗读整首诗,并练习背诵。

6.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问题引导法,结合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描绘的壮美景色,并从这美丽的景色中体会出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4个生字:湖、莲、穷、荷。

2.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3.教师重点指导:“湖”是左右结构,在书写时注意各部分写紧凑,左部略窄;“莲”“荷”“穷”都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稍扁,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面,下半部分稍长,需占据上半格的一部分,不要全写到田字格的下半格。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的正确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和书写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完成写妤字的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看到了夏天西湖接天莲叶的美丽景色,还明白了诗人借西湖的美景来抒发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把这首古诗背给自己的家人听一听,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画下来哟!

板书设计: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无穷碧

西湖美景 以景寄情

荷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绝、鹂、鸣”等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绝、含、岭、吴”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这首诗。

3.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理解诗题

1.视频播放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春天的景色美吗?想一想,你学过的哪首诗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背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自由举手背诗。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过渡:春天到了,草长莺飞,唐朝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这幅十分动人的春景图深深地感染,不禁吟出这首《绝句》。(板书诗题)

指导学生学习“绝”字,交流识记方法。

4.介绍“绝句”。

绝句是我国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5.介绍诗人杜甫。

杜甫被称为“诗圣”。你了解诗人杜甫吗?把你知道的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有效的启发性的提问,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初读诗文,解决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掌握诗的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出示带有古诗中生字的卡片:“绝“鹂”“鸣”“行”“含”“岭“泊”“吴”。

(1)指名读,相机纠正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含、岭”的读音,明确“行、泊”为多音字。

(2)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尝试给生字组词。

4.学生再读古诗,将诗句读正确。

5.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以自主识字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相机纠正生字的读音,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过渡:正值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鹂、白鹭图片)

(一)品读前两句,感受意境。

1.介绍黄鹂、白鹭,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颜色。

2.感受“翠柳”的意境之美。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哪儿呜叫呢(柳树间)?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

3.想象情境:黄鹏可能会说些什么?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呜叫呢?

学生自由回答。

4.齐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5.你还看到了什么?发挥想象,说说那一行白鹭在天上是怎么飞的。做一做白鹭飞翔的动作吧。

(1)学生想彖白鹭飞翔的动作读一读“一行白鹭上青天”,并可以加上动作来表演。

(2)引读: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飘飘悠悠地飞上了蓝天,那真是 一行白鹭上青天。

6.指名说一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教师适当纠正、补充。

(二)品读后两句。

1.此时此刻,杜甫看到了窗外的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2.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千秋雪”。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青年代之长。“千秋雪”就是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所以诗人用了一个“含”字,很生动,很形象。

4.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心情愉悦地吟诵出“窗含西岭千秋雪”吧!

6.诗人除了从窗户向外看,还向门外一瞥,他又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万里船”,这里指从遥远的东吴开来的船。

7.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8.指名说一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读背古诗。

1.诗人凭窗远眺皑皑白雪,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2.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读这首涛吧(学生齐读古诗)。

3.表演读。要求学坐和着音乐诵读,引导学生融人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4.学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意境图,为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诗意。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绝、含、岭、吴”。

2.学生交流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并指导写法。“绝、岭”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岭”在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点不能丢了。“含、吴”都是上下结构.“含”上边是“今”,要写得略宽,整个“今”从田字格的上半

格延伸到下半格,下面的“口”只占下半格的一半;“吴”在书写时,“口”要写得略扁,下面的“天”从横中线的上部起笔,“天”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口”。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 展示学生写得较好的字,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在生字指导书写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心中构建字的结构。在书写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并加强字的书写指导,保证书写质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甫欣赏了草堂周围的美丽景色,体会了诗人作诗的情形,感受了诗的意境,体会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再有感情地把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 古诗二首

黄鹂叫 翠柳

白鹭飞 青天

绝句 色彩明丽 清新开阔

窗外 千秋雪

门前 万里船

16. 雷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雷、乌、黑、压”等8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词“黑沉沉”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磁性田字格:有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图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雷、乌、黑、压”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视频导入:播放雷雨的视频。

师:同学们,雷雨是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自由举手说。

2.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很多景物都是变化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雷雨》,去看看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特点吧。

(板书课题:雷雨)

学生齐读课题,并自主学习“雷”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看看解决了哪些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注意:“蝉、垂”是翘舌音,“雷”是边音,“迎”是后鼻音,“乌、迎”是整体认读音节。

4.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轮读生字。

(2)同桌之间互相指认。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当补充。如:“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顺口溜识记: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蝉”,让学生了解“蝉”是一种昆虫,采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识记;“垂”,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

6.学生给生字组词.并连同词语读一读。

7.将生字带入句子中读一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再归纳出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并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2.学生汇报。

雷雨前(第1~3自然段),雷雨中(第4~6自然段),雷雨后(第7、8自然段)。

3.对比阅读: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用心去感受景物的变化。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雷、乌、黑、压、垂、户、迎、扑”。

2. 学生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并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易写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压”和“迎”都是半包围结构。“压”在书写时,不要丢了“土”中的一点;“迎”在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最后一笔横画要写得短一点。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展示写得较好的字,并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示范指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对于难写的字的笔画加强示范,让学生从示范中感受运笔方法,并利用展示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还知道这篇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情景。那么,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物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弄清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雷雨、乌云、黑沉沉、树枝、窗户、压下来、垂下、迎面、扑来。

2.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雷雨的过程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过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都有什么不同的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雷雨》,用心去品读,体会那震撼人心的场面,感悟词语表达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词语,巩固对生字的识记。再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提高学生理解概括的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臻悟意境

(一)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l.过渡:雷雨是我们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想一想,在雷雨来临之前,你都会看到哪些景象?

学生自由说一说。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雷雨来临前的景象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3.学生认真品读第1~3自然段。

师:谁能说一说,在描写雷雨来临前的段落中,你喜欢哪些词语?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生:我喜欢。黑沉沉”“压下来”,因为这两个词语用得很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了雷雨来临前乌云笼罩的情景。

师:是的,雷雨来临前,厚厚的乌云低低地压下来,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一种很沉闷的感受。

师:晚得真好。还有谁能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

生:我喜欢“乱摆”.它形象地写出了雷雨来临前刮大风明树枝无规律摇摆的样子。

师:对,请大家比较一下。没有风时树枝的状态与刮大风时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树L的叶子一动不动。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引导学生体会到风很大,天气变化很快。

4.想一想,雷雨来临前动物有什么反应?

学生根据深文内容,回答出蝉和蜘蛛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小动物预感到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你快看,你快听!引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其他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如:蜻蜓慢慢地低飞、小鱼不断地游出水面等。

5. 指导朗读;这种天气的变化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谁愿意试一试?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指导。

(二)品读雷雨中的景象。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何特点?

2.学生轻声读第4~6自然段.想一想:雷雨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3.说一说雨中的景物有何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边读边联系实际,体会雷雨中朦胧的意境。

4.齐读第4~6自然段,注意语气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三)品读雷雨后的景象。

1.过渡: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 朗读第7、8自然段,说一说雷雨过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3.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学生感受“挂”字用得好。彩虹仿佛是一幅挂在天空中的画。

②蜘蛛又坐在网上。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用“坐”?

引导学生感受用“坐”更能体现雨后蜘蛛悠闲、愉快的神情。

③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雷雨过后到处充满生机的景象。

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情景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来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同时让学生通过体会雷雨前后的景象的不同,感受雷雨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练习,积累背诵

1.完成课后的“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把句子抄写下来”,感受句子中用词的精确。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在品悟作者用词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抄写练习,强化巩固。通过背诵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后。我们感受到了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大自然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其中还有很多神奇的自然现象。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请你们用自己明亮的双跟去观察这些现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惊奇的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留心观察吧!

板书设计:

雷雨前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16.雷雨 雷雨中 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神奇、美丽

雷雨后 空气→太阳→彩虹→池塘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认识“慌、辨、忠”等l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指、针、帮、助”等9个生字,积累“慌张、辨别、忠实、向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办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一些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有关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指示方向的图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慌、辨、忠”等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指、针、帮、助”等9个生字,理解“慌张、辨别”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辨别方向的小游戏。谁能站起来,说一说你面对的是哪个方向?背后是哪个方向?左边和右边呢?

学生自由举手站起来指认方向。

提问:你是凭什么来判断方向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自己是如何判断方向的。

2.引入课题: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方向。可是,当我们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又该如何来辨别方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课文中会告诉我们很多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办法。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辨别方向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对方向知识的记忆,再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出示自学要求:(1)标出每小节的序号;(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初读课文,随文连词认字。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慌张、帮助、辨别”,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助”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重点读好“辨别”,教师讲解该词语的意思。

再次指名几名学生读好第1小节。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随文学习第2小节中的生字。

出示词语卡片“忠实、向导”,指名学生认读并及时正音。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忠实”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出示字词卡片“盏、永远、乱闯”,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4)指名学生朗读第4小节:出示字词卡片“碰上、稠、稀”,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强调“碰”是后鼻音,“稠”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稠”和“稀”,让学生懂得这两个字的意思正好相反。

学生齐读第4小节。

(5)学生默读第5小节,自主学习生字。出示词语卡片“特别、沟渠、积雪”,指名认读,教师正音。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6)全班齐渎第6小节,出示词语卡片“需要”,指名学生认读。

5.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6.巩固识字。

(1)教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2)单独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与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进行记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褰悬初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初读课寡,捉出自主学习要求,让学生自主读鸾,骧文识字,再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并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当指导小结:第1小节指出在野外迷路时,可利用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第2小节介绍太阳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第3小节介绍北极星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第4小节介绍大树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第5小节介绍积雪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第6小节告诉我们在野外迷路时,要细心观察,寻找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

3.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读思结合,由对每一小节内容的概括到对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了合理的坡度。播放风光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指导生宇书写

1.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巩固生字的读音。

2.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了解生字的结构特点,交流书写要领。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重点指导下面生字的书写:

“帮”是上下结构,上面的“邦”要写得略扁,“巾”的中竖从“邦”的

中间起笔;“导”的上面是“巳”,注意要封口;“特”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牛”在做偏旁时,下面一横写成提,右边“寺”的三横要等距,并要注意横的长短顺序。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书空后描红、仿写。

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生字,帮助学生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提高汉字学习效率。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书写指导,帮助学生规范生字书写,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质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到野外去活动,如果迷失了方向怎么办呢?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

3.启发学生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举手汇报,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问题导入: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复习,再一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二、精读课文,朗读理解

(一)学习第1小节。

1学生齐读第1小节,说一说读后自己知道了什么。

指名几名学生说一说。

2.教师导人:课文中告诉我们当我们在野外迷路了,应该怎么办?

(1)引导学生回答:不要慌张,要寻找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慌张”的意思。(不沉着、急切忙乱)

3.课件出示句子: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1)认识指南针。

课件出示指南针图片,教师介绍:指南针是一种用磁针制成的专门给人指示方向的仪器,看上去像一块大手表。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无论怎么动,它的指针总是指着南方。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2)联系下文,想一想,“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后面几个小节的内容,回答:是指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些能指示方向的事物。

4.指名说一说第1小节的内容。

(二)学习第2~5小节。

1.自由读一读第2~5小节.想一想每小节介绍了哪种“天然的指南针”?并在文中圈出来。

2.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师:想一想.“向导”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向导是给别人引路或带路的人。

师:对,那么,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生:因为太阳永远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早晚看到太阳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方向了。

生:中午太阳在南边,地上材的影子指着北方,所以,中午根据太阳和树的影子的方向就可以判断出方向了。

教师课件出示“中午阳光树影图”,让学生观察中午树影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

(2)教师小结:既然太阳的位置变化是有规律的,当我们在野外迷路的时候,根据太阳的位置.就能辨别方向了。所以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3.学生合作学习第3~5小节。

(1)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学习第2小节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在读的基础上,按“词——句一一节”的顺序,先理解词语,再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最后理解整节的意思。

(2)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①按照学习第2小节的方法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

②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照样子,完成表格。

(3)课件出示表格

名 称

为什么能准确指示方向

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

太阳

有规律:东升西落,中午在南方。

早晨有太阳的一方是东方,傍晚有太阳的一方是西方,中午树影指向北方。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5)小组合作,释疑解惑,完成表格。

(6)反馈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课件展示正确的表格填写内容。

名 称

为什么能准确指示方向

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

太阳

有规律:东升西落,中午在南方。

早晨有太阳的一方是东方,傍晚有太阳的一方是西方,中午树影指向北方。

北极星

永远高挂在北方。

北极星所在的一方是北方,据此可判断出其他方向。

大树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观察树叶的稀稠情况,找出树叶稠的一方和稀的一方,据此判断出南方和北方。

积雪

沟渠北边的积雪日照时间长。化得快;南边的积雪日照时间短,化得慢。

观察沟渠里的积雪哪个方向化得快,哪个方向化得慢,据此判断出南北方向。

(7)学生齐读笫2~5小节。

(三)学习第6小节。

1.指名朗读第6小节,和第1小节比较一下,这两个小节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这两个小节的前三行是相同的,最后一行不同。

2.想一想,人们是怎样发现大自然中这些天然的指南针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像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样的天然指南针,我们只有细细观察,多多思考,才能发现它们!

(四)课文小结,

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为我们指示方向,你看,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呀,它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这些奥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对比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既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法指导,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通过让学生对比学习,又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四种辨别方向的办法外,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

(1)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自由举手汇报。

(2)教师补充:(课件出示)

大树的年轮图片、向日葵图片等,介绍这些事物是如何为人们指示方向的。

2.阅读推荐:《十万个为什么》。

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找一找,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如何为我们指示方向的。

【设计意图】知识的延伸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天然的指南针,当我们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大自然真的是太奇妙了!希望同学们能细细观察,留心发现,这样就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多多。

板书设计: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晴天 太阳 中午树影指向北方

夜晚 北极星 永远高挂在北方 天然的指南针

阴雨天 大树 南方树叶稠,北方树叶稀

雪后 沟渠里的积雪 北边化得快,南边化得慢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目标:

1.认识“航、宇、宙”等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宇、宙、杯、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

4.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太空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磁性田字格;有关太空生活的视频及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教师播放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的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师:同学们,视频中展现了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哪些生活画面?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举手汇报,并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2.揭题:同学们,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不是还想了解更多有关太空生活的趣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了解更多航天员的太空生括吧!

(板书课题:太空生活趣事多)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初步了解太空的美好,了解太空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向文本的自然过渡。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对照课文认真倾听,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学生轻声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3)圈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并指导初读。

(1)出示第1自然段中的词语卡片“航天员”,指名学生认读。然后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词语卡片“宇宙”“安稳”,指名学生认读,强调:“稳”是前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适当指导长句子朗读时应如何断句,让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3)出示第3自然段中的词语卡片“即使”“失去…‘重量”“饮水”,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强调“饮”是前鼻音,“失”是翘舌音。

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4)出示第4自然段中的词语、短语卡片“舱体”“稍一用力”,指名认读,强调“舱”是平舌音、后鼻音,“稍”是翘舌音。

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

(5)出示第5自然段中的词语卡片“一件”“容易”“难题”“浴室”“密封”“固定”“否则”,指名学生认读,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强调“室”是翘舌音,“容”是后鼻音。

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适当指导学生朗读。

(6)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5.各小组分段朗读课文,再全班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朗读课文、随文识字。在学生自读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初读指导,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识字、读文,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哪些生活?分别是在哪些段落讲的?

2.指名学生交流,注意指导学生在交流时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小结:课文第2自然段讲了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是如何睡觉的;第3自然段讲了航天员在太空中是如何喝水的;第4自然段讲了航天员在太空中是如何走路的;第5自然段讲了航天员在太空中是如何洗澡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再读课文,逐步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脉络结构,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随机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再出示全部词语,运用分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生字,了解这些字的结构特点,并互相交流书写要领。

4.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指导:本课生字大部分是上下结构(宇、宙、容、易、室),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有四个是宝盖头,在书写时注意上短下长;“易”上面的“日”写得略窄小,下面的“勿”写扁一点,托住上面的“日”。

左右结构的生字“浴”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

“氵”和“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杯”和“板”要注意左右迎让,写协调。

5.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6.学生自主描红,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临写。学生临写时注意三点:一看,二写,三对照。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范写指导法,让学生先分析交流每个字的写法,再适当指导、示范,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令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模仿能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初步欣赏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情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太空”,去进一步感受太空生活的乐趣!

板书设计: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 喝水 走路 洗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与地球上的不同,感受太空生活的乐趣。

3.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激趣导入

1. 教师听写本课生字,然后展评。

2.课件随机出示本课生字,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成词语。

3.指名学生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哪些有趣的生活?

4.质疑导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为什么会这么有趣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太空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复习本课生字词、回顾课文内容,意在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质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情绪及内容上的铺垫。

二、精读课文,感受“太空生活的有趣”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过程中的趣事。下面,我们就去感受一下航天员这些有趣的太空生活。

(一)感受“睡觉”的乐趣。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航天员睡觉的语句,看一看,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是怎样睡觉的?

学生自主读文后,思考分析,与同桌交流。

2.指名读一读描写航天员睡觉的旬子,想一想,航天员在宇宙飞船上睡觉与在地球上睡觉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

①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

②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航天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3.说一说:航天员可以怎样睡觉?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睡觉姿势:站着、躺着。

(2)“必须”是什么意思?航天员为什么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睡?

让学生明白“必须”是一定要的意思。

(3)引导:如果航天员不把自己绑在睡袋里睡觉,可能会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

(4)播放航天员睡觉的视频,看看航天员是如何在宇宙飞船里飘的。

教师简单介绍人在太空里会失重,让学生明白航天员为什么会在宇宙飞船里飘。

4.议一议: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睡觉有趣吗?你觉得哪一点最有趣?

学生自由回答。

5.齐读第2自然段。

(二)感受“喝水”的乐趣。

1.学生轻声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喝水的句子,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航天员喝水的特点。

2.学生反馈汇报。

师: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是怎样喝水的?

生:航天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

师:航天员为什么要用饮水袋喝水呢?

生: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如果用杯子喝水,水流不出来。

课件出示“得”这个多音字的不同诿音,指出在这里念“dei”。

师小结: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地球的引力,物体失去了重量,水就不会流动,所以,航天员要用带吸管的饮水袋喝水。同学们,你觉得在太空喝水有趣吗?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出航天员在太空喝水的趣味性。

4.总结学法: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共同归纳:读书——感受特点——画句——汇报——读出趣味。

(三)学生自主学习写航天员“走路”和“洗澡”的段落,感受在太空中“走路”和“洗澡”的乐趣。

1.学生自主凑文,自主学习第4、5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1)按学习第2、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2)弄清楚在宇宙飞船里走路、洗澡有哪些有趣的地方。(3)弄不懂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说一说,航天员穿的鞋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鞋底带钩。

(2)你觉得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走路有趣吗?你感到哪里最有趣?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我们在地上走路很平稳,而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行走时,因为失重,稍一用力就会飘刘半空中,走不稳。这也是航天员穿带钩的鞋子和地板带网格的原因。

(3)指名说一说,航天员是怎么洗澡的?他们使用的洗浴工具与在地球上洗澡时使用的有什么区别。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密封浴桶或密封浴罩。

(4)你觉得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洗澡有趣吗?他们为什么要用密封的浴桶或浴罩?

在引导学生感受到航天员洗澡乐趣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因为失重的原因,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所以航天员要用这种特殊的密封浴桶或浴罩。

4.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读出趣味。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1、6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总分总”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按“读书——感受——画句——汇报”的过程学习写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段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为。

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你还知道航天员生活的哪些趣事?把你知道的与大家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2.如果你是一名航天员,回到地球后,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太空生活?想一想,说一说,再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在太空中生活非常有趣!要想 ,必须 ;要想 ,必须 ;要想 ,必须 。你看,太空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将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了起来。通过交流,增强了学生对太空生活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课堂小结

太空生活是多么的神奇、有趣啊!可以站着睡觉,也可以躺着睡觉;水可以飘浮在空中,人也可以飘浮在空中;走路要穿带钩的鞋,洗澡要用密封的浴桶……神奇的太空还有许多神秘有趣的事物,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太空的奥秘,了解太空的神奇!

板书设计: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 绑在睡袋里

喝水 带吸管的饮水袋 神奇、有趣

走路 鞋底带钩

洗澡 密封浴桶或浴罩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认识“博、馆、览、育、研、究、哨、诊”8个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2.正确书写“含、迎、留、荡、满、敬”6个汉字,做到不多写或少写笔画。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词语的意思,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4.能对自己不懂的自然知识提出问题,并把它们写下来。

5.通过展示班级图书角,掌握图书分类摆放、科学管理的方法。

6.背诵积累古诗《悯农》(其一),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7.自主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自主识字,积累古诗,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博、馆、览、育、研、究、哨、诊”8个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2.正确书写“含、迎、留、荡、满、敬”6个汉字,做到不多写或少写笔画。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墒猜猜词语的意思,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4.能对自己不懂的日然知识提出问题,并把它们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交流方法,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认识汉字的方法?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当小结:是啊,小朋友们通过逛街、看课外书、看电视、读对联、看广告牌,都能认识很多的汉字。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在生活中认识许许多多的汉字朋友。

2.导人新课:这节课,老师首先要带大家走进“识字加油站”,一起去认识汉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交流回顾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加深对识字方法的记忆,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词语,并进行范读。

2.鼓励学生自主读一读这些词语,看看自己认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不认识。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生字卡片:博、馆、览、育、研、究、哨、诊,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强调:“览、研、诊”都是前鼻音,“哨、诊”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4.学生同桌之间互读每个词语,注意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并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表示什么地方、场所?

5.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生共同小结:这些词语表示的是一些特定的馆所。如;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展览馆是展出临时陈列品之用的场所……

6.单独出示要求会认的8个汉字,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自主认读、交流识记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学习“宇词句运用”

★第一部分:下面这些字你能写对吗?

1.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含、迎、留”三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说说这三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确:“含、迎”在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点;“留”在书写时,不能少写一点。

3.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字在书写时,不能多一点或不能少一点。

4。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荡、满、敬”三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伞字,说一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

5.指名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确:“荡、整”是上下结构,“敬”是左右结构。

6.学生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这些汉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部分: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

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过渡:同学们,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这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汇报:查字典,问家人,问老师……)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三句话,学生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主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与同伴交流。

4.指名学生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5.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第一句中的“暗示”与“明说”意思相反,意思是不明说,丽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第二句中的“泄露”与“保密”意思相反,意思是让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第三句中“喧闹”与前面的“安静”意思相反,意思是声音大而热闹。

6.同伴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不一定非要查字典、问家人,可以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意思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交流发现,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特殊汉字应如何正确书写;通过自主阅读、观察发现、分析理解,教会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四、学习“写话”

1.过渡;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韵,有很多我们未知的秘密,你想过下面这些问题吗?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问题,学生自主读一读,想一想。与同伴交流哪些问题自己也曾经想过。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指出:这些问题有很多也是同学们心中的“为什么”。那么,你们心中一定还有很多书上没写出来的“为什么”,就请大家仿照书中提问的方法,把你们心中的“为什么”写在问题卡片上吧!

4.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空白问题卡片,填写自己心中的“为什么”。

5.展示学生所写的问题卡片,看看这些问题其他学生能否回答。

6.小结:同学们心中的“为什么”真不少哟!虽然很多问题你们现在还不知道答案,但通过你们的不断学习,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会一个一个地解决这些问题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学会了在句子中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还练习了写话,收获可真多!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六》后面的几项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展示班级图书角,掌握图书分类摆放、科学管理的方法。

2.背诵古诗《悯农》(其一),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3.自主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课外阅读的书,除了从图书室借阅之外,还可以从哪里得到?

学生交流回答,重点引导学生回答从班级图书角借阅。

2.导入: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展示台”,一起去了解图书角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马上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学习“展示台”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插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都画了哪些内容。

2.学圭自主观察后,与同桌交流。

3.反馈汇报:图中左边是两名同学在摆放图书,右边是一名同学在阅读图书。

4.想一想,图书摆放时应注意些什么?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图书摆放时,同类书籍要放在一起;学生喜欢看的图书尽量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5.说一说,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图书角,还要做哪些事情?

学生自由汇报,如制订《图书借阅公约》《图书管理守则》等。

6.观察本班教室的图书角,找一找还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说一说应该如何完善。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多媒体出示古诗《悯农》(其一),并范读,学生注意教师朗读时的停顿。

2.学生初读古诗,读准读顺。

(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古诗。师生共同正音:“悯”读前鼻音,“粟”读平舌音。

(3)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古诗,争取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再次指名学生完整地朗读古诗。

3.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再次自读诗句,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和诗句中的字义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诗意。

(3)指名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师适当讲解。

4.练习背诵。

(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尝试背诵。

(2)教师进行方法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第一句描写农夫种庄稼,第二句描写农夫收获粮食,第三句写到处都没有空闲的田地,第四句写农夫还是饿死了。背诵的时候适当在头脑中想象农夫播种、收获等画面,帮助记忆。

(3)指名学生背诵,全斑齐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意、练习朗读和背诵,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背诵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学习“我爱阅读”

1.过渡:同学们,岩石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可你们知道岩石也是一种书吗?它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哟!

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出阅读要求:(1)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将短文读正确、读通顺;(4)想一想短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短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带有树叶、贝壳、小鱼等的岩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毹短文内容。

5.想一想,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因为地质勘探员能从岩石里所含有的物质情况推测出地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哪里埋有煤炭、哪里藏着铁矿等,所以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理解与教师适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巧妙地进行了爱科学和学科学的教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摆放图书、管理图书角的方法,背诵积累了古诗,还懂得了岩石是一本能告诉我们地下哪里埋着宝藏的“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了,读懂岩石这本最大的“书”,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