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行录

憨山大师,讳德清,字澄印(慕清凉国师之为人),别号憨山(选于五台之奇,以喻狂性之歇)。安徽全椒人,俗姓蔡。父名彦高,母洪氏;母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而有娠,诞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白衣重胞。

师周岁时,风疾作几死,母祷观音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于邑之长寿寺,易名和尚。师从小常独坐,不喜与儿戏。七岁时,因叔父亡故及婶母生儿,油兴死去生来之疑。

师禀赋聪颖,九岁能诵《观音经》,十三岁能诵《法华经》,十四岁能诵流通诸经,十五岁四书一齐读,十六岁四书学完,背之首尾不遗一字。十七岁,讲四书,读《易》并时艺及古文辞诗赋,即能诗述文。

师年十九岁(公元一五六四年),在栖霞山习禅法,读《中峰广录》,心怀快悦,决志出家,即礼栖霞山云谷大师剃发受具。后专意参究一事,未得其要,乃专心念佛,日夜不断。一夕梦中见西方三圣。自此,三圣时时炳然在目,自信修行可办也。

师二十九岁(公元一五七四年),校阅《肇论中吴集解》,冰释七岁时生死去来之疑,作有“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之偈。

师三十岁(公元一五七五年),于五台。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及觉则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即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虗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自此内外湛然,无复音声色相为障碍,从前疑团,当下顿消。

师三十一岁(公元一五七六年),莲池大师游五台过访,留数日,夜对谈心甚契。是年师在五台体证“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虗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之境。上述数端为大师宗通之相。

师三十二岁(公元一五七七年),发心刺血泥金,书写《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次年开写。师书经时,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来人问讯对谈,书经不辍,亦无错落。自书经后,多有嘉梦,或见清凉国师开示法界玄门妙境;或于梦中上升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唯识妙义;或于梦中赴北台顶文殊菩萨设浴之请,得文殊菩萨以水灌顶及饮甘露,五内洞然,身心如洗。

师年三十八岁(公元一五八三年),隐居东海牢山(今青岛崂山),师在牢山教化十二年,期间建海印寺。

师五十岁(公元一五九五年)至年六十一岁(公元一六〇六年)因万历帝之母李太后笃信佛法,导致宫廷矛盾,殃及方外无辜,两次充军广东雷州。期间师亦不忘弘扬佛化,广利有缘,注刻宣讲诸经论,中兴曹溪六祖祖庭(南华寺)。

师六十二岁(公元一六〇七年),被赦回籍,安置韶州曹溪。此后师就在曹溪南华寺及五羊(今广州)长春庵弘法度众,为弟子宣讲诸经论。

师七十一岁(公元一六一六年)至七十七岁(公元一六二二年),八年间,在庐山五乳峰下法云寺专修净业。日课佛名数万声。期间,师随大众愿,修佛殿禅堂,安僧办道;开堂启讽《华严》;注《肈论》《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等;并长期为众讲《法华》《楞严》诸经论。

师七十七岁(公元一六二二年),粤弟子及诸当道名公遣书,再三致请,情不获已,于是年冬,出庐山,回曹溪。入曹溪时,合山僧众,罗列香华如获母。

师七十八岁(公元一六二三年),居曹溪禅堂,为众说戒,讲诸经论。十月初五示疾,临终时,饮水沐浴,焚香示众曰:“大众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心端坐而逝。于时百鸟悲鸣,星夜毫光烛天。三日面色如生,发长唇红,鼻端微汗,手足如绵。师之肉身现存奉于曹溪南华寺内。

师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年)十月十二日己丑时,终于明·天啓三年(一六二三年)三月十一日申时,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自行化他,中兴佛法,著述甚丰,泽及万代。

蕅益大师赞云:

伟貌丰神,坚勇大势。

空定凝神,光明初霁。

忧在法门,祸福宁计。

又赞曰:

忘身为法古来稀,

荆棘林间惯血战。

万里炎荒作战场,

未审何人追后殿。

(《灵峰宗论》卷九 )

注:《憨山大师行录》一文,主要依据《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撰述。

公元二〇一八年七月卅一日

(农历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大安敬写

按语:此行录是大安大和尚为《传印长老手书 · 憨山大师〈梦游集〉观世音菩萨赞偈》一书出版所整理,今值憨山大师冥诞475周年之日,再展此文,重新恭读大师应世弘化之行录,俾吾辈恒常忆念佛法僧宝兴世之难逢,感念古德遗范芳规流传之不易,砥砺德行,持戒念佛,共种九品莲因,同赴西方净域。

@慧传小师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