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一物含闻见觉知,盖诸尘境显其机。
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张伯端《悟真性宗》其三

注意句末,我给打的标点符号是“?”不是“。”。
毕竟啊,紫阳真人想调和天竺与中土的“文明冲突”,然而,两者的某些“三观”绝对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调和,就像疫情大流行时代,西(方)天(竺)顺势躺平的“自由精神”,中华民族绝对不懂——因为我们有孔子啊,人在青葱年龄、叛逆时代抨击孔子,人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中年以后谁还抨击孔子,人就很难把他视为老同志……比如五四时期的还有现在的一些老同志,常把中国迟滞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几千年以及没有发展出科学都归咎于儒家文化,实在不能苟同:如果将地球的46亿年史看作24小时的话,那么人类从出现到今天也就一分钟。用道家话说,“壶中方一日世上以千年”。“一分钟”内的各种人类文明,就像点燃了的炮竹一样,就像宇宙星云向外四射一样,造物主有设计各个地域人类族群文化的发展走向吗?尤其是像实际上处于极其闭塞之地的“天朝”这样,如果没有不可思议之“外力”比如一种极其“先进的文化”把它“落后的文化”按在地上摩擦而导致“巨狮”觉醒,甚或它的轨迹“一成不变”地走到“黑洞”也为未可知,这个过程在宇宙的“宏大叙事”中,只是“造物者”一眨眼间的事。就像今天世界还有着与世隔绝的人类部落,过着史前生活。或者说,人们殚精竭虑地研究这“一分钟”之内人类文化的“确定性”,不是多余的事儿吗?啊,也许不到“明天”,人类也就不存在了——参吧,这个具有“科学意识”的“话头”,非常得给力!令人“万念俱消”……
那么俯瞰之下,仅就整个《悟真篇》的“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与禅宗(继承的若干印度)思想的“调和度”而言,紫阳真人端上来的,其实也只是一盘“凉拌”……

就是说,二者的“思维模式”,还是在一个文化层面上:
在面对世界面对宇宙时,他们的“理解”方式是一致的,不是向茫茫太空的深处发射物体……
而是向“人心”中探索“物理”,所谓“直觉体验”……
只是在著述、在诠释各自“体验”时,混杂着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之各种不同。
举个例子,道祖曰“抱一为天下式”。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嗯嗯,慧能这里撂出的“世界观”,就是典型的印度思维模式。
一些佛教或佛法上的“问题”或“疑问”或“情绪”或“主张”,只要把它放到印度(传统)文化的层面儿上去看,它就不是问题或疑问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