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系列(10):《山海经》对古代中医学著作影响管窥

山海经神话传说

  练晓琪:《山海经》对古代中医学著作影响管窥   (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9期)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一些药物的特点和疗效的记载源自《山海经》;《本草纲目》中所载诸多药物的习性和药用价值与《山海经》的记载相合;《山海经》中多种疾病名称为《黄帝内经》所采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具有《山海经》记载的影子。   据马伯英统计,《山海经》全书明确指出与人类健康或疫病有关,或为毒药者,共计121种。除去6种是同名异产,实际所载药物名称为115种。其中:属草者27种;属木者19种;属兽者15种;属鸟者21种;属鱼者24种;属石者2种(逸飞注:108种?)。明确指出用法,饮食服用者91种;外用10种;养用1种。用于治病46种;防免于病45种;强壮或善于某项功能2种;美人色2种;一药兼具二用者21种。防治的疾病约47种。大体可归为内科病者27种,如蛊、惑、心痛等;可归为外科病者15种,如疥、痔、瘿等;五官科类病5种,如聋、羻目、嗌痛(逸飞注:嗓子疼)等。赵璞珊则认为《山海经》记载了众多的药物,其中:矿物类有5种;植物类28种;木类23种;兽类16种;鸟类25种;水族30种;其他5种。凡132种。所医疾病约30种。
  •   以上学者的统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据笔者统计,《山海经》记载明确可以入药之物共有133种。其中:草木类50种;鸟兽类76种;矿物类6种;水1种。就其地理分布看,132种载于《山经》;另1种载于《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在50种植物类药物中,《南山经》3种,《西山经》15种,《东山经》2种,《北山经》没有,《中山经》30种。在76种动物类药物中,《南山经》12种,《西山经》15种,《北山经》24种,《东山经》4种,《中山经》20种,《海内南经》1种。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譬如:芒草,又作莽草,也可单称为芒,一种有毒性的草,与另一种类似于茅草而大一些的莽草是同名异物。《神农本草经》莽草杀虫鱼、生山谷等记载与《山海经》完全一致。李时珍云:“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惘,故名。山人以毒鼠,为(谓)之鼠莽。”《本草纲目》云:“(气味)辛,温,有毒。(主治)风头痈痛,乳痈疝瘕……”其有毒之效与《山海经》记载无异。   《山海经》中多种疾病名称为《黄帝内经》所采用,并成为沿用至今的中医学疾病术语。例如癫狂病,是神智失态的疾病,《黄帝内经·灵枢》有《癫狂》专章。《山海经·西山经》云:“泰器之山,……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再如疽和痈,毒疮根部小而浅者为痈,大而深者为疽;暂患为痈,久患为疽。《黄帝内经·灵枢》第81篇即《痈疽》。痈疽之病名亦源自《山海经》。   又,   盛文强:《山海经》里的飞鱼不是神话   (中国海洋报,2017年7月3日4版)   自然界中确实存在飞鱼,与《山海经》中提到的各类飞鱼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或许就是《山海经》中飞鱼的原型。   这种飞鱼生活在南海,在东海也有出没。飞鱼长相奇特,胸鳍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长长的胸鳍可一直延伸到尾部。凭借流线型的优美体型,飞鱼可以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运动。它能跃出水面十几米,并在空中停留40多秒。飞鱼经常在海水表面活动,它们成群地在海上飞翔,形态像鲤鱼,胸鳍如鸟翼,头白嘴红,背部青色,与聂璜《海错图》所绘的飞鱼极为吻合。    《山海经》系列(10):《山海经》对古代中医学著作影响管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