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峰道学院辟谷访道记(16)

道学

莲花峰道学院辟谷访道记(16)

  随着莲花峰的道学院的修建,以及这里的旅游景点的开发,白水村的农民的收入会大大增加,“农家乐”餐饮与住宿,会成为农民的收入的主体。这是褚村长所看好的。他的眼光不错。我看了一些地方,感到白水村的自然景观非常美,下面就是琼台仙谷。人在仙山福地,只要有向道之心,总会受益的。褚村长说自己从小对道教感兴趣,喜欢道教,支持张高澄道长的工作。我们都叫他“大护法”,是张道长的护法,没有他的支持,很多工作做起来很困难。他对张高澄道长赞扬有加,说他为人好,大气,给村里帮忙办事,信誉非常好。闻玄真道长也是这样的,给凝真宫所在的村里办事,这样,会获得村民的支持。这何尝不是张道长和闻道长的道行?很多人以为道行就是神通,这是片面的,一个人的人品、见地、事功、文章、道术,都是道行的一部分。

  村长的妻子和附近干活的老张过来一起吃饭,村长夫人的厨艺真好,在城市里吃不到这样原汁原味的茄子、豆角、辣椒,没有塑料大棚,都是土地里自然长出来的作物,吃着有天然的滋味,是我最熟悉的滋味,也是久违了的滋味。村长的好客令人感动,他把一瓶蜂蜜非要送给许女士,要她带到北京,不能推辞。许女士拿了,回去后要卢先生带回宁波给家人尝尝。村长家的地上堆着土豆,要卢先生捡一袋子好的带回去。卢先生说要三四斤就行了。村长爱喝酒,我说下次来桐柏宫一定给他带北京正宗的二锅头。村长爱抽烟,他说,“咱觉悟高着呢,在外面的公共场合绝不抽烟,回家抽。”他还说,老婆嫁给他,受苦了。晚上多说几句好听的,老婆就高兴了。经常有客人到村长家吃饭,有一次赵宁道长带来了十几个人来吃饭,吃纯素,走时还要带上土豆。大家喜欢在这里吃饭。

  吃饭时,天下雨了,饭后,雨还未停,小易觉得累了,就到楼下休息。我和村长、卢先生、许女士在一起聊天。雨时晴时下,村长说,不要紧,这里的天气他清楚,两点出发,一会儿雨就晴了。

  两点,雨停了,我们立马出发,开山到山脚下便步行上去。村长指着一片杨梅林说,“走,采杨梅去。”我说,还是先看莲花山吧。一路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在琼台仙谷,也有农夫出售自家的杨梅。杨梅在本地价格也很贵。早先我没见过杨梅树,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有浙江老作家王鲁彦写的《我爱故乡的杨梅》,对北方人,只能想象杨梅。后来在北京,妻在夏天买杨梅回来。莲花山上,到处是农家的杨梅林、茶园,野生的杨梅随处可见。青石铺的山路,路边的白蘑菇撑起可爱的小伞。昨天和小易采过蘑菇,小易见了要采,村长说,“不能随便采,我看了说能采才能采,下面白的可以吃,黑的有毒。”小易采的蘑菇放在塑料袋里,回到桐柏宫没吃,也没打开,第二天我们走时她带着,我说已经坏了,她还不信,打开一闻,果然坏了。这就是生命之理,长在地上就与天地之气相通,就有生命力,离开大地,很快就坏了。

  两位女士走得累,就歇一会,我要她们随时回首看看山,好山好水常在回首之间。我过去并不看风水,只是因为需要翻看了一本书,就明白了风水的道理,原来如此高深,又如此简单,快速的理解的基础恰恰是我二十余年对《易经》的研究,以及对丹道的体悟,从形而上入手,转而到道术,反倒简单,就说看风水最关键、最重要的望气之术,我上高中时就能望山川天地之气,看了风水之书,很快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实际上我是今年4月才看风水之书,而我小时候翻阅过家藏的古本《地理五诀》,家父懂风水,但从不外用,去年杨孟欣说我父亲的坟地的风水不是尽善尽美,杨孟欣的风水术高明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我和他初次见面,他只看了我一眼就说出了我的一些情况,很准,说出了我父亲坟墓的格局,简直如同亲眼所见,实际上他人在北京,我父亲的坟墓在甘肃老家的农用地,他还能准确地说出我父亲坟地旁的小路和不远处的沟。这样的风水术近乎神通的地步。我多次在博文中写过此事。当月,我请了精通风水、能通灵的朋友抱龙山主专程去老家看看我父亲的坟地,结果他说了,在当地,要选出像我父亲坟地那样好的地方,还很难。虽然有缺陷,但已经是难以寻找的相对的好地方。这地方是我父亲生前自己相的。写这一段,与后面我相地有关,做个铺垫,以见道家道术和精神。

  我们还没到莲花峰,天下起了雨,小易和许女士带着伞,四个人只好打着伞在杨梅树下躲雨,褚村长顺便摘几颗野杨梅要我们尝尝。还没到莲花峰,雨就下来了,古诗句早就写了,“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诗,我小时候就背熟了,这次来到江南才体会到什么是梅雨,是杨梅季节时连绵不断的雨,时阴时晴的雨。我望着天,看见雨还在下,突然想起了南宗的雷法何不一试。一试,雨就晴了,直到我们下山,回到桐柏宫,雨没有下过,我们才顺利游完了莲花峰。具体的妙处不能写,免得别人抓把柄,也可以看成巧合。可能就是巧合。但我体验到了南宗自陈泥丸、白玉蟾所传承的雷法的精妙,其实就是“天人感应”的问题,真有天心的感应,心诚则灵,道术的应用就在一念之中。但其中有方法,人与天地万物的相应、五行的互用互化、五脏与五行的对应、观想存神的微妙,才是本质。我把所学的南宗雷法的精华写在《终南修仙记》里了,其中有一个情节,是龙啸云和金蝉儿在终南山的一个仙山洞府做法,南宗雷法的口诀全无保留地写在这一回小说里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小说里找一找。我也记不得在哪一回,口诀留在了书中是千真万确的。

  我在访道中体验道术。我在7月1日这一天喝了很多水,但用不着小解,可以尝试着把这些水化出去,不通过小解的方式,而通过其他方式化出去,这个化,确实在一念之间,很微妙。这是我访道中的体悟,具体的方法不能写,写了就有局限,只要你修为达到某一个境界,一念之间就能起作用,完全是唯心的。就好比我辟谷时可以整整一天在大热天喝一点水或不喝水,不觉得口渴,因为,“天一生水”,这是《易经》的道理,先天一气自然生水,口水不断,也就不需要喝水了。我写此文的时候,我的老朋友、能闭息十几个小时一呼吸的钱教授打电话给我,说他给我的信箱发了一篇云南的朋友的文章,云南朋友辟谷,可以七天七夜滴水不进。这就是“天一生水”的道理。老朋友李东是甘肃兰州人,修炼,做过很多次轰动世界的实验,比如夏天,在地表温度几乎达到70多度的时候,他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而且只喝一瓶矿泉水。他告诉我,秘密就在进入功能态,口水不断,这真是“天一之水”、“天河水”、“上池之水”。道家的奥秘可以通过实修体验。我还体验,一天可以喝很多水,但不觉得要通过小解来清理人体多余的水分。我这里写的都是心法,只要懂了,必然受益。如果具体写了,反倒落谤。

  这是云游访道的妙处,体察、考验自己所学,磨练自己,验证道妙。

  我们来到了莲花峰,太美了,风水之妙,不亚于仙居凝真宫。我对朋友们说,这里将后会有文仙坐镇,演道弘法,写作著述。山有文笔峰的妙处,前面有一潭碧水,是个小湖泊,水德碧绿,像翡翠,也像文人的一方砚台,蓝天倒映水中,山形如卧虎,林木郁郁葱葱,而修建房子的地方,自然天成,妙不可言。我对张高澄道长佩服不已,十年前他就相中了此地,以极低的价格征用了此地,真是慧眼照未来啊。南宗的形胜,道教的兴盛,有希望了。看到这样的好山好水,我内心充满感动。回到桐柏宫,我向张高澄道长谈起看地的感受,他说,这个地方是四川一位出家的高道李爷看的,李爷的风水术在道教界是知名的。他相中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我也敬佩张高澄道长发心在这里建道学院,在这样清静、安宁、优美的地方建道学院,学子身在名山,身心受江山的陶冶,自然能体会天地人的道理,自然能修炼身心灵的精华,自能得道。

  我访道天台之前、之中、之后,翻阅了很多有关历史文献,知道唐代高真叶藏支在莲花峰修建过“莲峰道院”,而高道司马承祯就在此地修炼,司马承祯墓业在此山,我们还遥望过。宋代大诗人范成大也有诗写这里的道脉与风光,有诗云:

  天台一万八千丈,莲花峰在诸峰上。

  峰前结屋屋打头,独有幽人自来往。

  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做住庵人。

  漫山苦贾食无尽,绕屋长松为四邻。

  丹诀三千满云笈,往来且喜无交涉。

  清晨石上一炉香,此时天地昏忻合。

  (注:苦贾的“贾”字有草头,电脑字库所无。)写的正是在莲花峰隐居的得道之人的风采。真想在晚年和妻来此隐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