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档案丨炳灵寺石窟

出兰州市区往西南方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临夏州永靖县。从刘家峡大坝乘坐快艇穿梭于高峡出平湖的浩渺黄河水中,途经洮河口、夏河口,抵达刘家峡水库的尽头,有一处世外桃源般的神奇之地,那便是炳灵寺。

《尚书·禹贡》中记载:“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因此后人猜想大禹治水的源头很可能就在这附近的积石山的峡谷中。除了传说,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和唐番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佛教曾在这里极为兴盛,因此留下了著名的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是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2014年被列入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极为重要的佛教文化遗珍。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它是中国六大石窟之一,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独有特点的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与中国其它几个著名的石窟寺相比,有着它鲜明的特点。这里的石雕、浮雕佛塔很多,这在其它石窟中是少见的;洞窟门顶上方里面再开洞窟,雕有佛像或塑有卧佛,这在其它石窟中也是没有的;还有就是这里的密宗壁画较多,这与河湟地区元代藏传佛教兴盛有关。

十万佛之地

据文献记载,炳灵寺最早被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的意思。唐代时叫“龙兴寺”,北宋时叫“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改为了“炳灵寺”或“冰灵寺”。“炳灵”是藏语的译音,意思是“千佛”或 “十万佛”。

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83个,石雕像694尊,泥塑82尊,石雕泥塑小塔5座和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雕像27米,最小的不足20厘米。全窟分为上寺、洞沟、下寺三处。炳灵寺保存了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既有汉传佛教端庄神圣的艺术形象,也可以领略到藏传佛教怪异恐怖的宗教色彩。

那么,今天知到带你了解一下炳灵寺石窟的几个标志性洞窟:

老君洞

刚进入炳灵寺,没多远处的左侧山坡上就是老君洞了,它是炳灵寺的早期洞窟之一,原本是佛教的禅窟,到了明代开始被道教所占领。窟内仅东壁残留北魏时期的佛教壁画,而正壁原有的造像被改塑成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及灵宝天尊三圣像等。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佛道二教在不断地排斥交流与渗透,在融合中共存发展。

炳灵寺大佛

整个炳灵寺最醒目的就是那尊炳灵寺大佛了,它是炳灵寺石窟的第171龛,大佛为一尊弥勒坐像,高达27米,修建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大佛的面部方广丰圆,神情肃穆,形体雄宏稳健,它是甘肃省第三大坐佛。

据史料所述,这尊大佛是由凉州观察使薄承祧主持修建的。大佛外围原来是有木构建筑的,与莫高窟很像,也是九层木质楼阁,可惜后来在清朝同治之乱时被毁,大佛才被露于天地之间。

这尊佛造像为石胎泥塑高浮雕像,面部、手部,及脚部等处风化严重。今天我们看到的大佛,是2011年后经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全面保护修复工程后重新面世的。这尊大佛不仅是炳灵寺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佛像,也是丝绸之路沿线上重要的佛教遗存。

炳灵寺的精华——第169号特窟

第169窟是炳灵寺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窟内存有西秦时的造像和壁画,是炳灵寺石窟的精华所在。它坐落于171龛大佛上方的悬崖峭壁上,距地面50多米,原为一个天然石洞。窟内现存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的墨书题记,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最早的有明确造像纪年的题记。

这篇题记的发现,为我国早期石窟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尺,它不仅提前了河西石窟的年代,推翻了云冈、龙门是早期石窟的说法,也确定了炳灵寺在石窟界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第169号特级洞窟堪称为炳灵寺的“瑰宝”。

涅槃寂静的佛

通常把卧佛像叫做涅槃像,涅槃的意思是灭度、寂灭,它是熄灭生死轮回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使灵魂得以脱离肉体,从而解脱人世间多种苦难烦恼,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而永享极乐。佛经中记载,约公元前480年,释迦牟尼在古印度拘尸那城两棵娑罗树下,进入涅槃境界。后来,有佛教的地方,就有了表现释迦涅槃时的情景的卧佛像。

炳灵寺第16窟的这尊佛陀涅槃像,是一尊北魏泥塑卧佛造像,身长8.64米,佛像面容瘦削,双目微闭,唇含笑意,神情安详而宁静。这尊卧佛原本位于对面窟群以下约15米处的卧佛院内。1967年,刘家峡水库蓄水前,清理洞窟之际,发现佛像具有三代重塑层。也就是说,卧佛原塑于北魏时期,唐代及明代都曾进行过重修。炳灵寺石窟文化保护研究所的文物工作者顶着文革带来的巨大政治压力,克服种种技术工程难题,将这尊佛像分为九部分,固定于木箱内,成功搬迁。2001年,研究所专业人员对卧佛进行了修缮复原工作,与其他佛像不同的是,卧佛足穿木屐,这对文物考古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近年来,中国兴起了一股石窟文化热,有着“石窟走廊”之称的甘肃,迎来了许许多多的文史爱好者和佛教艺术发烧友,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慕名来到炳灵寺石窟,来一探这山、这河、这佛、这龛、这窟、这题记…… 

- END -

备注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