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太上老君化胡为佛,请问这里化胡为佛是什么意思?(西游记太上老君为什么那么弱)

老君化胡为佛,其实是老子“化胡为佛”。就《西游记》而言,是老君改造佛教的意思。而在一些道教传说中,却是老子创立佛教。我觉得,道教的传说是一种自我宽慰的精神胜利法。《西游记》中的“化胡为佛”,虽然也有这样的寓意。但是,却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境界。

那么,《西游记》中的“化胡为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佛教的传入与老子化胡为佛

《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天竺国,又名身毒国。身毒国“修浮屠道,不杀伐,遂以成俗”。相传汉明帝梦见金人,这个金人非常高大,头顶有光明。明帝请群臣圆梦,其中一人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于是,汉明帝“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东汉永平十年(67年),使者迎回了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来到洛阳,用白马驮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明帝建白马寺,供其翻译《二十四章经》。这是有史料记载的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也就是公元67年。

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西天拜佛求经”了,而且,还是皇帝亲自派出的取经人。

佛教传入之后,信徒不多,最先信奉其术的是楚王刘英。到了东汉末年,“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汉明帝取回真经,汉桓帝时才得以传播,其中原因并不是汉朝时期百姓不信教,而是自百家争鸣以来,都是信奉的本土百家,尤其以儒教、道教为甚。因为汉桓帝同时信奉东西方神,这才让佛教逐渐传入民间,并且越来越兴盛。这就是范晔所说的“汉自楚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

面对这种局面,道教坐不住了,开始发起与佛教的论辩。最早记载佛道论辩的,是《魏略》。《魏略·西戎传》中说,《浮屠》、《老子》相出入。也就是说,《浮屠》所载出自《老子》。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胡,指的就是“西戎”人,当时称西域人都叫“胡”。也就是说,老子出函谷来到西域,收胡人中信浮屠教信徒为弟子,教习的恐怕就是道教了。佛教因道教而诞生,这就是最早的“老子化胡为佛”的出处。

但是,这一说却自相矛盾,以《后汉书》的说法,天竺国早就修“浮屠道”,《魏略》也说的是“教浮屠属弟子”,别人已经有佛教了,而且也已经“成俗”,还等老子去“化”吗?



历代佛道大论战

虽然《魏略》语焉不详(鱼豢自己也说“不能详载”),但老子“教浮屠属弟子”之说,则成了道家抵抗佛教的典籍来源之一。

自汉桓帝以后,佛教逐渐兴盛,开始出现佛道之争。东晋末年,道士王浮首先站了出来,与沙门高僧帛远展开激烈辩论,但是“王浮屡屈焉”。王浮屡次理屈词穷,但心中万分不服,便改《西域传》为《老子化胡经》,沿用《魏略》之说,坚持佛教是道教的徒弟,是“老子化胡为佛”。

道教著书立说,沙门也绝不退让,这就转战到了北魏时期。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孝明帝宣道教、佛教二教宗老及佛道信徒当殿辩论。双方主辩分别是清道馆道士姜斌、沙门融觉寺僧人昙无最。

这场辩论极其精彩,史载,姜斌以《老子开天经》为据,证老子生于东周定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04年。昙无最更是引经据典,以《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考证出佛陀生于西周昭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1029年。也就是说,佛陀比老子早生了四百多年。

这场辩论的结果可想而知,道家又“屈焉”。人家四百年前就有“佛”了,老子还“化”什么呢?



虽然沙门在这场历史大辩论中再掠一阵,但佛道大辩论并没有就此终结。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效仿孝明帝,当殿以反对佛教,上疏除佛的傅奕为正方,命群臣反驳。这场大辩论写进了《西游记》中,只是把武德七年改为贞观十三年(639年),却是以萧瑀“屈焉”而了无结论。但是,就是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陈玄奘从老子出关之地出境,拜佛求经,佛教也因此发扬光大。

佛道继续争辩不休,乃至于武则天下诏:“自今僧人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武则天禁止佛道之争,是禁止了佛道之间的相互诋毁,算是做了一回和事佬。

虽然在武则天时期佛道明面上偃旗息鼓,但却未能全面息战。历史上不仅有佛道论战,还出现了“三武一宗”灭佛的历史,佛教因为扩展迅猛而遭到了沉重打击。

《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诞生的,这部书中就隐藏了道教对佛教的打压,然后佛教以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方式予以还击。

说白了,《西游记》中也存在着“老子化胡为佛”的佛道之争。



《西游记》中的“老子化胡为佛”是怎么回事

老子“化胡为佛”大概在武则天之后,就很少作为道教抵抗佛教的理论依据了。这其中,得提一提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

显庆五年八月十八日,唐高宗诏道士李荣,僧人静泰入宫辩论,唐高宗问:“老子化胡为佛,此事如何?”大殿之上,李荣以《老子序》为据,说“老子化胡为佛”、“西适流沙”证明佛教是道教化出。

《西游记》中沙僧在流沙河吃取经人,当出自《老子序》。沙僧原本是道教教主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而九世取经人就是佛祖自己。流沙河,其实是恒河沙,恒河沙来自道教流沙河,岂不就是“老子化胡为佛”?

李荣之说,静泰从容反驳,说道教经典除了《老子》、《庄子》以外,其他所有著作都是托名老庄的伪作,是后人写的。老庄自己都没说“化胡为佛”,以伪作为据,不足为信。同时,静泰以《西京杂记》“老子葬于槐里”,不仅否定了老子“化胡为佛”,竟然连老子出关到西域的说法也连锅端掉。静泰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

从两家所引用的典籍来看,静泰明显占了上风。



“老子化胡为佛”站不住脚,便有皇帝要动武了,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后周柴世宗革佛,赵匡胤则因为受过襄阳老僧的资助和指引,做了皇帝后,又支持佛教发展,佛教很快得到恢复并再度压过道教。这就引发了北宋时期宋真宗疯狂崇道,以及宋徽宗的“革佛”。

宋徽宗革佛,也重重地写进了《西游记》中,书中的菩提老祖就是宋徽宗革佛的标志。菩提老祖是“大觉金仙”,这个道家法号是宋徽宗亲自下诏敕封的。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北宋朝廷下“革佛诏”革佛,以道教归化佛教,是另一类的“化胡为佛”。“革佛诏”规定,佛教僧尼要入道学,穿道服,不能姓释而要姓俗家姓氏,僧为德士,尼为女德,废除寺院匾额,一律改为道观。

这其中,最厉害的是取消佛教神仙系列,“佛改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如今所说的观音大士就是这么来的,大士只比德士高一阶,是“大道士”,连道长都不是。

佛降为道家的大觉金仙,所以,孙悟空的师父就是被宋徽宗“革佛诏”贬为道教神仙的“大觉金仙”,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

这就是《西游记》中的老子“化胡为佛”,以佛祖被化为道教的“大觉金仙”为标识。



《西游记》中老子斗法败观音

老子在《西游记》中就是太上老君,吴承恩让老子本人现身说法,证实“化胡为佛”当真存在。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说的就是这件事。

大觉金仙如来佛祖在灵山心灵之地幻化心魔,向道家发起反击,要实现九世都未能实现的心愿,完成佛法东渐。因而,孙悟空大闹道教教主的天庭。宋徽宗自称是玉皇大帝的长子,儿子的账得玉帝老子偿还。

佛祖导演大闹天宫大戏,观音奉旨前来,借收拾孙悟空之机,展示佛门法力。但是,他却保举了玉帝的外甥灌江口二郎神。二郎神明显是个“小圣”,如何能降服“大圣”,观音这一招有点阴,是要出道家的洋相。

果然,二郎神不能降服孙悟空。于是,观音要出手显能了。观音出手之前,有意挑衅太上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



二郎神其实并不如何,再打下去,孙悟空必定可以脱身。观音心知肚明,要出手拿孙悟空以显佛比道高。

老君岂能看不破其中的套路?于是便揶揄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观音答道,我用我的净瓶打他,然后让二郎神捉他。老君反唇相讥道,你那个破玩意不过是个瓷瓶,如果打不着,金箍棒一碰就粉碎了。

观音的净瓶是打不碎的,老君这样讲,分明就是在打压观音的气焰。老君说,你的瓶子不行,看贫道拿他吧。观音也不服气,问老君:“你有什么兵器?”观音不称老君而称“你”,显然是不服也不尊老君。

老君十分自得地说“有有有”,于是拿出了金刚琢,夸耀了一番之后,说道:“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老君的意思是,这个金刚琢就是专门教训佛家的,老子都将你们化为佛了,没这金刚琢还有佛吗?果然,老君一击命中,孙悟空被活捉。孙悟空是佛祖幻化出来的心魔,被金刚琢降服,也是猢狲(胡孙),老子在《西游记》中又上演了一回“化胡为佛”。

后来,这个金刚琢被老子的坐骑青牛拿去阻止佛法东渐,令孙悟空以及佛道两家都无可奈何。孙猴子求告到佛祖那里,佛祖也不敢得罪老君,暗中派金刚透露,指使孙猴子去请太上老君。

青牛可是与老子一道出函关“化胡为佛”的元老,佛祖都不敢得罪他。



“化胡为佛”其实也是佛道融合

《西游记》以神话的方式,写了老子的“化胡为佛”。但是,面对佛门的反击,老子同样没能最终赢得这场佛道之争,唐僧取经到东土大唐,大唐原本就是以老子为始祖尊崇道教的。

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法力很高,随便一件宝贝下界,都能给孙悟空乃至观音、如来制造巨大的麻烦,佛门面对老君的为难都不敢出手,都得请出老君来化解。假如老君一力阻止取经,佛道两家就得大打出手了。

然而,老君是道德真君,最终还是接纳了佛法东渐。这也是《西游记》的一大主题,赞同佛道合一。因而,老君知道佛已成气候,八卦炉也难以“化佛”,便干脆赠送孙悟空一壶金丹,一对火眼金睛。

以《西游记》这样的写法,其实也是升级版的“化胡为佛”。胡、佛原本也是近音,唐朝的时候,佛门也承认自己是“胡”。



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就称佛门弟子为“胡僧”。

《水浒传》中,引用了《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的一则典故,如来佛祖以及观音都是“胡僧”。这则佛典是这样写的:

唐天宝元年壬午岁,大石康五国围安西城。安西城距长安一万二千里,唐玄宗无法及时派出救兵,就请教一行(僧一行)。一行建议,请毗沙门天王相助。玄宗说,如何请得毗沙门天王呢?一行答道:“唤取胡僧大广智即请得”。

后来,毗沙门天王显圣安西城北门楼,大放光明。唐军声威大振,击鼓之声震动三百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相助唐军大败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毗沙门天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托塔天王。

《仪轨》中,又揭秘了胡僧大广智的身份,“大广智云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大广智云即“三藏大广智云”,也是指的佛陀,佛陀便是“胡僧”。《西游记》中,菩提老祖,也就是如来佛祖给猴子起名时,也叫他“猢狲”,“猢狲”也就是“胡僧”。



所以,我认为,“化胡为佛”这事肯定有,佛教进入中原时,天竺国来的僧侣就都是“胡僧”。随着佛教的融入,便去掉“胡”而只称“佛”了。

任何外来宗教,都有个融入过程,《西游记》讲的,大抵如此。

#####

化胡为佛原文出自《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微降大圣》中,太上老君说他有样宝物非常了得,这个宝物“一名‘金刚琢\',又名‘金刚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它。早晚最可防身” 。这里有七佛之师美誉的观音菩萨却没有异议,说明承认化胡为佛是事实。那么老子是如何化胡为佛的呢?

“化胡为佛”曾经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争论。据说老子骑青牛经函谷关往西而去,后来中外佛教人士不断来华夏传教,渐渐地就有了老子西去教化胡人而有佛的说法。起源究竟是这些传教士像基督教引用古籍中天帝的概念一样为方便打入中华借用传说,还是道教人士以此表达对佛教的不屑,抑或两者有之已经很难说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佛教在中华站稳脚跟后极力反对这个说法,而道教在与佛家的争论中,特别是在为抵制佛教而发展壮大起来的道教界则支持这儿说法并著书有《老子化胡经》。关于此书形成来源如下,国魏国郎中鱼豢于《魏略·西戎传》沿成其意说:“《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到了西晋惠帝时,道士王浮为了与佛教斗争编造出了《老子化胡经》。道教传说老子在天竺乘日精进入净饭王妃净妙腹中,出生后自号释迦牟尼,建立了佛教,并开始对印度人实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释迦牟尼不过是老子的一个化身。双方唇枪舌战,力量天平随统治者的喜好而摇摆。最后在元清殖民者的排斥打压,如“忽必烈十八年,诏告天下:道家诸经,可留道德二篇,其余文字、版本及画图,一概焚毁,隐者罪之”等的作用下,佛教全面地占了上风,道教失去了影响力,化胡为佛的说法渐渐地不为人所知。

所以关于化胡为佛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魏略为主,意思是老子出函谷关后,收了胡人共29人为弟子,这些弟子后来创立佛教;另一个以《老子化胡经》为主,是说老子投胎转世到净饭王妃净妙腹中,出生后自号释迦牟尼,建立了佛教,并开始对印度人实行教化,这里的佛祖释迦摩尼只是老子的一个化身而已。

#####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化胡为佛,是指太上老君拜如来佛祖为师。

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确实曾经有过化胡为佛的经历,其主要来自于太上老君对金刚琢的介绍。

“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什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在太上老君介绍自己法宝“金刚琢”时曾提到过自己“化胡为佛”的经历,当年就亏这法宝防身,自己才能过函谷关。

《西游记》中的“化胡为佛”其实是引用了历史典故。

据说当年老子骑青牛经函谷关往西而去,后来中外佛教人士不断来华夏传教,渐渐地就有了老子西去教化胡人而有佛的说法。

这个典故的由来主要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的佛道相争。佛教最初传入国内时借用道教来宣传自己,也认为佛教与道教有关;后来佛教昌盛,就有意脱离与道教的关系,而佛道相争也就诞生了各家“化胡为佛”的说法。

为了巩固自家地位,佛道都借用文献、传说等来宣扬自己、打压对方。在道家有《老子化胡经》,而佛教则有《甄正论》,二者对“化胡”的说法不一,但都是为自家宗教服务。

《老子化胡经》讲述的是老子去西方教化胡人,并非指老子变化成佛祖,但如今的一些网文作者常常曲解成老子化为佛祖。

在《西游记》诞生的明朝,《老子化胡经》已被列为伪经,遭到焚烧,所以作者不可能采用这部典籍。

“化胡为佛”应出自于《甄正论》,其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太上老君拜在佛祖门下,也就是说太上老君是佛祖的弟子。

在《西游记》中明确设定如来佛祖是在大雪山修行成佛,所以书中关于佛道的设定更不可能参照《老子化胡经》了,至于是不是借鉴《甄正论》,就看你自己怎么看了。

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

《西游记》中佛祖最后赐给唐僧的经书时说那三藏经书是“三教源流”,也就是说这经书也是“道家源流”。

“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我门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赡部洲,示与一切众生,不可轻慢,非沐浴斋戒,不可开卷,宝之重之!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也。”


由此可以推断,道家的创立还与这佛家的经书有关,可见《西游记》中“化胡为佛”更倾向于《甄正论》的说法。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天庭举办安天大会,太上老君等三清也会献礼拜谢如来,倘若如来佛祖真是太上老君弟子,他又如何能承受老君这等大礼?

而实际上,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更多的是与观音菩萨一起出场,两人也经常互动、打赌。比如太上老君送给观音菩萨紫金铃,将金角、银角借给她设下西行关卡等,可见作者有意将太上老君与观音菩萨设定为同等地位。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的“化胡为佛”更可能的是太上老君拜如来佛祖为师!

#####

简单来看,当年老君出函关遇上了西方法力高强又野性的胡人要打劫他,却被老君用金刚琢法宝打服并度化为佛性之人,即经老君教化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当时此人应该是已具有佛性的境界,但还不称为佛。后依老君教化精义所启再根据自己领悟的佛法创立了佛教。

#####

老子去印度了 魂化为佛 后来看唐曾去了就跟玄奘溜达回了东土 把牛忘在印度了可把印度人乐坏了 现在还供着哪[捂脸]

#####

话说太上老君是去西方教化胡人的。说白了就是他曾经去到西方教化了那里的人民,让他们有了佛性,这才有了西方佛教! 正是这件事让他再道教和天庭的地位都非常崇高,受人尊敬!这件事就是化胡为佛,

#####

你好,我是国风

我觉得这是中土文明西向传道影响并开创了西方文明的一个有力证据。在春秋之前别说是遥远的西方世界,即便是中土外围的部族也还生活在蛮荒时代。而成体系的中华文明道教文化在中土基本上完成了传承,所以老子希望中华的道教文化传出去,教化西方的蛮族,促进大同文明世界的诞生!

于是乎,老子西去传道。但是这道到了所谓的西方世界〈其实仅仅出了玉门,到达今天的新疆一域〉虽然教义没有变,却慢慢的变化成另一种形式。〈这恐怕与蛮族的文明相对的低劣有关〉天地大道之义并不能使他们理解,很可能是这些人的脑回路根本理解不了。所以更多的衍生了迷信的成分。由对天地的敬畏转化成了对一种理念的信仰。

无论西方的伊斯兰,源于藏边尼泊尔的佛教,还是后来传至耶路撒冷衍生出来的基督教,都成了对神的信任,而非道教文化中的天地大道的解读!

老子化胡为佛,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道教到了胡人之地逐渐演变成了佛教!老子所处的时代是公元前600年——470年,而西方伪史杜撰的佛教乔达摩悉达多活动时代是公元前565年~486年,时间正好是对得上的。大概的事实是公元前485年老子西出函谷关,把道文化传到了西域,然后由西域一些人到处开支散叶,较强的一支流落到了南亚,演变成了对佛的信仰,成就了后来的佛教!至于悉达多乔达摩的传奇也是后人在这个时间点上开始杜撰出来的!

中土道文化在此后400多年之后在耶路撒冷衍生了西方的基督文化,从此主宰了西方世界的信仰,而700年后为了对抗基督文化衍生的伊斯兰文明也在阿拉伯世界诞生了!事实上,所有的文明都起源于中土文明!

#####

西游记不能当做正规的佛经来对待,只是一个娱乐版的神话故事,但是里面确实有佛教和道教的一些内容,用这种方式让大家了解佛教和道教,可以说很不错。但是要想深入了解,必须看经典。老君西出函谷关确实有这回事,但是佛教的创立则是释迦牟尼佛,佛陀降世之前,在兜率天做一生补处菩萨,然后化六牙白象入母胎,出生时天龙为之洗浴。

事实上,早在人寿两万岁的时候,有迦叶佛出世,距今二百万年,再往前推,更远……往后推,是弥勒菩萨,现在也在兜率天做一生补处菩萨,未来会在地球人做佛,再往后推,还有……。

#####

首先确认老君当初确实化胡为佛,但是很多人误认为老君创建了佛教,这是两个概念,详细点说,老君曾去西方教化胡人,后来有智者得老君点化,自称为“佛”,大家注意一点,老君的教化下,有圣人出,自称为佛,但是此时并没有佛教,这个自称为佛的圣人就是“燃灯”,在他讲经传道之时,有一童子手持五茎莲花献与他,于是对童子说,“释迦摩尼”你来了?童子不解其意,后童子转世乔达摩悉达多,菩提树下顿悟得道,拜燃灯位师,后得衣钵传承,在灵鹫山雷音寺正式创立了佛教,将灵鹫山改名为“灵山”,加封燃灯为“古佛”,自称“如来佛祖”,下设菩萨,金刚,罗汉,这是佛与道的渊源,严格地说是佛教与道祖太上老君的渊源。

#####

有这样一种说法,佛教自印度刚传入中国时并不称为佛教,与本土的宗教不同,故称之为“胡说”。在其传播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慢慢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流派,众说纷纭,主要的主张有八种(实际不仅仅是八种),当时人们就称为“胡说八道”。其中“胡说”即指从西方传来的佛教教义或主张,“八道”是指其流派多的意思。老子骑青牛过函谷之时,把着众说纷纭的佛教宗旨,整理合并,形成了一种学说,成为佛教主要教旨教义。从此便有了“化胡为佛”之说。

其实,老子生活于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之间,而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者时间上没有交汇,并没有“化胡为佛”。“化胡为佛”应是道教为了扬道贬佛杜撰出来的,也是对老子的神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