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叛岳飞?(岳飞手下有哪些猛将)

要说岳飞被冤案,岳飞十二军部将,其中有九个不同程度参与了“诬陷”岳飞一事,可悲可叹,到头来和岳飞共赴生死的,仅是十二部将之首张宪。为国为民的岳武穆惨遭大半部下反戈,可谓是南宋人间惨剧。

岳飞,先是汉家英雄,才是南宋英雄,出身普通的岳飞是个传奇,以才华和决绝,扶摇直上,可惜的是,岳飞一生经历的背叛不少,先是元妻刘氏的背叛,再是朝廷和部将的背叛,都说家国家国,可是岳飞为了家也为了国,却丝毫没有获得他们给予的反馈。

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还曾经历金兀术的封锁追杀,最终被岳飞在黄天荡一战中重创金军,宋高宗才得以松一口气,都说韩世忠在“刘苗之变”中救过宋高宗,因此是宋高宗的救命恩人,但岳飞又何曾不是?但在这样的君臣关系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岳飞在崛起后频频遭到来自于朝廷的刁难。

岳家军,这支被金人视为死神的军队。

自岳飞在南宋站稳脚跟,岳家军便开始逐渐建立,岳家军拢共十二个军部,而其中的背嵬军实力最强,由岳飞的部将傅选率领,背嵬军曾经在岳飞第四次北伐的“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最精锐部队,斩杀金兀术的女婿,被视为当年南宋第一强军。

但岳家军虽有个岳字,他们却不是岳飞的私军,首先岳飞一心为国为朝廷,自己并不会培养私军,再者来讲,北宋一百多年对军队的控制,军权和财政大权的剥离,让这些军队实质受忠于朝廷,大将几乎难以完全掌控这些军队,也是因为这个特征,导致岳飞后来被秦桧和张俊诬告,十二个部将不仅几乎没有人出来为岳飞撑腰,还有九人参与了诬告岳飞和在状书上画押。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抓住了南宋君臣的弱点,提出只要杀死岳飞就能两国谈和,实际上,金兀术在不顾撕毁此前的和议都要进攻南宋,本来就从来没将“协议”放在眼里,而在绍兴十一年,金兀术主动给出“台阶”,其实也是为了掩饰金国已经虚弱的事实,而南宋君臣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质疑和猜测,而是耻辱地认同。

因为杀掉岳飞,是南宋君臣做梦都想的事情。

岳飞太强势,曾经和张浚在争吵中让宋高宗感到不满,而后因为战功赫赫,让在朝中的秦桧以及同样作为大将的张俊感到不安,秦桧的不安是害怕岳飞带着至高无上的功劳回来,他将没有地位,而张俊则是嫉恨岳飞的才华和意志,让他的光芒被掩饰。

于是金人的要求提出来后,南宋人自己率先“制造”岳飞的“造反罪证”。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张俊、韩世忠皆被枢密院夺走了兵权,除了岳飞和韩世忠不知道以外,一场千古奇冤正在酝酿。

本来在此之前,岳飞第四次北伐被阻断,十年北伐功绩于河南断绝,洒泪当场,这个时候就已经暴露了南宋的文臣武将的矛盾,只是岳飞他们没想到,朝廷会丧心病狂陷害于他,他忠诚的朝廷,对他伸出了金人都未曾刺中过他的那把刀。

秦桧在制造罪证,而与他密谋的,正是张俊。

秦桧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岳飞军中的动态,编故事也不会编,而张俊却不同,他曾经是岳飞上司,对岳家军内部多少有些了解,张俊出手非常恶毒,先找来了岳飞的部将王俊,王俊是岳飞的十二部将之一,仅次于张宪,但也是王俊自己“举报”,导致岳飞蒙受奇冤。

趁着张宪不在,王俊设计了岳飞和张宪要在襄阳起兵造反的“罪证”,但是仅是王俊一个人还不够足以证明他说的是真的,于是他还需要同僚来作证,先前本来还想“偷偷摸摸”陷害岳飞的王贵没有办法,他被张俊抓住把柄威胁,王贵只能签上了投名状,把王俊的证词给了秦桧,其实这就是一场戏。

作为岳飞的重要部将,王俊和王贵的“证词”让岳飞陷入泥潭,王俊之所以构陷岳飞和张宪,无非是为了权力,因为他的地位根本就是直隶于朝廷,加上朝廷文官的侵蚀,王俊为了前途,毅然出卖岳飞。而王贵则是因为多种因素,实际上有很多宋代作品都有提到,王贵是出于极其无奈的境况下才做了证明,但事实具体如何让人不得而知。

证词一出,韩世忠和岳飞才知道秦桧和宋高宗的“夺权”竟然是为了这样做,众人震惊,但是这个时候,让人毁三观的事情还没完,因为傅选在秦桧公布岳飞罪证后,立即出来表示岳飞的确是有着谋反之意,还将岳飞在北伐途中的停留描述成为了“蓄意抗旨”,用心险恶让人作呕。

恰好岳飞的心腹张宪此时也被捕,岳飞已经注定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朝廷的背叛,还有部将的背叛,让岳飞无法言喻,但是,令人感到绝望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有“六位”证人继续出现,他们都在岳飞的罪证上做了证明,这六人分别是:

岳家军游奕军部将:姚政

踏白军:董先

右军:庞荣

选锋军:李道

左军:李兴、徐庆

这六人的“确认”,让岳飞一事无法再有转机,整个朝廷,几乎都是下定决心要过河拆桥,文人想着杀掉岳飞,以此挫伤朝廷武将的锐气,重新以文抑武,武将想着杀掉岳飞,自己得以出人头地,即便岳飞和张宪坚决不认罪,但他们曾经拼命守护的人都希望他们被处死,岳飞等人无法抵抗。

于是岳飞绝食,表示清白。而在审问岳飞的时候,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让判官何铸为之动容,他上书宋高宗岳飞是被冤枉,实则无罪,但是秦桧点醒了何铸,告诉何铸这是宋高宗的意思,于是诸审查官都沉默了,为了前途,他们都纷纷视而不见,将岳飞此事“逼假为真”。

岳飞还在被囚禁期间,宋金两国已经在欢快的气氛中签订“绍兴和议”,南宋文人十分开心,他们觉得朝廷即将可以回到当年汴京的美好繁华中,而金人更加开心,岳飞被清除,金人等到养精蓄锐可以再次南下,并且如他们所想,南宋朝廷还是那么喜欢内斗,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绍兴和议让人感到屈辱到尘埃,此前岳飞收回的失地,几乎全部都被南宋统治者重新割让给金国,岳飞等人知道此事捶胸顿足,但是也无法阻止。完成了和议的签订,秦桧等人又把目光放到了彻底“解决”岳飞的身上来,于是张宪、岳飞、岳云先后遇害,他们不是被囚禁致死,而是被杀害。

当然,不是整个朝廷都这么不分是非,在处死岳飞一事中,还是有人坚持正义,主张岳飞被冤枉,但一一都遭到了贬官,正义被压制,南宋最冷的一个冬天,正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

岳飞被秦桧先斩后奏之后,韩世忠怒问秦桧,杀害岳飞靠的是什么证据,于是秦桧便说出了那句千年“名言”:莫须有。韩世忠对人性感到悲哀,忿忿地呢喃到,好一句莫须有,事实也证明,所有将领中,也只有韩世忠还敢为岳飞说句话,但也仅此而已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

背叛岳飞的部将共有四人,即中军统制王贵、岳家军统制傅选、前军副统制王俊和踏白军统制董先。这四人都是岳飞手下猛将,均在关键时刻因各种原因背叛了主帅。

众所周知,岳飞手下猛将如云,除了上述四位外,还有张宪、岳云、杨再兴、徐庆、姚震、牛皋、吉青等。其中张宪和王贵别誉为岳飞的左膀右臂,随岳飞时间最长。

我们先简要的介绍一下背叛岳飞的这四位大将。

王贵,相州汤阴人(今河南汤阴),是岳飞的结拜大哥。此人一生谨慎细致,是岳家军中的大管家,军中地位仅次于张宪。跟随岳飞大战宜兴、讨伐曹成,收复襄阳、邓州等地,克复郑州、洛阳,大败金兀术。

王贵官至承宣使,在岳飞账下任中军统制。岳家军归隶枢密院后,王贵改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岳飞遇害后,王贵引病辞职,十一年后因病去世。

傅选,原为江西大使司统制官,绍兴三年调往岳飞部,任岳家军统制。先后与徐庆平定筠州叛兵,与岳飞屡败杨么水军,与王贵、董先在唐州大败金兀术。绍兴十一年,改任鄂州御前背嵬军同统制。

王俊,原为东平府雄威将,在靖康年间属范琼部下,范琼被捕杀后,在平定平定杨么叛乱后,归岳飞统领。此人一直没有获得什么军功,但却官至张宪副手。因此有人怀疑王俊是张俊安排的卧底,最终才善终。

董先,河南洛阳人,是大将牛皋的好友,自伪齐归来投奔岳飞。董先军功没得说,但却好财利酒色,岳飞对此比较厌恶。先后攻京西,克邓州,与王贵战唐州、克金兵,岳飞去世14年后,侍卫步军统制董先卒。

这四人背叛岳飞的过程: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第二次达成议和,此时的岳飞已经赋闲在家多时。金兀术向秦桧修书,言明非要杀死岳飞才能实现两国真正的议和。一年前,岳家军在颍昌大败金军,金兀术因女婿被杀而要报仇。

金兀术的密信让秦桧寝食难安,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只能遵照执行。秦桧开始借机瓦解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使三人赋闲在家。当初秦桧在陷害韩世忠之时,岳飞曾通风报信,秦桧得知后对此痛恨不已。

在秦桧的授意下,张俊开始编造谣言陷害岳飞,秦桧趁机指使其党羽右谏议大夫万俟卨(mò qí xiè)弹劾岳飞,要朝廷罢去岳飞枢密副使的职务。秦桧的其他党羽,如御史中丞何铸、罗汝楫等人纷纷参与弹劾。

宋高宗因母亲回归之事也对岳飞不满,积极配合秦桧进行诬陷。岳飞蒙受不白之冤,决定上章请辞,高宗随即解除了岳飞的枢密副使职务,仅保留少保的官阶。罢官只是秦桧陷害岳飞的第一步,之后王贵登场。

王贵曾在颍昌大战中有怯战的神色,岳飞本要将其斩杀,因众将恳求方才赦免。王贵还因部下纵火,而被打过一百军棍。秦桧本想利用二人的嫌隙进行挑拨,谁知王贵根本不吃那一套,张俊又以王贵家眷为要挟。

无奈之下,王贵为保全家人只能被迫屈从。再说王俊,身为前军副统制,不仅没有什么军功,还擅长坑害无辜。遭到上司张宪的多次打压,因此心有怨气。在秦桧党羽林大肆造谣之际,王俊被秦桧相中。

王俊还串通收买了姚政、傅选和董先三个统制。同年九月,王俊向王贵投呈诬告状,诬陷张宪图谋威逼朝廷将军权交还岳飞。随后王贵违心地将状纸转交秦桧党羽,之后张俊拿着诬告状将前来镇江的张宪逮捕。

在一系列的连环诬告之下,宋高宗下令将岳飞送至大理寺审讯。一个月后,岳飞被逮捕入狱。在这设计缜密的诬陷案中,王贵、傅选、王俊和董先都背叛了岳飞,王俊直接参与了诬告状的草拟,他的罪行最大。

其他三人虽然罪行稍轻,但对岳飞的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让人不能宽恕的是他们的背叛行为,为后世人所不齿。他们背叛岳飞的原因也很多,有的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有的为升官发财,还有报仇的。

综上,背叛岳飞的四个部将分别是王贵、傅选、王俊和董先。陷害岳飞的罪魁祸首是秦桧、王氏(秦桧老婆)、张俊、王俊、万俟卨,他们的跪像也在岳飞墓前受人唾弃。

#####

公元1141年,宋金淮西之战结束后,赵构就把韩世忠、张俊、岳飞召集到中央政府开庆功会。因为一切进行的毫无预兆,所以三位大帅并没有想到这是削夺兵权的开始。

等到三大帅到达中央政府后,赵构马上告诉他们,庆功会之后,你们就不用再回自己军区上班。总而言之,我现在提拔你们当枢密使,以后你们就在中央政府办公。

接下来,张俊最先识时务,当即就主动将军队交出来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与此同时,赵构又让张俊、岳飞二人一块到淮东改编韩世忠的军队。因为,韩世忠现在不在军队里面,而进行改编韩家军的人,又是张俊、岳飞这样的军界牛人,所以韩家军自然只能接受被改编。

这个时候,吴玠又恰好病逝,于是赵构直接派了一个高级文职官员过去,就很快将吴家军改编完毕。这样一来,岳飞的处境就有些尴尬,因为现在就只剩下他的岳家军没有得到全面改编。 在这种背景下,言官开始出面。



于是,各种不利于岳飞的攻击,开始出现在赵构的案前;更主要的是,还有副本出现在岳飞的案前。当然,赵构这样做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岳飞能够认清楚状况,主动辞职。而且,以大宋帝国的惯例去看,皇帝这样处置某个人,只要他比较识相,通常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此时的赵构,对岳飞还并没有多大的恶意,而且岳飞也按惯例提出辞职请求,赵构很快给予准许。如果事情到此,岳飞自然也会像韩世忠等人那样,过着体面的退休生活。

但问题是,岳飞随后的行为就有点认不清形了。因为岳飞在光荣退休后,竟然没有在帝国都城呆着,反而跑到了庐山隐居。对于这个行为,岳飞即便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也仍然改变不了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庐山距离临安太远,而距离岳飞从前的军区太近。



如果说,此时有人告诉赵构,就说岳家军正在进行阴谋活动,试图让岳飞回到岳家军,你说,赵构会是什么反应呢?在这种背景下,岳家军中的一位高级将领王俊就跑出来揭发,说是岳家军的三号人物张宪,打算用武力迫使中央政府让岳飞重新回到岳家军。

这位王俊当时官至岳家军前军副统制,也是张宪的副手,他出来揭发张宪,很难说他究竟是受人(秦桧)指示而故意栽赃,还是张宪本身真有这样的打算,而王俊为撇开关系,只好站出来揭发。但不管怎么说,王俊作为岳家军的高级军官,他的这种行为,本身就代表他并不愿跟着岳飞走到底。

在这种背景下,这封检举信,很快就放在岳家军的二号人物王贵面前。王贵是岳家军中的排名,一直在张宪的前面。只是王贵在关键时候出卖了岳飞,所以人们容易漠视王贵在岳家军中的地位。但毫无疑问,王贵一直都是岳家军中毫无争议的二号人物。



当时,王贵看着眼前这封检举信,自然面临一个抉择,那就是他如何处理这件事?因为,这种事一个处理不好,王贵自己也可能会被连累进去。因为,现在有人揭发说,岳家军阴谋让岳飞重新回到岳家军。岳家军的二号人物王贵竟然把这件事给压下去,王贵这是想干什么?如果这件事只要传出去,王贵也是标准的死罪。

于是,王贵就把这封揭发信,直接交给了枢密使张俊,并且把张宪抓了起来。现在的问题是,岳家军二号人物王贵,接到这个检举信后,为什么会直接上交,并且拘捕张宪呢?

按当时官方的说法,自然是王贵忠于皇帝,所以看到岳家军有人阴谋叛乱,自然是选择了大义灭亲。而按后世的说法,却显然是王贵被秦桧胁迫和收买。至于真实原因究竟是怎样,千百年后,我们已经很难再理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王贵的行为,是促使岳飞被拘捕的直接原因。并且,王贵的这个行为非常可怕,因为王贵是岳家军的二号人物,他这样做,本身就表面岳家军并不会坚决支持岳飞。这样一来,赵构处死岳飞,自然也不会再有所顾忌,于是莫须有的罪名堂而皇之被弄了出来。

#####

现在很多人说岳飞之死是因为岳飞过于刚直以致不知变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僚关系不好,因为他老是囔囔着“迎还二圣”所以赵构一心想要除掉他云云!还有人说他养私家军犯了皇帝大忌,当然得死!以致还有人说他的大将都背叛他,可见岳飞有该死的地方!

现代人就喜欢用现在的制度约束去想象古时状况,总以为现在的军队有纪律约束,和民事民政系统界限分明,古代就应该也是这样,如果不是,那么这些大将就是军阀这些军队就是私家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军队是军阀部队还是中央统御,要看制度架构和执行情况,要看钱粮甲仗、重要职位人事任免权在谁手里,并不是看军纪如何以及军头之间会不会乱斗,如果拿最后两条看的话,那么从上古时期直到民国,中国的军队基本都是军阀都是私家军!

其实岳飞基本上是当时所有大将中的“三好学生”,不但朝廷的诏令都不折不扣的立即执行,而且也不骚扰地方,也不和屯驻地的地方官乱掐架,也不和其他大将打架,也不虚报战功,也不替自己的亲信和亲属乱要官职封赏,率军征战时朝廷给予的便宜行事的权力,军事行动结束后也主动缴还,甚至还上报朝廷说我的属官名额多了,请考虑裁减一下!

说到“迎还二圣”的口号,当金人有了扶立“丙元午子”也就是钦宗之子、动摇赵构统治合法性的图谋后,岳飞不但从此在公开场合和奏章中,绝口不提“迎还二圣”,而且对钦宗的称呼也改成了“天眷”。可见他对政治敏感度并非传言的那么不堪。

历史上的岳飞是文武双全,战功卓越,军事才华突出,为人刚正,私德近乎完美,有着中国传统中所理想的君子人格,但绝非刚直耿介不知变通的迂腐之人,只不过他的军事才华和年龄优势已经严重威胁着金国的生存,以致当时金国实际掌权人兀术点名要清除他,也因为他的君主赵构是个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奇葩,放着大好的局面不要只求偏安江南还要得到金国册封,而秦桧在其中的作用和动机,金人还在议和的秘密条款中要求赵构不许撤销秦桧的相位,也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秦桧为了陷害岳飞,买通了岳飞手下的将领,让他们栽赃陷害岳飞,他们分别是王贵、王俊、傅选、姚政、庞荣。

王贵是岳飞的汤阴小同乡,与张宪都是“岳家军”的副帅,是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之一,王贵在岳飞冤案的作用,就是在王俊诬告后,违心的没有阻挠和压下王俊的告首状,而是递交上去,从而帮助秦桧、张俊陷害张宪,继而牵连岳云,迫害岳飞。张俊为了陷害岳飞,先让张宪副手王俊写了诬告信,但王俊级别不够,张俊便想到岳飞的左右手王贵,张俊先是跟王贵提到他之前被岳飞处罚的两次经历,想以此引起王贵对岳飞的怨恨,但王贵的态度很明确,他丝毫不怨恨那两次处罚。然后张俊甩出了王贵的隐私,以此相胁,有说是张俊以美色引诱王贵,王贵上钩后被张俊抓了把柄,也有说王贵家人犯了重罪,王贵包庇他们,若是被揭发,必定连累王贵丢官甚至获罪,是以王贵被迫接受了王俊的诬告状,递交给了镇江枢密行府,是王贵的再一次不勇敢,导致了岳飞被害!

王俊是岳家军中的副统制,是张宪的副手,是一个最惯于反复变诈、喜欢出卖同僚的人,外号“王雕儿”,先是靠告讦补了本营的副都头,在后来的表现可以看出能力很一般,在讨杨么无功后,宋廷将他派到岳飞营下,当了前军副统制,象他这种能力一般的还能当上副统制,很有可能就是秦桧等人有意识的安插在岳飞身边,就是王俊第一个跳出来诬告张宪谋反,张俊将张宪逮捕后对他严刑逼供,要他诬陷岳飞父子,张宪坚决不从,张俊无奈,最后只好编造口供,呈给秦桧,秦桧最后也只能以“莫须有”将岳飞害死,张宪和岳云一起被害!王俊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诬告来升迁!

傅选原是江西制置大使司统制官,绍兴三年所部拨归岳飞,任岳家军统制,随岳飞平定杨幺与北伐,亦有善战名声。

姚政是岳飞同乡,在建炎三年,驻守宜兴的刘经试图吞并岳飞人马,刘经的部下王万将此事悄悄告诉岳飞,岳飞即令姚政驰归宜兴,将刘经斩首,可见姚政曾经也是深得岳飞信任的部下。

庞荣,原为扈成军中统制官,扈成死于与戚方的火并后,庞荣辗转代领人马投奔岳飞,后来亦成为京湖宣抚司重要统制官。

在张俊对一些岳家军将领威逼利诱的时候,傅选、姚政、庞荣因附会王俊告首状各有迁转,正是这些人在忠诚与背叛上选择了后者,靠着出卖从前的战友和主帅来升官发财!

那段历史真的很考验三观,越好的人死的越惨,越坏的人越得意!现在还有人不遗余力的抹黑岳飞!是不是很可悲?

#####

岳飞被捕后,岳家军的十二位将领中,有九人先后参与了诬告岳飞。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被关押进大理寺狱中,与此同时,秦桧等人在紧锣密鼓地计划着如何给岳飞定罪。

罪名是现成的,无外乎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等,但要坐实岳飞的罪名,就成了让秦桧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为此,秦桧通过各种手段,或威逼利诱,或分而化之,从岳家军中找到了九个“愿意”做伪证的人,而这几个人原本都是和岳飞出生入死的兄弟。

这九人分别是:前军统制王俊、中军统制王贵、游奕军统制姚岳、右军统制庞荣、背嵬军统制傅选、踏白军统制董先、防御使徐庆、左军统制李兴、选锋军统制李道。

正是这九人的联合揭发举证,指认岳飞意图谋反等罪,不仅让身在大狱之中的岳飞百口莫辩,也让秦桧最终得逞,成功的将岳飞定罪,并在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在狱中赐死岳飞,一代民族英雄最终蒙冤而死,可悲可叹。

那么,这九人为什么要背叛主帅岳飞呢?



绍兴十一年年初,由于岳家军前期的接连胜利,让金国在攻灭南宋这件事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此,金国高层就有了想与南宋议和的想法。

对于议和,南宋政府这边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宋高宗赵构是早都不想打了,极力想维持现状的他,巴不得停止一切战事。

不止是宋高宗有这种想法,朝中包括秦桧等众多文臣也是如此,安于现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而阻挡这个目标实现的人,统统都是需要铲除的绊脚石。

因此,在听到金国想议和这个风声后,南宋朝廷就开始了打压手握重兵的武将。

韩世忠、岳飞,这两位极力主张抗金的大将,成为了当时的众矢之的,经过一番运作,二人被调离部队,回到临安任职。



与此同时,金国大将完颜兀术派人向南宋明确表达了议和的意愿,对此,宋高宗乐不可支,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但金国提出来的一个条件,让宋高宗有些犯难。

完颜兀术在信中特意提到,议和没问题,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杀掉岳飞,以解他心头之恨,如果不行,那议和就没得谈。

“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金佗稡编》

完颜兀术为何非要执意杀掉岳飞呢?这还得从三年前,他和岳飞之间的一场战争说起。



绍兴九年七月,完颜兀术亲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打颖昌,就在数日前,完颜兀术本想偷袭镇守在此的岳家军,但不想遭遇猛将杨再兴,双方血战后,完颜兀术大败,损失了两千多人。

回去之后,完颜兀术越想越气,对于这场失败十分的不甘心,因此,在整顿兵马后,于当月十四日亲率大军攻打颖昌,誓要找回前几天丢了的场子。

而岳家军这边,自然是严阵以待,岳飞的长子岳云亲自带领八百背嵬骑兵正面冲刺,其他的岳家军将士,皆十分英勇,在这场战斗中,岳家军奋勇向前,杀得是“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但“无一人肯回顾”,硬生生的击败了完颜兀术。

也是因为此战,让完颜兀术极为忌恨岳飞,不仅仅是因为被击败,还因为在此战中,完颜兀术的女婿夏金吾于乱军中战死。

失败的耻辱,再加上为女婿死于岳家军之手,因此,完颜兀术在议和的条件里,就加上了必须除掉岳飞这一条。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是完颜兀术知道岳飞是抗金的中坚力量,只要他一死,那么南宋早晚会被自己灭掉,这才是他一心想杀掉岳飞的主要原因。

而完颜兀术的条件被传到南宋时,宋高宗赵构与秦桧经过商议,君主二人达成共识,就是想议和,就一定得杀岳飞。

至此,针对岳飞的各种阴谋诡计,开始“粉墨登场”了。



俗话说师出要有名,即便铁了心要陷害岳飞,那自然就要找一些能置他于死地的罪名。

秦桧先是指使党羽万俟卨、罗汝楫二人,对岳飞进行弹劾,指责岳飞在朝廷要求他援军淮西时,“逗留不进”、并主张“弃守山阳(楚州)”,以此为由,上书要求宋高宗罢免岳飞的官职。

当然,这些所谓的罪名,全都是罗织而成,根本没有一件是证据确凿的,但宋高宗在接到奏折后,心神领会,当即同意罢除岳飞的枢密副使一职,改任“万寿观使”这样的闲差。

也就是说,此时的岳飞,完全成为了一个闲人,所谓的“万寿观使”,只不过是个名誉称号,但即使如此,对他的迫害依旧没有停止。

紧接着,在秦桧的授意下,原“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指控岳飞会同部将张宪谋反,并借需要调查审问为由,将岳飞投入大理寺的狱中。

到了狱中之后,秦桧等人陷害岳飞的步骤就加快了,毕竟“大主顾”还等着呢,与此同时,秦桧又将原本正直的主审官何铸,换成了自己的党羽万俟卨,开始对岳飞进行严刑逼供。

而罪名和证词,是提前已经准备好的,为了这一份证词,秦桧可是没少花心思。

为了彻底坐实岳飞的“罪行”,秦桧找来了岳家军中的九名大将,通过威逼利诱,让他们指证岳飞,而这九人,都是岳家军的核心人物。



那么,这九人是如何就范的呢?其中最厚颜无耻的,就是前军统制王俊。

王俊在投奔岳家军之前,原本只是东平府的一个小卒,平日里就是靠着揭发别人的错误,以此邀功领赏为生,但由于他能说会道,短短几年,居然混到了都头的 位置。

后来,参加岳家军之后,跟随岳飞的爱将张宪东征西讨,但由于他时常偷奸耍滑,打仗时不卖力,因此没少被张宪责骂,也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

时间长了,王俊就对张宪颇有怨言,连带着对岳家军也没什么好感。

岳飞被捕后,秦桧派人找上了王俊,指示他诬告岳飞,并许他高官厚禄,而王俊正盼着这种“好事”,因此,顺其自然的,就加入了秦桧的阵营,在诬告岳飞这件事上不遗余力。

他先是诬告张宪谋反,并借此事牵连上岳飞,至于状词,秦桧早就派人写好了,王俊所做的,就是在上面签字而已。

王俊的诬告,算是第一步,秦桧通过这个动作,成功的将岳飞的爱将张宪打入大牢,这就意味着,岳飞失去了他的左膀右臂。

除了王俊之外,还有另一个向秦桧主动“投诚”的大将,这个人就是游奕军统制姚岳。

姚政出身贫寒,在靖康之变中,因战乱逃离家乡,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岳飞,岳飞想到自己的母亲姓姚,父亲姓岳,因此就认为姚岳和他十分有缘,就留他在军中效力。

最初,姚岳是一名参谋,他本身是进士出身,在谋略上略有小成,因此,对岳飞帮助不小,也因为如此,岳飞对他十分尊重,将他不断升迁,最终成为游奕军统制。

但在岳飞被捕之后,姚岳并没有选择报答岳飞的知遇之恩,而是沉默不语,并在王俊的诬告证词上签字画押,对岳飞的所谓罪行,表示默认。

岳飞被害之后,姚岳的真面目彻底露了出来,他主动向秦桧递上“投名状”,言之凿凿地说自己要岳飞划清界限,并上书宋高宗,将全国各地中,带有“岳”字的地名全部改掉。

结果,宋高宗还同意了这个荒唐的决定,并全国下诏,依此而行,一时间,“岳”字成为了禁忌。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就是中军统制王贵。

王贵也算是岳飞的爱将之一,岳家军的几场重要战役,都有他的参与,并且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岳家军的中流砥柱。

而秦桧之所以找上他,是因为他比较熟悉军中的事务,但最初的时候,秦桧向王贵第一次表达出要构陷岳飞的时候,王贵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但秦桧显然不愿意放弃,他找来王贵的家人,以此来威胁王贵就范,最终,无奈的王贵同意与秦桧配合,在证词上,签字画押。

而在岳飞被害后,王贵深感内疚,便因此辞官,赋闲在家,直至因病而死。

这三人的就范原因,代表了九人中的大多数,要么是因为本身就是那种落井下石之人,比如王俊,要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如姚岳,再或者就是类似于王贵那样,因惧怕秦桧报复,只得被迫同意,为陷害岳飞做“伪证”。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正是在他们联合在证词上的签字画押,才导致了岳飞最终被害,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他们也因为此举,担上了千古骂名。



小结:

岳飞被关进大狱后,他手下的十二军部大将,其中有九人不同程度的参与了诬陷岳飞一事,之所以参与,原因无外乎秦桧的威逼利诱,或是许以高官厚禄,或是以家人性命相威胁,总之,为了达到目的,秦桧等人是无所不用其极,最终让这些曾经与岳飞同生共死的兄弟反戈,成为了岳飞之死的帮凶。

#####

在功名利禄和性命威胁面前,很少人能抵抗得住。那些背叛岳飞的人,无非是为了这些。

简单还原一下岳飞被陷害的过程。

在赵构的授意之下,秦桧开始乞和活动。张俊是见风使舵的角色,很快就跟秦桧沆瀣一气。

当时反对南宋向金国求和最激烈的人,一个是岳飞、一个是韩世忠。本来秦桧张俊已经计划好了拿韩世忠开刀。张俊与岳飞商议把韩世忠的背嵬军分了,韩世忠手下的人说:这样恐怕会引发事端啊。结果秦桧如获至宝,打算以煽动军心的罪名诬告韩世忠。岳飞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派人快马报告了韩世忠。当初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大将都有直接面圣的权利,韩世忠立刻赶到赵构面前说明情况,结果韩世忠没事了。

张俊本来就嫉妒岳飞,现在一看岳飞不上路,还坏他的好事,非常不满。就把岳飞通知韩世忠的情况报告了秦桧,秦桧大怒,转而开始计划拿岳飞开刀。

果然,张俊作为操盘手又开始行动了。他收买了岳飞军前军副统制王俊,让他诬告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这样就会把主帅岳飞也牵连进来。张俊还编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逗留不进的谎言,赵构和秦桧一看:岳飞有大问题啊。结果先把岳飞的枢密副使罢职。

王俊是第一个被收买诬告的人。他职位是岳家军前军副统制。他跳出来诬告前军统制张宪,说他受岳飞、岳云指使谋反,并与张宪当面对证。

王贵是岳飞离任后总管岳家军的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他接了王俊的诬告信后马上转交上级。

接着,岳家军统制官姚政、庞荣、傅选等纷纷在王俊的诬告信上签字。

他们在秦桧张俊授意下炮制了岳飞的四条罪状:

  • 岳飞坐拥重兵,多次收到御笔和中使督兵,却逗留不进;

  • 与张宪、董先背后指责批评赵构;

  • 与张宪、董先等计划谋算张俊、韩世忠的兵马;

  • 写信给张宪,让他做好准备,打算据守襄阳谋反。

有人说董先也是背叛者,这是不对的,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

1142年1月27日,赵构下令结束审讯,岳飞赐死,张宪、岳云公开斩首。赵构为其主要目的--乞和苟安--扫清了障碍。

在诬陷岳飞谋反的前后,秦桧张俊也做足了相关人事安排。

他们先把岳飞调离岳家军,给他枢密副使的虚职。董先调任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王贵在做完帮凶后大概是良心亏欠,称病辞职;牛皋则被秦桧派人毒死;徐庆被调离;李道调鄂州御前诸军统制。军中幕僚孙革、黄纵、于鹏等人全被发配编管。胡闳休不愿配合,装疯度日。王俊因为配合积极,被秦桧升任观察使之职。

岳家军最后竟然被交给张俊的女婿田师中去掌管。

这些人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陷害岳飞的主犯当然是赵构。赵构其实是一个最大的极端自私自利者。它在从北向南逃跑过程中,只有当他的地位和生命受到威胁时,才鼓励众将抵抗作战,对众将也是嘉许鼓励。而一旦他安定下来了,就不顾亲爹妈、不顾兄长、不要祖宗、不要沦陷的国土和臣民,只要保证他自己的地位就行。他只管自己的苟安,反对他苟安的就是敌人,不管曾经立过什么功劳,不管是不是自毁长城。

除此以外,赵构是鸟尽弓藏啊。眼看江山稳了,就夺回了各位大将的兵权,极言反攻金国的岳飞终于被杀,以儆效尤。

张俊竭力陷害岳飞,除了怯金避战外,他还有诸多私怨私心。绍兴七年,岳飞被任命为湖北京西宣抚使,这么年轻,一下与老资格的韩世忠、张俊并驾齐驱,“飞以列将拔起,世忠、俊皆不平”。韩世忠是正直的人,后来岳飞破杨么,“世忠始服岳飞之才,而俊益忌之,于是飞与俊隙始深矣”。金人攻打淮西,这本是张俊的防区,而他畏缩不前,岳飞奋勇进军,解了庐州之围,张俊却恼羞成怒。淮西之役,张俊以缺粮为由怂恿岳飞停军不进,岳飞不听,等到战事结束,张反而诬告岳飞以乏粮为词逗留不进。

关于秦桧就不多说了,遗臭万年。

再说说岳飞下狱后的主审官。当主审官何铸见到岳飞后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他被感动了,在秦桧赵构面前竭力为岳飞辩解,力证其无罪。秦桧不能让局面失控,就经过赵构同意,改派万俟卨为主审官。这万俟卨是个一贯拍马逢迎的人。在他是小官的时候,看岳飞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就去拍岳飞马屁。他建议岳飞:足兵足财树威树人。这不是让岳飞积蓄力量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嘛,结果岳飞把万俟卨骂了一顿,岳飞从此见面也不尊敬他。此后万俟卨就把岳飞记恨上了。秦桧是知道他们这个过节的,所以派万俟卨去当主审官。

岳飞落到他这种小人手里,哪能有好。各种酷刑毒打,无所不用其极。岳飞、岳云、张宪三人始终没在供状上签字画押。最后万俟卨按照赵构和秦桧的意图编造了一切,终于把岳飞他们逼上了死路。

王俊出面告发张宪,牵连岳飞,王贵协助,傅选等 人“附会”。他们这些人有的是为了避祸保身,有的是为了邀功求赏。这都是有案可查、证据确凿的事情。

其他很多中立不偏或缄默不语的将士,说到底也是明哲保身。爱财贪钱,也是人之本性,古今中外真正能够视钱财如粪土者能有几人?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昧着良心不义不仁的钱财,君子坚拒不拿。在宋代,不仅文官十分爱财,武将也非常爱财。刘光世、张俊、杨存中等人贪图钱财是路人皆知的,而像岳飞那样清廉奉公之将实在少见。

赵构秦桧最后做到什么程度?凡是上书说岳飞有罪该杀的官员,都升官了。

当时有哪些正直之士站出来为岳飞说话的?

当时还是有正直的朝廷和民间人士站出来为岳飞鸣不平的。

岳飞曾经救过的韩世忠,在得知岳飞即将下狱时,韩世忠为岳飞鸣不平,他当面质问秦桧,岳飞谋反有什么证据。秦桧回答了那恬不知耻遗臭万年的三个字“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来韩世忠眼看无力救援,心灰意冷,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

岳飞下狱后,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一起上书,说岳飞无罪。赵宋王室也有正直之人,宗正卿循王赵士㒟(niǎo)愿意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民间人士布衣刘允升也上书,诉说岳飞的冤情。

但是,结果令人愤懑,所有替岳飞说话的人,都被万俟卨弹劾。那三位官员被罢官,布衣刘允升惨死狱中,赵士㒟被贬往建州(今福建建瓯),后来就死在那里了。

结语:岳飞蒙冤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

岳飞蒙冤是一面人性之镜,众人的良知和欲望都被照了出来。谁是谁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

这么情节我在二十五史中看过,是岳飞自小拜了把子的好兄弟王贵被叛了他,岳飞,牛皋,王贵,张什么忘了。长城倒于自毁,大坝溃于蚁穴。想当年十二道金牌阻止了岳王爷强势北阀,这也是一罪,加上岳元帅缺心眼志力于迎回二帝,挑乱了赵构的私心,宁可二圣受辱惨死,也不能费尽心机再迎回一个拌脚石,加上立太子之事,和他功高震主,犯了众怒,示想一下不老老实实作一个顺毛驴,非要逆势而为,不知天高地厚,行同于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必仅伴君如伴虎,为了少耗费财力物力人力,秦桧早以于金国定下了蜜约,岳飞成了当朝中金鸡独立的一个弱势群体,真是自己找死,怨不得人,在被撤了节度使大权和元帅之职后,他心灰意冷,回家乡闲居了几个月,秦桧也苦于抓不住真凭实据,才想到了小人王贵,王贵身为统制官也管辖着上万人马,几年前因一次战斗失利,被岳元帅执行军法,打了八十沙威杖,因此怀恨于心,似机报复,也降了级,在秦桧,张俊,万汝才等之流导演下,人证物证具在,将岳云,张宪三人一同绑于风波亭,惨忍的于以杀害,真是天日昭昭,千古奇冤。小人王贵不得好死(✪▽✪)?

#####

岳飞的被陷害,现在我们公认的是赵构、秦桧、万俟卨和罗汝楫等人合谋,这个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争议。其实在岳飞被害的过程中,岳飞的四个得力手下也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们为了保全自己而背叛岳飞,成为了被世人唾骂的对象。


这四个参与陷害岳飞人分别是:中军统制王贵,岳家军统制傅选,前军副统制王俊和踏白军统制董先

下面我们就以时间顺序来以此介绍这四个人是如何陷害岳飞的

自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后,对与金国是战是和的态度一直就暧昧不清,他一边任用主战派与金军斡旋,一边又十分宠信主和派。其实在骨子里,赵构是惧怕金人的,因为他当初就因为没有害怕而没有救援汴京,导致二帝被金人掠走;后来赵构又被金军追着打,一度乘船到海上避难才躲过一劫。

而对于岳飞的崛起,赵构虽然是看重的,但是他一直也在观察金人的态度,金人说和他就想和,金人说打他就派人抵抗,但又不敢打疼金人,因为他害怕因此而失去与金人和谈的机会。总体而言,赵构其实就是个主和派,从这一点来说,也注定了岳飞不太可能有机会实现收复中原的抱负。


1138年,金廷派人来跟赵构商讨和谈,金国使者态度傲慢,将宋朝称为江南,把议和说成是诏谕,完全将宋朝定义为金国的藩属国。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宋朝传播开来,许多大臣觉得这是极其屈辱的,所以都反对议和。但是赵构决心已定,反对议和的大臣或被罢黜或被贬官,连宰相赵鼎也因为进谏而被罢相。

1138年11月27日,宋金合议达成,秦桧代表赵构,以宰相的身份跪在金国使者面前,答应宋朝取消国号,成为金国的藩属国,并每年向金国进贡。

这是宋金达成的第一个和议,和议达成的时候,岳飞正在鄂州练兵,他听到和议达成的消息之后,写了一个《谢讲和赦表》,阐述了自己不赞同议和和主战的态度和决心。赵构为了安抚岳飞,给他加了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岳飞三次拒绝接受,但赵构还是软磨硬泡,让岳飞接受了这个头衔。

时间来到1140年,金国发生了一些事情,完颜兀术消灭国内的竞争对手,得到了金熙宗的重用,成为金国的都元帅,封越国王。完颜兀术主张灭宋,所以就向金熙宗请战,金熙宗答应了他。


完颜兀术亲率大军伐宋,一月之间就重新夺取了之前交付给宋朝的陕西和河南,并占领了汴京。到了五月,完颜兀术就将大军开到了顺昌城下,顺昌告急。赵构原本不同意岳飞出兵,但又害怕顺昌丢失,于是就命令岳飞发兵救援顺昌。

岳飞已经在鄂州练兵三年,兵强马壮,战斗力十分强大。原本信心满满的完颜兀术,本以为可以很快就消灭宋朝,但是在岳飞出兵之后,数次被岳飞打败。到了七月,完颜兀术率领十万人被岳飞围困在开封,双方在朱仙镇发生了一次大战,金军溃败,死伤无数,完颜兀术无奈只能放弃开封,向黄河边逃窜。

而就在岳飞准备追击完颜兀术、完颜兀术也准备渡过黄河班师回朝的时候,宋朝朝廷的十二道金令接连被送到岳飞面前,朝廷要求他撤军,并命令岳飞到临安觐见天子。岳飞得到命令之后,觉得十分荒唐,马上就要将完颜兀术赶尽杀绝了,朝廷却要求在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撤军。

但岳飞也只能是无可奈何,他只能是惋惜流泪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那么赵构为何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要岳飞班师回朝呢?关于这一段历史有很多说话,其中有一个说法流传很广,说完颜兀术退到黄河边之后,原本计划渡河,但是一个宋朝的太学生来见完颜兀术,他告诉完颜兀术:

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这名太学生预言岳飞将会有祸端,他劝解完颜兀术不要急着渡河。完颜兀术于是决定暂时不渡河,而是暗中与秦桧谋划议和之事。按照谋划的结果,秦桧希望张俊从毫州退守寿春,韩世忠在淮东防御不得继续前进,目的只是为了让岳飞成为孤军,从而不敢与金军交战。秦桧还串通张俊和杨沂中,让他们配合谏官罗汝楫向赵构上书说:

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赵构也有心和谈,于是便借坡下驴,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回朝之后,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康概陈词了,只是要求赵构接触他的军职,赵构考虑到和谈还未达成,岳飞可能还有用,于是拒绝了岳飞的请求。


1141年正月,为了在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完颜兀术再次南下攻宋,岳飞驰援淮西,这也是岳飞最后一次与金人作战,以胜利而告终。

完颜兀术眼看与宋朝划淮河而治的愿望落空,于是便想到议和,他写信给秦桧说,只要杀了岳飞,议和还是有得商量的。秦桧很快便将此事报告给了赵构,赵构喜出望外,于是开始打压岳飞和韩世忠等主战派。

1141年4月,岳飞、韩世忠和张俊被解除军职,到枢密院任职,其实是明升暗降。

1141年5月,岳飞和张俊到韩世忠的军队视察,张俊受到秦桧指使,暗示岳飞将韩世忠的军队分化瓦解,遭到了岳飞的拒绝。秦桧愿望落空,于是开始陷害韩世忠,但是被岳飞给保全,秦桧由此十分痛恨岳飞。

岳飞回朝之后,秦桧便让自己的党羽万俟卨和罗汝楫等人弹劾岳飞,张俊出谋划策,给岳飞定的罪名是驰援淮西时逗留不进,并主张弃守山阳。不久之后,岳飞被剥夺了副枢密使的官职,岳飞便回到庐山旧居居住。

此时的岳飞已经没有任何军权,仅仅保留了一个少保的头衔,和一个万寿观使的闲散职务。可以说,岳飞此时已经完全失势了,但是秦桧对岳飞的迫害也才刚刚开始,他准备分化岳家军内部,前面说的拿四个将领也逐个登场。


首先出场的是王贵和王俊,后来王俊又拉拢了傅选和董先

王贵,河南汤阴人,他是岳飞的结拜大哥,在军中的地位很高,仅次于张宪,是岳家军的大管家,也是岳飞的左膀右臂。

王俊,在平定杨么叛乱的时候归附岳飞,后来成为张宪的助手,官至前军副统制。王俊在参与平定杨么叛乱之后,并没有什么太大功劳。但是可能因为会做人,所以仕途发展还比较顺。

秦桧得知王贵在颍昌大战中因为怯战而差点被岳飞杀掉,所以想以此来拉拢王贵,让其出面诬陷岳飞,但王贵并不吃秦桧这一套。秦桧便以王贵的家眷安全为要挟,逼迫王贵同意诬陷岳飞。

与王贵不同的是,张俊就很好拉拢了,因为张俊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很大才能,因为受到张宪的多次打压,所以心中有很多怨气。秦桧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跟张俊一接触,张俊就立马倒向了秦桧。


张俊为了在岳家军找帮手,又拉拢了傅选和董先。

傅选原来是江西大使司统制,后来被调到岳飞军中,成为岳家军统制。傅选随岳飞征战多年,战功卓著,是岳飞可以信赖的好队友。

董先是河南洛阳人,大将牛皋的好朋友。董先原本是伪齐的将领,后来投奔岳飞,战功没得说,但是这个人有个毛病,那就是贪酒好色,岳飞十分不喜欢他。

秦桧找好“内应”之后,诬告张宪牵连岳飞的大戏开始。首先是王俊向王贵投了一份诬告张宪的罪状,罪名谋反。王贵将状纸交给张俊,张俊私设公堂,对张宪严刑逼供,张宪死不认罪,张俊只好伪造了一个“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的口供,将张宪谋反与岳飞串联起来。

10月13日,岳飞被传唤到临安,随后与儿子岳云一起被下狱。岳飞的被诬陷,张俊是主要的背叛者,他是诬告状的起草参与者;王贵、傅选和董先是次要背叛者,属于是助攻的角色,其中王贵是被迫而为之

岳飞在被捕之后,面对严酷的刑法,为露怯色,一个字也没有招认。


1141年十一月初七,宋金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所有土地划归金国,宋每年向金国进贡25万两白银和25万匹绢,史称绍兴和议。

随着和议的达成,秦桧并没有释放岳飞的打算,反而是纠结张俊和王俊等人,为岳飞罗织了一些无中生有的罪名,将岳飞定为死罪。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跑去质问秦桧,秦桧却对韩世忠说:

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说:

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1142年1月27日,赵构下令,岳飞赐死,岳云和张宪依军法从事。不久之后,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赐死,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岳飞死亡的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君臣举杯相庆,说从此和议就不会生变了。而宋朝的百姓在得知岳飞死亡的消息之后,无不哭泣。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

岳飞手下10大将背叛的有3人,分别是:王贵、董先和王俊

1、王贵

王贵是岳飞结拜大哥,谨慎,细致,是岳飞管家式人物,在军中地位仅次于副将张宪

王贵还是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从岳飞起兵就随岳飞转战各地,战功卓著

秦桧等人罗织岳飞罪名时,王贵因受张俊胁迫,参与诬陷岳飞

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艰难,引疾辞职。绍兴二十三年八月病死

2、董先

董先原在九宫山为盗,后来与张宪一同归顺宋军。

加入岳家军后,董先作战勇猛,不失“急先锋”本色,被任命为先锋军统制,屡立战功。

但是此人好财利酒色,为岳飞所不喜后来出卖岳飞,成为张俊查处岳飞的重要证人。

岳飞死后董先继续领军,病死于鄂州,官至节度使。

3、王俊

王俊也算是岳飞手下大将,因为他做到了张宪副手的职位。

王俊原本不属于岳飞手下,靖康年间他隶属范琼,范琼被张德远捕杀后,王俊归受李纲领导围杀杨么,后来岳飞平杨么,王俊才归顺岳飞

王俊刁滑无能,生性险薄,俗名王雕儿,但可能有后台,所以岳飞不得不用。

最后岳飞被罢兵权,就是王俊首先告发岳飞,才酿成惨案。

王俊最后竟得以善终,严重怀疑他是张俊安排在岳飞军中的卧底

#####

答:在民族英雄岳飞的悲情蒙冤过程里,最让多少后人嗟叹的,就是个别“岳家军大将”对他的背叛与构陷。

以《行实编年》等史料记载,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为求苟安“议和”,南宋王朝罢免了岳飞枢密副使的职务,命他“充万寿观使”。但在宋高宗、秦桧这对儿君臣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为了执行“金国大爷”密信里那“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的死命令,对岳飞的陷害必须继续升级。于是秦桧就派自己的心腹林大声出马,名义上去主管岳家军的粮草,其实是要在岳家军里找“好狗”,给岳飞来个致命的“反咬”。

这样的角色,他还真找到了,一口气还找了俩:首先是岳飞爱将张宪的前军副统制王俊,这个人绰号“王雕儿”,素来以贪婪凶狠出名,偏偏他还因为违反军纪,遭到过张宪的惩治,早就怀恨在心。所以林大声一摇橄榄枝,他就心领神会,赶紧凑了上来。

这王俊的级别还不够。于是经过威逼利诱,林大声又把岳飞的副手——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贵拉下了水。在岳家军里,王贵的分量堪称重量级,他是岳飞的汤阴老乡,从绍兴元年起就跟随岳飞南征北战,到这时已经第十一个年头。岳飞被解除兵权后,岳家军也是由王贵负责指挥。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背叛岳飞呢?

一是他虽然是岳飞的老战友,但也确实有矛盾。特别是在之前岳飞北伐时,王贵有过“怯战”的行为,差点被岳飞处斩。王贵的士兵也因违反军纪,被岳飞在战场上执行了军法,这些事情,等于结了梁子。但即使这样,一开始王贵并没有接受秦桧一伙的拉拢,直到林大声抓住了王贵的其他把柄,以“隐事”威胁他,王贵才彻底屈服,做出了这昧良心的选择。

于是,在这两位“岳家军部将”的反咬下,一场陷害岳飞的丑剧拉开了帷幕:先是王俊跳了出来,诬告“老上级”张宪勾结岳飞谋反,告状信“偏巧”送到了王贵手里,王贵也心领神会,把状纸转给了林大声。于是这桩丑剧就一开始,就成了“岳飞部将控告岳飞”。而后张宪与岳飞的儿子岳云先后被捕,岳飞本人也被秦桧派人骗进了大理寺。这位令金人哀叹“撼岳家军难”的大英雄,就这样被他拼死保卫的南宋王朝下了牢狱。

在宋高宗、秦桧之流的算计里,“岳飞谋反案”的流程应该是这样的:先由岳家军的几个败类出面反咬,然后严刑拷打张宪等岳飞爱将,迫使他们招供。这样顺风顺水,就能把岳飞的罪名“定死”。但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他们的预料:张宪等人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却是宁死也不肯诬陷岳飞。被“骗”进大理寺的岳飞受尽了酷刑,却依然毫不屈服。

特别让秦桧们尴尬的是:哪怕得到了宋高宗和秦桧的反复授意,秦桧的铁杆死党,受命审理“岳飞谋反案”的御史中丞何铸,看着秦桧一伙炮制出来的“岳飞谋反证据”,也是不停捂脸。面对岳飞的一身正气,他终于良心发现,硬是在秦桧的威胁下拼命硬杠,发出怒吼“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宁可得罪“老上级”,也绝不干这破事。

但何铸不干,却有不要脸的人继续干。顶替何铸的万俟卨就凶性大发。他继续对岳飞严刑拷打,但看得到岳飞依然不屈服,他干脆亲自上阵,给岳飞炮制了三条罪状。但在大理寺会商时,尽管秦桧们只手遮天,万俟卨的“劳动成果”还是被啪啪打脸:大理寺丞李若朴等三人坚决反对,让万俟卨们尴尬不已。

仅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到,这几个岳家军里的败类“反咬”出的“岳飞罪名”,是多么可笑。

但为了置岳飞于死地,宋高宗、秦桧君臣也是不要脸到底,他们一面罗织岳飞罪名,一面紧锣密鼓议和,终于以“认大爷”“割地”“送岁币”的代价换来了《绍兴和议》,为了“和议”生效,当然也要“必杀飞”。于是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岳飞终于被害死在大理寺中,酿成千古奇冤。

而说到这场奇冤,今天一些“历史票友”们,也拿王贵王俊之流的“岳家军部将”身份说事,企图证明“岳飞也有错”。但岳家军千千万万的将士里,真正出来反咬岳飞的,只有这两个败类。这恰恰印证了岳飞的冤情。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含冤而死后,为了证明岳飞有罪,还把岳飞的“罪状”公告天下,但结果却是“天下闻者无不垂泣”。临安城中的小吃“炸油条”,也从此变成了“油炸桧”,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就是在岳飞含冤而死的第二年,武昌就有人作诗说:“自古忠臣帝可疑,全忠全义不全诗”,哀叹的正是岳飞的遭遇。

至于金人那边,对于岳飞的死,反应也十分强烈。以当时被扣押在金营的南宋大臣洪皓的记录:当岳飞死讯传来后,燕京金人这边饮酒欢歌,像过节一样热闹。岳飞遇害的第二年,出使南宋的金国使臣还故意问南宋官员“岳飞以何罪处死?”在听完了南宋官员背书一般的“岳飞罪状”后,金国官员只是一通冷笑:“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只这一句话,就叫南宋官员们尴尬不已。

当然,秦桧是不会尴尬的,《绍兴和议》生效后,秦桧一直拼命做的一桩“大事”,就是在南宋搞文字狱。他多次在民间大肆搜查藏书,只要不利于自己的就大肆焚毁,甚至就连官方的手札、文档,也是说烧就烧。大量记录宋金战争特别是岳家军战功的珍贵文献,就这样化为乌有。而这,也恰恰证明了秦桧之流的心虚。

但这些荒唐的行径,最多也只能得意一时。直到今天,岳飞民族英雄的形象依然光芒万丈,而那些扮演了滑稽角色的人,依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参考资料:顾宏义《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录》、张秀平,罗炳良《岳家军群体人物研究》、吴希《两宋为什么大肆禁书》、《宋史》《金佗粹编》《朝野遗记》《行实编年》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