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皆空的五蕴是指哪五蕴?五蕴之间的关系

五蕴皆空的五蕴是指哪五蕴?五蕴之间的关系

  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分作两类,一类是精神,一类是物质。“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心理,也就是精神。

五蕴之色蕴

  色蕴是指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的物质世界。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也称为“五根”;外色是指与内色相对应的色、声、香、味、触五种感觉对象,也称为“五境”。内色与外色的总和就是物质世界。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在一个“色”字当中。

五蕴之受蕴

  受蕴是指身心器官与外界接触时领受的感觉。面对顺境或逆境时,所产生的情绪,有种种不同。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分为身受和心受。受蕴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其中是由五根、五境所引起的感受属于身受,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忧、喜两种感受则属于心受,是由第六根意根与其相对应的法尘所引起。六根时时刻刻都跟六尘接触,眼、耳、鼻、舌、身、意,念念都在受的作用中。我们的六根无时无刻不在受苦、受乐当中,它的作用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一觉醒来就在感受,甚至在睡梦中也是如此。

五蕴之想蕴

  想蕴是想象,指依受蕴而生起的对事物的想象。想蕴跟受蕴一样,也是从六根而来。眼睛接触的境所生的这个想,即是颜色的相貌,称为色相;耳朵分别声音的相貌;鼻子分别气味的相貌;舌头分别味道的相貌;身体分别接触的相貌;那么我们的意则分别心中念想的相貌。

  这些种种的相貌都是我们内心把它勾画出来的。以“山”为例。眼睛看到一堆石头和土、树,就看到“山”的这个形色。这个颜色和形状多次出现在眼前之后,心中就确定有“山”的形象存在,认为实在有这样的东西,接着给这种相的物体安一个名字,称它为“山”。从此以后,我们一见到这样的形色,就生起了“山”的“想”,这就是想蕴。所以想蕴并不是一次得来,而是累积了多次的经验后得到的。

五蕴之行蕴

  行蕴是意志和行为,指依想蕴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比如有人骂你,你起了嗔恨心,这就是“行”。行蕴所生的心是造业的主要力量与原因,因为这些心念驱使我们的身、口、意去造业,所以行蕴是五蕴中造业的主要心理作用。

五蕴之识蕴

  识蕴是判断与分别,指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眼、耳、鼻、舌、身五识只是一种感觉,只察觉某一事物的存在,而并不能辨认此事物。比如眼根与色尘接触,眼识只能看到颜色,分别何种颜色,则是意识的作用;耳根与声尘接触,耳识只能听到声音,辨别何种声音,则是意识的作用。

  也就是前五识是感知,第六意识是分别。感知与分别不同。我们的心第一念知觉所对的境,没有加任何的言辞去称呼它,称为感知;分别是在感知以后,我们的心对于外境进一步加于言辞的了解,对感知到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判断。比如看到有人举手,首先感知到的是手的相,然后意识分别出这是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