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风情融入“一带一路”元素

文章目录:


A、多姿多彩的仫佬族山歌艺术

↑↑

  山歌虽然不是仫佬族独有的艺术,但是仫佬族的山歌却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们唱的山歌大多是以随口答、古条、口风等特点来唱出属于仫佬族自己的山歌。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民间音乐大致分为:山歌、傩戏、舞狮的表演音乐三个部分。经音乐工作者整理,有民歌唱腔40多种句式,依饭节音乐19首,道场师公音乐19首和打击乐4首,狮舞《独角鹫》音乐3首和打击乐10首。仫佬族与汉族歌曲者共同发掘和整理出仫佬族民歌《八月十五走坡来》、《我家住在龙潭边》等歌曲,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歌曲。

  仫佬的民歌也多姿多彩,仫佬人日常讲话用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仫佬语”;但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仫佬族山歌是其民歌的一部分,仫佬族人民历来喜欢唱歌,不仅在“走坡”时山歌遍野,在喜庆日子里歌声不绝,即使在圩上、在田间、在家里,只要有感于心,便用山歌表达,如今的仫佬山乡,时时有歌声,处处是歌场。仫佬族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仫佬族山歌有“有条”、“随口答”和“口风”三类。“有条”歌即叙事歌,如《唱罗城》、《孟姜女》、《刘三姐》等。“随口答”为即兴吟唱的山歌,以情歌为主。“口风”为讽刺歌,歌词较文雅、语气较温和的称“正口风”,反之则称“烂口风”。

  随口答


  仫佬族山歌之一种,歌词由唱者随意编造,没有一定的歌本,但最能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创作天才。多在平日赶圩、“走坡”、婚姻喜庆、节日会期、寻亲访友、生产劳动时唱用。每首四句、六句,每句七字,也有十一字和六字头七字尾的,体裁自由又押韵,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古条
  古条是一种故事式的歌谣,内容大多是一些流行民间的历史事件、人物及神话传说。如《唱罗城》、《吕蒙正受害》等,每首歌都有一定的歌词,不能随意创造,现有的歌本大都属于这类。每一古条歌歌词最多30首,最少15首,各首歌词之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必须押韵,内容既有拆字、拼书、示意的,也有问人、问事、问物、自问自答的,实际上就是一篇优美动听的叙事诗。在仫佬山乡的良辰吉日里,大都以唱“古条”为主,唱者多是中年人。

  口风


  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机智幽默诙谐。

  口风分“正口风”和“烂口风”两种,前者多以劝人为善、助人为乐、尊老爱劝、和睦邻里为内容;后者则着重以抨击社会歪风邪气,嘲讽丑恶现象为主要内容,也有在大家互相嘲骂时唱的。一般不拘格式,随意创造,也没有记在本子上,歌词不以句论,而以120、240、280字为一首,因字数规定严格,措词又比较拘紧,难编难记,所以唱用的人很少。

  由于唱歌的场合不同,所唱的歌也有分别,在“走坡”时主要唱“随口答”,间唱“口风”,但不唱“古条”;在家中的喜庆场合,则以唱“古条”为主,也有“随口答”,但不唱“口风”。
  仫佬族山歌现已多用“土拐话”唱,也有不少人懂得唱仫佬歌,但能随意创造山歌的已经不多了。

  无论唱“古条”、“随口答”还是“口风”,必须是对唱的,而且至少是两个对两个,没有一个对一个的。在“走坡”时,青年男女每十一、十二人组成群唱,唱了一会再分唱,分唱到两人对唱为止。唱的时候,先由一人领唱,唱到每句中段,陪唱的人便随声附和。

  此外,如果按句式分,仫佬民歌有几十种歌体。民间歌手或按全首句数,或按每句字数,或按全首字数称呼歌名。

  您可能还喜欢:
  斡日切:一个表现天鹅优雅姿态的舞蹈
  怒族特色民居:千脚落地房
  你所不知的瑶族礼仪文化
  怒族不可思议的桥:“溜索渡江”

B、罗城:仫佬风情融入“一带一路”元素

↑↑

本报罗城讯 (记者/韦鹏雁 通讯员/韦如代)“走坡”是仫佬族男女青年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传统习俗,4月4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场走坡会上,出现了不少“老外”的面孔,千年仫佬文化正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情如海,罗城三月歌如潮。当天,“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旅游文化节河池主会场在罗城启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河池市政府共同推出“创世古韵”“走坡歌韵”“送嫁情韵”“依饭神韵”等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令游客印象最深刻的是活动融入了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元素。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鱼网唱渔歌。”一首《大地飞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唱者是“越南百灵鸟”杜氏清花,她给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注入了异域风情。

据介绍,今年到罗城参加“壮族三月三”活动的有来自越南、泰国、孟加拉国、利比里亚、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利比里亚的威廉目前在河池学院留学,他说:“中国和利比里亚是友好国家,愿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壮族三月三”期间,罗城还将举办兰花展、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仫佬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